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環境及教育方式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和行為習慣的影響

2024-03-30 08:26蘇秀瓊劉佳佳福建省泉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362000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4年6期
關鍵詞:雙親兒童心理社交

蘇秀瓊 蘇 靜 劉佳佳 福建省泉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 362000

留守兒童為我國特色兒童群體,因我國發展速度過快及長期城鄉二元制導致大量農村兒童父母不得不外出務工,而農民工工作時間長、強度高,幾乎沒有多余精力照顧及教育兒童,因而將兒童留守家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為撫養[1]。留守兒童群體占全部農村兒童30%,其中6~11歲兒童可占同年齡段農村兒童50%[2],兒童時期父母陪伴及教育的缺失對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及行為習慣可造成巨大影響,多表現出自卑、焦慮、孤獨、性格缺陷、交流障礙、行為舉止粗俗、渴望引人注目等問題,即使長大成人也仍然難以消除其影響[3]。而留守兒童家庭情況較復雜,不同的家庭環境及教育方式對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和行為習慣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如何盡可能避免留守兒童不健康心理及問題行為出現成為目前教育重點之一,本研究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及行為習慣進行回顧性分析,探究不同家庭環境及教育方式對其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22年9月我省自然行政村范圍內隨機抽選2所小學進行有效問卷填寫并回收的留守兒童558例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6~11歲;(2)父母外出務工情況符合留守兒童標準[4]。排除標準:(1)父母去世或離異再婚;(2)問卷內容填寫不全;(3)問卷內容填寫字跡模糊難以辨認;(4)問卷填寫答案具備一定規律性;(5)失聰、失語或殘疾等嚴重影響心理健康;(6)家庭貧困無法保障最低生活質量。根據問卷填寫情況將觀察對象中父母僅有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留守撫養兒童歸為單親留守組(n=270),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不具備撫養能力兒童歸為雙親留守組(n=288);將觀察對象中僅接受學校教育,放學后家中無交流或交流較少兒童歸為學校教育組(n=317),接受學校教育同時放學后家中進行交流教育兒童歸為家庭教育組(n=241)。根據問卷中基本項目部分填寫情況,收集并整理四組兒童性別、年齡、居住地點等相關一般資料,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備可比性,見表1。

表1 各組兒童相關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隨機抽取我省自然行政村范圍內小學2所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1)6~11歲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CBCL):CBCL量表包含基本項目、社交問題和行為問題3個方面?;卷椖堪瑑和凹议L相關基本信息,不屬于計分內容;社交問題包含近6個月體育愛好、與家長交流情況、與同學交流情況等7個條目,每個條目各3個選項,即經常如此、偶爾如此、從未如此,依次記為0分、1分、2分,共計14分,相加得出此部分總分,分數越高代表兒童社交問題越小;行為問題包含近6個月說臟話、暴力行為、殘忍、睡眠質量差等兒童常見問題行為,共113個條目,每個條目各3個選項,即經常、偶爾或無,依次記為2分、1分、0分,相加得出此部分總分,分數越高代表兒童行為問題越大,將此部分總分≥40分者計入問題行為檢出[5]。(2)少兒心理健康(MHS-CA)量表:量表包含感覺、注意力、記憶力、自尊自信等24個條目,每個條目各7個等級選項,共計168分,分數越高代表兒童心理狀況越健康[6]。并于2個部分量表前段增加簡略易懂文字說明。本研究共計發放上述內容問卷600份,要求填寫時間不超過1.5h,遇難以理解問題可詢問班主任或在場調查人員,填寫完畢后當場回收問卷?;厥沼行柧?58份,有效回收率93.00%。

2 結果

2.1 不同家庭環境兒童行為習慣及心理健康比較 單親留守組兒童社交問題、MHS-CA量表分數顯著高于雙親留守組,且行為問題檢出率顯著低于雙親留守組(P<0.05)。見表2。

表2 不同家庭環境兒童CBCL量表及MHS-CA量表比較

2.2 不同教育方式兒童行為習慣及心理健康比較 學校教育組兒童社交問題、MHS-CA量表分數顯著低于家庭教育組,且行為問題檢出率顯著高于家庭教育組(P<0.05)。見表3。

表3 不同教育方式兒童CBCL量表及MHS-CA量表比較

3 討論

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父母陪伴,多因安全感缺失產生自卑、焦慮心理,同時因缺乏關心可能導致性格敏感多疑,招致同學欺凌,社交能力下降并逐漸演變出攻擊性行為或殘忍行為,如任其自由發展,成年后可能出現犯罪行為,危害自身身心及社會安全。由于社會結構及發展問題,大多農村家庭父母外出務工的需求是不可避免的,但仍可通過家庭環境及教育方式調整降低其對留守兒童傷害。

留守兒童因缺乏與父母交流及教育機會,交流及處事待人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缺失,且可能因孤獨導致沉默寡言,拒絕與同學交流,交流機會減少,兩種因素共同作用使留守兒童均一定程度出現社交問題。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陪伴關愛,安全感缺失,可能引發其不良情緒,又因缺乏父母教育引導,多數留守兒童無法正確排解不良情緒,可能演變為攻擊性行為或殘忍行為,提高留守兒童成年后犯罪可能。本文結果顯示,單親留守組兒童社交問題分數顯著高于雙親留守組,且行為問題檢出率顯著低于雙親留守組,提示得到一方父母撫養留守兒童社交能力及規范行為能力較無父母撫養留守兒童更強。探究原因,雙親留守組兒童主要撫養人多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行動能力下降,照顧自身及兒童之余沒有精力解決留守兒童社交中遇到的問題,雙親留守組兒童因其本身缺乏正常社交知識,遇到問題后無人進行正確引導形成心理創傷,使其愈發偏離正常社交方式,出現不良情緒并難以自行排解,且無父母陪伴可能導致同學欺凌,進一步惡化其社交環境,最終引發嚴重社交及行為問題[7];單親留守組兒童出現社交問題后可通過與父親或母親交流得到心理疏導,減少兒童不良情緒及心理創傷,進而預防問題行為發生,解決社交問題,提高社交能力。本文結果顯示,學校教育組兒童社交問題分數顯著低于家庭教育組,且行為問題檢出率顯著高于家庭教育組,提示放學后接受家庭教育兒童社交能力及規范行為能力較無家庭教育兒童更強。探究原因,學校教育組兒童僅在學校接受老師教育,而老師心理教育輔導能力有限,無法完全滿足留守兒童陪伴及交流需求,且學校教育組兒童回家后僅接受撫養人喂養,交流機會過少,可能導致兒童性格敏感、沉默寡言,引發內向型行為問題,阻礙上學過程中與同學正常社交,進一步減少社交機會,形成惡性循環[8];家庭教育組兒童放學后可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得到交流機會及陪伴,減輕其孤獨感并滿足被關心心理,矯正留守兒童性格,同時充足家庭教育還可及時矯正留守兒童行為問題,保障其社交能力及行為規范。

留守兒童因缺乏父母陪伴,可產生孤獨、恐懼、焦慮心理,長期處于此類消極情緒狀態中可能導致留守兒童出現抑郁或精神分裂等精神問題,內向兒童可能發生自殘甚至自殺行為,外向兒童可能發生沖動、暴力行為,嚴重危害留守兒童生命健康。本文結果顯示,單親留守組兒童MHS-CA量表分數顯著高于雙親留守組,提示得到一方父母撫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較無父母撫養留守兒童更好。探究原因,父母較祖父母及外祖父母陪伴感及親切感更強,兒童更愿意進行傾訴,排解不良情緒更及時,效果更好,同時留守兒童遭遇同學欺凌后可尋求父親或母親解決問題,提升留守兒童安全感及自信[9]。本文結果還顯示,學校教育組兒童MHS-CA量表分數顯著低于家庭教育組,提示放學后接受家庭教育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較無家庭教育兒童更好。探究原因,學校教育組兒童僅接受學校老師教育,老師因教育方式及時間有限,無法與留守兒童達成親密關系,留守兒童很難從老師處獲取足夠安全感,易產生性格扭曲進而引發心理問題;而家庭教育組兒童通過放學后撫養人教育過程與撫養人建立親密關系,提升其陪伴感、安全感及自信,矯正其性格,避免心理問題出現[10]。

綜上所述,雙親均外出務工及家庭教育缺失可導致留守兒童社交能力降低,問題行為增多,心理發育不健康。為保證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育,應盡量保證父母一方進行撫養及家庭教育,必須雙方外出務工家庭可要求主要撫養人盡可能提供家庭教育。

猜你喜歡
雙親兒童心理社交
社交之城
愛與職責——關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社交牛人癥該怎么治
蝶戀花·秋日憶雙親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社交距離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為內向
舉世無雙
雙親嵌段共聚物PSt-b-P(St-alt-MA)-b-PAA的自組裝行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