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養為本的初中物理課程思政元素滲透探究
——以“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為例

2024-04-01 03:44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城關中學
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物理思政情境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城關中學 李 敏

課程思政是學科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舉措和重要抓手[1]。如何讓課程思政發揮多重功效,讓道德生成在學科教學中變得自然而然,讓學生在知識學習與立德樹人的雙軌道上都有所收獲, 考驗著教師的專業能力。物理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 教師應將其篩選、盤活后“為我所用”。

物理課程思政教學應指向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無論是物理觀念的明晰,還是科學思維的開發;無論是科學探究精神的培養,還是科學態度與責任的建立,都與物理思政元素聯系在一起。 素養為本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課程思政,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力與道德力,為學生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力。

一、課前素材梳理

(一)物理教材中思政素材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包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既有物理淵源的物理史,又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有前景喜人的科技前沿素材,又有觸目驚心的反面素材。 教師應梳理其中有意義、有價值的思政素材,將其分類后恰到好處地滲透到物理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品性的純化與道德的生成奠定基礎,彰顯物理思政課的魅力與作用(見表1)。

表1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材思政元素與核心素養指向(部分)

(二)思政元素與核心素養

思政元素與核心素養既有交叉,又有重疊。 指向核心素養的思政元素的挖掘及滲透,能夠較好地貫徹新課標及新課改理念。 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正是滲透思政元素的典型課例。緊扣本課中的思政元素,輔之以必要的活動鏈,能更好地培育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見表2)。

表2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一課中滲透的思政元素一覽表

二、課中教學探析

(一)以真實情境促物理觀念的建構

“入境始于親。 ”在真實情境中滲透思政元素,學生容易建構物理觀念?!奥曇舻漠a生與傳播”教學中,教師制作了一個一分鐘的視頻,包括雨滴聲、鳥叫聲、流水聲、交談聲、風聲、樂器的聲音、市場上的叫賣聲等,引領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此基礎上,引出關于物理觀念的問題:“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其傳播的介質是什么? 發聲與不發聲的區別是什么? ”

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繼續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具身體驗,如撥動鋼尺、撥動橡皮筋、地上跺腳等,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物體發聲時都在振動”這個規律。引領學生再次列舉更多物體的發聲方式, 使物理觀念的建構有效落地,如蜜蜂是靠翅膀振動發聲的。這種源自于學生對身邊物體的真實感受的例子往往更真切、更有說服力,能讓學生意識到振動的產生與停止,即是聲音開始與消失的標志。 在此基礎上,教師出示留聲機,并告知學生這個儀器因為有磁帶、光盤、磁卡等零部件,可以記錄、保存、還原聲音,讓“振動”這個概念深深烙印在學生頭腦中。

(二)以合作探究促科學態度的培養

作為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之一的“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是較為重要的思政元素。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水樂器”的制作、真空罩實驗、乒乓球被彈開的實驗、通過示波器軟件演示聲音的過程……學生一步步理解到傳播聲音的介質是多種多樣的,并且其傳播速度各不相同;沒有空氣就無法傳播聲音,月球上面對面說話聽不見就是明證。 這一切都需要小組合作探究——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材料的互補、實驗思路的調整、實驗過程的改進等,都是在有意義的合作中完成的, 提升了學生的集體成就感與歸屬感,讓科學態度與責任感有效落地。

(三)以古今輝煌促文化自信的增強

傳統文化對學生的浸潤作用是無痕而高效的,前沿科技也是激發學習熱情的思政元素,兩者皆可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感受祖國強大,增強民族自豪感[2]。如表2 所示,物理教材中既有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素材,又有光芒四射的前沿科技素材,盤活這樣的學習資源,正是物理課程思政的應有之義。

教師大屏幕出示張繼的《楓橋夜泊》后提出問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嗎?緊接著出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引領學生討論“怕得魚驚不應人”中蘊含的物理知識;再出示沈括《夢溪筆談》中的相關論述,討論“大地也能傳聲”的科學原理……讓傳統文化進課堂,讓學生于不經意間增強文化自信。

講述“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時,單一的理論灌輸不足以吸引學生,也不足以打造理想課堂。 教師可以選取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劉洋、陳冬、蔡旭哲的相關視頻,讓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視頻中他們雖面對面,卻要用無線電進行交流,用事實向學生證明真空不能傳聲這一物理現象。 這樣的視頻讓學生的心中充滿了自豪感,科技也成為了課程思政中的關鍵要素。

(四)以實際應用促共生理念的強化

安全無小事。學生安全防范意識的強化與應急救護能力的提升,不應僅僅停留在口頭理論中,也應該落實到課程思政中。通過學用結合,引領學生珍愛生命,也是物理學科素養落地生根的體現之一?!奥曇舻漠a生與傳播”一課中關于隧道底部或礦山深處發生安全事故后如何發出呼救及救援信號的設計,指向生命意識及安全意識,是不可或缺的思政元素滲透點。 教師應組織學生通過情境模擬,在理解固體可以傳播聲音的同時,以實際應用促進學生共生理念的強化。

三、課后回顧反思

(一)滲透要適合學生學情

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盡管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但仍然缺乏理性認識,需要感性認識的輔助[3]。初中生感性認知居多,更容易接受與年齡段相匹配的學習資源。這就需要教師在引入思政素材時,取舍有度,適當增添或簡化,深入挖掘適合于初中生思維邏輯的學習素材, 讓資源能更好地為初中生所用,從而提升學習能力。 這給我們一個啟發: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從學生視角和學情出發進行物理思政教學的建構,能夠讓滲透更自然、更高效。

(二)滲透要做到自然高效

相對于陳舊、機械的灌輸,新穎、具象、活潑的情境滲透更能贏得初中生的認可與青睞。 情境所具有的激活、暗示或啟迪作用,能夠讓思政元素的滲透變得自然而然?!奥曇舻漠a生與傳播”一課中的很多思政素材正是通過情境化的手段介入到課堂教學中的,達到了“入境始于親”的目的。這就需要教師想方設法做到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的有機結合,讓隱形滲透成為教學中的常態(見表3)。

表3 隧道底部或礦山深處發生安全事故后“5432”救援示例

(三)滲透要兼顧深度寬度

“深度”是指物理學習不僅僅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植了學生的文化自信,激活了學生愛祖國、愛科學的內驅力。 一些思政素材,意蘊十足,折射著多重功效,需要師生具備高度的敏銳力才能挖掘出來?!奥曇舻漠a生與傳播”一課中引入的諸多思政素材都是有“魂”、有“根”的,也是有深度的,指向學生道德與精神世界的重建,其中展現出的奮斗、質疑、堅持不懈等精神,不經意間成為學生成長的鈣質。

“寬度”指物理思政教學要深挖教材,廣選思政素材,讓開放性學習資源為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助力?!皩挕边€指滲透的渠道要廣,如導學案設計、思政微作業重構、學習結果評價等,都應該有思政的影子;新授課、復習課、習題課等都能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奥曇舻漠a生與傳播”中的文化資源、地理知識資源以及模擬情境等,需要輻射到教學的每一時刻與每一個細微處。 所謂的“全方位育人”和“立體化育人”正是拓展課堂寬度的體現。

總之,物理課程思政與培育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聯系起來是一條漸行漸寬的課改之路。物理教師應該引領學生邁上這條路,在掌握物理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生長出面向未來道德社會的力量。

猜你喜歡
物理思政情境
情境引領追問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只因是物理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處處留心皆物理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三腳插頭上的物理知識
護患情境會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