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萬家 龍年看“龍”

2024-03-25 08:28魏浩浩
走向世界 2024年7期
關鍵詞:青島博物館

魏浩浩

辭舊歲玉兔載譽返天宇,迎新春金龍攜福降人間。龍,自古即為中華民族的象征。龍的形象,在中國文化中可謂是無處不在,從古代的建筑、器物、藝術作品,到現代的影視、動漫、游戲……龍的身影隨處可見。青島的各大博物館匯聚各類祥龍主題展品,在春節期間奉展于公眾,讓人們一飽眼福。

青島市博物館:文物里的“中國龍”

潛龍騰躍而起,便是人間春色萬里。甲辰龍年新春到,青島市博物館為人們打造一場美麗的“邂逅”,度過一個“龍味”十足、古色古香的新年,深入了解文物里的“中國龍”。

青島市博物館是一座集歷史、藝術、人文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博物館,始建于1965年,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省、市兩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藏文物24萬余件,包括書法、繪畫、陶瓷器、玉器等30多個門類,其中書畫、陶瓷器、玉器、錢幣為館藏特色,北魏“雙丈八佛”石造像、宋代鈞窯乳釘鼓式洗和明正統十年纂輯本《道藏》為三大鎮館之寶。

青島市博物館以滿足社會公眾多元化文化生活需要為己任,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使命,每年舉辦10余個臨時展覽,開展數百場社會教育活動,藏品研究、文物保護與修復成果顯著,已成為展示青島地區歷史文明的窗口和聯結中外文化、文物交流的橋梁。

館內展出的商夔龍紋青銅鼎,直口、方唇、雙立耳、深腹圓底、柱形足,口沿下飾一周獸面夔龍紋,腹內有銘文,器制穩重。夔龍紋是傳統裝飾紋樣,常見于古鐘鼎器物上,商代就已經出現。古代傳說中夔龍是一種奇異動物,僅有一足的類似龍的形象,在古代器物上出現的這種類似龍的紋飾都被稱之為夔龍紋或龍紋。

除此之外,館內展出的唐白釉弦紋雙龍柄尊也具有“中國龍”的特征。尊是一種用來盛酒的器具。這件唐代瓷尊盤狀開口,長頸,頸部飾有幾道弦紋,圓腹、平底。在尊的口沿和肩部附有兩個對稱的龍首形耳。兩條龍身姿矯健從下而上爬向壺口,龍口銜于壺口,神態活潑,妙趣橫生。這兩條龍既是瓷尊上的裝飾品,也是瓷尊的把手,可謂實用和美觀兼備。雙龍尊器型與裝飾工藝收到南方青瓷與西方工藝的影響,彰顯大唐帝國開放包容、兼收并蓄、大氣磅礴的盛世韻。

明嘉靖剔紅雙龍戲珠紋盤,器物雕刻雙龍圖案,龍形靈活矯健,須發飛舞,上下追逐火珠,龍的下面裝飾海水江崖,盤壁處環雕松枝,其間六條仙鶴飛舞,寓意“六合同春”。盤底刻“大明嘉靖年制”楷書款。剔紅,又稱雕紅漆,要先在木胎或金屬胎上刷朱漆百余層,然后在漆層半干的時候,在上面繪制花紋圖案,再用刀具進行雕刻。剔紅的制作過程非常復雜且耗時,要歷經100多道工序,因此剔紅漆器價十分珍貴。

除了傳統的精品文物展出之外,青島是博物館還推出了部分“龍年”主題文物。比如,明代蒼龍教子玉帶鉤。其長12.7厘米、寬2.6厘米、高2.6厘米,以和田白玉制作,玉質純凈溫潤。鉤作龍首形,凸眼,粗眉翻卷,雙角沿額頂伸向頸后,闊嘴微張。鉤身鏤雕一只螭龍,嘴銜靈芝,背部脊骨凸起,四肢攀于鉤身,刻劃有力,尾部分成多股纏繞鉤身末端。大小兩條龍,相對而視,表現的是“蒼龍教子”的內容,比喻父親對孩子言傳身教的過程,借以贊美無私的父愛,也表達望子成龍的寓意,是明清時期帶鉤中最為常見的題材。

另外,明萬歷戧金彩漆雙龍戲珠紋倭角方盒也讓人印象深刻。由李汝寬家族于2010年捐贈。明萬歷官造標準器??趶?8×18厘米、高9厘米。木胎,子母口,倭角,平頂弧沿,直壁。通體髹朱漆,底及盒內髹黑漆,戧金彩漆繪紋飾。盒蓋外頂部繪雙龍戲珠紋,飾海水江崖紋與云紋,盒壁開光內填紅黃纏枝牡丹。此器紋飾線條流暢,疏密得當,色澤秀麗,雍容華貴。盒體底部上方刀刻填金楷書橫款“大明萬歷己未年制”。

春節期間,青島市博物館還開展了“龍行龘龘——春節到”博物館里過大年主題系列活動,從神秘探寶的“尋龍記”,到“錦繡前程”“魚躍龍門”的非遺體驗,再到“龍的傳人”繪畫征集和探秘考古修復工作的“國寶小衛士2024線上冬令營”。讓人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探索中國龍文化的奧秘,在龍騰盛世里話吉祥,以龍行大運的美好寓意開啟紅紅火火新的一年。

青島貝殼博物館:海洋里的“龍文化”

多年來,青島貝殼博物館始終致力于貝殼研究、收藏、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為一體,而在龍年到來之際,其鎮館之寶——龍宮翁戎螺,也極具“龍”的特色,極富看點。

據了解,生物學家們通過對“翁戎螺”化石的研究,確認這種海螺是5.7億年前出現在地球上的海洋生物。由于一直沒有發現過“翁戎螺”的活體和新鮮的螺殼,科學家們一度認為“翁戎螺”在數百萬年前就已經滅絕。實際上,“翁戎螺”并沒有滅絕,它不過是從淺海移居到了人類潛水難以到達的深海,就像一群有高度耐心的“隱士”,在黑暗的大海深處隱居了極其漫長的歲月之后,才向人類顯露出它的真面目。生物學家們研究這只“翁戎螺”時發現,它的外形很像世人想象中的海龍王宮殿,便將它命名為“龍宮翁戎螺”,又稱之為“龍宮貝”,它有“貝類之王”的美譽,是世界上最珍稀最名貴的海螺品種。

生物學家們拿“龍宮翁戎螺”的標本與過去發現的化石相比較,發現它與5.7億年前的樣子幾乎一模一樣。在如此漫長的歲月里,絕大部分物種不是滅絕就是變種,而“龍宮翁戎螺”卻保持著原樣,足見它有其獨特之處,才能歷經數億年時光而不滅絕和變種。生物學家們將“龍宮翁戎螺”譽為海洋貝類中的“活化石”,認為其科研價值不亞于陸地上的“大熊貓”。

青島貝殼博物館展出的龍宮翁戎螺,直徑約22厘米,外殼的顏色紅黃相間,花紋如同一簇簇向上竄起的火苗,閃爍著珍珠般晶瑩的光澤,晃眼望去,仿佛是一座熊熊燃燒著的火焰山,又像是沐浴在晚霞中的金字塔,抑或是一座鍍了赤金的雄偉宮殿,艷麗得令人驚嘆。

青島道路交通博物館:別樣的“龍”

青島道路交通博物館坐落于青島市市北區館陶路49號,是1910年形成的中國最早汽車站雛形——館陶路汽車站。道路交通博物館是AAA級旅游風景區和國家三級博物館、全國十佳文博館。也是國內唯一一座以道路交通為主題的專業性博物館。

在這里展出的一面德占時期的魯繡錦旗,是一位德國軍官在1907年至1910年服役于青島俾斯麥第三軍營(今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附近)的紀念品。繡品上繡有龍和鷹以及馬匹等。繡品上的馬象征著他是一個運輸兵,肩牌的繡樣象征著他的海軍身份,也代表著他的官級,下面的軍艦正是他來青島時所乘坐的軍艦。這名軍官在服役期間剛好駐扎在館陶路上,剛好見證了1907年全國第一條城市客運公交線的誕生,以及1910年全國第一個車站的誕生。因為他的官級比較高,因此在他退役之后他所在的部隊給他頒發了這么一面魯繡作為紀念。

青島市南針路航海博物館:由“龍”看歷史

青島市南針路航海博物館是青島首個航海主題博物館,館內以“航?!睘橹黝},“博物”為基礎,涵蓋展品收藏、研學教育、陳列展示、學術研究等功能,館藏航海展品近600件,最遠可追溯到宋代,擁有古老的航海天文鐘、羅盤、船燈、沉船瓷器等一批珍貴展品。其中,極具“龍”特色的展品——海船龍紋銅鏡,也極具代表性。

博物館館藏的宋遼金時期的海船龍紋銅鏡,又叫船舶鏡,直徑17厘米、厚0.4厘米,鏡背紋清晰,文飾十分精美,為宋金時代最具特色的鏡型之一。此類銅鏡在國內出土數量雖然不多,但分布比較廣泛,從北方到南方,從沿海到內陸,足以說明該鏡在宋遼金時期比較流行,宋遼金時期的航海已經深入人心,東方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頻繁,其文化深入內陸地區。

鏡體是八瓣菱花形,半球形鈕,鏡背浮雕一艘海船,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航行,波峰和波谷落差較大,突出了波濤的洶涌;海浪為龍紋形狀,其浪花形似龍頭和龍尾,并有一條蛟龍和2只大鮫,以及一只露出水面的魚頭怪獸出沒浪中;單桅帆高出人身體的數倍,襯托出海船的宏偉,大海的浩瀚;船身兩側有四道篷索從不同方向對桅桿加以固定;船身部分,只用兩道簡約線條,便將整個船身形象地勾勒出來;船頭站有6人,其中1人舉劍朝天,船尾有5人在操舵,船艙窗口可見3人。船頭前方海面上,一蛟龍張牙舞爪,張開大口朝向船頭;船頭右前方,兩只大鮫在水中翻騰,船尾右側是一只魚頭怪獸露出頭部,并張開大口。

至于其描述畫面業界有多種意見。有說描述的是人們不畏艱險,漂洋過海的情景;也有說該圖案為史料記載中的關于秦始皇或漢武帝在海中斬殺大鮫的情景;還有說寓意為祈福保佑航海遠行順利平安;亦有專家考證,該鏡與“海上之盟”有關。

北宋末年,長期受遼政權統治的女真族崛起于東北,并以摧枯拉朽之勢向遼展開了進攻。而長期受遼欺壓的北宋,也為了從遼手中奪回被侵占的燕云十六州,于公元1118年派遣使者自山東蓬萊、掖縣到金控制的遼東地區,商討聯合滅遼事宜。雙方使臣頻繁接觸,公元1120年,雙方商定:金取遼中京大定府,宋取遼南京析津府,遼亡后,宋將原給遼之歲幣轉納金國,金同意將燕云十六州之地歸宋朝。由于雙方地理上受遼阻隔無法在陸上接觸,需要航海經渤海往來磋商,故而稱為“海上之盟”。盟約簽定后,弱小的金政權獲得了富裕的北宋幫助,如虎添翼,一步步崛起,最終在滅遼以后,又將北宋滅亡,成為12世紀東北亞唯一的強大帝國。

鈕上方有四字陽文篆體銘書“煌丕昌基”。此前查考文物書籍和古鏡圖錄,都將此四字篆體讀為“煌丕昌天”,其意為“上蒼保佑,天下興盛”,并說“銘文內容和銅鏡紋飾是相互呼應的,是希望保佑航海順利”。后有專家論證指出,四字銘為“煌丕昌基”,其意為“輝煌昌盛的偉大基業” ,其上的圖案描繪了金國使者為商談盟約,劈波斬蛟,不畏艱險乘船赴宋的情景?!盎拓Р币辉~,語氣氣魄極大,是官方皇家的口吻。此鏡應為金國官方機構為紀念海上之盟給國家奠定興盛根基而鑄造的紀念品。

青島海右博物館:龍年話龍

要知道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對自然界充滿了敬畏和崇拜,認為天地萬物都具有靈性。龍,作為一種想象中的動物,具有強大的神力,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人們崇拜的對象。在古代神話傳說中,龍被視為一種神圣的動物,擁有呼風喚雨、騰云駕霧等超自然的能力。龍也是皇權的象征,皇帝自稱“真龍天子”,龍袍上繡有龍紋,龍椅上雕刻著龍形。在民間,龍也是一種吉祥的象征。人們認為,龍的出現預示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龍的形象也被廣泛應用于各種裝飾和器物之中,如龍鳳呈祥、二龍戲珠、龍舟競渡等。

現如今,青島海右博物館館藏有數十件與龍相關的藏品,這些龍的形象有的來自于距今6000余年的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有的來自于清朝晚期創作的皮影畫。在春節期間推出的“龍年話龍”主題,配合著文物的展出,為人們豐富了關于“龍”的知識。

龍,在中國文化中的形象是豐富多彩、變化萬千的。它既是神圣的,又是吉祥的;既是皇權的象征,又是民間的信仰。龍的形象,深深地根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之中,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龍的形象是如何演變而來的?龍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在內蒙古赤峰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玉豬龍,與豬和馬的形象很像,與后世龍的形象有很大差異。到了商周時期,龍的形象逐漸定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經??梢钥吹烬埖募y飾。這些龍的形象,大多是獸面人身,有角、有爪、有鱗,威猛無比。再到春秋戰國時期,龍的形象進一步發展。這一時期,龍的形象開始變得更加復雜和多樣化。龍的形象,不僅出現在青銅器上,還出現在玉器、漆器、陶器等器物之上。龍的形象,也開始變得更加抽象和寫意。到了漢代,龍的形象基本定型。漢代的龍,大多是四足、有角、有鱗,身體修長,威風凜凜。這一時期的龍的形象,對后世龍的形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魏晉南北朝時期,龍的形象開始變得更加多樣化。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不同種類的龍,如應龍、角龍、翼龍、虺龍、虬龍、蟠龍、金龍、螭龍、蛟龍、蜃龍等。這些龍的形象,各有特色,豐富了龍的形象體系。到了唐宋元明清時期,龍的形象繼續發展,但基本沒有大的變化。

龍的形象在中華文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中華文化的象征。龍的形象,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力量和吉祥。龍的形象,深深地根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之中,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Museums Welcomed Families with Exhibits Celebrating Year of Loong

As the Year of Rabbit bade farewell to us, the Year of Loong comes with the Golden Loong bringing new blessings. The Loong has long been a symbol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s image permeates Chinese culture, from ancient architecture, artifacts and artworks to modern film, animations and games. Qingdaos major museums are showcasing a variety of auspicious Loong-themed exhibits, including the diverse Loong-themed lunar new year activities at the Qingdao Museum, the treasures on display at the Qingdao Shell Museum, and the exhibition of Loong-themed artifacts at various museums, all of which provide people with a delightful experience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through colli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belief as well as history and tradition.

猜你喜歡
青島博物館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館
博物館里的“虎”
博物館
上合,從青島再啟航
開啟空中看青島航線
青島東方影都落成
青島如何引進人才
青島明月申牌?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露天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