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節對蝦與日本對蝦生態混養技術試驗

2024-03-26 14:29劉婧美費芳張志永徐晨曦白濤
河北漁業 2024年2期

劉婧美 費芳 張志永 徐晨曦 白濤

摘 要:為提高對蝦養殖的經濟效益,探索了斑節對蝦(Penaeus monodon)與日本對蝦(Penaeus japonicus)生態混養模式。結果顯示,日本對蝦精養試驗投入產出比1∶1.63,日本對蝦和斑節對蝦生態混養試驗投入產出比1∶1.87,兩品種生態混養模式較日本對蝦精養模式增產30%以上,經濟效益提高61.1%,斑節對蝦與日本對蝦生態混養技術值得推廣。

關鍵詞:斑節對蝦(Penaeus monodon);日本對蝦(Penaeus japonicus);生態混養

斑節對蝦(Penaeus monodon)又名竹節蝦、花蝦、草蝦、黑虎蝦,且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稱為大虎蝦[1-2],是目前養殖產量最高的對蝦種類之一。斑節對蝦適應溫度和鹽度范圍廣,雜食性,抗病能力強,生長速度快,在對蝦屬中算個體較大的種類,養殖品質高,肉質鮮美,受市場歡迎[3-4]。

日本對蝦(Penaeus japonicus)學名日本囊對蝦,俗稱花蝦、車蝦、斑節蝦、竹節蝦[5],屬于廣鹽性蝦類,耐低溫、耐干能力強,喜歡棲息于沙泥底,具有潛沙特性,白天潛伏在深度3 cm左右的沙底內較少活動,夜間頻繁活動并索餌,以底棲生物為主食,在人工養殖條件下攝食人工配合飼料,且對飼料要求較高,要求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達到53%~55%。日本對蝦營養價值較高,肉質鮮嫩[6],是我國對蝦養殖的主要品種之一[5]。

近年來,隨著對蝦養殖技術創新推廣和養殖設備的更新改善,技術人員研究探索出多元化對蝦養殖模式,常用到的養殖模式有蝦貝循環養殖、蝦蟹混養、二季蝦養殖、三茬養殖和蝦魚混養模式等[5],每種養殖模式各有利弊,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本文根據斑節對蝦、日本對蝦生活習性和生長差異,結合立體生態技術,探索一套斑節對蝦與日本對蝦高效的生態混養模式,旨在提高對蝦養殖的經濟效益。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點

實施地點為秦皇島北戴河新區團林鄉秦皇島鑫海食品有限公司對蝦養殖場,試驗池塘面積66.6 hm2,其中33.3 hm2用于斑節對蝦與日本對蝦生態混養技術試驗,33.3 hm2用于日本對蝦精養試驗。

1.2 試驗池塘

池塘為沙袋護坡的土池,深度1.5 m,底質為泥沙底,池底略微傾斜,排污口在池底中央且在最低點[3]。清理池塘,對池塘進行曝曬2~3 d,疏通注排水渠道,少量進水后用漂白粉化水潑灑,浸泡消毒。放養前加注鹽度32‰左右處理好的海水[7],水深70~80 cm。放養前開增氧機打氧2 h,投餌施肥,培養餌料生物。

1.3 苗種選擇

選擇二茬日本對蝦、一茬斑節對蝦生態混養和日本對蝦精養進行試驗對比。選擇的對蝦苗種要求個體差異較小,規格整齊,體色透明,無寄生生物,體表清潔,個體健壯[8]。

1.4 養殖方式

由于斑節對蝦苗種相對短缺,因此混養試驗以日本對蝦養殖為主,搭配斑節對蝦進行生態混養?;祓B方法為:5月初進行日本對蝦的放養,6月初進行斑節對蝦的放養,7月底收獲第一茬日本對蝦,8月初放養第二茬日本對蝦。日本對蝦苗種放養規格及密度:平均規格1 cm/尾的日本對蝦,每茬放苗密度30 000~45 000尾/hm2,333 hm2兩茬合計投放苗種250萬尾。斑節對蝦苗種放養規格及密度:引進平均規格1.5 cm/尾的斑節對蝦苗種70萬尾,放苗密度21 000尾/hm2。日本對蝦精養試驗在5月初放苗,放苗密度75 000尾/hm2。通過兩種養殖方式試驗,對比斑節對蝦和日本對蝦生態混養和日本對蝦精養試驗的投入產出比。

1.5 水環境控制

放養蝦苗后隨時觀察蝦苗生長狀況,一周左右開始逐漸適量加水,始終保持水質狀態良好。養殖過程中隨蝦苗生長和水溫升高還需加深水位,養殖中期當蝦長至8~10 cm時,水位保持在1 m左右;養殖后期蝦長至12 cm以上,水位保持在1.2 m左右[3]。養殖過程中pH值保持在7.8~8.5,養殖中后期pH值8.2~8.5。使用增氧機保持水體溶解氧不低于5.5 mg/L,每隔20 d左右,潑撒微生態制劑(EM菌、芽孢桿菌等)[5],尾水減排30%以上,保持池塘良好生態。

1.6 科學投餌

日本對蝦和斑節對蝦對餌料的要求比較高,飼料中動物性蛋白含量要高,同時,根據蝦苗生長階段不同,飼料的粒徑要隨時調整,人工配合飼料的比例也要相應調整,以滿足其最佳攝食條件和對蛋白質的要求。蝦苗初期主要攝食池塘中培養的生物餌料(水蚤、橈足類)[3],蝦苗生長至6 cm左右前可適當投喂對蝦專用全價顆粒飼料,蝦苗長至中后期蝦長8~10 cm以上,可投喂人工飼料,日本對蝦主要投喂顆粒飼料,同時可攝食池塘底部的有機碎屑及殘餌,斑節對蝦主要投喂大米蛤等小型貝類或者顆粒飼料等,投喂時間以傍晚為宜,投喂分三次進行,自傍晚開始每3 h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分別約為日投喂餌料量的50%、30%和20%,觀察蝦苗攝食情況,蝦苗餌料攝食過快或殘余較多說明投喂量不足或過量,每日可適當調整投喂量和投喂比例[5]。

1.7 病害防治

對蝦養殖期間,要注重餌料營養的供應,提高對蝦免疫力,積極預防蝦病發生。全程使用生物制劑調控養殖池生長環境,堅持每天巡塘,及時清除池塘中敵害生物。注意觀察對蝦須部、肝臟、腸道和尾部,重點排查肝病、腸道病和弧菌病[9],一旦發現蝦病,及時對癥下藥。

2 結果

2.1 收獲

日本對蝦精養試驗中日本對蝦產量720 kg/hm2,產值12.96萬元/hm2,效益5.01萬元/hm2。

日本對蝦和斑節對蝦生態混養試驗中第一茬日本對蝦放苗密度45 000尾/hm2,在7月底前完成收獲,個體規格達80頭/kg,產量300 kg/hm2。產值3.6萬元/hm2。進行養殖池消毒換水后,在8月初進行第二茬日本對蝦苗種的放養,放苗密度30 000尾/hm2,根據生長情況,在9月底出售,第二茬日本對蝦個體規格達到60頭/kg,產量232.5 kg/hm2,產值4.65萬元/hm2。斑節對蝦個體達24頭/kg,產量456 kg/hm2,產值912萬元/hm2,效益6.21萬元/hm2。兩種對蝦生態混養合計產量988.5 kg/hm2,產值17.37萬元/hm2,效益8.07萬元/hm2。

2.2 二種養殖模式效果對比分析

日本對蝦精養試驗投入產出比1∶1.63,斑節對蝦和日本對蝦生態混養試驗投入產出比1∶1.87,兩品種生態混養模式較日本對蝦精養模式增產30%以上,經濟效益提高61.1%。具體情況如表1。

3 討論

3.1 斑節對蝦和日本對蝦生態混養的優點

斑節對蝦對養殖條件要求高,養殖水條件要非常穩定適宜,并且溶解氧含量充足,營養豐富[10],因此單純養殖斑節對蝦成本相對較高,斑節對蝦和日本對蝦混養能夠更加充分地利用養殖條件,增加對蝦經濟效益。

日本對蝦具有潛沙習性,生活在池塘最下面,主要以顆粒飼料和有機碎屑為食,而斑節對蝦活動水域較高于日本對蝦,斑節對蝦主要以大米蛤或者顆粒飼料為餌料,其吃剩的碎料可以被日本對蝦食用,斑節對蝦和日本對蝦的生活空間及食性互不干擾,因此兩種對蝦的混養既提高了餌料利用率,又有利于水環境的安全穩定,起到了互利共生的作用。同時,養殖過程中一直用微生態制劑進行水質調控,控制換水量,養殖尾水的排放量降低30%以上,兩品種立體生態混養比單一品種養殖的經濟效益提高61.1%,值得推廣。

3.2 生態混養的注意事項

生態混養要選擇兩品種對蝦合適的投喂量和放養密度,注意苗種體質健康和水環境質量控制,避免病害發生。

生態混養的投喂量要適度,并通過觀察對蝦攝食情況隨時調整投喂量,飼料的增減要少加少減,一般投喂后2 h左右,基本無殘餌剩余,則投喂量合理。為保證在生態混養中兩種對蝦能夠保持良好的生活條件,減少病害發生,兩種對蝦的放養密度不宜過高,相對于日本對蝦精養試驗的放養密度略小。斑節對蝦對水質要求較高,生態混養要注意水環境控制,需堅持每天多次巡塘,隨時掌握對蝦活動、攝食和健康狀況,必要時需進行水質檢測,當遇到水色加深或水質條件不利于對蝦生活時,及時調整,要保證水體中氧氣充足,每天開增氧機不少于2 h,必要時中午和凌晨各增氧2 h,并且養殖中后期延長增氧時間。生態混養斑節對蝦要適度補鹽[10];為避免病害發生,可在飼料中適量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另外,斑節對蝦與日本對蝦混養,斑節對蝦生長較慢,日本對蝦第一茬收獲時,注意不要誤捕斑節對蝦。

參考文獻:

[1] 羅茵,方瓊玟.斑節對蝦與淡水魚池塘混養新模式[J].水產養殖,2020(9):39-41.

[2] 彭張明,蒲桂川.淺談斑節對蝦健康養殖技術概要[J].水產養殖,2021(1):58-62.

[3] 熊建華,方懷義,高旭東,等.斑節對蝦池塘生態混養試驗[J].科學養魚,2021(11):61-63.

[4] 楊菁,管崇武,宋紅橋,等.斑節對蝦循環水養殖系統構建與運行試驗[J].農業工程學報,2021(3):198-204.

[5] 徐麗平.北方地區日本對蝦生態高效養殖技術[J].鄉村科技,2018(10):107-108.

[6] 雷從改,林海城.日本對蝦與青斑混養試驗[J].水產養殖,2014(8):1-3.

[7] 彭張明,邢孔勝,周懷遠,等.斑節對蝦室內工廠化生態育苗技術的研究[J].廣東飼料,2020(9):29-32.

[8] 汪文忠.日本對蝦工廠化養殖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19(24):43-45.

[9] 汪文忠.日本對蝦的工廠化養殖[J].新農村,2020(5):33-34.

[10] 馮奇飛,丁鋒,項張文.上海地區斑節對蝦養殖試驗[J].科學養魚,2023(2):31-32.

Ecological mixed culture of Penaeus monodon and Penaeus japonicus

LIU Jingmei1,FEI Fang2,ZHANG Zhiyong3, XU Chenxi2,BAI Tao2

(1.Qinhuangdao National Aquatic Germplasm Resources Protection Center,Qinhuangdao 066000,China;2.Qinhuangdao Beidaihe New Area Aquatic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Qinhuangdao 066000,China; 3.Shilihai Aquculture Farm of Caofeidian District, Tangshan 06320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prawn culture, the ecological mixed culture model of Penaeus monodon and P. japonicus was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put-output ratio of P. japonicus intensive culture experiment was 1:1.63, and the input-output ratio of P. japonicus and P. maculatus ecological mixed culture experiment was 1:1.87. Compared with the intensive culture mode of P. japonicus, the ecological mixed culture mode of the two species increased the yield by more than 30%,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increased by 61.1%. The ecological mixed culture technology of P. maculatus and P. japonicus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Penaeus maculatus; Penaeus japonicus; ecological polyculture

(收稿日期:2023-08-2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