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對120 救護服務影響及應對策略分析

2024-03-25 11:12王曉松WANGXiaosong尚蒙SHANGMeng范燕琪FANYanqi韓鵬達HANPengda
醫院管理論壇 2024年1期
關鍵詞:急救車車次浪涌

王曉松 WANG Xiao-song 尚蒙 SHANG Meng 范燕琪 FAN Yan-qi 韓鵬達 HAN Peng-da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往往短時間內出現大量需要救治的患者,對醫療應急救治能力和醫療救護資源配置提出挑戰。過去三年的新冠疫情期間,隨著形勢變化,使醫療救護能力得以持續提升,特別是2022 年12 月7 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簡稱“新十條”)[1]以及《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2]后,北京作為全國首批開放的大城市,感染人數直線上升,由于涉疫患者服務需求持續升高,導致120 急救呼叫量急劇增長,出現救護車供不應求的情況。同時,奧密克戎變異病毒株的強傳染性以及高負荷診療工作,使得院前急救人員新冠病毒感染風險增加,院前急救工作的正常開展受到很大沖擊[3]。對此北京急救中心積極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全力以赴保障百姓醫療急救服務需求。本研究對“新十條”頒布實施后通州急救中心站院前急救任務相關運行情況及疾病特點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對院前急救產生的影響及采取的應對措施,為院前急救系統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參考。

資料與方法

1.研究對象。北京急救中心通州急救中心站2022 年12月7 日—2023 年1 月7 日120 調度指揮系統調派任務作為2022 年組,選取2021 年12 月7 日—2022 年1 月7 日120調度指揮系統調派任務作為2021 年組。

2.研究方法。收集2022 年組與2021 年組急救任務運行指標數據,包括出車總次數、車組數、急救車組日均單車車次、救治任務急救車反應時間完成率(<15 分鐘)、救治任務完成時間占比(<90 分鐘)以及急救任務壓單情況。同時統計急救任務疾病類別,并對運行情況及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外傷任務數、救治情況進行比較。

3.統計學方法。采用Excel 軟件進行數據收集錄入及整理,運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并進行相應的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為非正態分布,用中位數及四分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運行出車次數分析。2022 年12 月7 日—2023 年1月7 日期間,通州急救中心站從12 月20 日開始單日任務數量超過百次,在12 月25 日達到最高169 車次,2023 年1月之后逐漸回落。見圖1。

圖1 120救護車出車次數

2.運行救護車組數分析。通州急救中心站日運行車組數逐步增長,在2022 年12 月19 日增加到27 輛,隨后維持高線水平。見圖2。

圖2 120救護車日出動車輛

3.兩組數據運行情況對比。兩組數據運行情況在急救車組單車車次及救治任務急救反應時間完成率上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在出車總次數、救護車組數、救治任務完成時間占比上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120救護車運行情況

4.急救任務壓單情況分析。2022 年12 月7 日—2023年1 月7 日期間出現急救任務壓單情況,于12 月25 日達到高峰,共壓單28 次。見圖3。

圖3 急救任務壓單情況

5.急救任務疾病分類。2022 年12 月7 日—2023 年1月7 日急救任務疾病分類中,循環系統(757 次)、呼吸系統(542 次)、神經系統(503 次)急救任務數分列前三,外傷急救任務數僅220 次。而2021 年12 月7 日—2022 年1 月7日急救任務疾病分類中,神經系統(531 次)、循環系統(523次)、外傷(447)急救任務數分列前三,呼吸系統疾病僅152次。見圖4-5。

圖4 2022年12月7日—2023年1月7日急救任務疾病分類

圖5 2021年12月7日—2022年1月7日急救任務疾病分類

6.呼吸系統疾病分析。接診呼吸系統疾病中,12 月22日—12 月30 日每日持續超過20 次,于12 月23 日達到高峰41 次,1 月份接診次數逐漸回落。見圖6。

圖6 接診呼吸系統疾病分析

7.救治病例疾病分類對比。兩組數據救治病例疾病分類在救治率上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在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及外傷任務占比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救治病例疾病分類對比

討論

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常常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當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短期內大量的傷病員需要得到緊急的醫療救助,即形成醫療浪涌[4]。而醫療浪涌能力是評價和提升醫院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能力的一項關鍵指標。醫療浪涌能力為醫療機構能夠有效應對非預期范圍內突然產生大規?;颊叩哪芰?,若缺乏這種能力則會嚴重挑戰當前醫療機構的功能發揮[5-8]。

“新十條”實施后首都北京短時間內新冠病毒感染人數急劇增加,出現了醫療浪涌。就院前120 來說,救護車的呼叫量顯著增長,以12 月9 日為例,24 小時120 電話呼入量31863 次,已到日常的6 倍。2022 年12 月7 日—2023 年1月7 日期間,通州急救中心站保障區域內的急救呼叫量也明顯增加,出車總數達到3205 車次,同比增長17.9%,在12月25 日當日達到最高169 車次,為了保障區域內呼叫滿足率的穩定,最大程度保障市民需求和生命安全,在市委市政府、市衛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急救中心通過120 指揮調度擴容、院前急救隊伍力量補充及調整院前急救人員班次等措施,強化了急救資源統籌,提升了急救運行效率。因此,從救護車組數明顯看出呈現顯著增長趨勢,自12 月19日單日達到27 輛后,數量一直維持較高水平。2022 年12月7 日—2023 年1 月7 日期間,車組總數達到737 輛,同比增長22.0%。急救車組日均單車車次是指每日當班單車車組平均完成任務數量,因出車總次數及救護車組數均增長顯著,導致兩年的急救車組日均單車車次變化不大,兩年同比無明顯差異。

目前我國城市院前醫療急救專業人員到達現場(急救車反應時間)的平均時間為10 ~15 分鐘[9],本研究對兩組救治任務急救車反應時間在15 分鐘內完成任務率進行統計分析,發現2022 年12 月7 日—2023 年1 月7 日過度時期較去年同期完成率有所下降,考慮執行的急救任務均與疫情相關,需要更多時間做好自身防護工作,兩組完成率2022 年組為66.8%,2021 年組為72.3%,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90 分鐘內完成的救治任務占比則較去年同期下降明顯,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還是和接診醫院急診或發熱門診出現醫療浪涌導致醫療資源擠兌、床位及醫療儀器設備不足,致使交接困難,接診時間明顯延長相關。北京120 醫療浪涌也是突顯院前醫療資源緊張,救護車的數量供不應求,出現了急救任務壓單情況,于12 月25 日達到最高28 次。通州急救中心站在中心應對醫療浪涌采取舉措的整體部署下,逐步減少任務壓單的發生,2023 年1 月之后成效明顯。

目前,心腦血管急癥與創傷成為城市人群院前急救及死亡的主要原因[10],這與2021 年12 月7 日—2022 年1 月7日期間,通州急救中心站接診急救任務疾病分類基本相同,而2022 年組疾病分類前三名為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兩組對比呼吸系統疾病及循環系統疾病2022 年組較2021 年組顯著增長,而外傷任務則明顯下降,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2022 年12 月7 日—2023 年1月7 日期間單日接診呼吸系統疾病統計中可以看出,其增長情況與出車總次數單日任務增長規律基本相同。從救治率來看,由于院前救治要求無改變,故兩組數據總體救治率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眾所周知,提升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是推進“十四五”期間我國公共安全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工作。而醫療機構作為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引發的大規模醫療救治需求的“第一防線”,構建并加強醫療浪涌能力十分必要。特別是首都院前急救系統,更是防線中的前沿,提升急救系統的醫療浪涌能力至關重要。要在充分評價整個系統在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事件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脆弱并加以完善的同時,建立“平戰結合”的院前急救體系,充分發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醫療浪涌能力,切實增強應急狀態下院前醫療救治能力,構建運轉高效、救治有力的院前急救體系[11]。通過對此次“新十條”頒布實施后通州急救中心站執行院前急救任務的分析,在總結并積累相關工作經驗的同時,為首都院前急救系統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救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急救車車次浪涌
ATS 車次窗顯示方法的研究
調度集中系統車次號技術的研究
動車所車次號處理邏輯存在問題分析與對策
CTC系統自動變更折返車次號功能的實現
急救車暢行不再難
浪涌保護器在化工行業中的應用
一種微型過壓浪涌抑制器電路的研制
輸入浪涌抑制與防反接電路的優化設
給急救車“讓道”,為生命“保駕護航”
一次性PVC腕帶在急救車封存管理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