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術技擊功能弱化及其負面事件成因的深度剖析

2024-03-31 17:16鐘凱強劉彤
少林與太極 2024年2期
關鍵詞:技擊武術比賽

鐘凱強 劉彤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的智慧結晶”,充分肯定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沉淀和歷代先民的文化創造與積累。報告中還提出“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這預示著我們只有對歷史和文化高度自信,才能繼往開來,從而實現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進而服務于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武術脫胎于中國傳統文化,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武術自信就是對傳統文化自信。近年來,技擊功能弱化的武術在一系列負面事件的影響下,使人們對武術的自信搖搖欲墜。那么何以自信?便亟需人們對其進行研究思考。

一、問題的緣起

近日,一段時長兩分零三秒、標題為“某寺院羅漢精彩PK”的搏擊比賽視頻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由視頻背景推定,此次比賽地點設在一所大型商場內,中心是一個標準的拳擊擂臺。除了裁判,兩名選手正嚴陣以待。甲選手身穿專業的搏擊訓練服,而乙選手則是一身僧人裝扮,顯得與眾不同。擂臺下,圍觀的群眾熙熙攘攘,舉著手機正在記錄這緊張刺激的一刻。然而,比賽開始僅僅八秒鐘,乙選手便被甲選手擊倒在地。盡管他起身時顯得有些踉蹌,但他拳掌并用、閃躲跳躍的動作依然十分靈巧。然而,由于他對攻擊距離的把握不夠精準,加上甲選手的靈活閃避,致使他所有攻擊都未能奏效,反而多次被對方擊中,最終被甲選手KO,比賽全程乙選手共被擊倒三次。該事件與“徐雷之戰”“馬大師事件”等如出一轍,都對武術這一傳統文化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它不僅破壞了武術在人們心中崇高而莊嚴的形象,也動搖了人們對武術的信心。因此,我們有必要深入分析武術技擊功能弱化及其負面事件背后的成因,共同助力武術走出當前的困境,故做如下分析。

二、武術技擊功能弱化及其負面事件的成因分析

(一)知行難以合一:習武之人的困境

知行合一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王陽明所倡導的哲學理念,它深刻揭示了認知與實踐之間緊密相連、不容分割的關系,即認知與行動必須相互協調,互為表里。若認知脫離實踐,就如同紙上談兵,雖然見解獨到,卻難以轉化為實際行動并取得預期成果。反之,若實踐缺乏認知的指引,便是盲目摸索,不僅行動難以取得進展,面對突發狀況也無法靈活應對。

在武術領域,這種現象尤為明顯。當前,我們不難發現一些習武之人存在知行不合一的問題。一方面,有些人對武術理論了如指掌,經典拳論、武術名言無不精通,甚至開門授徒,傳授武術技藝。然而,他們往往過于注重理論而忽略了實踐的重要性,導致在與現代搏擊選手的較量中屢屢失利,甚至在武術界引發了一些負面新聞,譬如部分武術負面事件中的當事人。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過于重視實踐而忽視了理論學習,他們將身體局部訓練得異常強大,但在面對現代搏擊選手時卻難以擊中目標,還有一些人過于迷信套路,結果練就一身花拳繡腿,終究無法在比賽或實戰中發揮作用。譬如一些短視頻中武者展示的鐵砂掌劈磚或騰空飛腳跌叉動作,雖然看似震撼,但在技擊實戰中無法施展,因為技擊實戰是瞬息萬變的,任何人都不會坐以待斃。綜上所述,知行不合一是當前習武之人面臨的首要問題。

(二)缺乏系統訓練:武術傳承的短板

談及系統訓練,我們必須要走出一個誤區,系統訓練并不意味著日復一日的高強度或低強度鍛煉,而是一種長期的、層次分明的訓練模式。不同項目可根據實際情況設定不同的訓練階段和制定不同強度的訓練計劃。在武術領域,系統的訓練模式常見于武校、體校、武術館以及各級別代表隊中。

然而對于民間習武群體而言,他們的訓練時間多是從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擠出來的,因此顯得尤為珍貴。當他們時間充裕時,可能會連續練習數小時甚至數天;而時間緊張時,訓練則可能被迫中斷很久。當他們重新拾起訓練時,當初的感覺和節奏往往已經消失殆盡。少數習武者以習武傳藝為業,他們的訓練時間相對固定,但這一群體在武術界中畢竟只是少數。而且他們自身是否接受過系統訓練,以及在傳授技藝時是否會對學員進行系統的訓練與培養,這些問題我們往往難以得知。古語有云:“萬丈高樓平地起,一磚一瓦皆根基?!边@句話深刻地告誡我們,任何事物的成功都離不開系統的積累和長期的堅持,不存在所謂的空中樓閣。

通過分析以往傳統武術習練者與現代搏擊選手的比賽視頻,我們不難發現,傳統武術陣營在系統的訓練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包括基本功、套路以及實戰訓練等多個方面。為了推動武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必須正視并改進這一關鍵問題。

(三)應用場域的缺失:武術發展的局限

武術自誕生以來,便廣泛地應用于軍事戰爭,戰場是武術最為原始和核心的應用場域。在冷兵器時代,戰爭主要由備戰、作戰和休戰三種場景構成。毋庸置疑,在備戰和作戰的場景下武術的實用性格外凸顯。備戰時需要習武強兵和以武練兵,通過練力、學技藝、習陣列勢等手段提升士兵的作戰能力;而作戰時,武術則直接應用于實戰,既是對士兵戰斗能力的檢驗,也是他們積累實戰經驗的重要途徑。

戰爭結束后,往往會迎來一段相對較長的休戰期。在此期間,各國紛紛倡導“與民休息”,雖然偶爾也會有備戰活動,但其規模遠不及戰時。此時,武術在民間更多地被用于自衛、娛樂和健身,雖然其應用場域從戰場轉向了民間,但技擊仍然是其核心要素,武術依然保持著強大的技擊能力。

然而,隨著冷兵器退出歷史舞臺,武術失去了最主要的應用場域。盡管當代軍警訓練中會涉及武術,但其主要目的已轉變為強身健體和擒敵技能的培養,火器的使用與訓練則成為主要訓練內容。

現今,我國大力倡導和諧法治,除了正常的比賽和交流活動外,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使用武術對他人造成傷害,都很有可能身陷囹圄。由此可見,應用場域的缺失是導致武術技擊功能逐漸弱化的根本原因。

(四)傳承命脈的枯萎:武術文化的衰落

劉萬春《河北武術》一書中指出“據1983年的調查統計,當時河北省有60歲以上的武術老拳師約計350多人”。然而,我們無從得知這些珍貴的“老拳師”中有多少人健在,即使他們在世,年齡最小的也有101歲了。當這些老拳師們行將遠去時,倘若還有人不遠千里前來拜師學藝,想必此時的他能留給徒弟的,恐怕只有一個傳承人的名分和些許物品。但真正需要口傳身授的武術技藝,又將如何傳承呢?這一問題實屬令人堪憂。我們不能否認,這些老拳師們后繼有人,但關鍵的是,這些后繼之人是否真正繼承了老拳師們的全部技藝,并將其發揚光大。若承繼不完整,推廣不力,對于武術和整個中華傳統文化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損失。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日益增大,人們很難再抽出時間去拜師學藝。與此同時,社交活動和電子產品的普及也占據了人們有限的休閑時間,這為人們拜師學藝又平添了幾分難度。

曾有一位傳承人感嘆:“師父離世時,我功夫還沒學到家,現在的我僅有他老人家一半的水平,而眼下我最得意的弟子也就勉強有我一半的水平”。如果我們以傳承人師父的技藝為基準,設定其水平為100%,那么傳承人的水平便是50%,其弟子則只有25%,長此以往,武術尚存,但靈魂與命脈何在?這無疑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五)不良運作與宣傳:武術行業的挑戰

關于此次“某寺院羅漢精彩PK”搏擊比賽,一身僧人打扮的選手是真正的出家人還是主辦方找人扮演的,目前尚無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比賽的背后,明顯存在著以宣傳和盈利為目的的運作者。而在擂臺之下,那些手持手機全程錄像并冠以“某寺院羅漢精彩PK”之名,將視頻發布至互聯網的觀眾,他們究竟是單純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還是企圖通過此方式吸引流量、謀取利益,我們無從知曉。

著名主持人郭晨冬曾公開揭露,中國搏擊賽事中存在“打留學生拳王”這類不正?,F象。此類事件層出不窮,其根本原因無外乎一個“利”字?!按髱煛痹臼菍γ耖g一些品德高尚、造詣非凡的武林人士的尊稱,但如今,卻被許多媒體人過度炒作。例如,他們為了博得巨大的流量,隨意將“大師”的稱謂冠予出場人士,然后有意無意把惡評、臟水與其冠名的大師相聯結,以此嘲諷相關傳統武術。

近年來,傳統武術比武的笑料廣泛傳播,首先號稱大師的當事人難辭其咎,其次在很大程度上也與部分媒體報道者的素養和用心關系很大。從民族大義的角度來看,此類事件的組織者和當事人雖然短期內通過不良的宣傳和運作攫取了一定的利益,但他們對武術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傷害卻是無法估量的。他們不僅損害了武術的聲譽,更撲滅了人們對武術的信仰,這樣的行為,又怎能讓人們對武術和文化自信呢?

三、結語

武術,作為無數中華兒女的智慧結晶,是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在推進武術的傳承與發展過程中,我們必須審慎揚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篩選之后,我們應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以傳承武術技藝、弘揚武術文化為己任,肩負起這份沉甸甸的文化責任。我們必須堅決抵制那些為追求個人利益而損害武術形象、文化形象和民族形象的行為。盡管當前武術面臨諸多困境,但我深信,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武術復興和文化復興的目標必將實現,文化自信也將指日可待。

(作者單位/廣東理工學院?;痦椖浚簭V東理工學院2022年“創新強校工程”科研項目項目號:2022GKJSK043)

猜你喜歡
技擊武術比賽
中華武術
近十年武術產業的回顧與瞻望
人文視域下武術技擊術規則的演變與發展
二十四式太極拳技擊含義探析
選美比賽
比賽
少林拳實戰技擊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擊基礎
最瘋狂的比賽
武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