?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優化策略

2024-03-23 12:50郭景芹
家長·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意境古詩詞教師應

郭景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在課程總目標中指出:“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感受語言文字及作品的獨特價值,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惫旁娫~通過精練的語言營造出優美的意境,展現了獨有的文化風采,是區別于其他文學載體的獨特存在,可謂是語言文字的精華,值得學生細細品味。古詩詞的特點是在寥寥數行之間,詩人便可以將祖國的大好山河或者萬千思緒融入其中,這體現了古詩詞較高的文學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

本文以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為研究課題,概述優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必要性,簡要分析當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營造品讀氛圍、創設審美情境、聯想詩詞意境、聯系時代背景等建議,旨在優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以古詩詞教學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學科素養培育要求順利落實。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優化的必要性

根據《標準》要求,培養學生文化意識和文化觀念對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優化當前的古詩詞教學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師較為重視的課題之一,這決定著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質量。小學古詩詞教學優化契合當前教育改革要求,通過及時更新陳舊的教學手段,在課堂中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興趣,在創新與優化中提高古詩詞教學質量。

古詩詞的“美”決定著其教育價值,這種獨特的美體現在語言、韻律和意境等多方面,優化古詩詞教學手段,能夠彌補傳統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忽視引導學生“透過表象看內在”的教學問題,有助于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文化審美觀念,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并且,古詩詞教學的優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轉變教師的教學思想,不再單純地以詩詞講解為主要形式,而是注重鼓勵學生自由想象,引導學生結合古詩的實際內容,在腦海中構建各種詩詞中的意象,并結合詩意重構古詩意境,充分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優化學生的古詩詞學習體驗。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自主思考

小學階段語文教材所收錄的古詩詞一般內容較為簡單,便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夠為其后續古詩詞學習打下相應的基礎。但是,部分教師教學認知存在偏差,認為這些古詩詞過于通俗易懂,沒有必要進行重點教學。同時,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教師未能認識到改進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導致實際的古詩詞教學過程過于枯燥乏味,難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古詩詞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普遍較低,難以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這種教學氛圍的影響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難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一般會事先做好備課工作,對于特定問題已然形成模板化答案。在學生回答教師提問時,一旦與標準答案存在偏差,教師習慣性地引導學生向著預先備課方向思考,或以學生回答出模板化答案為止,或直接將標準答案告知學生。這種定向教學方式,表明了教師未能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問題,學生在學習中缺少個性化解讀古詩詞內容的機會,古詩詞學習效果自然難以實現有效提升。

(二)忽視學生興趣培養

目前,教育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但是部分教師依舊難以擺脫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局限性,在古詩詞教學中過于注重學生對古詩詞內容的背誦和記憶,以提升學生古詩默寫應試能力為教學目標。雖然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增加學生的古詩詞記憶儲備量,對提高記憶能力有一定幫助,但是與古詩詞教學的本質理念相背離。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忽視古詩詞精講和細講等方式的運用,較少帶領學生感受古詩詞當中的文字之美和意境之美,導致其僅能從表層理解古詩詞內容,未能領悟和體會詩人在古詩詞內容當中蘊藏的情感色彩。學生難以感受古詩詞當中蘊含的美,對于古詩詞學習的認知始終停留在記憶以及背誦這一層面,久而久之便會對古詩詞學習失去耐心和興趣,以至于在學習新古詩詞內容時更加難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也會給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帶來較為嚴重的教學問題,對于學科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造成不利影響。

三、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優化的策略

(一)營造氛圍,激發學生古詩學習熱情

對于古詩詞教學來說,其內容本就帶有一定的乏味性,若教師的講解過于枯燥單調,則更難以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將興趣作為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內驅力,與被動學習相比,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將得到有效提高,在古詩詞學習中將會表現出更為積極活躍的學習態度,能夠全面提高小學古詩詞教學效率。因此,教師應注重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一改傳統古詩詞教學中沉悶乏味的課堂色彩,提高課堂教學活力,點燃學生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外部手段的影響作用,運用先進教輔技術實現氛圍營造,發揮環境的影響作用,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山行》教學為例,本詩出自唐代詩人杜牧,是一首寫景詩,詩中描繪了充滿生氣的深秋景象,通過詩人豐富的聯想和生動的筆觸,向世人展現了絢麗動人的秋天景色,值得學生在朗誦學習中細細品味。本詩有聲有色,極為適合朗誦賞析,教師應基于營造良好古詩詞學習氛圍的教學要求,以“音樂+朗誦”的方式帶領學生一同深入古詩詞情境當中,優化古詩詞學習體驗,為古詩詞講解奠定良好的教學氛圍基調。

教師憑借著自身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能夠準確把握古詩詞朗誦的要點,在舒緩平和的音樂當中,有感情且抑揚頓挫地朗誦詩詞,在課堂中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伴隨教師的聲音,學生的腦海中逐漸清晰地呈現出“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這句詩詞的景象:一座孤聳入云的深山,有著彎彎曲曲的石子路,在山峰與白云的籠罩中,仿佛有幾戶人家,仿若仙境,似真實,又似虛境。這打開了學生精讀賞析古詩詞的大門,有助于教師抓住古詩詞中的重點字詞,對詩詞內容進行精細化講解。教師通過這種富有情感的詩朗誦方式,能夠實現課程知識的順利導入,且學生在舒緩音樂所渲染的古詩詞賞析氛圍中也逐步感受到古詩詞所營造出的意境美和情感美,不由得想要對“古詩詞是如何通過寥寥數句便可營造如此深厚悠遠氛圍的呢?”這一問題展開思考和探究,進而激發學習熱情,在興趣導向作用下進行古詩詞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二)創設情境,帶領學生深入古詩意境

古詩詞尤為注重字詞的運用和意境的渲染,幾個字與幾個詞的結合便可以展現一幅幅優美的畫卷,體現了語言的精簡美和凝練美,許多經典的詩句都值得學生進行品味和體會,這對提升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譬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等優美的詩句,都體現出詩人文字運用的極致。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以字詞為眼,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意境,提高學習動力,發展審美能力。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古詩詞教學應側重于調動學習者的內部情感,通過動機引導,指引學習者主動進行學習活動,提高其學習效率,提升其文學認知?;谶@一思路,教師應結合古詩詞文本語言特點,活用情境創設法,將古詩詞所營造的意境和氛圍真實化、立體化,激活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的內在情感體驗,由境入景,由景入情,為指導學生深入理解古詩詞內涵奠定基礎。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清平樂·村居》教學為例,這是由著名詞人辛棄疾所創作的詞,主要描寫了詞人在農村所看到的情景。因古詩詞學習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想象能力,能夠根據古詩詞文本內容想象對應的畫面,生動、形象地理解古詩詞內容含義,因此教師應通過結合詞的內容創設對應情境,指導學生在學習中弄清詞中所描繪的景象內容。

譬如,詞中的一二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既寫出了農村的景色,也提到了農村的居民。在教學中,教師應在指導學生朗讀這兩句詞后提出問題:“從這兩句詞中,我們能夠分析出作者看到了什么?他心里又在想些什么?”鼓勵學生根據個人理解進行作答。在此基礎上,教師創設對應情境,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詞的內容相關的畫面:農村的房屋雖然低矮,但是周邊環境卻十分優美,緩緩流淌的小溪,綠油油的草地,無不體現出農村景象的寧靜祥和。在這幅優美的農家景象圖中,有一對白發翁媼坐在自己的茅屋前,親昵地交談著,使整幅畫面更為飽滿、立體。相應地,詞中的“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兩句,教師也應運用情境創設法,向學生展現對應的畫面。隨后,教師組織學生回讀全詞,結合情境內容,分析這首詞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意境?又體現了詞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學生在融入情境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詞意,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妙意境,體會詩人向往這種世外生活的羨慕之情,在濃厚的古詩詞意境當中接受美的熏陶。

(三)引導聯想,建立學生詩人情感聯結

古詩詞的美感在于詩人將自己獨特的情感融入短小精悍的詩詞內容中,使古詩詞當中的每個字詞都飽含著作者的情意,這是古詩詞在我國文化歷史當中具有重要文學地位的關鍵基礎。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于較弱的階段,因此,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古詩詞情感內涵,教師應重視鼓勵學生發揮想象,聯系古詩詞中的關鍵字詞展開聯想,逐步掌握感悟詩人在詩詞中的情感特征,實現與詩人在情感方面的共鳴,深入理解古詩詞情感內涵。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己亥雜詩》教學為例,學生在朗讀本首詩詞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詩人強烈的思想情感,而如何在古詩詞學習中體會詩人想要通過詩歌表達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愿望,便需要立足于分析詩人的寫作方法,概括本詩的論點核心,結合關鍵字詞,運用聯想能力,體會詩中的“借景抒情”。

詩中的第一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寫出了一種死氣沉沉的局面,而詩人是如何具體展現這種局面的?通過哪些寫作手法的運用和對哪些事物展開描寫才呈現出這樣一種特殊的景象的?解決這些問題便需要學生在研讀詩詞內容的基礎上展開聯想,構思畫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認識到“九州”所指全中國,“恃”指的是依靠,而“喑”為啞,“究”為到底。結合這些關鍵字詞含義,學生可以結合這句詩的含義,聯想到其所映射的“毫無生氣的社會政局”,體會詩人深深的擔憂之情?!拔覄裉旃囟稊\,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句作為千古名句,教師同樣可以用來引導學生聯想當時的中國形勢,真切體會到詩人希望社會人才輩出,改變國家時局現象的愿望和訴求。

(四)聯系背景,深入理解古詩創作意圖

古詩詞與學生存在距離感的主要原因是,古詩詞是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背景下創作的,是詩人在某一時期或某一時刻的靈感迸發和情感輸出,學生所處的現實生活與詩人相差甚大,且在知識水平和閱歷方面有所欠缺,因而難以真正理解古詩詞的內涵。由此可見,消除距離感才是指導學生掌握高效古詩詞學習方法的關鍵,教師應在教學中補充相關資料,將古詩詞的創作背景融入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聯系歷史背景,了解詩人彼時的處境、心境、經歷和社會背景,由此分析古詩詞的創作意圖并實現知識拓展。這更加有助于學生理解體會詩人思想情感,提升古詩詞教學效果。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從軍行》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古詩詞講解之前與學生一同觀看《唐之韻》短片,一方面介紹王昌齡這位詩人的生平,另一方面使學生了解邊塞詩的特點。同時,在短片內容中,學生也能夠認識本詩的創作背景:盛唐時期,吐蕃、突厥多次侵擾甘肅一帶,唐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將士們斗志激昂,紛紛希望為國效力。詩人王昌齡被將士們這種偉大的時代精神所感染,因而寫下這首《從軍行》,用以表達對邊塞將士宏偉斗志的贊揚之情。

至此,學生認識到《從軍行》這首詩對邊塞將士的軍事生活展開描寫,既從“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中寫出了邊塞獨特的風光,也在“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中描繪了金戈鐵馬的戰爭場面。從中,學生既能夠感受到詩人對將士們英勇無畏、許身報國之英雄氣概的歌頌,也能夠體會到詩人的愛國情感,實現“知詩人,解詩意”。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古詩詞教學關系著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和學科綜合素養的發展,教師應積極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結合古詩詞內容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借助情境導入深化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并指導學生以正確方法理解古詩詞內涵,同時聯系詩詞背景拓展教學范圍,實現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工作的整體優化與改進,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猜你喜歡
意境古詩詞教師應
踏青古詩詞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語文教師應具備的“文本素質”
意境的追尋與創造(外一篇)——錢起《省試湘靈鼓瑟》
詩詞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則)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古詩詞中的新年
舞蹈意境的認知與養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