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估的力量:推動公共圖書館改革與創新

2024-03-25 10:22潘雨亭劉培旺何穎芳李金
四川圖書館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圖書館評估標準

潘雨亭 劉培旺 何穎芳 李金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基于績效和成效集成的公共圖書館評估理論與評估標準創新研究”(19ATQ002)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24-01-02

摘? 要:

為進一步明確公共圖書館評估在圖書館事業中所扮演的角色,探究評估如何在公共圖書館改革與創新中發揮作用。文章立足近十年的公共圖書館評估工作,以第六次、第七次評估為切入點,從圖書館改革創新的方向、動力、途徑、效能四個方面著手,論證評估工作在其中貢獻的力量。研究認為,評估以一定的標準引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公共圖書館高質量發展。通過發揮評估倍增器作用,不斷增強圖書館改革創新的理念動力、系統動力、標準動力與結果動力,為圖書館建設、管理、資源、服務等方面的改革創新探索具體途徑,最終達成圖書館組織管理效能、事業發展效能、行業引領效能和社會服務效能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圖書館評估;圖書館事業;改革創新;服務效能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136(2024)02-0019-09

The Power of Evaluation: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PAN Yuting,LIU Peiwang,HE Yingfang,LI Jin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clarify the role of public library evaluation in the librarianship,this paper explores how evaluation plays a role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Based on public library evaluation works over the past decade,and taking the sixth and seventh evaluations as the starting point,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evaluation work from four perspectives: the direction,motivation,approach and efficiency of library reform and innovation.The research holds that the evaluation leads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with certain standards and promot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B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evaluation multiplier,we can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concept power,system power,standard power and result power of library reform and innovation,explore specific ways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library construction,management,resources and services,and finally achieve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library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efficiency,career development efficiency,industry leading efficiency and social service efficiency.

Keywords:

public library;library evaluation;librarianship;reform and innovation;service efficiency

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共圖書館事業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不斷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公共圖書館評估已然成為推動公共圖書館改革與創新的重要手段。本文聚焦近十年評估期,以第六次和第七次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為主要切入點,論述評估在公共圖書館改革創新中所扮演的角色,并闡釋評估在確定圖書館改革創新方向、增強圖書館改革創新動力、探索圖書館改革創新途徑、提升圖書館改革創新效能四個方面的作用,以期對公共圖書館評估進行多方位地深入探索,對評估在推動中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形成充分認識,從而為未來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1? 評估確定公共圖書館改革創新方向

回顧歷次公共圖書館評估工作,評估始終與時代背景、社會發展特征和圖書館事業發展階段性特點緊密結合,并圍繞突出問題調整評估標準側重點。因此,不同批次的評估定級標準產生了適應性變化,它既是社會發展對公共圖書館的要求,也是公共圖書館契合社會發展所作出的回應。評估作為導向鮮明的重要實踐,為公共圖書館改革創新指明方向,讓圖書館始終朝著順應時代要求和社會發展的方向發展。

1.1? 方向一:優化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邁入新時代以來,經濟騰飛與技術崛起帶動社會繁榮發展,公共圖書館服務踏上新征程的同時,文化事業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在此過程中,文化逐漸成為衡量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項目建設,要求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1],將文化工程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在以上重要政策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作為重要的文化場所,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本單位和關鍵支柱,亦是培育國民文化素養和國家文化自信的重要空間。與上述角色定位相對應的公共圖書館評估在每一次的定級工作方案中進行了標準調整。

2013年開展的第五次公共圖書館評估,首次將重點文化工程單獨列出,這部分內容包括文化共享工程建設、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以及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在國家大力倡導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之際,第六次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在標準建立之時便融入公共文化服務理論,設立“基本服務”一級指標并將其列為整套標準的首位,強調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機構應當承擔面向社會開展服務的責任,突出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定位,充分考察公共圖書館為社會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質與量。

從實際效果來看,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統計公報中關于公共圖書館的流通人次數據,第五次評估時全國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為43,437萬(第五次評估數據為2012年數據),到第六次評估開展之時,這一數字暴漲至74,450萬。隨著第六次評估工作的深入開展,2019年我國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已高達90,135萬,相當于2012年的兩倍有余。隨后,盡管受疫情影響數據有所下滑,但在第七次評估開展時又迅速回升至78,970萬人次。另外,書刊文獻外借量數據同樣穩步提升,第五次評估時書刊文獻年外借量為33,191萬冊次,到第六次評估時已上漲至55,091萬冊次,再到第七次評估時的60,719萬冊次,幾乎實現翻倍增長。這兩項數據直觀展現了從第五次評估到第六次、第七次評估,公共圖書館社會服務能力的迅猛增長,充分說明在評估的引領帶動下,圖書館積極提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水平,通過不斷的改革創新加快構建和優化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1.2? 方向二: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國家對圖書館事業的不斷投入和評估定級工作的持續推進,公共圖書館事業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表現為:一方面,加快構建我國圖書館服務網絡,使各級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得到穩步提升;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事業也逐漸實現了各區域整體的高質量發展。

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通過前五次評估已經得到良好發展,尤其是在基礎資源建設與核心業務服務等方面,而局部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差異仍然較為明顯,如區域間的差異和區域內不同館的差異。此類差異也是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重點關注的問題,因而自第六次評估開始,按東中西三個地區設計了差異化的指標分數。這對于推動區域均衡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不僅如此,第六次和第七次評估還加大對公共圖書館拓展創新的鼓勵,這兩次評估標準中均有加分項的設置,通過加分項給各地各館提供了施展舞臺,并鼓勵積極探索創新性服務內容,進一步推動各館凸顯特色,促進各地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均衡發展。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上等級圖書館名單,以一級圖書館為例,第六次評估時,一級圖書館東部地區11個省份共有483個,中部8省有259個,西部12省有227個。到第七次評估時,一級圖書館東部地區11省的數量增加至633個,中部地區增加至366個,西部地區增加至303個,增長率分別為31.06%、41.31%和33.48%??梢钥闯?,中部地區一級館數量增速是三個地區中最快的,西部地區一級館數量增長速度甚至略高于東部地區。這從側面說明盡管西部地區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但以公共圖書館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還是得到明顯提升。同時也說明了評估對公共圖書館的區域均衡發展起到引領和推動作用,即評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帶動公共圖書館事業以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整體質量提高。

除此之外,評估重視以圖書館發展相關的政策法規為頂層設計驅動,強化政策指導,敦促公共圖書館事業走向高質量發展。第七次評估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以下簡稱:《公共圖書館法》)、《文化和旅游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等政策文件中,挖掘關于公共圖書館的具體要求并提取相應內容作為評估標準[2],“文化和旅游融合”“法律保障”等二級指標便旨在檢驗國家法律政策在公共圖書館中的貫徹情況,引導公共圖書館密切關注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大眾的文化需求,推動服務走向高質量發展。

2? 評估增強公共圖書館改革創新動力

評估對圖書館改革創新起到倍增器的作用,通過強化理念帶動、系統引領、標準引導、結果導向,提升圖書館改革創新實力和能力。

2.1? 理念動力

理念動力即評估牽引圖書館核心理念的深化,通過開展評估工作,持續強化圖書館改革創新理念。

評估作為促進圖書館管理、推動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其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都是為讀者提供更加完善和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讀者滿意率是圖書館服務水平的直接體現。早在第三次評估時,便在標準中增加“讀者滿意率”,隨后歷次公共圖書館評估,始終將讀者服務作為關鍵考核標準。以第六次評估省級圖書館定級必備條件為例,東中西三個地區的省級或副省級圖書館都需要讀者滿意率達到85%以上才能參與一級圖書館的評估。第七次評估時把省級公共圖書館讀者滿意率需達到90%作為一級館的必備條件。評估標準表明,公共圖書館的地區或級別雖然不同,但在讀者滿意率這一標準要求上卻一視同仁,并且標準所設比例的提高說明在逐步加強對于公共圖書館讀者滿意率的考核。這便是通過評估進一步強化和凸顯以讀者滿意度為重要指標的圖書館服務理念,強調公共圖書館應該以讀者為中心,努力提升服務質量,從理念上對公共圖書館改革創新起到推動作用。

除全國性統一公共圖書館評估標準外,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推動圖書館改革創新,努力提升讀者滿意率。上海圖書館在全國圖書館評估標準基礎之上,積極探索地方考核標準,秉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原則,擴充并修改部分標準內容,具體體現在:為了更好地開展圖書館公益性服務,不僅提高了館舍建筑面積和服務時長等的相關標準,還對讀者參考咨詢、弱勢群體讀者特殊服務等細節方面進行要求[3]。該案例是評估標準增強改革創新動力的一項有力證明。

2023年4月,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在杭州開幕,此次大會發布了第20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對公共圖書館、社區閱覽室、社區書屋、城市書房等公共閱讀服務設施的使用滿意度持續提升,其中對公共圖書館的使用滿意度為78.2%,是所有閱讀服務設施中最高的[4]。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貫穿于整個評估過程中,使得圖書館更加注重讀者的需求和體驗,根據讀者的意見和反饋,不斷創新和提升服務。同時,評估結果也反映出圖書館在管理和服務方面的不足,為其從理念上審視自身、從管理上完善自身、從服務上改進自身提供發展空間。

2.2? 系統動力

系統動力即評估調動圖書館工作人員、各級領導、圖書館自身等圖書館系統要素,從整體性上為公共圖書館的改革創新增強動力。

其一,評估通過喚醒員工意識,凝聚圖書館改革創新的主體動力。評估深層次地喚醒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共同責任感和使命感,具體體現在每一次評估工作都會引起全館上下的高度重視,能夠充分調動圖書館全體人員的創造力與積極性。在協作完成評估工作的過程中,館內工作人員相互交流合作,形成互相學習、互幫互助的良好工作氛圍,上下一心、團結協作,進一步增強工作人員的凝聚力。

其二,評估為建立健全圖書館管理制度提供良好契機。在地方政府、圖書館領導的支持與指導下,圖書館積極調整業務流程,推動圖書館走向科學管理,進而完善體制、機制。財政撥款的增加是有關部門和各級領導支持、重視圖書館工作最為直觀的體現。第六次、第七次評估標準均包含“經費保障”這個二級指標,對公共圖書館的年財政撥款總額進行檢查。從評估效果來看,根據國家圖書館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基礎數據概覽》,第五次評估時全國公共圖書館財政撥款934,890萬元,到第六次評估時,已增長至1,722,791萬元,幾乎實現翻倍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財政撥款金額的快速上漲可以為圖書館改革創新增強系統動力。

其三,評估在圖書館界形成積極同行參照,有效推動形成崇尚創新的文化行業風尚。在評估過程中,圖書館可以了解其他圖書館的成功經驗和做法,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其他圖書館的優點,從而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和服務策略[5]。同時,評估還可以促進圖書館之間的合作和交流,鼓勵圖書館工作人員不斷革新和進取,形成一種崇尚創新的文化。例如,第六次評估期間,蘇州地區部分圖書館的創新性項目為國內其他公共圖書館起到良好的參考借鑒作用,其中,蘇州圖書館的“網上借閱 社區投遞”項目被推廣到浙江圖書館、杭州圖書館、合肥市圖書館等[6]。

2.3? 標準動力

標準動力指的是每一次評估標準的創新都會對圖書館的改革和創新產生推動作用。面對時代發展和讀者需求的變化,評估標準在不斷地更新調整。對比七次公共圖書館評估的標準體系,幾乎每次都有不同程度的創新,具體體現在標準框架的重新設計、賦分辦法的提升改進、標準側重的調整變化等細節之處。在標準框架方面,評估標準逐漸從簡單、籠統的分類轉向更加具體和細致的指標體系,這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衡量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在賦分辦法方面,評估標準也逐漸從單一的量化評價轉向更加綜合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這有助于更加準確地反映圖書館的實際服務效果。在標準側重方面,評估標準也逐漸從傳統的文獻借閱服務轉向更加注重讀者參與和體驗的服務模式,這有助于提高讀者的滿意度和參與度。這些改革創新反映了圖書館界對于如何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和服務社會的不斷探索與嘗試。

對比第六次、第七次評估標準,從一級圖書館必備條件來看,第七次評估中省級圖書館一級館增加年報制度、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專業技術人員占比等內容,其中如法人治理結構改革,順應了《公共圖書館法》的規范化要求。這一變化凸顯出評估定級工作以標準為導向,推動圖書館積極調整,不斷改革創新。

2.4? 結果動力

結果動力意指評估結果的呈現方式,以一、二、三級或“全國文明圖書館”等榮譽來直接呈現。一個公共圖書館被評為一級館,能為其帶來諸多益處:提高本館聲譽和知名度,吸引更多讀者,同時吸引更多捐贈者和其他社會力量的關注;獲得政府政策及經費上的傾斜,帶來本館設施設備和文獻資源、人員待遇等多方面的改善,促進本館的良性發展;增加與其他圖書館、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門等建立合作關系的可能,帶來其他方面有益資源的輸入。在以上所列的結果導向激勵下,圖書館更愿意朝著一級館目標努力,以此增強改革創新動力。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從第一次評估到第六次評估,廣東省一級圖書館比例由18%增長至55%,而二級館和三級館的比例都相應減少,全省公共圖書館水平有著整體提高[7];到第七次評估結束,廣東省的一級圖書館比例已經增加至66%。評估等級結果成為當地政府測評圖書館創新發展的指標,各地圖書館也以此作為本館創新發展的驅動力。

不僅如此,評估結果還被納入各地政府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全國文明城市等考核體系,如第六次評估期正值無錫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關鍵時期,圖書館和政府共同面臨壓力和動力的雙重作用,市政府加大對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的政策幫扶與經費投入,極大地推動了當地公共圖書館服務效能、業務建設、保障條件等的大幅提升[8]。

3? 評估探索公共圖書館改革創新途徑

公共圖書館的發展面臨著新的形勢、新的環境和新的任務,在深化改革創新以滿足新時代廣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過程中,亟須摸索和探尋出兼具可行性和實操性的途徑。評估為圖書館的改革創新提供了具體的途徑引導,在其標準中就已明確給出驅動圖書館順應社會發展和自身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的創新道路,具體可以從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水平、資源創新和服務提升四個方面著手。

3.1? 圖書館基礎設施建設改革創新

在數智時代背景下,圖書館不再僅僅是存儲實體文獻的物理場所,而是保障信息有效查詢與獲取的功能體,圖書館的概念意涵延伸至數字圖書館、智慧圖書館等虛擬形態或復合形態[9]。與此同時,評估標準也推動公共圖書館從物理空間建設和網絡空間建設兩方面進行改革創新。

傳統圖書館關注館舍建筑面積和閱讀空間座椅數量,第六次評估在此基礎上強調“功能適用性”,評估標準要求檢查圖書館分區與空間合理性,讀者服務配套設施以及無障礙設施等是否齊全。在第七次評估中,又將二級指標調整為“設施及功能適用性”,對空間布局是否合理、功能是否齊全等作出要求,考察圖書館為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服務的設施設備配備情況,要求設置少年兒童閱覽區域。對比第六次評估和第七次評估,評估標準關于圖書館物理空間建設方面的檢查內容在表述上更加細致,在內涵的指向上更為全面,因此可以為圖書館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具體的途徑指引,使其朝著優化空間布局、完善設施設備、細分服務人群的方向改革。

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數字圖書館、智慧圖書館等不同形態圖書館的快速發展。第六次評估時,建立“館藏統一數字化揭示平臺”作為加分項出現,至第七次評估時,“數字化服務平臺”已成為“數字化建設”一級指標下的二級指標,可見兩次評估標準對于數字圖書館建設的要求逐步提高。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的相關統計數據,2012年第五次評估期內全國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終端數量為10.14萬臺,到2017年第六次評估開展時增長為14.43萬臺。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評估可能對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有帶動效應。不僅如此,第七次評估標準還對網站、微信公眾號、App等移動圖書館形式進行檢查,并將智慧圖書館建設列入評估標準,考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圖書館智慧化管理和服務的情況。評估標準為順應科技發展趨勢而進行適當調整與更新,帶動圖書館基礎設施建設朝著數字化、智慧化方向改革創新。

3.2? 圖書館管理改革創新

評估從理念途徑、制度途徑以及模式途徑推動圖書館管理的改革創新。

管理理念方面,評估工作從自身做起,增強評估信息化與智慧化理念。第六次評估開始采用線上評估系統,融入信息化評估手段[10],第七次評估更是增加智慧化評估,通過開放數據結構的方式實現評估數據自動采集,體現智慧評估。此外,從評估標準來看,評估標準中融入了現代新技術元素,為圖書館改革創新梳理現代化管理理念,由傳統人力手工管理轉向利用現代技術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包括業務集成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要求全業務流程實現數字化、一體化管理。

管理制度方面,公共圖書館評估標準始終著力于對圖書館管理制度進行檢查,并且檢查內容在逐步細化。從第五次和第六次評估考察圖書、古籍、崗位職責制度等較為宏觀的內容,發展到第七次評估對未成年人服務、參考咨詢服務、文獻保護等圖書館方方面面所應涉及的制度均作出明確要求。圖書館可以以評估標準為藍本,進行管理制度的改革創新。例如,第六次評估期間,四川省出臺《四川省公共圖書館條例》,為全省公共圖書館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幫助全省公共圖書館朝著管理制度化、科學化發展[11]。

管理模式方面,傳統管理模式已不適應當前業務復雜化的管理需要,圖書館管理需要積極吸納社會力量,推動管理模式的改革創新。第七次評估結合《公共圖書館法》中關于社會力量參與的法人治理模式相關要求,在評估標準中設置“社會力量參與”一級指標,考察圖書館是否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是否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吸納社會力量參與以及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與表彰獎勵情況。廣東省各級公共圖書館在評估標準的帶動下,積極探索與社會力量合作的管理模式,到第七次評估時,廣東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與社會力量合作開展項目共計1883個,成立280支志愿者服務隊伍[12]。以安徽省縣級公共圖書館為例,第七次評估期內,安徽省一級館和二級館基本實現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全覆蓋,并與個人、社會團體、企業、政府派出機構等社會力量開展合作項目[13]。

3.3? 圖書館資源建設改革創新

評估為圖書館指明了以文獻資源、文化資源為中心的改革創新途徑。其中,文獻資源指館藏數字資源、地方文獻資源、特藏資源等,文化資源主要指彰顯圖書館自身文化特色的館藏開發產品、文創產品等。

文獻資源是圖書館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館藏文獻資源的豐富程度直接影響圖書館信息、知識服務的質量。歷次評估標準中都對文獻資源建設情況作出了量化的指標考核,包括傳統紙本文獻資源藏量、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數字資源建設情況等的考察。評估標準對文獻資源的檢查角度逐年細化,從館藏總量、年人均新增入藏量、文獻資源流通情況、年文獻外借量等角度來考察文獻資源結構是否合理。這促使圖書館積極開展文獻資源建設改革創新,調整優化文獻資源結構,保障文獻流通率。此外,地方文獻資源和特藏資源是圖書館特色的體現,評估標準也逐步加大了對這類館藏資源的考察力度,要求圖書館提高方志、譜牒等地方文獻的采集量。第六次評估標準中的“地方文獻工作”指標旨在對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組織情況、各類地方文獻入藏情況以及地方文獻數據庫建設情況進行考察,第七次評估同樣考察了年地方文獻采集數量以及地方文獻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情況,這促使圖書館探索一條特藏文獻工作的改革創新道路。

文化資源是圖書館精神文明的內在體現,隨著圖書館與其他機構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文旅融合與文創產品開發成為現代社會對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提出的新要求。順應時代變化,評估標準積極調整應對,設置“文旅融合”“館藏開發與文創產品”等相關指標。這些指標考察了圖書館服務與旅游服務相互融合的項目數量,以及圖書館利用館藏開發具有原創獨特性的產品數量。第六次評估時,“文創產品開發”二級指標僅作為加分項出現,并且僅占5分分值;而在第七次評估時,相關二級指標調整為“館藏開發與文創產品”,滿分提高至10分,指標釋義要求利用館藏資源開發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產品,并且將對評估周期內館藏開發與文創產品數量的考核作為正式定量標準。從評估產生的實際效果來看,目前,已有諸多圖書館根據本館特色或地域文化特色,進行圖書館文化IP的實踐與探索,以文化IP的方式形成圖書館專屬特色。如湖南省圖書館“難得湖圖”、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YUE寶”、寧波圖書館的“甬圖君”等[14]。在公共圖書館同質化發展的趨勢下,通過充分挖掘自身獨特的文化資源,能有效提升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

3.4? 圖書館服務改革創新

公共圖書館事業的核心使命是提供服務,這一點在歷次的評估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服務工作不僅被視為一級指標,還在總分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第六次和第七次評估中,一級指標均調整為“基本服務”,這表明評估標準不僅關注服務內容數量,還強調服務質量。為了實現改革和創新,圖書館服務的相關評估標準提供了三種主要途徑: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和服務渠道。

服務對象方面,將傳統的到館讀者延伸到了更為廣泛的讀者群體。例如,第六次評估標準中設有“未成年人及其他特殊群體服務”一級指標,強調為未成年人、殘疾人、老年人、農民工提供服務。第七次評估中,相關指標的表述調整為“特殊群體服務”,將所針對的人群范圍擴大。從第六次評估到第七次評估的表述調整,表明對讀者群體提供服務的覆蓋范圍進一步實現擴展,為了滿足無法親自到館讀者的需求,圖書館應當積極主動地提供上門送書服務,并為機構組織、單位等特殊群體和未成年人、老年人、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提供專門的服務,如重慶、浙江、陜西、新疆等地公共圖書館免費為農民工提供火車票訂票服務[15]。以評估標準帶動圖書館服務意識的轉變,進一步凸顯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和均等化目標,反映了圖書館對人文關懷的重視和對讀者個性化需求的關注,不僅可以擴大圖書館服務的覆蓋面,更能提升圖書館社會地位,使其越發成為人們獲取知識、享受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

服務內容方面,從一般文獻服務深化至信息與知識服務。這一轉變不僅反映了評估標準對圖書館服務品質的追求,也體現出評估標準對讀者需求變化的敏銳洞察。第六次和第七次評估標準中的“信息咨詢服務”或“參考咨詢服務”指標下,不僅包含普通參考咨詢,還要求圖書館圍繞特定主題進行專業性咨詢服務,并為立法機構和黨政機關決策提供信息服務,這對圖書館信息與知識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圖書館可以借助數字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對文獻資源進行深度整合,對讀者數據進行挖掘分析,發展機構知識庫、移動圖書館、數字圖書館、智慧圖書館等復合形態,為讀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準的信息與知識服務。另一方面,社會發展也促使讀者的服務需求不斷發生變化。讀者對于圖書館的需求不僅包括借閱圖書、查詢文獻等基本需求,還包括圖書館能夠提供更加前沿、更具時效性的情報服務或信息知識服務。如在第六次評估中將智能數字參考咨詢和移動數字參考咨詢作為加分項。因此,圖書館應當不斷改革創新,關注社會熱點、學科前沿,收集、整理、分析多元信息與知識,為讀者提供專業化的高水平、高質量知識服務。這些創新的服務內容不僅滿足了讀者的多樣化需求,也提高了圖書館服務的整體質量。

服務渠道方面,從線下服務延伸至線上線下多渠道服務。評估逐步在標準中融入互聯網、新媒體等新形態的線上服務渠道,推動公共圖書館服務從傳統的線下面對面服務延伸到了移動遠程服務。從具體評估標準來看,第六次評估時僅強調移動圖書館服務,第七次評估時,標準中強調通過App、小程序、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提供預約、檢索、借閱等移動圖書館服務,對線上渠道的服務要求更加細化。目前我國32個省級公共圖書館已經開通官方微信公眾號,利用微信客戶端開展移動服務,尤其在疫情期間,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發揮極大作用,湖南圖書館微信公眾號2020年的訪問量比前一年同期激增113%[16]。通過建立官方網站、開發移動應用程序、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等途徑,圖書館為讀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線上服務。讀者可以通過這些渠道進行圖書查詢、預約借閱、在線閱讀以及參加講座活動等,從而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享受圖書館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同時,服務渠道的拓展也拉近了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使得圖書館能夠更好地與讀者進行互動和交流,及時收集讀者的反饋和建議,不斷完善和提高服務質量。

4? 評估提升公共圖書館改革創新效能

評估工作以一定的標準提升圖書館自身的組織管理效能與事業發展效能,并站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角度,提升行業引領效能與社會服務效能,實現由小到大、由點及面、由局部到整體,帶動圖書館改革創新效能提升。

4.1? 組織管理效能

圖書館工作人員是圖書館改革創新的核心保障力量。評估幫助圖書館優化人才隊伍,提升圖書館組織管理效能。歷次評估都很重視圖書館工作人員在圖書館組織管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考察其基本的學歷水平、專業情況、人員結構、領導班子等內容。例如,第三次評估標準增加對業務人員參加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的檢查,引導圖書館工作人員進一步加強業務學習,強化知識武裝。在古籍保護計劃背景下,第四次評估標準增加對古籍修復人員情況的考察,旨在提醒圖書館注重招聘各類細分領域人才開展專職工作,尤其是針對不同類型讀者的專項服務,如服務聽障讀者的手語人才。第五次評估將“經費與人員”單獨列為一級指標,進一步強化對人員的重視程度,考察圖書館工作人員開展業務研究的情況。

圖書館工作人員除基本工作外,還應積極參與學術研究,充分將理論與具體業務實踐相結合,或發表學術論文、專著,或主持科研項目,或參加科研競賽等,不斷強化研究能力。出于上述考慮,第六次評估在標準中設置“業務研究”指標,對館內外學術活動、年工作人員人均發表論文篇數、年均出版著作總數、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獎勵等內容進行考察。此外,第七次評估標準更是結合《公共圖書館法》加入“專業技術人員占比”二級指標,并將其作為等級必備條件,體現對館員隊伍專業性的重視和要求。在評估的帶動下,圖書館專業技術人員比例逐漸增加,根據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統計公報數據,截至2022年末,全國公共圖書館從業人員共計60,740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7850,占比12.9%,中級職稱人員19,103人,占比31.5%,專業技術人員占比近半。這一標準的引入促使圖書館注重招聘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工作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的加入能提供高水平服務,這對于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信息素養教育、學術評價分析等專業性較強的工作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并促使圖書館整個組織管理體系的專業化發展。

歷次評估工作中人員相關標準的調整與變化,體現對圖書館工作人員專業水平、人員結構等要求的逐漸升級與細化。人員是圖書館組織管理的核心保障力量,更是圖書館進行改革與創新的關鍵主體。評估為優化圖書館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標準與參照,為圖書館組織管理效能提升打好人才基礎,幫助圖書館充分發揮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主體作用,從而推動圖書館的改革創新。

4.2? 事業發展效能

評估可以更好地實現圖書館的持續高效運作,幫助圖書館系統構建改革創新的體制、機制,從組織管理的制定規劃、監督改進等主要環節發揮作用,帶動圖書館事業持續高效發展。

在評估的指導下,圖書館的發展規劃有了一套客觀、規范化、可衡量的參照標準,能夠對自身的現狀進行全面評估,通過和標準進行參照對比,發現改革與創新的著眼點。例如,評估標準對于公共圖書館古籍保護與研究的情況進行檢查,便是提醒圖書館應當在下一步的業務改革中注重古籍普查、古籍修復等工作。圖書館依據評估標準制定短期目標與長期規劃,為效能提升和事業發展提供明確的路徑。

評估幫助圖書館檢查自身發展的問題與不足,并為后續監督改進提供指導。第七次評估中,省級公共圖書館一級圖書館必備條件要求東部地區年文獻外借量應達到110萬冊次,讀者滿意率90%,年財政撥款總額6000萬元,普通文獻館藏量450萬冊件,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專業技術人員占比80%。這些數據是量化的、可參照的標準,直觀地告訴圖書館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可以被評為什么等級。在評估標準的監督之下,圖書館為了獲得令人滿意的評估結果,需要不斷自發地進行改革創新,由此不斷提升圖書館事業發展效能。

4.3? 行業引領效能

經過30年發展,公共圖書館已經形成一套相對成熟的評估經驗,不僅對公共圖書館自身的發展規劃和執行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也可以在整個公共文化行業中形成借鑒機制,引領其他文化機構將其應用到自身的發展規劃中,促進自身的創新發展。

公共圖書館評估經驗對其他文化機構的參照主要體現在評估標準制定、數據收集與分析、績效改進等方面。其他公共文化機構可以參考圖書館評估的標準構成方式,包括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以及每一個指標下的基本分和加分項,以及它們所對應的分值比例,并結合自身公共文化服務的特點與實際情況,對評估標準進行相應的調整。圖書館評估在實際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數據收集和分析經驗。例如,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搭建評估系統平臺,采用預評估與實地考察進行綜合判斷等。不僅如此,其他公共文化機構還可以參考圖書館的績效改進策略,發揮以評促建的作用,根據自身的情況和需求,制定改進方案,提升績效和服務質量。

4.4? 社會服務效能

評估引領公共圖書館探索與地方政府、文化和旅游部門等的合作渠道,通過開展文旅合作提升社會服務效能。在這一方面,主要包括:與旅游景點的聯動,為游客提供文化信息和導覽服務,開發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促進地方旅游業發展,帶動地方經濟,達到服務社會的目的。例如,天津濱海圖書館、秦皇島阿那亞圖書館等通過打造網紅圖書館,營造獨特的公共文化服務與旅游相融合的氛圍,吸引大批游客前來參觀打卡。

評估指導公共圖書館積極開展社區服務的改革創新,以滿足社區文化需求,同時實現社會服務的效能提升。公共圖書館作為社區的重要文化中心,承擔社會教育、文化交流和社區參與的重要角色,評估標準要求圖書館服務延伸至社區、鄉村、農村等角落,建立流動服務站、移動服務車、上門服務等服務機制,直接面向居民提供文化服務,提升社會服務效能。

評估要求公共圖書館時刻關注弱勢群體,為未成年人、老年讀者、殘障人士等少數弱勢群體開展針對性服務,深化圖書館社會服務效能。例如,針對老年讀者、視障讀者等的大字出版物或有聲圖書,針對青少年讀者的獨立閱讀空間,甚至有少數公共圖書館針對無家可歸的弱勢群體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扶持,充分體現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公益機構的人文關懷。評估為圖書館服務弱勢群體提供標準參考,從專門的文獻資源、空間、無障礙設施等,增強弱勢群體的參與感和融入感。

5? 結語

立足近十年的公共圖書館評估實踐,以第六次和第七次評估為切入點,可以發現評估在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v觀整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脈絡,評估不僅是對單個圖書館在一定時期內的建設、管理、服務等全方位工作的相對科學的客觀評價,也是對這一時期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全面檢閱,更是對圖書館建設與發展是否滿足了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以及是否耦合了內外部各類環境要素的綜合考察。通過評估,在過程和結果呈現上均可以發現不同地區、不同級別、不同類型公共圖書館之間的優勢與特色、差距與不足,能夠在全面摸底的基礎上為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改革創新提供導向,推動圖書館事業的均衡發展與整體提升。與此同時,評估工作在黨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以及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指引下,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圖書館利益相關方的廣泛關注和深度參與。這項系統性工程不斷強化公共圖書館改革創新發展動力,以自我評價與專家評價等手段敦促圖書館不斷改進工作并思考未來發展空間,以讀者參與和社會參與等方式增強圖書館評估的社會影響力。從根本上說,公共圖書館評估是通過公開、公正、科學的評估方式,促進公共圖書館事業在保障公眾文化權益、閱讀權利、信息獲取權利和增強公民獲得感等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求是,2012(22):3-25.

[2]周德明.以評估工作助推公共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第七次公共圖書館評估標準研制專家周德明訪談[J].圖書館雜志,2023,42(3):4-8.

[3]鄒銘沁.基于DEA的上海市區縣公共圖書館效率評價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4]史競男,馮源,張曉潔.過去一年,你“讀”了幾本書?[N].新華每日電訊,2023-04-24(5).

[5]阮孟禹.圖書館評估的意義與缺失[J].圖書館建設,2006(2):102-103.

[6]許曉霞,黃潔,徐榮.普遍均等惠民眾 氤氳書香溢蘇城:基于第六次評估定級的蘇州市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報告[J].新世紀圖書館,2018(3):69-74,86.

[7]陳衛東,劉青,伍舜瓔.公共圖書館評估的發展歷程:經驗、問題與前瞻:以廣東地區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1(2):59-64.

[8]趙霞.基于第六次評估定級的無錫地區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39(3):19-22.

[9]于良芝.何以守正?如何創新?從圖書館概念的反思看我國圖書館學的守正創新[J].圖書與情報,2022(5):63-70.

[10]柯平,劉旭青,鄒金匯.以評促建、以評促管、以評促用:第六次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回顧與思考[J].圖書與情報,2018(1):37-48.

[11]劉韓萍.四川省公共圖書館第六次評估定級分析及研究[J].四川戲劇,2018(7):168-171.

[12]陳衛東,陳杰,伍舜瓔,等.2022年廣東省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報告[J].圖書館論壇,2023,43(5):1-9.

[13]馮錦福,張曉婷,陸和建.社會力量參與安徽省縣級公共圖書館建設調查與研究:基于第七次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調研[J].山東圖書館學刊,2023(4):9-17,69.

[14]劉爽.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文化IP的全流程管理之路:以深圳市鹽田區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雜志,2023,42(11):71-79.

[15]王聰聰.我國公共圖書館農民工服務對策研究[J].圖書館界,2014(2):57-59,70.

[16]高坤.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應對策略研究[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0(4):14-17.

作者簡介:

潘雨亭(1994— ),女,南開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知識管理。

劉培旺(1996— ),男,南開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知識管理。

何穎芳(1985— ),女,博士,講師,任職于天津師范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務。

李金(1985— ),女,碩士,館員,任職于山東省圖書館。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信息咨詢。

猜你喜歡
圖書館評估標準
2022 年3 月實施的工程建設標準
忠誠的標準
美還是丑?
圖書館
一家之言:新標準將解決快遞業“成長中的煩惱”
評估依據
去圖書館
立法后評估:且行且盡善
最終評估
EMA完成對尼美舒利的評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