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全運體育場館賽后開發與利用研究——以西安市為例

2024-03-25 07:21單琛蕾仵美陽
四川體育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極限運動全運會體育場館

單琛蕾,張 偉,周 勇,仵美陽

陜西省全運體育場館賽后開發與利用研究——以西安市為例

單琛蕾,張 偉,周 勇,仵美陽

(西安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710077。)

對賽后全運會場館的綜合利用效率進行研究,對提升體育場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發現,影響第14屆全運會體育場館賽后利用的主要因素包括:場館經濟收益較低,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缺乏安全性保障,場館專業性過強、難以滿足大眾的健身需求和復合型體育專業人才的缺失等多個方面;全運會后體育場館賽后開發與利用策略包括:運用多元化運營模式、提升場館經濟效益,加強高校體育場館安全保障措施,加強宣傳力度、優化服務供給,多渠道培養、引進復合型專業人才。

陜西??;第十四屆全運會;體育場館;賽后利用

2021年,舉世矚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4屆運動會在西安圓滿落幕,全運會的成功舉辦對西安市的經濟、社會等方面都產生了積極且深遠的影響。然而,大型體育場館的賽后利用問題一直是世界性的難題,如何提高全運會賽后場館的綜合利用效率值得我們深思?;谏鲜鰡栴},本文重點圍繞賽后全運會場館的利用問題和中長期趨勢進行思考,以期為全運會后賽事場館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1 西安“十四運”體育場館建設與規劃利用概括

場館建設是辦好全運會的硬件支撐和重要標志。為全面貫徹“全運全省全覆蓋”的發展理念,陜西省13個地市范圍內共修建全運體育場館53個,其中新建30個、改造23個。場館建設以西安市為核心、以關中為重心,均衡分布在寶雞、咸陽、渭南等地(見表1)。

場館配置踐行“節儉辦會”的建設理念,兼顧賽時要求和賽后利用,秉承“能用不改、能改不建”的原則,優先利用現有場館資源,合理配置校園場地[1],因地制宜建設相關賽事場館,以減少基建的投入和資源的浪費[2]。

場館設計以陜西元素為建筑特色,以地域民俗符號為立意,整體回歸“紅色文化”和“絲路文化”,充分彰顯陜西厚重的歷史文化及人文情懷。

表1 第十四屆全運會體育場館分布情況

1.1 西安“十四運”體育場館建設概括

表2 西安市體育場館及其承辦項目

(續上表)

場地類型場館名稱承辦項目建設類型 社會體育場館西咸新區小輪車場地小輪車比賽項目新建 西咸新區秦漢新城馬術 比賽場地馬術比賽項目新建 非競賽 場館西安全運村賽事期間運動員、技術官員、媒體記者及相關人員日常生活服務新建 賽事指揮和新聞媒體中心賽事的組織協調和信息 處理等已有

西安市作為十四運體育場館布局的核心,新建和改造場館及相關配套設施項目共計28個,賽事場館25個、相關配套設施3個。另有一條馬拉松比賽專用的賽道,主要依托西安市區內現有道路改造提升而成。配套設施(西安全運村、賽事指揮中心和主新聞中心)為非競賽場館,其余場館均為競賽場館。非競賽場館負責賽事期間的服務、組織和信息處理等,競賽場館則根據自身特點及專業性承辦相應的競賽項目。根據表2可見,場館中學校體育場館10個,社會體育場館15個。其中,西安賽區新建體育場館12個,改造利用原有體育場館13個。新建場館與改造利用場館之間的比例較為合理。由此可見,本次西安賽區全運場館盡可能降低了建設成本,在充分改建原有場館的基礎上,合理利用學校體育場館。

1.2 西安“十四運”體育場館賽后規劃概括

賽事體育場館的前瞻性規劃和思考,不僅可以為賽事場館贏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還可以促進賽后場館的可持續性發展。

西安賽區改建提升的體育場館,賽后將繼續承接體育競賽和作為滿足群眾體育及全民健身的重要場所。如陜西奧體中心體育館,賽時主要負責承擔十四運會閉幕式、體操及擊劍比賽項目,賽后不僅可以繼續承接國內外大型體育賽事,也可以為大眾休閑及全民健身活動提供基礎場地設施[3]。

新建場館則充分融合周邊的商業、居住、文旅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間,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多功能綜合體。如西安奧體中心,聯動周邊文旅及生態資源配套設施,賽后將打造成集競賽、訓練、旅游為一體的體育文化綜合體[4]。閻良區極限運動中心將依托極限運動,形成競賽、文旅、研學為一體的新潮運動文化綜合體。

此外,學校體育場館主要利用方向為推動體育教學及運動訓練,以充分發揮場館在體育教育方面的基礎性作用,為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及教學提供場地設施。

2 往屆全運會體育場館案例分析

2.1 天津市第13屆全運會

第13屆全運會賽事舉辦期間,天津共修建體育場館47個。其中,利用現有體育場館11個,改建場館15個,新建體育場館21個。第13屆全運會場館通過多方位協作,以體育競賽和公眾體育服務為方式,將功能定位轉化為體育資源、商業服務、文化娛樂相配套,賽后主要承接體育教學、群眾體育運動、大型文化展演等。為提高賽后利用效率,專業性場館將功能定位為稀缺體育資源,但該類場館專業性強,大眾參與程度不高,且由于缺失專業的場館管理人才指導,較難滿足大眾的健身需求。此外,部分場館之間功能較為相近,存在賽后閑置或利用率不高的現象,管理體制也阻礙了場館的開放運營。[5]從天津13屆全運會可以看出,提升體育場館的利用效率,加強場館專業人才的配備是場館發展的重要舉措。

2.2 遼寧省第12屆全運會

為提高賽后場館的利用效率,遼寧省沈陽市22個賽事場館中,5個場館選在專業的訓練基地,賽后仍可供運動隊訓練使用;4所體育場館承辦過足球、籃球聯賽或大型演出等活動,賽后可以繼續運營使用。但這類場館功能較為單一,很難滿足群眾多元化的健身需要。另有8所場館選在高校,此舉不僅改善了學校的基礎設施,也使高校場館的社會化運營成為可能[6]。但高校場館賽后規劃功能單一,主要為學生體育技能學習和培訓服務,加上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模式主要為體育部門直接管理、校行政部門協作管理、對外承包管理等[7],管理方式和運營模式相對滯后,很能滿足場館的維護費用,因此,高校體育場館建設賽前投入與賽后回報的差值較大。

2.3 山東省第11屆全運會

山東省第11屆全運會共建設場館129個,新建44個,維修改造85個,場館建設總投資105億元[8]。山東省全運會的主要特點是以國家投資為主導,場館通過為公民提供體育服務,促進當地體育事業的發展,也依托舉辦大型賽事或文藝演出活動,借此吸引公眾參加到體育鍛煉中來。此外,政府為促使大眾參與到體育鍛煉,本著推進全民健身的重要位置,搭建公共體育服務平臺,采用各類制度方式,以低價或公益性服務的方式向當地群眾提供健身服務。但這種公益性的場館運營模式在賽后利用中,經濟收益小,無法平衡場館前期的投入成本,場館的后續維修費用也使得財政負擔逐漸加重。此外山東省大型體育場館采用多元化經營管理模式,主要有全額預算、差額預算、托管型、承包型和自主經營管理模式,但大部分體育場館的賽后運營管理狀況并不樂觀[9]。

3 第14屆全運會賽后場館利用制約因素分析

3.1 場館經濟收益較低

西安奧體中心總投資79億元,滑板、攀巖場館及相關配套設施總投資5350萬元。為凸顯場館的智能化,部分場館信息化建設全方位運用5G、AI+IOT(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但場館前期的投入成本與賽事后期的收益較難平衡。

體育場館屬于低頻次、高要求,服務周期長的行業,消費不可能隨時發生。體育場館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均歸場館本身所有,這種管理制度經營方式單一,不具備完善的經營策略,其經營收入主要以舉辦體育賽事、廣告或場地出租為主,場館日常的水電、器材維修等支出費用巨大,再加上智能化場館需要定期檢查保養,一旦發生損壞,后續的維修費用價格十分昂貴,從而影響場館的良性循環,且由于新冠疫情的反復,場館的經濟收益更是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雖然場館的屬性更側重于公益性,但賽后如何發揮其經濟效益,創造良好的經濟收益,實現場館的自營式可持續性發展,值得我們深思。

3.2 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缺乏安全性保障

西安賽區場館在建設時將場館與“教育”相配套,充分發揮了場地設施在教育方面的基礎性作用,為青少年及高校體育事業的開展提供了實踐支撐[10]。

該類場館賽后的主要功能是滿足學校體育教學和技能培訓,為學校文體類活動提供必要的場地設施,此舉雖提高了場館的利用率,但不論是新建還是修建改造的高校場館管理部門都歸屬于學校。西安市高校場館的管理模式主要為體育部門或校后勤管理,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水平偏低,同時,體育賽事的承接大多依托于學校進行,其價格由學校決定,場館市場化運營存在不足,因此,經濟收益較少,很難滿足場館日后的維護費用。

高校場館為保障正常的體育教學,面向社會大眾的開放時間相對較短。目前,西安部分高校采用封閉式管理,健身群眾較難進入高校進行體育鍛煉。此外,學校型場館如何面向社會開放?有償開放如何確定收費標準?開放后如何保證校園的安全性,這些都是場館目前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之一。

3.3 場館專業性過強,難以滿足大眾的健身需求

第14屆全運會場館中,部分場館專業性強、較難滿足市民的大眾化健身需要,是場館賽后利用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

以閻良區極限運動中心為例,該中心是集滑板、攀巖、小輪車、輪滑等為一體的高標準極限運動中心。其建設構造、設施設備、數據信息等均符合極限運動的專業要求。但場館的專業性太強,功能相對專一,場館賽后一般用于承接省、市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任務或承辦國際、國內大型專業賽事,賽后利用過程中很難對場館進行改造利用,較難滿足大眾的健身需要。部分極限運動裝備昂貴,加上保險、醫療等支出,不少人望而卻步。加之全國每年的相關賽事相對較少,從而為場館的賽后利用造成隱患。

同時,極限運動是科學性、專業性極強的運動項目,速度快、難度大、冒險性較強,在國內的普及程度并不高,且多以青少年為主,受眾群體較小。此外,場館專業指導人才配備較少,大眾認知水平偏低、不懂得如何使用專業性場館,加上場館收費較高,大眾的參與度普遍較低。因此,場館專業性太強也成為制約場館發展的因素之一。

3.4 復合型體育專業人才的缺失

隨著體育場館的逐漸開放、體育產業的高速發展,復合型專業人才的缺失成為制約體育場館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智能化、智慧型體育場館的建設與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對復合型體育專業人才提出了要求。體育產業鏈的開發利用包含體育用品、體育服裝、體育旅游等一系列相關產業,該產業鏈主體之間依賴性較強,但相關復合型專業人才較少。體育場館的管理、運營或維修等對實操性要求極強,且體育產業與其他行業具有極強的關聯性,這就要求管理人員不僅要掌握極強的專業技術水平,同時也要有場館運營、服務方面的素養與能力;場館的對外宣傳與推廣,也需要相關體育傳媒專業的人才。但當前,專業的、具有管理經驗的人才較少,已成為制約場館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 陜西省全運體育場館賽后開發與利用策略

4.1 運用多元化運營模式、提升場館經濟效益

場館在賽后利用過程中,應充分融合“城市綜合體”模式,將體育場館看作是建筑群的一部分,使體育功能與其他功能相補充。

體育場館要積極保障其基本職能,以安全為基礎,提高場館的綜合服務與品質,立足于全民健身發展平臺和體育培訓基地,以體育特色小鎮為依托,加強綜合性服務力度,通過舉辦優質的體育賽事、文藝匯演活動,打造集商業、居住、文旅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空間區域,使其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體育文化中心,在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提升社會效益,促進體育場館的可持續發展。

4.2 加強高校體育場館安全保障措施

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因此,處理好師生與社會鍛煉人群之間的關系,是高校體育場館賽后利用的關鍵點[5]。

(1)學校要做好場館開放時間的規劃及調整。學校場館要充分保證體育教學課程、師生體育鍛煉及學校各類文體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此基礎上合理安排、規劃對外開放的時間和地點,避免因外來鍛煉人員而影響正常的體育教學活動或場地使用矛盾的發生。

(2)學校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5]。學校要加強對外來人員的信息核實,強化場館及器材使用的管理制度;加強監管機制,加快場館的信息化建設,實現場館全程監控;場館要配備專業的急救人員及指導人員,加強對外開放時間段校安保人員的巡視力度,最大限度的消除師生及外來健身人群的安全隱患。

4.3 加強宣傳力度、優化服務供給

加強對極限運動的宣傳力度,普及極限運動知識。新時代,我們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抖音APP等信息化網絡平臺,加強對極限運動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對極限運動的認識與普及水平,改變人們對“極限運動是對生命的不負責”的錯誤認知,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極限運動。

促進體教融合,大力推廣極限運動進校園活動。學校要完善課程內容,積極舉辦極限運動俱樂部、大學生社團和相關研學活動,積極組建代表隊參加相關體育賽事,不斷培養學生對極限運動的學習興趣。

優化極限運動服務供給。極限運動對技術的專業性、技巧性要求較強,初學者不宜掌握相關知識。因此,極限運動場館要加強專業性指導人才的配備,完善器材裝備的租賃制度及相關配套設施,為公眾提供高質量的優質服務。

4.4 多渠道培養、引進復合型專業人才

賽事場館的運營包括管理、維修、媒體宣傳和賽事營銷等多個方面,覆蓋面廣、專業性強。因此,體育場館要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立專業的管理體系,借助專業機構、先進場館運營管理經驗,場館管理層可學習先進體育場館的運營辦法。同時,結合場館運營的實際需要,依托學校公開挖掘、輸入場館運營管理專業的高材生,組建專業化的管理團隊,進一步提升相關人員的經營水平和整體管理能力,提升場館的賽后利用效率。

[1] 張錦錦.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后西安體育場館的科學利用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1(19):174~176.

[2] 十四運53個場館覆蓋全省,你家附近有嗎?-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7148482.

[3] 邰 峰,鄭 超,梁 鑫,等.北京冬奧場館賽后利用及公共體育服務內容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4(03):425~432.

[4] “后全運時代”體育場館如何利用_新華網陜西頻道 http://sn.news.cn/2021-11/13/c_1128060215.htm.

[5] 李龍凱. 天津市第十三屆全運會體育場館賽后利用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9.

[6] 孫明澤. 第十二屆全運會比賽場館置入高校的外溢效應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

[7] 吳 燦,童錦鋒.后軍運時期武漢高校體育場館賽后利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32):245~247.

[8] 邊 爽,范存生.全運會背景下遼寧省體育產業經濟效應分析[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05):595~598.

[9] 柳國慶. 第十一屆全運會后山東省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模式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

[10] 解難題場館賽后可利用新突破全運場館進中學-國際在線http://sn.cri.cn/n/20200806/d7776cd1-95c9-73b8-3d9a-bb37d5b81fcc.html.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haanxi National Sports Stadiums after Games—— Taking Xi 'an City as an Example

SHAN Chenlei, ZHANG Wei, ZHOU Yong, et al

(X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anxi, Xi'an Shaanxi, 710077, China.)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stadiums after the National Gam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By using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post-game utilization of the sports venues of the 14th Games include: Venues have low economic returns, Lack of security guarantee for the opening of university sports venues, Some stadiums are too professional to meet the public's fitness needs and lack of compound sports professionals. Strategies for post-gam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tadiums include: Use diversified operation mode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venue, Strengthen security measures for university sports venues, Strengthen propaganda, optimize service supply, cultivate and introduce compound professional talents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The 14th National Games; National Games; Sports venues; Post-game use

G818.2

A

1007―6891(2024)01―0006―04

10.13932/j.cnki.sctykx.2024.01.02

2022-01-15

2022-03-01

陜西省全運體育場館賽后開發與利用研究——以西安市為例,陜西省體育局2021年常規課題,編號:2021033。

單琛蕾(1995-),女,助教,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體育文化。

猜你喜歡
極限運動全運會體育場館
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存在的問題與化解策略
大型體育場館PPP項目商業模式研究
2018“三峽之巔”CHINA X3中國·奉節國際極限運動季隆重開幕
第12、13屆全運會田徑項目成績對比及建議
跳傘極限運動攝影
全運會近千名醫護人員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第十三屆全運會志愿者風采
完美閉幕
挑戰極限運動
體育:室內體育場館空氣質量標準年內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