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林業產權研究熱點與變遷趨勢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可視化分析

2024-03-27 03:07林若煊郭銘杰黃安勝
科技和產業 2024年5期
關鍵詞:林權產權聚類

林若煊, 黃 麗, 郭銘杰, 黃安勝

(1.福建農林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 福州 350002; 2.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 江西 廬山 332800;3.福建農林大學創新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福州 350002)

林業產權指的是個人或社會團體對林木、林地和森林資源的使用、占有、收益和讓渡的一組權利,簡稱“林權”[1]。集體林關乎1億多農戶,約5億農村人口的生產生活。目前已確權的集體林地面積達27.05億畝(1畝≈667 m2),占全國林地總面積的63.5%,全國集體林地總體面積比林改前增加了近4億畝,森林蓄積量從46億m3增至84.6億m3,凈增近40億m3。集體林業年均吸納就業人數約3 400萬人,一大批貧困縣通過發展當地林業成功實現脫貧[2]。由此可見,集體林是林農的重要生活保障和生產資料,也是重要的土地資源、生產要素和生態屏障,對保障國家促進鄉村振興、應對氣候變化、木材糧油安全具有重大意義。對中國林業產權領域的綜述性研究不斷涌現。劉璨等[3]對集體林產權制度的演化過程、制度與產權制度等方面進行了文獻回顧,并進行相對應的績效研究;陳幸良[4]概述了林業產權的名詞概念和歷史沿革,分析了現有產權制度的特征和存在的問題;黃麗和黃安勝[5]基于間斷均衡理論模型,對林業產權政策變化進行梳理與分析;樊寶敏等[6]論述了近現林權制度的變遷過程和主要形式,并對其中的發展規律和經驗進行總結;譚世明和張俊飚[7]對國內外的林業產權及其制度研究進行梳理和總結,并劃分林業產權制度經歷的變遷階段。

由此可見,不同學者運用各自學科視角對中國林業產權進行綜述性研究,目前主要以定性的方式呈現,涵蓋了林業產權制度變遷和文獻回顧等方面。然而,尚未有基于科學知識圖譜全面梳理林業產權領域相關文獻并展開綜述研究的文章。為探索更深入的定量分析方法,利用科技手段構建全面而系統的林業產權知識圖譜,以促進對該領域創新性研究的發展,為決策者提供更科學的參考依據。這種全新的方法將為深化對林業產權的理解提供更為立體和全面的視角。因此,以CNKI(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所收錄的有關林業產權研究的文獻為研究樣本,綜合選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視化軟件對CNKI數據庫中2001—2023年中國林業產權研究的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意在探求林業產權領域發展的研究脈絡和熱點趨向,以期使學術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林業產權領域研究現狀與前沿,為未來繼續深化該領域研究提供參考。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研究數據主要利用CNKI數據庫為檢索源,期刊設定為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檢索)、EI(工程檢索)、AMI(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核心期刊獲取樣本文獻數據??紤]到2001年6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從武平拉開序幕,捷文村也由此成為“全國林改策源地”。所以選擇時間為2001年6月1日至2023年11月1日(文獻檢索日)。同時,考慮有效性,以“主題”詞為檢索條件,檢索“林業產權”“集體林權”“集體林產權”“林地產權”“林業碳匯”“森林碳匯”“林業碳交易”“森林碳交易”等主題詞,經檢索和對比篩選后手動刪除會議紀要、新聞、致辭、征稿信息等文獻后,最終共檢索1 540篇相關研究文獻,以此作為可視化分析的基礎數據。

1.2 研究方法

選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視化軟件繪制發文量趨勢圖、核心學者及發文機構合作圖譜、關鍵詞共線網絡圖、關鍵詞聚類圖譜、時間線圖譜和關鍵詞時間演進圖,從而較為全面地展示林業產權領域研究的現狀、熱點及趨勢走向。通過利用不同的可視化軟件進行優勢互補的方式,分析并展現林業產權領域研究的發展歷程及未來研究方向,以期為實現林業產權相關領域研究的發展提供參考。

2 發文量的時間序列分布

2001年,又一場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從武平正式展開帷幕?!拔淦礁母铩睕_破了原有的政策議程,自此影響范圍不斷擴大,逐漸引發社會關注,也使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開始進入政策議程,中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漸展開帷幕[7]。隨后關于林業產權領域的研究數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發文量遞增至2009年達到頂峰后趨于穩定。其中2001年開始發文量從4篇逐漸遞增,到2009年增加至頂峰169篇,依據預測可知,2023年全年發文量將達到78篇(目前已檢測到39篇)。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2001—2023年林業產權領域研究的年度發文量

3 研究熱點探測

3.1 基于關鍵詞共現的研究熱點分析

關鍵詞一般為該文獻的核心研究主題,高頻關鍵詞也視為該領域內學者們的研究焦點。運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軟件相結合,對林業產權領域研究的關鍵詞進行分析。如圖2所示,運用VOSviewer軟件將關鍵詞用圓圈和標簽來代表,其重復程度與圓圈大小呈正相關。由圖2可知,2001—2023年,林業產權領域研究的關注熱點前10位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森林碳匯、林權、林業碳匯、林權抵押貸款、改革、林權流轉、集體林、影響因素、林權制度。說明該領域的研究重點主要圍繞集體林及其產權制度的研究、碳匯的研究、林業資源交易研究包括林權抵押及流轉等方面。

圖2 林業產權領域研究的關鍵詞共線網絡圖

3.2 基于關鍵詞聚類的研究熱點分析

為提高關鍵詞分析的精確度,運用CiteSpace結合圖2中聯系較為緊密的關鍵詞進行匯總,得到表1、圖3所示的關鍵詞聚類表及圖譜。通過梳理關鍵詞的聚類圖譜發現,該聚類圖譜呈現13個不同區域,其中聚類模塊值為0.678,大于0.3,表明該網絡適宜聚類,聚類平均輪廓值為0.861 5,大于0.7,聚類效果較好,不同類團之間存在交叉情況,相互聯系密切。

表1 關鍵詞聚類表

圖3 林業產權研究時間線圖譜

根據表1的關鍵詞共現網絡聚類,聯結林業產權領域的研究熱點,將該領域的研究概括為以下4類。

(1)關于林業產權制度的分析,主要涉及政策效應、改革影響和制度變遷等。劉璨等[3]分析了集體林產權制度變遷問題及效率等政策效應;劉偉平等[8]利用演進理論回溯了集體林權制度,并厘清制度的內在邏輯及制度變遷過程;朱穎等[9]系統梳理了集體林改的社會、經濟、生態績效政策效應的相關文獻,評析過往研究的貢獻和不足;鄒健健和劉維忠[10]回顧并分析了新疆自改革開放以來集體林權改革的演進軌跡和內容,以及新疆集體林地“三權分置”改革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林輝煌[11]對現行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踐進行探討,提出了“耕者失其林”與社會矛盾、林業資本化與社會排斥等問題;魏建等[12-13]考察了林權改革對農戶家庭收入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驗證了林權改革顯著促進了非農務工、農戶非農就業和非農創業行為;許時蕾等[14]提出了集體林改對不同農戶的林地投入行為具有個體差異性影響,并論述了其作用機制;譚江濤和孔陽[15]從產權的界定和度量的角度,通過系統梳理集體林權改革糾紛的成因,探討了解決糾紛所面臨的困境。

(2)關于碳匯研究主要分為林業碳匯和森林碳匯,林業和森林碳匯兩者本質相同,但各有區別和側重[16],研究主要包括碳匯政策、碳匯交易市場、影響因素、森林碳儲量估算等。中國碳匯項目起始于國際碳交易。2004年國家碳匯管理辦公室在國內部分省市啟動了碳匯試點項目,自此針對碳匯的研究徐徐展開。周伯煌和徐凌韜[17]指出林業碳匯的產生依附于林地,供給主體對林業碳匯依法享有使用、占有、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陳英[18]提出林權改革與林業碳匯供給具有相互促進作用,還分析了對其供給法律促進機制對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毛江濤等[19]采用CiteSpace軟件繪制關鍵詞共現網絡知識圖譜和文獻共被引圖譜,分析了森林碳匯研究的發展趨勢;劉宇等[20]梳理了自2000年后,森林碳匯相關政策的發展演變歷程,并從經濟政策、生態政策和保障體系建設3個維度評析了政策成效與現存問題;劉亞和黃安勝[21]運用環境庫茲涅茨模型分析了森林碳匯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

(3)關于林業產權交易的研究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林權流轉和林權抵押的相關研究。關于林權流轉的研究,王雨格等[22]探討了林地產權強度如何通過農戶安全感知與稟賦效應影響農戶的林地流轉行為;徐冬梅等[23]認為林地規?;衅跫s的穩定性十分重要,提出了針對契約中利益主體間關系演變威脅的治理機制;黃培鋒等[24]采用雙模型實證分析產權安全感知對林地流轉面積和林地是否流轉的影響效應。關于林權抵押的研究,趙榮等[25]分析了浙江省林權抵押貸款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融資風險及形成機理,并從政府和銀行角度提出了防范策略;洪燕真和付永海[26]分析了農戶林權抵押貸款可獲得性的影響因素,得出主要因素是農戶貸款貴、貸款難、擔保難,金融機構監管難、評估難、處置難等。

(4)關于中國森林資源產權的研究,從產權立法、權屬結構、資產評估等方面展開。吳柏海等[27]詳細描述了林權的理論基礎,并梳理森林資源產區立法化的過程和趨勢;王蘭會等[28]分析了影響2004—2008年各省區森林資源采伐率的各類因素;張妮等[29]系統分析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缺漏,包括評估管理體制不完善、基礎工作不牢固、機構和人才缺乏、市場發育不充分、理論和技術方法落后等問題;趙利梅[30]以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問題為落腳點,分析后集體林改時期的資產評估研究存在的缺陷及成因;何文劍等[31]以集體林產權及其結構為切入點,總結分析了近20年國內外關于集體林產權改革以及林地產權安全影響森林資源變化的研究,厘清集體林產權改革對森林資源影響研究觀點及其爭議,并分析不足和未來研究方向。

4 研究歷史脈絡與演化趨勢

運用CiteSpace軟件繪制時間線圖譜(圖3),縱軸為聚類名稱和編號,橫軸為時間,呈現林業產權領域研究的演進脈絡。運用VOSviewer可視化軟件繪制關鍵詞時間演進圖(圖4),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不同時期的前沿主題,反映不同聚類起始時間和跨度以及各聚類中具有代表性的關鍵詞。

圖4 林業產權研究關鍵詞時間演進圖

結合圖3、圖4及前文分析,得出歷年來林業產權領域研究的高頻關鍵詞,并反映出該領域研究熱點不斷變遷的趨勢??梢詫⒘謽I產權領域研究的發展分為以下3個階段。

第1階段為2001—2009年,林業產權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主要關注領域有林權改革、產權安排、制度變遷等,并有少部分學者開始關注碳匯。2003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強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這代表著集體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進入新階段。這一時期的研究數量呈現漸進式遞增。例如,孔凡斌[32]利用公共政策評價理論對集體林改制度進行了績效評價,并論述了政策性讓利與農民林業收入增長等問題;徐晉濤等[33]簡要回溯了集體林改的歷史,根據統計分析結果可知各省改革的形式和變化程度差異較大,并指出改革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的結論;葉紹明和鄭小賢[34]闡述了國際林業碳匯項目的背景和項目的演變過程,簡述了林業碳匯項目的所形成的主要共識。

第2階段為2010—2016年,林業產權領域的研究趨于橫向拓展階段,包括研究視角的變化和方法的創新。由于不斷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絕大多數地區已陸續完成明晰產權、確權頒證、承包到戶等主體改革,開始進入深化林業產權配套制度改革的階段,相應的研究內容也趨向于探索建立新型集體林業產權制度、林權交易、新型經營體系、碳匯交易和金融體系的新階段;閆平和慕曉煒[35]統計分析了浙江省臨安區的森林生態系統研究數據,并得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該地區森林生態功能的具體影響因素;張偉偉等[36]指出建設森林碳匯交易機制的重要性,該機制能夠發揮補償與激勵林權制度改革的作用;楊帆等[37]分析林農森林碳匯項目持續參與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并為調動林農持續參與項目建設、實現碳匯項目建設等提供參考。

第3階段為2017年至今,基于林業產權領域研究的前期研究積淀。該時期的研究趨于縱向延伸的階段,逐漸側重于林業碳匯和森林碳匯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目前林業碳匯市場依舊處于試點階段,而林業碳匯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策略。因此,應對推行林業碳匯的相關政策十分重視,以此來推動林業碳匯市場的完善和林業碳匯項目的發展。針對該主題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例如,秦濤等[38]梳理了現階段5種代表性林業碳匯質押貸款融資模式,并從參與機構、融資主體、增信機制和質押標的資產等方面進行對比,發現諸多制約因素;田剛等[39]在中俄森林碳匯交易市場的基本條件和兩國供給潛力的基礎上,提出了四階段構建森林碳匯交易市場的策略;曹先磊等[40]從經濟學角度揭示不同類型林業碳匯項目碳匯供給成本,為國家林業碳匯項目發展方向與優先序的確定提供參考,還為優化林業資源配置、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林業增匯政策制定提供決策參考;龔榮發等[41]實證檢驗了森林碳匯是當前實現應對減貧共贏和全球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法,指出制度變遷應轉向強化扶貧、規制市場等方向。

5 研究結論與展望

綜合運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軟件,對2001—2023年CNKI數據庫內收錄有關中國林業產權領域研究的1 540篇核心文獻進行了闡釋,并繪制了相關科學知識圖譜,總結了該研究領域的現狀、熱點及趨勢變化,得出以下結論。

(1)根據發文量的時間序列分布可知,從2001年開始,發文量呈現逐年漸進式增長,至2009的169篇后趨于穩定。其中2001年開始發文量從4篇開始逐漸遞增,到2009年逐漸增加至頂峰169篇,依據預測,2023年全年發文量將達到78篇,發文量的變化趨勢與林業產權領域相關政策的出臺密切相關。

(2)對林業產權領域研究的關鍵詞進行分析后,根據不同可視化軟件所繪制的圖譜,大致將該領域的研究內容歸納為以下4類。①關于林業產權制度的分析,主要涉及政策效應、改革影響和制度變遷等;②關于碳匯的研究主要分為林業碳匯和森林碳匯,包括碳匯政策、碳匯交易市場、影響因素、森林碳儲量估算等;③關于林業產權交易的研究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林權流轉和林權抵押相關研究;④關于中國森林資源產權的研究,從森林產權立法、權屬結構、資產評估等方面進行展開。

(3)關于林業產權領域研究的歷史脈絡與演化趨勢,總體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為2001—2009年,林業產權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主要關注領域有林權改革、產權安排、制度變遷等研究,并有部分學者開始關注碳匯問題;第2階段為2010—2016年,林業產權領域研究趨于橫向拓展階段,包括研究視角的變化和方法的創新;第3階段為2017年至今,基于林業產權領域研究的前期研究積淀,該時期的研究趨于縱向延伸的階段,逐漸側重于林業碳匯和森林碳匯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綜上,無論從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還是從全人類整體社會利益均衡的角度權衡,探索生態有益型經濟發展模式是大勢所趨。以下兩個方面是未來一段時期研究的重點方向。

(1)重點研究如何發展并完善林業碳匯市場和保持市場自由交易的穩定運行,不斷探索創新林業碳匯和森林碳匯發展的新模式??v然研究林業碳匯市場的文獻與日俱增,但目前尚未建立相對成熟的碳交易市場,而全國碳市場對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作用和意義十分重大,碳匯交易市場也是碳匯實現經濟化的平臺。因此,研究如何持續發展并完善林業碳匯市場迫在眉睫。

(2)積極探索林業產權體制機制創新,實現農民收入增加、增進民生福祉、森林資源增長、創造良好生態環境的目標。目前,集體林地生產力尚未充分釋放,集體林業綜合效益有待提升,林農和社會資本經營林地的積極性不高。因此,研究如何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創新新型經營主體、強化管理服務等為當務之急。

猜你喜歡
林權產權聚類
《產權導刊》編委會
產權與永久居住權的較量
林權供求信息
林權供求信息
林權供求信息
基于DBSACN聚類算法的XML文檔聚類
基于高斯混合聚類的陣列干涉SAR三維成像
共有產權房吹響集結號
對“小產權”房的認識與思考
林權供求信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