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行動邏輯及前景研判

2024-03-30 15:51石立春
戰略決策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攻勢印太對華

石立春

拜登政府執政以來“蕭規曹隨”,沿襲特朗普政府“印太戰略”的愿景與目標,將“中國是美國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近乎全面的敵對威脅和競爭對手”定位為中美關系的最基本性質及其對華政策的唯一重心,進一步強化對華競爭的聯盟戰略,以“民主國家聯盟構想”兼顧地緣戰略競爭與區域治理議題,發起對華意識形態的新攻勢。2022 年10 月12 日,拜登政府在中國共產黨“二十大”召開前夕,發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全面謀劃了“競贏”中國的系統性工程,明確強調未來十年是“取勝關鍵”①“The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The White House, October 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11/8-November-Combined-PDF-for-Up?load.pdf,與“二十大”報告中“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 年10 月16 日)》,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25 頁。形成鮮明對比。拜登政府以民主價值觀為統領的對華新攻勢,將進一步加劇中美戰略競爭,干擾中國發展進程,增加地區安全風險,勢必引發中國的自我變革調適與強力反制。深度剖析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戰略緣起、行動邏輯、未來走勢,對于研判中美關系走向,探究應對方略,防范“顏色革命”,實現民族復興具有戰略性和現實性意義。

一、文獻回顧

拜登上臺以來的新一輪對華意識形態攻勢,深度契合美國推行價值觀外交,大搞“民主促進”的歷史傳統與政治偏好,引發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國際問題研究等多個領域專家學者以及相關智庫機構的關注與思考。

第一,在追溯歷史淵源,尤其是與特朗普政府的對比中,審視拜登政府的新一輪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相對于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理念和單邊主義執念,拜登政府上臺后調整外交政策,升級“印太戰略”,更加強調盟友、伙伴等小集團網絡,更加注重在外交、經濟、軍事乃至地區治理議題上多管齊下,對華展開全方位戰略競爭,②韋宗友:《拜登政府“印太戰略”及對中國的影響》,載《國際問題研究》2022 年第3 期,第29 頁。竭力在太平洋島嶼地區打造完善“藍色太平洋伙伴”,實現對中國的強力制衡。③梁甲瑞:《地緣政治結構、印太戰略升級與拜登政府的“藍色太平洋伙伴”》,載《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23 年第3 期,第45 頁。這是美國對華意識形態遏制戰略的當代表現,深度契合了美國意識形態層面根深蒂固的霸權思維、政治層面兩種制度較量的定位、經濟層面資本利益的驅動,呈現出“長博弈”遏制計劃、全方位遏制手段、孤立主義遏制思維、“全政府”遏制方式等主要特點。④王晶:《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遏制戰略與中國應對》,載《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3 年第2 期,第101-110 頁。

第二,從戰略、戰術層面系統考察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從戰略上來看,在拜登政府眼中,美國面臨的最重要戰略問題是能否和世界上其他“民主國家”共同維持一個以“自由民主價值觀”為主導的國際秩序,或者世界是否會滑向一種由“威權主義”主導的國際秩序,因此,拜登政府將美國民主體制視為重振對華長期優勢的根本所在,強調必須發揮這種優勢才能增加戰勝中國的機會。①Hal Brands, Charles Edel,“A Grand Strategy of Democratic Solidarity”,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44, No.1, 2021, p.30. DOI:10.1080/0163660X.2021.1893003.當前,拜登政府以民主價值觀統領對華全領域競爭,精心謀篇布局,各手段之間協調性強,基本形成了“強化對華戰略競爭”的局面。②張薇薇:《戰略分析視角下的拜登政府“印太戰略”》,載《和平與發展》2022 年第2 期,第36 頁。從戰術上來看,美國協調歐盟、日本等盟伴持續強化“大西洋價值觀聯盟”,已經達成對華發動意識形態攻勢的政策協調共識,在人權、價值觀議題上借新疆、香港等具體問題,協調立場、對華施壓,將成為常態。③趙光銳.《拜登政府上臺后歐盟-美國的對華政策協調:動因、領域與障礙》,載《德國研究》2022 年第1 期,第33 頁。在此,意識形態既是目標又是手段,具有極強的工具性價值。④徐萬勝、羅楨昀:《從意識形態議題論拜登執政后美日同盟的強化》,載《日本學刊》2023年第2 期,第56 頁。

第三,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前景研判。一種觀點強調,雖然中國在很多問題上表現強勢,但并沒有徹底改變兩國間“競爭性相互依存”的本質,美國政界近年來過于關注和夸大了中國的優勢,陷入美國前國防部長詹姆斯·施萊辛格(JamesR.Schlesinger) 所說的“巨人恐懼癥”,⑤Ryan Hass, Stronger: Updating American Strategy to Outpace an Ambitious and Ascendant China,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21, pp.5-9.同時,作為一個軍事大國,中國沒有能力在“不摧毀自己的情況下摧毀美國”,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很難上升到對美國價值觀構成生存威脅的程度,有關中國對美國意識形態方面的威脅也被夸大,事實上,中國政府對輸出其治理體系興趣不大,無證據表明中國人在強迫或積極勸說各國效仿他們的經驗,⑥Michael D. Swaine,“China Doesn't Pose an Existential Threat for America,”Foreign Policy,April 21, 2021, https: //foreignpolicy.com/2021/04/21/china-existential-threatamerica/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將趨于緩和。持相反立場、觀點的專家認為,中美關系合作的基礎和前景正在迅速消失,①Aaron Friedberg,“An Answer to Aggression: How to Push Back Against Beijing,”Foreign Affairs , August 11, 2020,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china/2020-08-11/ccp-answer-aggres?sion.美國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真正改變中國,也不可能改變中國“謀取地區優勢”和“主導亞洲秩序”的意圖,因此,拜登政府將會采取更加強硬的對華政策。②Zack Cooper, Hal Brands,“America Will Only Win When China's Regime Fails,”Foreign Policy, March 11, 2021,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1/03/11/america-chinasregime-fails/

國內學者普遍認為,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前景并非簡單的走向緩和或者強硬。拜登政府將在謀求實現價值觀外交與追求商業利益、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安全、“防范中國”和“與中國合作”、正常貿易與高科技限制、戰略與戰術等多維平衡中,與中國形成新的競爭性共存關系。③王帆:《拜登政府的對華戰略:競爭性共存與新平衡》,載《和平與發展》2021 年第4 期,第19-24 頁。對此,中國應高度重視美國聯盟體系不斷加強、日益將主要矛頭對準中國的現實,妥善應對美國聯盟外交戰略帶來的各項挑戰,防止出現“反華聯盟”或者國際體系再次陷入陣營對抗與集團沖突。④韓召穎,李偉:《拜登政府歐洲和印太地區聯盟戰略分析》,載《當代美國評論》2023 年第1 期,第42 頁。

國內外學者、智庫機構圍繞拜登政府對華戰略競爭、意識形態輸出,從不同學科、多個視角進行考察,拓展了研究視野,積累了豐富資料,在研究路徑上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不過,單從對華意識形態攻勢問題上來看,學術界對該問題的專注度不夠,更加傾向關注拜登政府對華的經濟、科技、軍事、安全政策,對于意識形態領域的“隱性”攻勢,往往是將其置于“印太戰略”的其中一維,致使成果較為分散,對涉疆、涉港、涉藏、涉臺等議題的分析,缺乏意識形態層面的價值統領,對變化規律、未來走勢研判不足。對此,要進一步提高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問題研究的關注度,將其拔高至中美戰略競爭的層面予以考察。結合中美關系的“競爭性共存”態勢,從政治戰理念、聯盟戰略、熱點敏感議題炒作等維度,系統考察新一輪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行動邏輯、優劣條件,洞悉新一輪攻勢的烈度與深度,研判變化規律、未來走勢以及中國的戰略應對。

二、拜登政府對華的新一波意識形態攻勢

拜登政府上臺以來,沿襲特朗普政府“印太戰略”的愿景與目標,發起對華新一波意識形態攻勢,是美國對華價值觀與意識形態斗爭不斷加劇的客觀產物,其戰略意圖仍是遏制中國崛起,維護美國霸權。

(一)拜登政府對華的意識形態攻勢日益激烈

相對于特朗普政府時期更多關注國內事務、對外奉行“孤立主義”外交原則,拜登政府更加關注國際事務,提出“民主國家聯盟構想”,召開“全球民主峰會”,在跨大西洋和印太等地區打造“民主聯盟”,對外“民主輸出”、推行“顏色革命”的戰略主動性不斷增強,對華意識形態攻勢日益激烈。

拜登政府轉變了特朗普政府時期實施的高度排外的“美國優先”戰略以及對華競爭的“全面脫鉤”手法,不過,在對華競爭的戰略主線上,沿襲了特朗普政府2018 年2 月批準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強調的“打擊中國的戰略方針”,繼續將中國定位為在印太地區乃至全球最主要的戰略挑戰,“美國唯一的全面性的敵手和競爭者”。①“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Blinken Speech on Foreign Policy Transcript March 3”, Mar 3,2021, https://www.rev.com/blog/transcripts/secretary-of-state-antony-blinken-speech-on-foreign-poli?cy-transcript-march-3/2022 年3 月28 日,美國國防部在提交國會的2022 年《國防戰略》(NDS)中,將中國明確定位為“最重要的戰略對手和國防部日益緊迫的挑戰”,強調美國必須“優先考慮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挑戰,然后才是俄羅斯在歐洲的挑戰”。②“Fact Sheet: 2022 National Defenses Strategy”,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s, March 28,2022, pp.1-2.相較于特朗普政府時期更加側重于經濟、科技領域的對華戰略競爭,拜登政府的對華方略極力渲染中美兩國意識形態與社會制度的對立,將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定位為“自由民主世界”與“敵對威權大國”之間的斗爭。2021 年3 月4 日,拜登政府發布了《更新美國優勢:臨時國家安全指南》,以十分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審視中俄戰略挑戰,聚焦印太、歐洲、西半球地區。這是拜登政府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討論中美關系:“‘自由民主世界’在內部遭遇腐敗、不平等、社會極化等問題,在外部面臨敵對威權大國的挑戰……以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等綜合實力衡量,中國是唯一可能對美國及其主導的國際秩序構成持續挑戰的國家”。①“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 The white house, March 2021, p.7-8,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1/03/NSC-1V2.pdf2022 年10 月13 日,沙利文(JakeSullivan) 就《拜登—哈里斯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發表講話,專門談到:“中國正在國內外推動一種非自由主義愿景,自信地在經濟、政治、安全和技術領域與西方競爭。中國是唯一一個既有意重塑國際秩序,能力又在不斷增強的競爭者?!雹凇癛emarks by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 on the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The White House, October 13, 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2/10/13/remarks-by-national-security-advisor-jake-sullivan-on-the-bidenharris-administrations-national-security-strategy/

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重心并非“備戰”,而是以布林肯(AntonyBlinken)外交政策演講的“3C 理論”——“在應該競爭時競爭,能夠合作時合作,必須對抗時對抗”③“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Blinken Speech on Foreign Policy Transcript March 3”, Mar 3,2021, https://www.rev.com/blog/transcripts/secretary-of-state-antony-blinken-speech-on-foreign-poli?cy-transcript-march-3/為基調,“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打交道”。④“Blinken Refuses to Call Biden's Superpower Competition with China A‘New Cold War’”,Business Insider, May 5, 2021,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blinken-refuses-call-biden-us-chinacompetition-new-cold-war-2021-5拜登政府不斷強調中國的戰略威脅,“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地緣政治競爭對手,只有中國同時具備在全球范圍挑戰美國領導地位的意愿與能力,中國的挑戰將會長期存在”,⑤“The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The White House, October 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11/8-November-Combined-PDF-for-Up?load.pdf但是轉變了特朗普時期的對華“全面對抗”方式,更加注重競爭、合作與對抗手段的平衡,其目的仍是試圖改變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讓中國接受西方的價值觀,遏制中國的崛起步伐。2023 年5 月,七國集團廣島峰會再次強調:“七國集團沒有與中國脫鉤,也沒有向內靠攏。與此同時,七國集團領導人認識到有必要回應人們關切,捍衛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對中國的人權狀況表示關切,呼吁中國不要進行干涉活動或破壞我們民主制度的完整性”。①“Fact Sheet: The 2023 G7 Summit in Hiroshima, Japan”, The White House, May 21, 2023,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3/05/21/fact-sheet-the-2023-g7-sum?mit-in-hiroshima-japan/

(二)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動因

拜登政府發起新一波對華意識形態攻勢,深度契合其對中美關系的戰略定位,對全球民主衰退、美國國內民主困境的價值認知,以及拜登本人及其執政團隊、民主黨人的外交政策理念。

第一,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戰略主動性不斷增強,是美國對中國“最嚴峻的競爭對手”和“21 世紀最大地緣政治考驗”戰略定位,將中美競爭建構為“自由民主價值觀”與“威權主義”相博弈的客觀結果。

拜登政府以民主價值觀為統領,強調對內修復美國及其盟友的民主憲政體制,對外大搞“民主輸出”,推行“顏色革命”,以求不斷調整改善“民主國家”的政治文化和治理效能。2021 年3 月25 日,拜登召開入主白宮后的首次記者招待會,在發言中明確將中美關系定位為全球意識形態的競斗,“這是21 世紀民主的功用與專制之間的戰斗。我們必須證明民主管用”。②“Remarks of President Biden in Press Conference”, The White House, March 25,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 room/speeches- remarks/2021/03/25/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inpress-conference/4 月29 日,拜登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美國的生存取決于向中國證明民主能夠勝過專制?!雹跩ake Tapper,“Betsy Klein, Biden Says China Is Betting the US Can't Keep Up with Autocra?cy”, CNN, April 28, 2021, https://edition.cnn.com/2021/04/28/politics/china-us-democracy-autocracy/in?dex.html2023 年7 月14 日,拜登在紀念“被奴役國家周”講話中,再次以“自由”與“專制”的對立話語評判中美關系:“反對壓迫的斗爭并沒有隨著冷戰的結束而結束。專制勢力繼續卷土重來。在中國和其他地方,我們看到了對法治、民主、人權,甚至對真相本身的再熟悉不過的蔑視”“美國自豪地與所有為自由而戰的人站在一起”。④“A Proclamation on Captive Nations Week(2023)”, The White House, July 14, 202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 room/presidential- actions/2023/07/14/a- proclamation- on- captive- na?tions-week-2023/

第二,對華發起意識形態攻勢,推行“顏色革命”,深度契合了拜登政府對全球民主衰退、美國國內民主困境的價值認知,以及拜登本人及其執政團隊、民主黨人的外交政策理念。

《經濟學人》在《2021 年全球民主指數報告》中,強調“全球民主指數”處于14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世界民主狀況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衰退,對此,拜登深表認同,“在過去10 年里,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超過半數的民主國家至少在民主方面經歷了衰退”①“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At The Summit For Democracy Opening Session”, The White House, December 09,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1/12/09/re?marks-by-president-biden-at-the-summit-for-democracy-opening-session/“當我們在2021 年12 月聚集這里時,世界上太多地方的情況是,民主的最好日子已經過去了。民主在某些方面已經連續衰落15 年”。②“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at the Summit for Democracy Virtual Plenary on Democracy Delivering on Global Challenges”, The White House, March 29, 202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3/03/29/remarks-by-president-biden-at-the-summit-for-democracyvirtual-plenary-on-democracy-delivering-on-global-challenges/但是,面對全球民主衰退、國內民主困境,拜登及其執政團隊的應對措施并沒有放在西式自由民主制度上,而是指向中俄等“威權主義”的挑戰,“民主衰退趨勢面臨的全球挑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復雜,需要共同面對:來自獨裁者的外部壓力,他們尋求提高自身的實力,在世界各地輸出和擴大其影響力,并證明其壓制性政策和做法是應對當今挑戰的更有效方式”。③“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At The Summit For Democracy Opening Session”, The White House, December 09,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1/12/09/re?marks-by-president-biden-at-the-summit-for-democracy-opening-session/由此,拜登政府將解決全球民主衰退、國內民主困境的現實訴求,與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對立相銜接,建構出一套對華意識形態進攻的話語表達與行動框架。

美國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戰略主動性增強,與民主黨人熱衷面向全球“民主輸出”,擅于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選舉中推波助瀾,謀劃“顏色革命”以及拜登的個人因素有關?!鞍⒗骸薄败岳蚧ǜ锩?、臺灣“太陽花運動”、香港“占中運動”,均發生于民主黨執政時期。美國副總統、民主黨人哈里斯(KamalaHarris)在第一屆“全球民主峰會”的講話中,著重強調:“民主目前受到威脅,而且15 年來一直在下降?!雹堋癛emarks by Vice President Harris at the Summit for Democracy”, The White House, Decem?ber 09,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 room/speeches- remarks/2021/12/09/remarks- byvice-president-harris-at-the-summit-for-democracy/美國前眾議長、民主黨人佩洛西(NancyPelosi)關于“香港修例風波”的不當言論,及其執意竄訪臺灣,也能看出民主黨對全球“民主輸出”的執念。拜登本人擔任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或資深成員長達12年,在美國外交政策制定實施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也熱衷于大搞“顏色革命”。美國出兵伊拉克和阿富汗時,他為之大開“綠燈”;擔任奧巴馬政府副總統時便以美官方代表的身份,親自策劃指揮了2013 年“烏克蘭危機”。2021 年1 月23 日,拜登上任三天之后,美國便策劃參與了俄羅斯的全國性抗議游行活動;2021 年12 月,他在“全球民主峰會”提出“即將到來的(捍衛民主)行動年”,2022 年1 月,哈薩克斯坦便爆發未遂的“顏色革命”。2022 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的干涉力度不斷強化,“面對世界和平穩定、民主價值觀、自由本身遭遇的威脅,我們做了我們一貫做的事情:美國挺身而出。北約加緊了行動。我們在歐洲、亞太地區以及印太地區的合作伙伴都挺身而出。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加緊了行動”。①“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on Supporting Ukraine, Defending Democratic Values, and Tak?ing Action to Address Global Challenges (Vilnius, Lithuania)”, The White House, July 12, 202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3/07/12/remarks-by-president-biden-on-sup?porting-ukraine-defending-democratic-values-and-taking-action-to-address-global-challenges-vilni?us-lithuania/

三、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行動邏輯

拜登政府重拾對華意識形態攻擊的政治戰理念,奉行聯盟戰略,善用涉華熱點敏感議題炒作的攻擊戰術,精心打造了以民主價值觀統領對華全領域的戰略競爭格局。

(一)重拾對華意識形態攻擊的政治戰理念

拜登政府新一輪對華意識形態攻勢中,十分注重輿論話語建構,在核心話語與話語框架上呈現為:以“歷史終結論”否定中國,“中國威脅論”抹黑中國,“中國崩潰論”唱衰中國,“中國責任論”捧殺中國等。

第一,以“歷史終結論”否定中國。拜登政府鼓吹西方自由民主價值的至高地位,“民主——透明、負責任的民有、民享、民治政府——仍然是實現持久和平、繁榮和人類尊嚴的最佳途徑”,①“Fact Sheet: The Biden-Harris Administration's Abiding Commitment to Democratic Renew?al at Home and Abroad”, The White House, March 29, 202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3/03/29/fact-sheet-the-biden-harris-administrations-abiding-commitment-todemocratic-renewal-at-home-and-abroad/從意識形態上宣揚西方自由民主對決社會主義的絕對勝利與歷史終結,將中美關系建構為“民主價值觀與威權主義”的對立,謀求消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否定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理論、文化,在國際上持續削弱中國話語權,抹黑玷污中國國家形象,以“確保太平洋兩岸的和平,捍衛我們共同的價值觀,促進我們的繁榮”。②“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at the 2021 Virtual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The White House, February 19,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1/02/19/re?marks-by-president-biden-at-the-2021-virtual-munich-security-conference/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歷史終結論”的提出者福山(FrancisFukuyama)就將中國早期抗擊疫情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與“中國體制阻礙”③[美]弗朗西斯·福山:《什么決定一個國家對冠狀病毒的抵抗力》,《太平洋月刊》2020 年3 月號,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6789959相銜接;面對中國抗擊疫情取得的巨大成功,他又改稱:“有兩個例子,一個是中國,另一個是新加坡,它們通過威權主義的方法成功地控制住了這場危機?!雹蹻rancis Fukuyama,“COVID-19 is Threatening Global Democracy and Peace”, https://supchi?na.com/2020/ 05/01/francis-fukuyama-interview-covid-19/

第二,以“中國威脅論”抹黑中國。拜登政府繼續秉承“中國威脅論”的對華輿論主調,以中美關系非友即敵的二元對立話語,視中國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從經濟、科技、國際安全、意識形態等領域,全方位攻擊污蔑中國。拜登及其執政團隊的核心成員,比如國務卿布林肯、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人權觀察中國部主任理查森(SophieRichardson)等都是“中國威脅論”的鼓吹者。2023 年4 月27 日,沙利文在布魯金斯學會就“重振美國經濟領導地位”發表講話,再次渲染中俄兩國的巨大威脅:“中國繼續大規模補貼鋼鐵等傳統工業部門,清潔能源、數字基礎設施和先進生物技術等未來關鍵產業。美國不僅失去了制造業,還削弱了決定未來關鍵技術上的競爭力。經濟一體化并沒有阻止中國在該地區擴張其軍事野心,也沒有阻止俄羅斯入侵其民主鄰國。這兩個國家都沒有變得更負責任或更合作?!雹佟癛emarks by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 on Renewing American Economic Leadership at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The White House, April 27, 202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3/04/27/remarks-by-national-security-advisor-jake-sullivan-on-re?newing-american-economic-leadership-at-the-brookings-institution/面對中國在高新科技領域的迅猛發展態勢,拜登政府將意識形態問題與科技問題相糅合,推行“小院高墻”戰略,將一般性技術問題政治化,反復動用“長臂管轄”策略,對華為、Tik Tok、中興、海能達等中方企業強力打壓,尋求制裁。此外,近年來美國社會帶有濃厚種族主義傾向的“黃禍論”也在不斷抬頭。

第三,以“中國崩潰論”唱衰中國。拜登政府謀求通過軍事施壓、經濟遏制、技術圍堵、互聯網平臺的“顏色革命”等手段,阻止中國崛起、甚至促使中國崩潰。拜登上臺以來,美國主流社會“中國崩潰論”甚囂塵上:媒體不厭其煩、“花樣翻新”地從體制、經濟、生活環境等維度炮制“中國崩潰論”的陳詞濫調,以當初對戰蘇聯的手法,大打“輿論戰”“認知戰”。2001 年發表《中國即將崩潰》的美國華裔律師章家敦(GordonChang),近年來頻頻鼓吹“中國崩潰”:2021 年7 月8 日,他在《國會山報》發表署名文章,預測“中國會成為下一個進入阿富汗墳墓的帝國”②Gordon G.Chang,“China Will be the Next Empire to Enter the Afghan‘Graveyard’”, The HILL, 2021-07-08.。南加州大學林丹(DanielLynch)、布魯金斯學會葛藝豪(ArthurRKroeber)、素有“美國最有影響力中國問題專家”之稱的沈大偉(DavidShambaugh)等專家學者,長期考察中國的人口、兩岸關系、金融政策、政治體制與司法改革等問題,多次預測中國崛起的悲觀前景,持續唱衰中國。

第四,以“中國責任論”捧殺中國。拜登政府承繼以往美國歷任總統的“中國責任論”話語表達,表面承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要求中國承擔“額外責任”,比如,以中國近年來發展耗費世界大量資源的話語邏輯,要求中國在氣候、環境等議題上承擔額外責任。拜登上任的第一天便簽署法令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繼而在全球范圍借助氣候、碳排放等問題對華施壓,比如,強調中國要對“一帶一路”項目實施中的污染現象及碳排放承擔責任,采取金融手段制裁沿線國家的化石能源產業投資項目等。2021 年11 月3 日,拜登在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26)期間,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中國“不盡責”“不努力”;會議中,美國等西方國家多次談及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問題,美國《每日野獸》新聞網站撰文專門批判“中國正在破壞COP26會議上的重大氣候承諾”。①Jamie Ross,“China Is Sabotaging Big Climate Pledge at COP26 Conference, Says Report”,Nov. 11, 2021, https://www.thedailybeast.com/china-is-sabotaging-big-climate-pledge-at-cop26-con?ference-says-report.2023 年5 月,七國集團廣島峰會發表領導人公報再次呼吁:“中國在《巴黎氣候協定》和《昆明—蒙特利爾協定》框架下,就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危機、自然資源保護等領域,包括在國際論壇上與我們合作,解決脆弱國家的債務可持續性和融資需求、全球健康和宏觀經濟穩定問題?!雹凇癎7 Hiroshima Leaders' Communiqué”, The White House, May 20, 202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3/05/20/g7-hiroshima-leaders-communique/

(二)奉行對華意識形態攻擊的聯盟戰略

拜登政府剛上任便提出“重建美好世界”(BuildBackBetter) 的口號,繼續奉行以實力為原則的戰略思想,強調對華戰略競爭關系,但同時,又謀求國際競爭效益最大化,不過多地增加對外資源投入,由此,采取了推行價值觀外交、動員國際意識形態聯盟的方式,協調多維力量對華全面攻擊,以求形成“反華大合唱”的全球政治效應。

第一,“印太戰略”下的“二三四五”聯盟伙伴矩陣。當前,“印太戰略”是拜登政府強化對華意識形態攻勢、打造國際聯盟的重要抓手。

2021 年以來,拜登政府著重從聯盟關系、前沿外交、經濟角逐、軍事威懾等維度,大力推進“印太戰略”。2022 年2 月11 日,拜登政府發布《印太戰略報告》,系統闡述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要利益、戰略意圖及行動方案,再次突出中國的戰略威脅:“中國正在整合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在印太地區謀求勢力范圍,尋求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大國?!雹邸癐ndo-Pacific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White House, February 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02/U.S.-Indo-Pacific-Strategy.pdf在報告中,拜登政府持續鼓吹美國民主價值觀,將推行自由民主、保障人權等作為干預主導地區事務的主要政策抓手,以維護印太地區自由民主、抵制外來干涉脅迫之名,行打壓中國、維護美國全球利益之實。2022 年6 月1 日,布林肯在講話中再次批判中國尋求的秩序是“不自由的”,美國追求的則是“不完美但自由的秩序”①Antony Blinken,“Secretary Antony J. Blinken at the Foreign Affairs Magazine Centennial Celebration”, Th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June 1, 2022.(ImperfectButLiberal Order),竭力將中國描述為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與“挑戰地區秩序”的“修正主義國家”,強調要在印太地區維護和推行所謂“基于規則的秩序”。

為打造印太地區反華的國際意識形態同盟,拜登政府十分注重盟伴關系的重建與修復,“當民主國家站在一起時,我們會加強和擴大彼此的努力,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已經一次又一次地看到——民主國家挺身而出,不僅為我們自己的人民,而且為全世界,共同領導和解決問題”。②“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at the Summit for Democracy Virtual Plenary on Democracy Delivering on Global Challenges”, The White House, March 29, 202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3/03/29/remarks-by-president-biden-at-the-summit-for-democracyvirtual-plenary-on-democracy-delivering-on-global-challenges/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區的反華意識形態同盟,既包括以往軍事同盟、對話溝通機制的修復與升級,又涵蓋新型伙伴關系的構建與強化。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傳統雙邊軍事聯盟,主要涉及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對此,拜登政府動作頻繁,意在修復地區的聯盟關系;拜登政府十分重視、組建了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升級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充分發揮美英加澳新“五眼聯盟”(FVEY)的情報收集與共享功能,進一步加強了與東盟各國的伙伴關系,強調“贊成東盟的中心地位”。③“Indo-Pacific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White House, February 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02/U.S.-Indo-Pacific-Strategy.pdf韓國對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反應積極,尹錫悅政府緊跟出臺了韓國版“印太戰略”,“該戰略提出了一種綜合的方法,表明了尹總統和國民對維護法治和人權等普世價值的承諾”,④“Statement by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Jake Sullivan on the Republic of Korea's Indo-Pacif?ic Strategy”, The White House, December 27, 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2/12/27/statement-by-national-security-advisor-jake-sullivan-on-the-republic-ofkoreas-indo-pacific-strategy/同時,韓國還主動擔任了第三屆“全球民主峰會”的東道國。2023 年5 月,七國集團廣島峰會期間,拜登與岸田文雄(FumioKishida)著重強調“美日聯盟是印太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基礎”,①“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and Prime Minister Kishida Fumio of Japan Before Bilateral Meeting”, The White House, May 18, 202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3/05/18/remarks-by-president-biden-and-prime-minister-kishida-fumio-of-japan-before-bi?lateral-meeting/與澳總理艾博年(AnthonyAlbanese)共同發表《澳美領導人聯合聲明——我們時代的聯盟》,持續宣揚“以民主、法治、保護促進人權的共同價值觀為基礎”②“Australia-United States Joint Leaders' Statement–An Alliance for our Times”, The White House, May 20, 202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3/05/20/austra?lia-united-states-joint-leaders-statement-an-alliance-for-our-times/的美澳同盟。

第二,“反華大合唱”效應的全球政治期待。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聯盟戰略,在印太地區選擇所謂的“民主國家”,打造俱樂部形態的“小多邊集團”,目的在于能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反華大合唱”的政治效應,遏制中國的和平崛起。

一方面,奉行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聯盟戰略,有助于進一步協調盟伴、涉華利益相關方的立場,從而在爭取“統一聲音”中強化對華重大舉措的“國際統戰”,不斷弱化乃至于切斷盟伴與中國的戰略聯系。當前,拜登政府正是在持續渲染中國“意識形態輸出”“戰狼外交”等概念中,以民主價值觀為統領,鞏固傳統聯盟,拉攏相關國家與地區,在地緣政治上形塑對華的合圍態勢:2021 年5 月,丹麥“民主聯盟基金會”高調舉辦“2021 哥本哈根民主峰會”,猛烈批判中國,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峰會上呼吁全球“民主伙伴”加強合作,大談威權國家勢力擴張給民主價值帶來的威脅,“港獨”組織“香港眾志”創黨主席羅冠聰等人出席;英國前首相約翰遜早在2020 年5 月便提出組建“民主十國聯盟”(D-10),共同應對中國的威脅挑戰,與拜登提出的“民主國家聯盟”構想不謀而合。2021 年1 月,七國集團會議期間,約翰遜再次提出討論組建“民主十國聯盟”問題;韓國積極響應美國“印太戰略”,主動擔任第三屆“全球民主峰會”東道國等。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以民主價值觀為抓手,在印太地區展開密集外交攻勢,致使近年來中歐、中英、中日關系相繼出現波折,其“印太經濟框架”的戰略實施,對于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更是具有極強的針對性,涉及臺灣、南海問題的頻頻干涉,進一步惡化了地區安全局勢,乃至于中國和平崛起的周邊戰略環境。2021 年9 月16 日,繼歐洲議會大比數通過《新歐中戰略報告》后,標志歐盟官方整體性“印太戰略”的《歐盟印太合作戰略》發布,10 月21 日,歐洲議會通過《歐盟—臺灣政治與合作關系》報告,將臺灣納入歐盟的“印太戰略”,鼓吹提升歐臺關系,這是歐盟進一步強化對華價值觀外交的重要表現。2023 年7 月13 日,德國根植于歐盟對華政策以“政硬經軟”的姿態,出臺史上首份“中國戰略”,在政治方略上基本沿襲了德國《國家安全戰略》措辭,在一些觸及中方底線問題上甚至比2023 年“北約維爾紐斯峰會”《聯合聲明》更加激進。這些都可以視為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聯盟戰略實施的“蝴蝶效應”。

(三)涉華熱點敏感議題操作煽動的攻擊戰術

拜登政府協調盟伴立場,持續強化“大西洋價值觀聯盟”,基于強烈的意識形態偏見和西方霸權主義邏輯,以人權、價值觀為旗號,圍繞涉華熱點敏感議題煽動炒作,多點強化對華的意識形態攻勢。

第一,大搞“人權外交”,炒作煽動涉疆、涉港、涉藏議題。拜登政府上臺以來,以維護保障人權、自由民主價值觀、國際安全、同盟外交等為旗號,圍繞中國新疆、香港、西藏等地區,反復炒作人權、民主、少數族裔和信仰自由等議題,頻頻干涉中國內政,對華施壓。

拜登政府將國內治理的勞工政策與對華意識形態競爭的“人權問題”相耦合,以不斷增強的對華“人權攻勢”,謀求獲取更大的政治紅利。在新疆問題上,拜登政府不顧中國人權保護的事實,強調“解決強迫勞動問題一直是本屆政府的優先事項”,①Antony J. Blinken,“The Signing of the 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ecember 23, 2021, https://www.state.gov/the-signing-of-the-uyghur-forced-labor-pre?vention-act/將新疆產品定位為“強迫勞動”的產物;2021 年12 月23 日,拜登簽署《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UFLPA,又稱“涉疆法案”),禁止從中國新疆進口產品,發布“新疆供應鏈企業警告”,脅迫涉及農業、手機、棉花制品、能源礦產等多個產業的美國企業退出新疆。②“Xinjiang Supply China Business Advisory”, U. S. State Department, https://www.stategov/wp-content/uploads/2021/07/LS-2021-0114277-CHN-FINAL_Updated_Xinjiang_Business_Advisory_13July-corrected.pdf歐盟、英國、加拿大等“盟伴”也紛紛跟進,以“嚴重人權虐待”為由發動對華制裁。2021 年6 月13 日,七國集團領導人會議再次要求中國在新疆尊重“人權與基本自由”。①“Carbis Bay G7 Summit Communique”, The UK Government, July 12, 2021,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carbis-bay-g7-summit-communique/carbis-bay-g7-summit-communi?que/在香港問題上,拜登政府聯合歐盟、英國、加拿大等,反復炒作自由、民主、人權議題,動作頻繁:2021 年3 月12 日,針對全國人大關于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舉措,“七國集團”外長與歐盟高級代表認為此舉將“削弱香港的民主成分”,表示嚴重關切;5 月27 日,香港立法會三讀通過《2021 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對此,布林肯再度發表聲明:“美國與我們的盟國和伙伴一致發出強烈的呼聲,要求實現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對香港人民承諾的人權和基本自由”。②Antony J. Blinken,“Denial of Democracy in Hong Kong”, May 27, 2021, https://www.state.gov/denial-of- democracy-in-hong-kong/2023 年7 月,拜登公然揚言“香港的局勢,包括中國最近采取的從根本上破壞香港自治的行動,繼續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外交政策和經濟構成非同尋常的威脅”,③“Notice on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National Emergency with Respect to Hong Kong”, The White House, July 11, 202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presidential-actions/2023/07/11/notice-on-the-continuation-of-the-national-emergency-with-respect-to-hong-kong-3/將延長所謂的“針對香港局勢宣布的國家緊急狀態”一年。在所謂“西藏人權問題”上,拜登政府也是極力炒作,2023 年5 月,七國集團廣島峰會聯合聲明中繼續妄談:“我們將繼續表達對中國人權狀況的關切,包括對西藏和新疆強迫勞動問題的嚴重關切?!雹堋癎7 Hiroshima Leaders’Communiqué”, The White House, May 20, 202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3/05/20/g7-hiroshima-leaders-communique/2023 年5 月,美國發布《2022 年國際宗教自由報告》,在“中國(包括香港、澳門、西藏和新疆)”專欄中,再度以“種族滅絕”“打壓宗教”之名,在涉疆、港、藏等地區問題上謀求制華遏華。⑤Office Of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2022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May 15, 2023, https://www.state.gov/reports/2022-report-on-international-religious-freedom/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積極利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國際組織平臺糾集盟伴共同對華施壓,比如,2023 年3 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2 屆會議期間,美國便以“人權問題”為由糾集多國持續抹黑誣蔑中國。

第二,刻意突出臺灣、南海議題的意識形態色彩。拜登政府以自由民主、維護人權為旗號,將不同性質的臺灣、南海議題混淆捆綁,公開干涉中國內政,致使這些議題的意識形態色彩日益濃厚。

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拜登政府沿襲特朗普政府時期對華系統性意識形態攻擊與宣揚臺灣“民主成就”并行的策略,以“一法三報六保證”持續虛化美方的“一個中國”政策,糾集歐盟、日本、澳大利亞等盟伴聯合行動,將支持烏克蘭抗俄與支持“臺灣民主”混為一談,不斷推動臺灣問題國際化,致使美國在臺灣議題上的對華“新冷戰”意識形態傾向不斷強化。拜登政府一再宣揚捍衛美國的“民主價值觀”,大肆宣揚“中俄軸心論”,打造圍堵中國的“熱愛自由的國家的全球聯盟”,反復炒作“臺灣民主”受到大陸威脅,積極拉動臺灣當局投入美國主導構建的全球“價值觀聯盟”與“高科技聯盟”陣營。拜登政府在指責中國“威權主義”“專制政權”“侵犯人權”的同時,高度評價臺灣的所謂“民主成就”,認為臺灣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民主國家”和重要的安全與經濟伙伴,在國際社會上是一股“向善的力量”。①“New Guidelines for U. S. Government Interactions with Taiwan Counterparts”, Press State?ment, Ned Price, Department Spokesperson, April 9, 2021, https://www.state.gov/new-guidelines-for-us-government-interactions -with-taiwan-counterparts/2021 年12 月,拜登政府要求臺灣參加“全球民主峰會”,再次強調:“臺灣是一個領先的民主國家……可以為實現此次峰會在國內外反對獨裁主義、反腐敗和促進對人權的尊重等方面做出有意義的承諾?!雹凇癇ackground Press Call by Senior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on the Summit for Democracy”,The White House, December 7,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press-briefings/2021/12/07/background-press-call-by-senior-administration-officials-on-the-summit-for-democracy/2021 年“全球民主峰會”期間,臺灣參加了由政府和其他伙伴組成的“焦點小組”工作,并在兩次民主峰會期間繼續制定計劃、尋求增強“民主韌性”。2023 年“全球民主峰會”新聞發布會上,美國政府高級官員表示:“他們(臺灣)再次受到邀請,這符合我們的非官方關系和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這個政策沒有改變,仍然以《與臺灣關系法》《三個聯合公報》《六項保證》為指導。臺灣被邀請參加會議的方式與我們長期以來的政策是一致的,這一政策沒有改變,基本上將反映我們在2021 年采取的做法?!雹佟癇ackground Press Call by Senior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Previewing Day One of the Sum?mit for Democracy”, The White House, March 28, 202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press-briefings/2023/03/28/background-press-call-by-senior-administration-officials-previewing-dayone-of-the-summit-for-democracy/

拜登政府的南海政策繼承了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敘事”,將“自由開放印太”與“南海問題”相銜接,利用自身國際話語優勢,以意識形態語言制造話語對立,持續抹黑中國的南海形象,不斷增加中國在南海的行動成本,為介入南海事務尋求合法性,打造在黃海、東海、南海、臺海、印度洋等多點位的安全聯動態勢,持續強化自身聯合盟伴遏制中國的能力。拜登政府不斷渲染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專制”,聲稱“南海地區是基于規則的海上秩序受到最大威脅的地區,而中國對東南亞國家的脅迫威脅了這條海上通道的自由”;②“Fifth Anniversary of the Arbitral Tribunal Ruling on the South China Sea”, U. S. Deparment of Staternment, July 11, 2021, https://www.state.gov/fifth-anniversary-of-the-arbitral-tribunal-rulingon-the-south-china-sea/重提2016 年“國際法庭南海仲裁案”,宣稱中國的南海政策是“主張非法、行為非法”,攻擊中國2021 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警法》;渲染炒作中國與南海沿岸國家的沖突,以及所謂的“海上民兵”問題等。2023 年5 月,美澳領導人聯合聲明再次強調南海的“航行和飛越自由權利”,“強烈反對在南中國海采取破壞穩定的行動,例如在有爭議的島礁上進行軍事化,危險地使用海警船和海上民兵,以及破壞其他國家海上資源開發的努力。對中國違反國際法的過度海洋主張和可能加劇地區緊張局勢的單方面行動表示關切?!雹邸癆ustralia-United States Joint Leaders' Statement-An Alliance for our Times”, The White House, May 20, 202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3/05/20/austra?lia-united-states-joint-leaders-statement-an-alliance-for-our-times/拜登政府的一系列舉措,旨在將中國在南海形塑為“規則破壞者”,相對應,美國是“航行自由”的“秩序維護者”,南海其他聲索國是“受脅迫者”,“同盟—伙伴關系”網絡的民主國家是“自由、開放”的“捍衛者”。④賀先青:《拜登政府的南海敘事邏輯、政策意涵與行為選擇》,載《南洋問題研究》2022 年第2 期,第118 頁。

第三,全球抗疫的政治化。拜登政府繼承了特朗普政府奉行陰謀論、在病毒溯源、追責中國等議題上的“政治化”做法,同時將疫情防控與價值觀外交相結合,謀求不斷提高美國的全球影響力與政治領導力。

一方面,拜登政府繼續以陰謀論在疫情起源、抗疫模式等方面肆意污蔑中國,“關于這次疫情的關鍵信息存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從一開始,中國的政府官員就一直致力于阻止國際調查者和全球公共健康共同體成員進行評估”。①“Biden Pushes China to Release‘Critical’COVID Info After Beijing Warns of‘Counterat?tack’”, Newsweek, August 28, 2021, https://www.newsweek.com/biden-pushes-china-releasecritical-co?vid-info-after-beijing-warns-counterattack-1623890/2021 年2 月,經過近一個月的調查,世衛組織考察組明確表示實驗室事故引發病毒泄露、病原體從中國一家機構泄露出去是“極不可能”的,對此,拜登政府表示不能接受,沙利文隨即發表聲明強調美國“對世衛組織如何得出這一結論存在疑問”。②Michael Hiltzik,“The Lab-leak Origin Claim for COVID-19 Is in the News, But It's Still Fact firee,” Los Angeles Times, June 3, 2021.2021 年5 月26 日,拜登要求美情報機構在90 天內提供“對新冠病毒起源的最新分析,包括它是源自人類接觸了受感染的動物,還是源自一起實驗室事故”,③Michael Hiltzik,“ The Lab-leak Origin Claim for COVID-19 Is in the News, But lt's Still Factfree”, Los Angeles Times, June 3, 2021.這一要求帶有明確的對華指向性,但是,經過三個月時間的調查,美國多數機構得出“中國官員在新冠疫情暴發前并不知情”④Michael R. Gordon, Warren P. Strobel,“New U.S. Intelligence Report Doesn't Provide Defini?tive Conclusion on Covid-19 Oreins”, https://www.wsj.com/articles/biden-to-receive-report-on-corona?virus-orieinsbut-challenges-persist-in-how-to-deal-with-china-11629825758/的結論,致使拜登政府假借病毒溯源污名化中國的計劃破產。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更加強調價值觀念與長遠利益,將全球抗疫戰略化為中美意識形態影響力的競爭,以重塑美國軟實力、全球領導力,同時也向全世界昭示:“世界主要民主國家攜手協力,民主制依然是最有效的政府形態”。⑤“Biden and G7 Leaders to Commit to Donating 1 Billion COVID-19 Vaccines”, CBS News,June 11, 2021.拜登政府上臺以來,全球公共衛生(抗疫)成為美國對外援助的重點領域之一,2021 年6 月10 日,在英國康沃爾參加七國集團峰會的拜登強調,要將全球抗疫視為與中國意識形態影響力的競爭,宣布準備采購5 億新冠疫苗捐獻給92 個低收入和較低收入的國家和非盟;6 月11 日,拜登與英國前首相約翰遜(BorisJohnson)倡導,七國集團與“嘉賓國”澳大利亞共同宣布向發展中國家免費提供10 億新冠疫苗。拜登本人高度評價了美國在全球抗疫中的巨大貢獻,“為我們在過去幾個月里共同完成的工作以及我們為全世界接種疫苗所做出的承諾感到無比自豪”,①“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at the Global COVID-19 Summit”, The White House, May 12,2022,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2/05/12/remarks-by-presidentbiden-at-the-global-covid-19-summit/同時多次指責中俄兩國的“疫苗外交”,這種將全球抗疫政治化的做法,深度契合了“拜登主義”的價值要義:“我們必須保證民主政體——從我們自己的民主政體開始——能夠提供我們時代諸關鍵挑戰的解決辦法”。②“Biden and Johnson Sign New Atlantic Charter on Trade, Defense Amid Covid Recovery”,NBC News, June 10, 2021, https://www.nbcnews.com/politics/white-house/biden-johnson-sign-new-at?lantic-charter-trade-defense-amid-covid-n1270282/

四、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前景研判

拜登政府推行價值觀外交,構建民主聯盟,對華發起新一波意識形態攻勢,對中美關系乃至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產生深遠影響。拜登政府發起對華意識形態攻勢有著自身的優劣勢,未來走勢中也充滿著各種不確定因素,對此,我們既不能低估其能力與已經取得的效果,又要密切關注其客觀困難與主觀意愿的上下波動,采取措施有效應對。

(一)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優劣勢

拜登政府對華新一波意識形態攻勢,受到國內治理、盟伴關系、中國反向塑造行動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優劣勢明顯。

第一,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有利條件。當前,美國仍然是世界上GDP 第一的國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長期位居西方世界的霸主地位,全球政治領導力略顯衰頹但仍然存在,全球話語權優勢明顯。拜登政府推行的價值觀外交歷史悠久,熱衷的自由民主價值觀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大吸引力,再加上部分國家與中國存在利益糾葛,或者擔心中國全球影響力上升,因此,拜登政府對華攻勢引發了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積極響應。近年來,歐盟對華推行價值觀外交,以自由民主、人權為由反復炒作涉港、臺、疆、藏、南海議題,跨大西洋聯盟共有的自由民主價值觀,已經成為歐美協調對華關系的一面大旗。2023 年7 月,“北約維爾紐斯峰會”發表《聯合聲明》,連篇累牘、老調重彈,以濃厚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肆意歪曲中方立場和政策,刻意抹黑中國,聲稱中國的政策嚴重挑戰著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是對“歐洲—大西洋安全”的系統性挑戰。此外,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也是積極響應。從操作層面來說,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區選取所謂的“民主國家”,以俱樂部形態的“小多邊集團”展開對華行動,方便、快捷、高效、可操作性強、成本較低。

第二,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面臨的挑戰。拜登政府推行價值觀外交、對華發起意識形態攻勢,除去中國應對挑戰的反向塑造能力因素,還要處理好奉行自由民主理念的理想主義與注重現實利益的實用主義之間的關系。

一方面,拜登政府對華價值觀外交難以實現與本國現實利益之間的平衡,其內政外交難以有效兼顧對華的戰略實施。拜登接任總統的美國,正處于疫情肆虐、“黑命貴”運動持續蔓延、極端種族主義盛行、社會嚴重分化的“美利堅分眾國”狀態,其欲強化對華戰略競爭,必須有效兌現修復國內民主、應對新冠疫情、恢復國內經濟、妥善處理種族歧視等競選承諾。當前,國內治理狀況嚴重掣肘著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戰略行動,以“自中而外、自下而上”①“Bidenomics Is Working: The President's Plan Grows the Economy from the Middle Out and Bottom Up-Not the Top Down”, The White House, June 28, 202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3/06/28/bidenomics-is-working-the-presidents-plan-grows-the-economyfrom-the-middle-out-and-bottom-up-not-the-top-down/為指導思想的“拜登經濟學”毀譽參半,最終效果如何尚待觀察。中美兩國的巨大合作空間,美國國內進步人士對拜登政府系列做法的擔憂與反對,也在持續消解著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新冷戰思維”。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聯盟策略的實施,必須處理好與盟伴的關系,極易陷入盟伴協調困境。特朗普政府時期頻現的“坑隊友”行為嚴重損傷盟友對美國的信心。拜登政府上臺以來,以“美國回來了”為旗幟,積極修復盟友關系,但是美國全球政治領導能力的衰頹已是事實。同時,美國還必須處理好盟伴內部的利益訴求,在印太地區,除了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能夠與拜登政府的對華方略保持高度一致,東盟國家、印度等大多數國家并不想放棄對華合作,或者公開成為中國的“對手”。歐盟近年來在對華價值觀外交方面,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不過,其對華關系的戰略自主性不斷增強,再加上中歐之間的巨大合作空間,他們更愿意當“棋手”,而不只是“棋盤”或者“棋子”,勢必影響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統一意志。

(二)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未來走勢

拜登政府發起對華意識形態攻勢,是綜合考量國家利益后的戰略決策,受到中美兩國關系走向的影響,呈現出以下發展態勢:

第一,從戰略上來說,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服務于美國的“印太戰略”,將隨著對華戰略調適發生轉變,但是,遏制中國崛起、維護美國霸權的決心與意志不會改變。同時,中美兩國的競爭性共存關系,決定了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擊的矛盾性,以及沿襲特朗普政府“全面脫鉤”方略的不現實性,因此,以實用主義的態度、強化聯盟戰略、對華精準打擊將成為一種常態。

一方面,拜登政府發起的新一輪對華意識形態攻勢,代表了美國精英階層打壓中國的決心與意志,固然國內治理面臨的諸多挑戰會制約其對華攻勢,但是,遏制中國崛起、維護美國全球霸權的目標將長期存在。我們強調拜登政府國內治理面臨諸多挑戰時,應當看到:拜登政府上臺以來,隨著1.9 萬億美元救市款、1 萬億美元《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3.5 萬億美元規模的2022 年財年預算框架草案的相繼通過,2021 年美國GDP 不僅扭轉了2020 年負增長的局面,更是達到了5.9%,創1984 年以來歷史最高值,2022 年GDP 增長率恢復至2.1%,聚焦產業政策的“拜登經濟學”也取得了初步業績;美國社會的嚴重撕裂與社會文化震蕩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一度愈演愈烈的“黑命貴”運動不斷降溫;2022 年中期選舉民主黨優勢得到鞏固,拜登政府以跨黨派議案團結國會兩黨議員、打造強硬反華立法體系的行動頗為自如;此外,美國民主制的固有韌性、拜登本人“絕地反擊”式的激情都不應被人們忽視。因此,今后一段時間內,拜登政府及美國后續政府將不斷強化對華意識形態攻勢。

另一方面,中美兩國的競爭性共存關系,尤其是在風險管控方面作出的諸多努力,決定了對華“全面脫鉤”的做法行不通,拜登政府發起對華意識形態攻勢時,勢必要處理好價值觀外交與現實利益追逐、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經過兩年多內政外交的努力,拜登政府推行“印太戰略”,以價值觀外交統領對華意識形態攻勢,戰略布局合理戰術手段得當,基本上形成了全面打壓中國的態勢,不過,在戰略展開的具體實踐中,因支撐戰略攻勢的資源投入不足,目標與手段不匹配,部分戰略手段的建設性不足、破壞性較強,盟伴立場動搖、分化,尤其是俄烏戰爭對美國全球戰略資源再配置的影響,以至于對華意識形態戰略攻勢推行不暢,效果不甚顯著。目前,從拜登政府面臨的國內外形勢、盟伴立場態度、全球政治領導力等方面綜合審視,恪守實用主義,選取所謂“民主國家”,打造反華制華的俱樂部形態集團,對華精準打擊,將成為一種常態。當然,也不排除因突發事件,中美爆發直接、全面沖突的可能。

第二,從戰術層面來說,構建“民主國家聯盟”,推行價值觀外交與人權外交,炒作涉疆、涉港、涉藏等敏感議題,充分發揮臺灣地區在“民主國家聯盟”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將是拜登政府及后續美國政府制衡中國、強化意識形態攻擊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拜登積極構建“民主國家聯盟”,宣布召開“全球民主峰會”,引發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期待、響應與支持。假如拜登政府提出的“民主國家聯盟”構想、“全球民主峰會”,與“北約峰會”“七國集團峰會”等已有機制相銜接,走向常態化,極易成為其在全球范圍內打造反華制華統一戰線的催化劑。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以價值觀為統領的對華意識形態攻勢聯盟戰略實施,離不開涉疆、涉港、涉藏、涉臺等地區議題的炒作與煽動。無論是對華推行價值觀與人權外交的需要,還是為了聯合東海、南海、臺海等區域利益聲索國,以及出于國內政治情勢的考量,拜登政府都將繼續炒作相關議題,以獲取更大政治紅利。在臺灣問題上,美臺關系走向與中美關系、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關系的走向密切相關,今后,美國將繼續府會協同、大打“臺灣牌”,進一步強化美臺安全合作,不斷發展美臺實質關系。臺灣“民進黨”當局今后也會積極迎合拜登政府的價值觀外交,持續渲染大陸在意識形態、政治制度的威脅與挑戰,扭曲丑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央政府的形象,甚至公開拒絕“一國兩制”,挑戰、沖擊中國大陸的底線。

(三)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戰略應對

面對拜登政府及美國后續政府對華發起的近乎全面的意識形態攻勢,以及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下的民族復興大任,中國應當堅守戰略定力,保持高度警惕,把穩方向,避免碰撞,量力而為,量利而行,節約成本,防范風險,妥善應對,強化對外反向塑造能力,穩步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一,要持續推進意識形態工作治理體系與能力的現代化,不斷夯實以綜合國力為基礎的國際話語權。面對美國對華意識形態攻勢、推行“顏色革命”的常態化,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①《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大局穩定》,載《光明日報》,2019 年1 月22 日,第1 版。持續強化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具體來說,進一步強化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以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為重點,不斷拓展新時代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守住“紅色地帶”,壓縮“黑色地帶”,爭取“灰色地帶”,不斷提升廣大民眾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自覺抵制西方國家意識形態滲透、“顏色革命”的侵害;進一步健全意識形態工作制度、法律法規,有理有據、合法合規地開展意識形態工作,不斷豐富意識形態工作的內容、創新形式、拓展載體與方法,實現意識形態工作治理體系與能力的現代化;進一步推進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媒體融合發展、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不斷提升運用新興媒介抵制美國對華意識形態滲透、對外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多元文明溝通交流的能力,增強我國的國際話語權。

第二,要進一步強化中國的反向塑造能力,持續消解拜登政府以民主價值觀統領、奉行聯盟戰略、炒作涉疆涉港涉藏等敏感議題帶來的巨大危害。拜登政府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戰略展開,勢必給中國和平崛起、印太地區的安全穩定發展帶來諸多干擾。作為被攻擊的一方,中國要不斷強化自我調適、持續提高對美的反向塑造能力,“面對美方發難,中方堅決捍衛國家利益,防止中美關系‘脫鉤’,同時把握斗爭節奏,爭取中美關系轉圜發展的空間。中國將有能力主動塑造未來的中美關系?!雹亳R子倩,周呈宣:《國研院發布新版中國外交藍皮書:中國將有能力主動塑造未來中美關系》,2021年3月13日,載《中國青年報》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097874912747571&wfr=spider&for=pc面對拜登政府聯合盟伴發起的對華新一輪意識形態攻勢,中國的反向塑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利用自身龐大的市場與經濟實力,反向塑造與包括美歐日澳等在內的利益關系,拒絕對抗,擴大合作,深化各層級實體交往,持續鞏固合作共贏主基調,扮演好世界經濟復蘇的“推進器”、國際局勢發展的“穩定錨”;積極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化對外交往的議題塑造能力,不斷提高我國的國際議程設置權、國際規則制定權、文化軟實力與國際話語權;堅持創新驅動,增強發展動能,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不斷提高我國在高新科技領域影響、參與規則制定的能力;促進新時代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反向影響包括歐美國家在內的經濟發展理念、社會治理規則等。

猜你喜歡
攻勢印太對華
“印太”概念視野下的印度對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認知及應對
西線攻勢
澳大利亞國防戰略的調整及對印太安全形勢的影響
印太戰略:深化與勾連
商務部:中方歡迎歐盟終止對華光伏雙反措施
警惕印太戰略“實心化”
脫貧攻堅,一年攻勢在于春
歐盟對華反傾銷現狀、原因及我國對策
勃列日涅夫執政初期對華和解政策探析
“貝爾塔斯”與1918年德國攻勢的瓦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