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關節功能鍛煉在骨科術后患者恢復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2024-03-25 09:31傅慧仙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4年4期
關鍵詞:膝關節穩定性關節

傅慧仙

近年來, 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和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 骨科手術在治療膝關節疾病和損傷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 僅僅進行手術治療并不能完全保證患者的功能恢復和康復, 為了更好地促進骨科術后患者的康復效果, 臨床將膝關節功能鍛煉逐漸應用于康復治療中。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之一, 也是一個最容易受到損傷和疾病影響的關節。骨科手術的目標通常是修復或替換受損的組織, 如關節軟骨、半月板等, 以恢復膝關節的正常功能[1]。然而,手術雖然可以解決結構問題, 但患者在手術后往往需要經歷漫長的康復過程, 以恢復肌肉力量、關節穩定性和運動范圍。膝關節功能鍛煉作為一種能夠直接影響康復效果的干預措施, 已經受到廣泛的關注和研究。通過定制個性化的康復計劃, 如適度的運動訓練、物理治療和康復器械使用等, 膝關節功能鍛煉可以促進患者的肌肉力量增強、關節穩定性提高和運動范圍恢復[2]。研究表明, 膝關節功能鍛煉在骨科術后患者恢復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3]。首先, 適度的運動訓練可以幫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減少炎癥反應, 有效減輕術后疼痛感;其次, 物理治療和康復器械的運用可以協助患者進行關節活動的恢復, 加速組織修復和康復進程[4];最后, 膝關節功能鍛煉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行走能力、下樓梯能力和上樓梯能力, 從而改善日常生活質量?;诖? 本次研究選取90 例骨科術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評估膝關節功能鍛煉在骨科術后患者恢復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2 年1~12 月本院90 例骨科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45 例。實驗組中男性患者21 例, 女性患者24 例;年齡33~67 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2 例, 女性患者23 例;年齡30~70 歲。兩組上述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年齡在18 歲及以上;②診斷為膝關節疾病或損傷, 并經手術治療;③愿意參與膝關節功能鍛煉的康復計劃;④沒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或其他嚴重并發癥, 能夠承受一定程度的運動和康復活動。

排除標準:①年齡在18 歲以下;②具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 如嚴重高血壓、心臟病等, 無法承受運動和康復活動;③具有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 如腦卒中后遺癥、帕金森病等;④存在其他嚴重并發癥, 如嚴重肺部疾病、腎衰竭等;⑤有嚴重的關節感染或手術創口未愈合情況;⑥孕婦或妊娠可能性較大的女性;⑦對膝關節功能鍛煉計劃不愿意或無法配合的患者;⑧參與其他康復試驗或臨床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傳統康復治療, 包括術后傷口護理、使用支具或外固定裝置、物理療法等, 這些方法旨在促進傷口愈合、緩解術后不適, 但不涉及特定的膝關節功能鍛煉。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 以確保術后康復進展正常。實驗組接受膝關節功能鍛煉干預, 具體如下。①個性化康復計劃制定:根據每例患者的手術類型、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②運動訓練:包括活動范圍恢復、肌肉力量增強和關節穩定性提高的訓練, 常見的運動包括伸展運動、屈曲運動、旋轉運動等, 根據患者的情況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頻率。同時采用關節恢復器(CPM)訓練, 2 次/d, 1 h/次。③物理治療:包括熱敷、冷敷(3 次/d)、電療等物理療法, 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炎癥反應和緩解術后疼痛感, 使用儀器包括骨傷治療儀(2 次/d, 1 h/次)、紅外線理療儀(2~3 次/d, 每隔2 h 進行一次, 0.5 h/次)。④康復器械使用: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可使用一些康復器械, 如模擬步態訓練器、康復抗阻器等, 以輔助進行關節活動的恢復和肌肉力量的增。兩組治療的持續時間相同。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VAS 評分及膝關節功能評分、關節穩定性評分、屈曲角度。①VAS 評分:通過VAS 評分評定患者的疼痛程度, 分值0~10 分, 評分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強烈[5]。②膝關節功能評分:使用膝關節損傷及骨性關節炎轉歸評分(KOOS 評分)評定患者膝關節功能改善情況, 評分越高表示膝關節功能越好[6]。③關節穩定性評分:由專業醫生進行體格檢查, 或使用特定的關節穩定性測試工具, 醫生通過觀察、觸摸或特定動作的執行評估關節穩定性和可靠性[7], 評分越高表示關節穩定性越強。④屈曲角度:使用萬能角度計或特定的運動測試工具測量患者術后膝關節的屈曲角度。⑤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情況包括感染、血栓形成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VAS 評分、膝關節功能評分、關節穩定性評分及屈曲角度比較 實驗組VAS 評分為(3.5±1.2)分, 對照組為(5.8±1.4)分;實驗組膝關節功能評分為(78.6±5.2)分, 對照組為(65.2±4.8)分;實驗組關節穩定性評分為(8.2±0.9)分, 對照組為(6.4±1.2)分;實驗組屈曲角度為(110.0±5.0)°, 對照組為(95.0±6.0)°;實驗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 膝關節功能評分、關節穩定性評分高于對照組, 屈曲角度大于對照組, 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VAS 評分、膝關節功能評分、關節穩定性評分及屈曲角度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VAS 評分、膝關節功能評分、關節穩定性評分及屈曲角度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VAS 評分(分) 膝關節功能評分(分) 關節穩定性評分(分) 屈曲角度(°)實驗組 45 3.5±1.2a 78.6±5.2a 8.2±0.9a 110.0±5.0a對照組 45 5.8±1.4 65.2±4.8 6.4±1.2 95.0±6.0 t 8.367 12.702 8.050 12.883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44%(2/45), 低于對照組的17.78%(8/45), 差異有顯著性(P<0.05)。

3 討論

本研究旨在評估膝關節功能鍛煉在骨科術后患者恢復中的應用效果, 并為臨床實踐提供可靠的指導。通過隨機對照試驗的設計, 研究比較了接受膝關節功能鍛煉干預的實驗組和接受傳統康復治療的對照組在疼痛程度、功能改善、關節穩定性、運動范圍和并發癥方面的差異。

本次試驗中, 實驗組表現出較低的疼痛感, 這可能是由于膝關節功能鍛煉有助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癥反應和緩解術后不適, 適當的運動訓練可以幫助患者減輕術后疼痛感, 增強肌肉支撐力, 并加速康復過程[8]。此結果與以往的研究一致, 證實了膝關節功能鍛煉在疼痛管理方面的有效性。實驗組在功能改善評估中顯示出更好的效果, 個性化的康復計劃、運動訓練和康復器械的使用有助于恢復肌肉力量、關節穩定性和運動范圍。此外, 康復器械的使用也可以為患者提供更精確和針對性的訓練, 進一步加速膝關節的功能改善。這些結果與以往的研究一致, 支持膝關節功能鍛煉在功能改善方面的重要作用[9]。實驗組在關節穩定性評估中表現出較好的效果, 膝關節功能鍛煉有助于提高肌肉力量和協調性, 從而增強關節的穩定性。關節穩定性是骨科術后恢復的關鍵因素之一, 對于避免再次損傷和提高日常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因此,膝關節功能鍛煉作為一種干預措施, 在改善關節穩定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0]。實驗組屈曲角度更大, 膝關節功能鍛煉可以通過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頻率, 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關節活動范圍[11]。適當的伸展運動、屈曲運動和旋轉運動可以促進軟組織的柔韌性和關節的靈活性, 從而改善運動范圍。這些結果與以往的研究一致, 驗證了膝關節功能鍛煉在運動范圍恢復方面的有效性。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膝關節功能鍛煉提供了個體化的康復計劃和專業的指導, 有助于避免錯誤的姿勢或過度負荷引起的并發癥。此外, 適當的運動訓練可以增強肌肉支撐力和關節穩定性, 減少再次損傷的風險[12], 因此, 膝關節功能鍛煉在減少并發癥發生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 膝關節功能鍛煉在骨科術后患者恢復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 可明顯減輕疼痛感、改善關節功能、增強關節穩定性、擴大運動范圍和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膝關節功能鍛煉可以幫助患者更快地康復并提高生活質量。但仍然需要探索膝關節功能鍛煉的最佳方法和最佳時間點以及不同患者群體的適應性和效果評估。

猜你喜歡
膝關節穩定性關節
膝關節置換要不要做,何時做比較好
老年人應注重呵護膝關節
冬天來了,怎樣保護膝關節?
非線性中立型變延遲微分方程的長時間穩定性
戶外徒步運動中膝關節的損傷與預防
用跟骨解剖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跟骨骨折合并跟距關節及跟骰關節損傷的效果探討
半動力系統中閉集的穩定性和極限集映射的連續性
miRNA-140、MMP-3在OA關節滑液中的表達及相關性研究
給手指“松關節”為何會發出聲響
骨折后關節僵硬的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