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信息技術2.0背景下幼兒園的“惑”與“獲”

2024-03-23 08:05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云臺里幼兒園徐佃偉
兒童與健康(幼兒教師參考) 2024年2期
關鍵詞:領域幼兒園信息技術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云臺里幼兒園 徐佃偉 龔 揚

教育部于2019年頒布的《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指出,要全面促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以達到“減負、提質、增效”的目的。隨著《意見》的頒布與相關政策的落實,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信息化模式成果不斷、百花齊放,然而幼兒園在信息技術領域的發展卻存在教育部門對教師培訓和指導力度不大、教師面對實際操作無從下手等現狀?;诖?,筆者主要分析幼兒園開展“信息技術2.0”的現狀及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及信息技術與五大領域融合創新的新思考。

分析現狀及尋找對策

一、精準把脈現存的問題

1.現狀:自我認識缺失

幼兒園層面存在對本園所開展信息技術研修的基礎分析不透徹,缺乏具體的方向和抓手的問題,此外,還缺少對信息技術1.0開展后現狀、成效和問題進行分析的意識。

2.對策:“工具”策略

基于S W O T 工具,即從優勢(S)、劣勢(W)、機遇(O)和挑戰(T)四方面對幼兒園信息技術研修的現狀進行分析。例如,優勢:自信息技術1.0落地施行后,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有了很大的提升——會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育教學和研訓活動;劣勢: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方面遇到瓶頸;機遇:恰逢“信息技術2.0”基于課堂、基于應用的背景,以微能力為導向,可以形成基于課堂實際、創新教學模式的融合創新園本化課程;挑戰:教師之間的信息技術能力差異較大,必須發揮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引領其他教師協同發展的作用,同時,借助“信息技術2.0”的專家資源、姊妹園資源,結合本園常態化的園本研修模式,開展信息技術融合教育教學的課程實踐。

二、靶向應用認識不清的問題

1.現狀:目標認識不清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1.0”實施以后,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得以不斷提升,其在信息技術的應用手段和方式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然而,大多數教師對“信息技術2.0”的實踐應用目標認識不清晰,認為“信息技術2.0”只是重復走“信息技術1.0”的老路,更有甚者將其當作是一種工作負擔和上級布置的任務。上述現象反應了教師對待“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的消極心態,而“信息技術1.0”與“信息技術2.0”的目標有著本質區別——1.0是從工作環境中脫離從而學習一些信息技術,缺乏實際場景的應用;而2.0則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大膽嘗試和推動教育教學信息化的實踐。

2.對策:“從簡”策略

信息技術不是越復雜越好,反而越簡單越有效。通過對“信息技術1.0”和“信息技術2.0”目標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信息技術2.0”不再關注教師個人技術能力,而是以整體發展、應用驅動為主。因此,幼兒園必須基于園本現狀將教育目標簡單化、具體化,讓教師理解起來更加通俗易懂,操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此外,還可以在幼兒園里建立學習共同體,各學習共同體之間的信息資源可以共享,從而讓信息技術真正服務于一線教學。對于信息技術基礎較弱的幼兒園,應弱化技術層面的要求、強化教師的應用驅動,鼓勵教師用新技術做出自己的特色成果。

三、對“護眼問題”矛盾沖突的徘徊

1.現狀:護眼問題的矛盾

當今一代的幼兒是信息技術的原住民,他們被稱為“滑一代”,幼兒生活中充滿著接觸手機、iPad、電視、電腦的各種機會,從而導致近年來兒童的近視率不斷攀升。幼兒的近視防控問題亟待解決,隨著國家、各省市文件的要求,近視率逐漸成為幼兒園健康評估的一項重要指標。然而在面對“信息技術2.0”文件要求以及預防兒童近視的相關文件要求中,教師的心里總是充滿著矛盾,常常在兩者之間如何取舍猶豫徘徊。

2.對策:“效率”策略

幼兒園層面可以對教師進行培訓,明確每一個活動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以及一天中使用電子產品的總時長,進而降低電子產品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使用頻率。例如,通過對相關文件進行解讀,可以規定中班和大班每一個活動使用電子產品不超過15分鐘,一天總時長不超過30分鐘;小班每一個活動的使用時長不超過10分鐘,一天總時長不超過20分鐘。這樣一來,既能夠提高教師使用電子產品的效率,又能夠確保教師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質量,把握好“護眼問題”與“使用電子產品”之間的度。

四、“園本研修”聚焦實際的脫離

1.現狀:實際常態脫離

當前大多數幼兒園所開展的“信息技術2.0”與教師的日常備課、教學、教研、科研等活動相脫離,這種單獨的、非常態化的技術型培訓活動對教師而言產生了“增負減效”的負面效果——如果幼兒園層面沒有具體的行動計劃表,或者沒有應用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協同發展模式,則會導致“信息技術2.0”的研修過程脫離實際、形式單一,進而造成教育教學、學習共同體和教學資源三者之間互相孤立的狀態。

2.對策:“聚焦”策略

“信息技術2.0”給幼兒園帶來了很多的挑戰和問題,例如,幼兒園的自主空間變大、主體作用增強,但幼兒園之間卻存在著實際情況與發展目標差異過大的問題。因此,各幼兒園必須聚焦于自己的實際情況,形成解決園本問題的特色做法。具體需要做到以下四點:第一,聚焦研修成果,即思考基于成果的方案該如何實施;第二,聚焦能力點,即讓教師可以選擇幾個信息技術能力點,并針對這幾個能力點進行研修,以提高教師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興趣;第三,聚焦教育教學活動,即讓教師在進行園本研修時可以將多個能力點融入到同一個活動中,而不是一個活動單獨表現一個能力點;第四,聚焦微處突破與創新,鼓勵教師從細小之處入手,在某一個小點上思考與實踐,從而形成自己獨有的做法。

基于融合創新的新思考

幼兒園普遍存在“聚焦技術優先”的問題,即用技術的先進性、技術的使用量來評價信息技術融合創新的水平。對此,將信息技術“回歸教育的本源”是當下必須思考的問題。技術賦能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就必須抓住五大領域融合信息技術的獨特方法,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減負、提質、增效”的良好效果。

一、科學領域

從“難融”到“適融”??茖W探究應該注重對幼兒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養,科學探究的核心方法是實驗法,所以僅僅用信息技術呈現虛擬實驗是不適宜的,會造成兩者的“難融”。因此,我們可以進行兩方面的思考:一是信息技術是否可以為幼兒科學領域的學習服務?二是是否可以在科學領域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運用其他方法?例如,科學領域的核心方法是實驗法,然而目前的信息技術并不能真實地做各類實驗給幼兒觀看,因此,信息技術不能為科學領域的教學教學活動服務。那么教師可以思考在科學領域的教學教學活動中能否運用其他方法,例如,導入環節常用的情景法是演示法,即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展示圖片或視頻。因此,教師在科學領域使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教學活動時,可以先從核心的方法入手,再看其他方法能否夠借助信息技術發揮其特有的優勢。同時教師還要做到情境導入與現實操作相結合,即形成“虛擬+現實”的雙情境模式,這樣才能做到兩者的“適融”??傊?,教師要從自己的需要、幼兒的興趣出發適宜地使用信息技術,這樣才能讓科學領域與信息技術從“難融”到“適融”。

從“抽象”到“形象”。獲取數學認知經驗的核心方法是操作法,即讓幼兒感受數學的有用和有趣。當前的數學教育活動中,大多數教師會通過讓幼兒操作數學學具的方法引導幼兒習得數學知識、培養數學思維,實際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直觀化、形象化來破解抽象的數學難題。例如,在數學活動“二級分類”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采用蝴蝶采花蜜的動畫和游戲來構建情景讓幼兒操作——先按蝴蝶顏色進行一級分類,再按照大小進行分類,形象與直觀的動畫和游戲展示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易于被幼兒理解。這種基于信息技術賦能的操作法不單是純實物的操作,而是在動畫情景下的操作,從而形成“形象印記+實際操作”的模式,同時教師也可以將設計的形象印記打印并制作相應的學具讓幼兒親手操作。

二、藝術領域

從“欣賞”到“分享”。藝術領域注重幼兒的感知與欣賞、表現與創作。在美術活動的導入環節中可以通過電腦播放圖片、錄像以創造美的氛圍;在教師示范環節,還可以將教師操作的部分拍成錄像展示,避免出現現場展示幼兒看不到、看不清、記不住的問題;在活動分享環節,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及時把幼兒的作品上傳到電腦屏幕上讓幼兒分享與評價;在最后的總結評價環節,教師可以將自己拍攝的幼兒操作榜樣與大家一起分享。此外,還有部分AI或VI繪畫軟件也能讓教師和幼兒體驗虛擬立體繪畫。

從“固有”到“靈活”。教師在設計音樂活動時,不僅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編輯音頻或視頻,還可以在導入環節展示生活化場景、故事或游戲,從而推動音樂故事情節發展,甚至可以運用電腦游戲與幼兒進行音樂游戲互動——把編輯好的音樂、視頻等數字化資源供園所教師輕松共享和使用。受個人生活經歷、文化背景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審美鑒賞角度都不同,而信息技術資源讓幼兒的學習方式更加開放和自由——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情況選擇音樂學習內容,并形成獨特的音樂品位和審美觀念。

三、健康領域

從“認知”到“體驗”。健康領域內的教育活動往往缺乏現場感和情境體驗,通過信息技術和數字化資源,幼兒可以通過故事、兒歌等形式學習和表演健康領域的內容。故事、兒歌都是幼兒學習的有效形式,可以再現健康和疾病的場景,讓幼兒在歡樂的學習氛圍中學到健康知識。廣泛采納一些具有啟示性、趣味性的童話和兒歌,這對于幼兒而言有很多積極影響。此外,教師還要注意自己所教授的內容要符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例如,繪本故事《鱷魚怕怕牙醫怕怕》適合換牙期的幼兒閱讀,教師在教授時可以使用兒歌、故事等形式幫助幼兒養成健康科學的生活習慣。

從“估測”到“精準”。體育活動主要通過練習的方法達到鍛煉的目的,不能“光說不練”。教師可以通過運動手環等自動測試設備監測幼兒的脈搏,從而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科學合理地安排體育活動的密度——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數據意識,要學會采集數據、分析數據,進而發現數字背后所蘊含的規律。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計數跳繩、體前屈等AI游戲以及體感互動游戲等賦能幼兒在健康領域內的學習,因為這些運動不僅能夠提高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還能自動收集數據便于教師科學判斷幼兒的運動情況。

四、語言領域

從“圖畫”到“意境”。在語言領域,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呈現故事情節、畫面和意境,從單一的圖畫到動態的情景,能更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有效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語言領域最注重幼兒的聽、說、讀能力,例如,在看繪本、聽故事的環節中,教師采用信息技術在關鍵環節不斷提問,從而啟發幼兒主動討論、主動閱讀。此外,信息技術還能呈現出繪本或故事之外的相關資源,以彌補原始教學資源的不足,這時,教師還可以將這些收集到的資源變成幼兒語言區角活動的材料以供幼兒進行練習和表達。同時,對于幼兒而言,語言領域最關鍵的要素是傾聽、表達、閱讀等——在傾聽和表達方面,我們可以利用語音識別和語音測評的技術,讓幼兒在語音交互的過程中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閱讀方面,我們可以利用互動繪本和電子書等技術,為幼兒提供更加生動、趣味的閱讀體驗。由此看來,信息化設備如點讀筆、錄音設備等,都能為幼兒的語言學習提供全新的獲取途徑。

五、社會領域

從“封閉”到“開放”。獲取社會領域核心經驗的最優方法是實踐法,教師可以結合幼兒園一日生活及其他領域融合社會領域的目標去運用信息技術。社會領域活動常常受各種條件限制,導致幼兒無法到現場參觀實踐,這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還原社會場景,通過視頻或動畫等方式讓幼兒判斷社會交往、社會適應等相關的行為是否合理,結合幼兒的實際經驗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此外,信息技術還可以幫助教師建設幼兒的“生成性資源”——用簡單的技術記錄幼兒活動時的美好瞬間?,F在各園所越來越重視對幼兒園周邊課程資源的利用,而運用觀察、游玩、講解等方式能讓幼兒更好地了解自然和社會,以及不同文化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差異。這種將社會實踐和信息技術的虛擬場景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真正打破了原有資源的限制,拓展并豐富了幼兒在社會領域的學習。

如何破解“信息技術2.0”開展的困境已成為幼兒園教師普遍的呼聲,我們需要從教師自身和園所現實出發,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面對現實中“信息技術2.0”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只有聚焦領域、立足現實、學以致用、科學認識、技術從簡,才能真正解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的問題,才能真正實現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進而達到“減負、提質、增效”的最終目標。

猜你喜歡
領域幼兒園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我愛幼兒園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歡樂的幼兒園
領域·對峙
愛“上”幼兒園
新常態下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與質疑:“慕課”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