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學一體化背景下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2024-03-24 14:45楊配輕何小軍溫玲玲
裝備制造技術 2024年1期
關鍵詞:機電崗位技能

楊配輕,何小軍,溫玲玲

(冀南技師學院,河北 邯鄲 056000)

0 引言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企業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不斷增加,同時對人才崗位能力需求的標準要求也越來越嚴苛,這就要求學校的課程設置、理論與實踐教學能夠與企業崗位技能需求相吻合,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因此建立“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理論教學與技能操作融會貫通”的課程體系,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技工教育教學模式改革,逐漸成為多年來年技工院校內涵發展的核心主題[1]。

促進經濟發展,培養企業崗位所需的技能人才是技工教育的基本宗旨,校企協同育人,培養技能人才是技工教育的辦學目標,理實一體、工學交替是技工教育的顯著特色。技工教育的發展,必須牢牢堅守以技能立身、技能報國為重要目標,著力培養社會所需的創新型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1 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特征

工學一體化即工作與學習有機融合。它區別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以仿真的或實際工作環境為背景完成教學過程,以企業崗位能力需求為核心,在專業技能操作中融入理論教學,使學生真正在“學中做、做中學”,這樣學生不僅掌握專業的理論知識,同時又具有專業的動手實操能力,有利于在生產實踐過程中,解決技術工藝難題,成為“知行合一”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2,3]。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是技工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教學的過程中,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實踐過程對接,做到“學習即工作、工作即學習”。采用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是培養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途徑之一。

機電一體化作為一項高新技術,在我國得到很大發展。機電一體化技術一方面可以增加社會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降低生產成本,使加工過程智能化、便捷化,對提升中國工業化水平產生重要的深遠影響[4]。然而,機電一體化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科學技術,對人才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傳統的只注重專業知識的理論教學,缺乏實踐操作的人才培養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因此,在智能制造大環境下,應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為工學一體,著力培養適應新形勢下具有創新能力的高技術技能型人才。

2 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優勢

2.1 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傳統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不緊密,學生學習的挫敗感沉重,嚴重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更容易發現自己實踐操作中的短板,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操作技能,激發動力,增強自信心,有利于學生今后長遠發展。

2.2 提升技能操作水平,培養企業所需技能人才

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是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宗旨。依據專業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相融合的原則,相比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更有利學生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根據企業人才需求和崗位能力標準,將教學內容分解成各個任務,每個任務有一個工作頁,工作頁中有實踐的教學任務,同時有理論知識的鏈接,分析工作任務,以工作任務為目標,自主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學以致用,完成工作任務。在“學中做,做中學”的過程中,學生掌握專業操作技能,滿足企業崗位能力需求[5]。

2.3 學生就業后的“陣痛期”縮短,校企合作走向深入

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顯著特點在于學生培養過程中已經將企業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需求融入,使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緊密對接,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縮短了學生實習的“陣痛期”,促進了校企之間的有效銜接,切實改善了職校生“畢業即失業”、企業面臨產業升級人才短缺的狀況。

3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智能控制技術的發展,智能制造技術得以飛速發展,智能化和人機結合,實現了“設計-制造-裝配”的全程智能化。中國智能制造飛速發展,人力成本快速上升,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生存的根本是提升產品質量,減少競爭對手,必須提高生產線自動化水平。機電一體化專業融合了大量技術,在現代化的工業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因此社會對機電一體化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這就需要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是既懂電力,又懂機械。所以培養復合創新型的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是社會所需,在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專業理論知識,更需要具有動手實踐操作的技術技能人才。但是,目前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3.1 教學內容更新速度無法與產業發展同步

人才培養決定產業發展,而“互聯網+”、工業物聯網飛速發展,教育內容遠遠滯后,其更新的速度無法滿足社會發展和企業改革的需要,教學內容無法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和新興產業的發展。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能力和培養目標與企業崗位需求脫節,信息技術和數字化知識遠遠落后于社會發展,實訓的設備和實訓基地已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需要以智能化為核心進行改造。師資隊伍的綜合能力不足,需要一個再認識、再學習的過程。

3.2 人才培養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

隨著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單一專業型人才培養模式逐漸被高素質復合型培養模式取代,培養目標由單一的專業技能向跨學科復合專業技能人才轉變。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機電類的專業人才需要具備機械和電氣多學科融合的專業基礎知識,又要具備專業細分知識,這些知識之間是相互協調,互融互通的?,F階段人才培養目標缺乏針對性,培養的人才不能綜合掌握專業知識,與企業的創新型人才需求脫節[6]。

盡管部分院校在學科設置之前,進行企業調研,根據企業的崗位需求進行課程體系調整,但還是遠遠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企業需要具備高度實用性的、富有創新性的復合型的技術技能人才,但學校培養的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還不夠牢固,又缺乏熟練地操作技能和能力,因此無法勝任企業的崗位需求,也無法全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不同產業和應用領域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7]。

4 機電一體化復合型專業“智能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

4.1 科學定位專業的發展

依據冀南新區地區優勢,針對產業結構特點和區域工作集群,深入調研企業所需的崗位技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專業發展計劃,培養出企業所需的技術技能人才,使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當前新形勢下的人才需求,一方面,我國缺乏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現有的技能人才培養無法適應企業的崗位能力所需。因此通過調研企業,發現制造企業缺乏掌握機械、電子、信息化綜合技術,集操作、調試、維護維修于一體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需要培養具有扎實機電一體化專業方向領域內的基本技術和專業知識,一專多能,培養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服務裝備制造行業所需的一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崗位能力方面,企業對于計算機應用、機械設計、PLC 編程、電氣設備維修和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需求很高;在知識需求方面,企業對機械制圖、電工基礎、機械制造技術、CAD 繪圖、單片機、C 語言和組態軟件需求很高;在崗位職業素養方面,企業對于積極樂觀、吃苦耐勞、有安全意識、有團隊精神、忠誠、精益求精、好學新技術、有創新意識等方面的重要度值很高。

4.2 制定學科建設目標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4.2.1 學科建設目標

學科建設目標應圍繞企業崗位需求進行學科定位,推進工學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變革;基于企業對機電類人員的職業要求,實行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將企業中的崗位職責內容進行任務分解,并逐項實施具體教學內容,優化企業工作流程的課程體系;校企合作過程中共同建立一個良好的師資隊伍和科技工作團隊;聯合培養了具有機電設備設計、裝配、調試、操作、維修、管理人員,以及工業生產第一線所需要的高創新型能力的綜合性的技術技能人才。

4.2.2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經過市場調研,了解企業崗位變化,使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適應企業用人需要。按照企業工作要求標準,培養掌握本學科必須的基本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素質;同時掌握機電設備維修能力,工程自動儀器安裝和調試能力,機械一體化控制系統開發、配置、維修能力,機電設備工程技術管理業務才能,并且在學生畢業時要取得相關的技術職業資格證書,為企業輸送復合型的技術技能人才。

以社會需求和人的全面發展需求為導向,教育與生產勞動、技術研究相結合,提高學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專業技術為依托,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通過“工匠教育進課堂”“企業精英講座”等主題活動,將“匠心”文化融入人才培養過程中,同時將技能大賽創新項目、企業技術項目引入課堂,通過第二課堂學習,培養復合型人才。采用產教融合、校企雙制的模式,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教”中學會技能,專業知識與理論實踐相結合,以用促學,學用相長。

4.3 構建新型的專業課程體系

職業教育以能力訓練為核心,積極為當地經濟社會建設和發展提供服務,為社會各界培養技術技能人員[6]。所以在課程的設置過程中,學院針對制造業問題開展了詳細研究,與著名企業專家開展了深入訪談,并針對職業能力要求設定了相應課程,重點圍繞于培訓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同時在各個課程環節的設計過程中,也本著由易到難的原則,增強了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在培養學生基本能力的課程方面,學??s減了公共領域基礎課程,增設多學科基本課程和拓展課程;在實際運用的基礎課程方面,提升學生技能操作的針對性,使學生在實操過程中真正學到技能。因此,學校的課程體系設置將堅持以就業市場為導向,以能力訓練為核心,進而培養掌握相應學科知識,并具有較強實際能力的人才。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依托校企合作平臺,由企業(行業)技術人員和專任教師組成具有豐富實操經驗和扎實理論知識的教學團隊。以企業崗位群對接學院專業群,著眼于崗位能力需求,剖析出崗位所對應的知識點、技能點,通過對知識和技能的整合優化,逐步構建成以專業核心能力為單元的課程體系。課程的建構思路如圖1 所示。

圖1 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4.4 強化實訓室的建設

機電一體化學科實用性很強,需要學生不僅有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實踐專業知識,在教學的安排中,應使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并重。在學校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分為校內實訓課程與校外實訓課程。學校校內實訓項目可以采用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的方式,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進行實訓項目,通過對實訓項目學習和操作,使學生真正掌握技能操作。校外實訓是在實際的機械加工車間中,對機械設備的裝配和調試進行實訓,將課本知識靈活呈現于實訓車間,在體驗生產一線的同時達到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目的。學校還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通過深化協作形態,用企業資源作為教學平臺進行校內教學實踐的環節,同時學校為企業輸送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為企業創造價值,實現雙贏。

4.5 師資隊伍向專業交叉融合、創新應用方向轉型

在智能制造的時代,各個專業間的邊界弱化了,需要跨學科專業能力與創新應用素養的教學師資團隊。因此應培育“雙師型”的教師隊伍,以傳授知識幫助帶動培訓青年教師,教師進入公司,并直接參與到公司技術升級改造,解決企業難題,制定方案時與產業發展前沿方向一致,積極參與企業項目研究,提升能力。同時參加技能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從實際應用中提高師資隊伍的技術水平,提高教學實戰能力,進一步增強各學科教師隊伍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以符合人才培養中對教師隊伍的專業知識水平的需要。

學校應當針對自身具體情況,積極吸納具備豐富學科工作經歷的能工巧匠和技術能手,開展學科建設、教學研究和課程教學,以促進學校教師主動提升自己的學科技術水平和教育管理水平。學院內部要定期進行師資的培養工作,包括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培養,以提升教師各個方面的專業技能水平。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深入企業一線,了解企業對當下人才需求的最新動態,據此靈活調整教學方案,補齊企業所需專業知識與技能。鼓勵教師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身臨其境,真正掌握專業的技能操作。

5 結語

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必然需求更多的機電一體化人才,同時社會對機電一體化技術人才培養的需求也愈來愈高,所以,培養復合型的技術技能人才是社會之需要,學校應該依據自己的專業歷史、地域優勢、資源優勢,明確辦學定位,制訂出合理的人才培養策略,努力培育出符合企業需求,又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歡
機電崗位技能
高級技能
簡述機電自動化在工程機械制造中的應用
高速公路站級機電維護管理模式創新探討
在保潔崗位上兢兢業業
機械制造過程中機電自動化的應用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走進“90后”崗位能手
畫唇技能輕松
實施HR崗位輪換 打造復合型HRM團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