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質比值與2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硬化斑塊形成的相關性

2024-03-30 08:26沈國飛錢禹林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4年6期
關鍵詞:脂質比值硬化

沈國飛 錢禹林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中醫醫院(蘇州市吳江區第二人民醫院) 1 內分泌科 2 心血管內科 215200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長期高血糖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性損害,如腦卒中、心肌梗死、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1];2021年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發布了第10版《全球糖尿病地圖》,20~79歲的成年人中有5.37億糖尿病患者,并預計到2045年將增至7.83億,約占總人口的12%;其中2型糖尿病(T2DM)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在中年及老年人群多發,近年來其發病趨向愈發年輕化[2]。T2DM患者常伴有脂質代謝異常導致的大血管病變,頸動脈粥樣硬化(Carotid athero sclerosis,CAS)斑塊是一類危險系數較高的T2DM嚴重并發癥;據文獻調研,CAS的主要危險因素有年齡、性別、吸煙、肥胖、腦力勞動、不健康生活方式、遺傳和血脂代謝異常、糖尿病、高血壓等[3]。近年來,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等疾病的診斷常參考脂質比值,經臨床檢驗血脂綜合指標在預測心血管疾病中比單項血脂更有意義[4];脂質比值包括TC/HDL-C、TG/HDL-C、LDL-C/HDL-C,目前,中國在這方面研究較少。本研究基于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臨床資料的基礎上,全面探討T2DM患者TC/HDL-C、TG/HDL-C、LDL-C/HDL-C三項脂質比值與形成CAS斑塊的關聯性,從而提高糖尿病合并CAS斑塊的公共衛生預防及診斷效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在本院內分泌科就診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是否合并頸動脈硬化斑塊將患者分為非斑塊組與斑塊組。其中非斑塊組55例,男35例,女20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52.11±10.47)歲,糖尿病病程3~13年,平均糖尿病病程(7.11±4.88)年;斑塊組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53.39±12.51)歲,糖尿病病程4~14年,平均糖尿病病程(7.39±5.12)年。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診斷標準與排除標準 (1)2型糖尿病診斷: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5],FPG≥7.0mmol/L診斷為2型糖尿病;頸動脈硬化斑塊參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篩查與臨床管理專家共識》[6],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測量患者內膜—中層厚度(IMT)值,動脈壁增厚,向管腔內突出,IMT 厚度≥1.2mm診斷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2)排除標準:①非2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急性并發癥患者;②合并其他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疾病者;③就診前14d接受抗病毒治療者;④近期接受過手術或化學治療者,或30d內使用過抗生素者,或近期接受免疫相關治療;⑤并發腎、肝、心等臟器功能障礙或嚴重病變者,以及其他血液病、良惡性腫瘤疾病者;⑥患有全身嚴重性疾病者;⑦資料不全者。

1.3 方法 生化指標檢查:取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檢查患者血壓、血糖、血脂相關指標,包括收縮壓(SBP)、舒張壓(D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島素(FINS)、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并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HOMA-IR=FPG×FINS/22.5)、脂質比值(TG/HDL-C、TC/HDL-C、LDL-C/HDL-C)。

2 結果

2.1 基本檢測指標比較 斑塊組的SBP、DBP、FPG、FINS、HOMA-IR高于非斑塊組(P<0.05),見表1。

表1 基本檢測指標

2.2 脂質指標比較 兩組相比,除了HDL-C外,斑塊組的其他指標均高于非斑塊組,其中TC、LDL-C、TG/HDL-C、TC/HDL-C、LDL-C/HDL-C的組間差異顯著(P<0.05),TG、HDL-C的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2。

表2 脂質指標及脂質比值

2.3 脂質比值相關性分析 經過Spearman相關性分析得出,脂質比值TG/HDL-C、TC/HDL-C、LDL-C/HDL-C與T2DM形成CAS的相關性顯著,且呈正相關(P<0.05),脂質比值升高會增加頸動脈硬化斑塊的發生風險,見表3。

表3 脂質比值與T2DM形成CAS的相關性

2.4 脂質比值對CAS形成的預測價值 ROC曲線顯示TG/HDL-C、TC/HDL-C、LDL-C/HDL-C及聯合檢測均位于參考線上方,單一脂質比值及聯合檢測的ROC曲線下面積(AUC)均高于0.8,見圖1;多因素 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分析得出脂質比值與T2DM形成CAS之間顯著相關(P<0.05),見表4。

圖1 脂質比值在T2DM形成CAS的ROC曲線

表4 脂質比值在T2DM形成CAS的Logistic回歸分析

3 討論

T2DM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水平,其體內的代謝循環發生功能失調,表現為慢性亞臨床狀態,血糖不能轉化為糖原儲存起來而沉積于血管內膜,可使血管廣泛性受損,進而引起大血管和外周血管損害,如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且最嚴重的慢性并發癥之一[7];既往研究表明,TC和LDL-C增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危險因素,HDL-C促進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病變中脂質沉積的清除,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發現,脂質比值TG/HDL-C、TC/HDL-C、LDL-C/HDL-C不僅可以用于心血管事件的評估,同時與CAS斑塊也存在一定的關聯。CAS斑塊是在AS的基礎之上形成的, CAS斑塊形成可以反映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的范圍和程度,能較AS更好地預測患者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8];因此對CAS斑塊的有效預見可以準確把控患者大血管粥樣硬化的疾病進程,為疾病的及時防治提供依據。

上述研究中,TC/HDL-C、LDL-C/HDL-C與CAS斑塊的發生存在關聯,當脂質比值升高時,T2DM患者CAS斑塊形成的概率增加,提示脂質比值水平升高與T2DM患者形成CAS斑塊的發病風險存在正向關聯,斑塊組的脂質比值顯著高于非斑塊組,在臨床實踐中可作為一種簡單的工具快速識別有CAS風險的T2DM患者及早進行預防干預。

綜上所述,脂質比值不僅可以作為一種臨床標記物,而且可代替復雜的測量標準成為一種簡易的T2DM患者形成CAS斑塊的篩查指標;但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較少,且患者的年齡跨度較大,以及個體差異等影響,以上脂質比值在不同性別、年齡和種族中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尚需進一步的研究,探索脂質比值與中國2型糖尿病人群CAS發病的關聯和診斷效果,為早期識別及預防CAS斑塊提供理論依據及形成具有臨床診療價值的標準。

猜你喜歡
脂質比值硬化
山東:2025年底硬化路鋪到每個自然村
Apelin-13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復方一枝蒿提取物固體脂質納米粒的制備
白楊素固體脂質納米粒的制備及其藥動學行為
磨削硬化殘余應力分析與預測
比值遙感蝕變信息提取及閾值確定(插圖)
馬錢子堿固體脂質納米粒在小鼠體內的組織分布
額顳葉癡呆伴肌萎縮側索硬化1例
不同應變率比值計算方法在甲狀腺惡性腫瘤診斷中的應用
川陳皮素固體脂質納米粒的制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