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芎茶調散加味聯合針灸對慢性頭痛患者的影響

2024-03-23 02:18任群芳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24年2期
關鍵詞:川芎頭痛組間

任群芳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中醫院 贛州 341000)

慢性頭痛是臨床常見病,通常是指頭痛發作次數較頻繁,每個月至少頭痛15 d,且每天持續疼痛4 h 以上[1]。中醫認為慢性頭痛多由外感風邪而引發,其發病較急,病程較短,頭痛癥狀較為嚴重,疼痛感主要表現為頭部神經跳動性疼痛[2~3]。慢性頭痛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頭痛欲裂時會令患者心情煩躁,機體感到嚴重不適,生活質量嚴重降低,因此尋求較為合理且有效的治療措施至關重要。臨床中關于慢性頭痛中藥聯合針灸治療的研究較少,為進一步探究其療效,本研究選取川芎茶調散加味聯合針灸治療法對慢性頭痛患者進行治療。川芎茶調散加味主要功效是祛風散寒止痛,尤其在治療外感風邪頭痛、偏正頭痛或巔頂頭痛等方面更具有優勢性,同時還可改善西藥帶來的不良反應,這是因為中藥成分藥性溫和,可起到調和身體作用。針灸治療方案可有效改善氣血失調,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有相關研究采用川芎茶調散加味聯合針灸的治療方式在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方面效果較為顯著,并被廣泛應用于臨床[4]?,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慢性頭痛患者70 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根據不同治療方案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5 例。對照組男18 例,女17 例;年齡30~70 歲,平均(50.02±2.19)歲;病程2~10年,平均(6.01±0.68)年;中醫辨證分型:太陽頭痛10 例、陽明頭痛8 例、少陽頭痛11 例、厥陰頭痛6 例。治療組男19 例,女16 例;年齡30~71 歲,平均(50.53±2.22)歲;病程3~10年,平均(6.52±0.73)年;中醫辨證分型:太陽頭痛11 例、陽明頭痛7 例、少陽頭痛10 例、厥陰頭痛7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慢性頭痛診斷標準,頭痛持續15 d 以上,并伴有惡心、嘔吐、光過敏、聲過敏、頭皮敏感等;(2)無嚴重器質性腦部疾??;(3)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自行完成研究;(4)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清楚本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既往有嚴重藥物過敏史或對本研究用藥成分有相關過敏史者;(2)存在嚴重精神、心理、聽力、認知等功能障礙者;(3)合并患有其他心腦血管類疾病者;(4)配合度較差,因過度害怕導致暈針者。中醫辨證分型、納入標準以及排除標準均參照《證候類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核準(編號:20230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應用西藥方案治療,尼莫地平片(國藥準字H20044983)口服,40 mg/次,3次/d。治療組:采用聯合治療方案(川芎茶調散加味+針灸)進行治療。(1)川芎茶調散加味:川芎、荊芥、防風各12 g,羌活、延胡索、白芷、綠茶各9 g,薄荷6 g,甘草5 g,細辛3 g,煎藥方法:每日1 劑,每劑煎2次,每次取汁200 ml,兩煎混勻,分2 次口服。結合患者病情變化和臨床表現進行加減治療:風寒加疼痛用麻黃6 g、桂枝9 g;渾身無力、腹瀉用半夏和蒼術各9 g;頭部疼痛加劇用紅花和桃仁各9 g;性格暴躁、頭暈用天麻和鉤藤各12 g;偏風熱用可加菊花9 g。(2)在服用川芎茶調散加味治療期間同時實施針灸治療:結合患者臨床癥狀辨證分型進行治療,內傷頭痛選取足少陽經、合谷穴、印堂穴、督脈經、外關穴、太陽穴等穴位,施針可起到疏通經絡的效果;外感頭痛選取風池穴、百會穴、風門穴、列缺穴等穴位施針能夠起到止痛、通經絡的作用;虛癥頭痛選取風池穴、百會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等穴位,施針具有滋養通絡的療效。施針時通常選用的毫針為1.5 寸(一次性用針),直刺0.3~0.4 寸,應用平補平瀉的操作手法,得氣后需要留針0.5 h。在針刺的過程中配合灸法,即留針的過程中將艾柱(約1.5 cm),點燃艾柱近皮膚的一端,借助熱刺激來達到改善頭痛的目的,每天進行1 次針灸治療即可。以4 周為一個治療周期,以上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 個周期。

1.3 觀察指標 (1)中醫證候積分:通過頭痛病中醫癥狀分級量化表為評價標準,分值在0~6 分,分值越高說明頭痛癥狀越嚴重。(2)生活質量:生活質量評定量表通過4 個維度(生理、心理、軀體、精神)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總分值為100 分,以分值的高低判定生活質量,分值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3)頭痛相關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在不同治療方案下疼痛相關指標改善情況,對頭痛消退時間、頭痛半年內復發次數以及疼痛評分進行比較,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總分值為0~10 分,分值越高說明疼痛越嚴重。(4)不良反應發生率、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療依從性、滿意率:通過記錄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如惡心、嘔吐、頭暈、腹瀉等,以此來判定藥物應用安全性。療效標準分為痊愈、有效、減輕、無效4 個等級進行判定。痊愈:慢性頭痛癥狀完全消失,按照中醫證候評分降低90%以上;有效:慢性頭痛癥狀及體征明顯緩解,按照中醫證候評分降低70%以上但低于90%;減輕:慢性頭痛癥狀及體征有所減輕,按照中醫證候評分降低30%以上但低于70%;無效:慢性頭痛癥狀無任何緩解跡象,且頭痛更加嚴重,按照中醫證候評分降低不足30%。治療依從性:患者按時服藥和配合針灸,從未間斷過。滿意率:患者體感舒適,不良并發癥少,對治療方案完全認可。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5.0 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組間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組間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組間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1 組間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對照組35 35 t P 3.35±2.08 3.02±2.11 0.659 0.512 1.01±0.61 2.85±0.84 10.486 0.000

2.2 組間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生理健康評分、心理健康評分、軀體健康評分以及精神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組間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2 組間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組別n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軀體健康精神健康治療組對照組35 35 t P 86.25±3.19 76.62±3.14 12.728 0.000 83.29±2.51 72.36±3.14 16.086 0.000 78.36±3.25 65.69±3.17 16.510 0.000 81.25±4.17 63.32±4.23 17.858 0.000

2.3 組間患者頭痛相關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患者頭痛消退時間、頭痛半年內復發次數以及VA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組間患者頭痛相關指標改善情況比較(±s)

表3 組間患者頭痛相關指標改善情況比較(±s)

VAS 評分(分)治療組對照組組別n頭痛消退時間(d)頭痛半年內復發次數(次)35 35 t P 1.35±0.89 2.85±1.16 6.069 0.000 1.29±1.21 2.66±1.14 4.875 0.000 2.26±0.65 3.49±0.84 6.851 0.000

2.4 組間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療依從性、滿意率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療依從性和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組間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臨床治療有效率、治療依從性率、滿意率比較[例(%)]

3 討論

頭痛具體發病原因目前尚無準確定論,可能誘發的因素多與持續精神壓力、頸椎疲勞或病變、腦部外傷、血管擴張或牽拉及患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和眼科等相關疾病、日常飲食習慣、發生原發性頭痛時,并未采取積極治療等有一定關聯,病情遷延持久而未得到有效治療,從而轉變慢性疼痛。

目前臨床上西醫針對慢性頭痛治療多以西藥為主,尼莫地平片就是常用藥物之一,其屬于鈣離子拮抗劑,通過口服進入機體后能夠起到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對血管收縮、痙攣等有效抑制,從而促進顱內微循環,改善臨床疼痛相關癥狀[6~7]。雖然西藥治療在臨床中對患者頭痛有一定改善,但是經臨床大量時間證明,如果一直服用西藥其治療效果會越來越弱,說明患者存在耐藥性,無法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并且還有可能誘發一系列并發癥,比如頭暈、頭痛加重、頭脹、低血壓、心悸和心動過速等,可能還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這會給患者機體帶來更大的傷害[8]。近年來中醫學研究在治療慢性頭痛方面取得一定進展,認為慢性頭痛屬于“頭痛、頭風、偏頭痛”范疇,其主要病因病機主要為六淫之邪外襲,阻抑清陽;或者因為內臟受損,從而造成氣血紊亂,流通不暢,經絡受阻,腦失所養[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中醫證候積分、生活質量評分、頭痛消退時間、頭痛半年內復發次數、VAS 評分、不良反應發生率、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療依從性以及滿意率均優于對照組,這充分說明聯合治療方案(川芎茶調散加味聯合針灸)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有效改善中醫證候積分和臨床相關癥狀,減少發病次數,疼痛感降低,并且在中藥劑協同作用下不良反應明顯減少,說明聯合應用藥物安全性相對更高,對患者機體狀況改善明顯,患者治療依從性也顯著提高,進而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分析其原因:川芎茶調散加味集祛風止痛藥于一方,在治療頭痛方面有明顯的作用,優勢突出。方中川芎祛風止痛,是止痛的良藥,在治療少陽、厥陰經頭痛(兩側或巔頂痛)方面效果顯著,又辛散活血止痛,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為君藥;薄荷、荊芥辛散輕揚,疏風止痛,清利頭目,以其辛涼之性,制其諸風藥之溫燥,為臣藥;羌活、白芷、細辛、防風疏風散邪治頭痛,其中羌活鎮痛力強,善治太陽經頭痛(后頭痛牽連項部),白芷善通竅止痛,治陽明經頭痛(前額及眉棱骨痛),細辛散寒止痛,長于治少陰經頭痛(頭痛連齒),并宣通鼻竅,防風疏風解表,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緩和風藥之燥性,服時用清茶調服,取其苦涼輕清,清上降下,使升中有降,不致升散太過,共為使藥。以上諸多藥物協同作用下可發揮出更大作用,同時可緩解西藥帶來的諸多不良反應[10]。另外,根據中醫辨證對其頭痛進行分型,采用不同的引經藥隨癥適當加減,在所有藥物協同作用下,起到疏通經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對疾病癥狀有良好的改善。針灸治療手段也日趨成熟,在中醫領域發揮出的作用價值更加突出,針灸是找準穴位后將金屬針刺入體內,刺激人體穴位,對治療疾病有一定的效果。針和灸具有各自的功效,針具有疏通經脈、扶正祛邪、調和陰陽效果,灸能夠起到溫通經脈、溫經散寒、消散郁結的功效,通過針灸能夠有效調節交感神經,可以有效幫助血管恢復舒縮功能,促進大腦內部血液循環,保持通暢,通過中醫辨證施針,選取適宜的穴位分別進行針灸可調補氣血,調理腦神,疏通經絡而止痛[11~14]。芎茶調散加味聯合針灸治療方法應用于慢性頭痛治療中療效更加顯著,能夠快速改善患者臨床相關癥狀,還可緩解由西藥帶來的諸多不良反應,藥物治療安全性較高,促進機體康復進程,在提高生活質量和預后方面也有很大的幫助。陶麗等[15]研究結果顯示,溫針灸對頭痛患者的療效較為顯著,還可促進生活質量提高,表明針灸對慢性頭痛患者的治療效果確切,與本研究結果相似。針灸治療的同時再聯合川芎茶調散加味治療,能將臨床療效發揮出更大作用,進一步說明聯合治療方案的優勢性。

綜上所述,臨床常采用西藥治療慢性頭痛,雖可起到一定療效,但長期應用會給機體帶來副作用,故以川芎茶調散加味聯合針灸治療慢性頭痛能夠有效降低證候積分,緩解患者臨床癥狀,規避不良癥狀發生風險,改善生活質量,應大力推廣。

猜你喜歡
川芎頭痛組間
頭痛應該灸哪里?
川芎茶調散治療耳鼻喉科疾病舉隅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數據組間平均數、方差關系的探究
川芎總酚酸提取工藝的優化
頭痛與口疾
川芎土茯苓魚湯緩解頭痛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遠離頭痛的困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