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實踐活動打造活力課前三分鐘

2024-04-01 03:44哈爾濱市第六十九中學哈西分校
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房屋歷史活動

哈爾濱市第六十九中學哈西分校 李 智

哈爾濱市蕭紅中學馬洪濤

哈爾濱市第七中學張玉涵

陶行知先生提出“做中教,做中學”,然而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教”與“學”,忽視了學生的自我實踐體驗,使學生缺少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感。 2022 年發布的《基礎教育改革課程綱要(試行)》提出,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并作為必需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的產生既適應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又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既繼承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又體現了當前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1]。 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自主學習、直接體驗、主動思考為基本特征。 在課前3 分鐘將綜合實踐融入歷史課堂學習之中, 有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手段, 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氛圍, 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到學習歷史的樂趣[2]。

一、觸摸滄桑文物,探尋歷史真諦

文物是凝固的歷史, 陳列在博物館的精美文物是中華民族悠遠的歷史見證,更是賡續前行的蓬勃現在。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文字、圖片、視頻資料介紹文物,學生未能觸摸到歷史,其綜合實踐能力也沒有得到提升。 教師可以利用課前3 分鐘讓學生學習制作歷史學具, 將歷史與綜合實踐學科有的放矢地進行融合, 如半地穴式房屋、古錢幣、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銅面具都曾出現在學生的歷史課堂中, 讓學生觸摸滄桑文物,探究歷史真諦。

在講授“原始農耕生活”一課時,教師提前布置活動任務,讓學生在課前準備材料, 利用課前3 分鐘動手制作半地穴式房屋和干欄式房屋的歷史學具模型(見圖1、圖2),鼓勵學生仔細觀察房屋復原圖,用心去創作。在學生靈巧雙手的編制下,一次性筷子、廢舊紙殼、塑料泡沫、彩泥等材料變成了一個個鮮活的歷史模型。

圖1 學生制作的干欄式房屋模型

圖2 學生制作的半地穴式房屋模型

學生們心生疑問:“兩個房屋建筑風格為何差異如此之大呢? ” 在生疑、質疑過程中,積極釋疑,使學生逐步做到自己提問、自己解答,帶著疑惑去探究歷史真諦。河姆渡人建的干欄式房屋高出地面,是由于長江流域雨水多,比較潮濕,這種房屋結構將屋子的地面加高,起到了很好的防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野獸蟲蛇的侵擾。這種建筑至今仍然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廣泛流行于廣西中西部、云南東南部、貴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地區。半地穴式圓形房屋的結構與干欄式房屋相反,如果說干欄式房屋相當于“躍層”,回家要上樓梯的話,那么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就相當于“半地下室”,回家要先下樓梯,因為房屋的一部分在地下[3]。

小小學具模型,多彩歷史課堂。 3 分鐘的歷史綜合實踐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從喧鬧的課間回歸課堂。制作學具觸摸歷史,使歷史由看到觸、由觸生疑、疑生思、思產悟,點燃思維的火花。

二、探尋歷史遺跡,培養家國情懷

古跡是祖國不朽的歷史,是演繹民族發奮圖強的一部部寶典,它們見證了中華民族光輝的歷程。 我國歷史悠久,在祖國各地有許多歷史遺跡,探尋歷史遺跡具有實踐性強、主體性強的特點,是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教師可以將參觀歷史遺跡實踐活動融入課前活動中, 高效利用課前3 分鐘進行成果展示。

活動一:參觀金上京歷史博物館

要求:認真觀察展列的文物,仔細閱讀相關注解,了解金政權的建立、發展,與其他政權的關系,并將參觀內容拍照記錄。

設計意圖:挖掘鄉土資源,讓學生通過參觀博物館,了解金政權發展的歷史進程,拓展歷史知識,增加歷史學習的參與性,培養觀察、解釋問題的思維,提高綜合實踐能力,深化鄉土情懷。 學生將參觀時拍攝的照片和文字資料制作成手抄報,利用課前3 分鐘開展“家鄉的歷史”手抄報展活動,使教學活動更加豐富精彩,加強教學效果(見圖3)。

圖3 學生參觀金上京歷史博物館時拍攝的照片

活動二:參觀抗日遺跡

要求:參觀東北烈士紀念館、兆麟公園、烈士陵園等抗日遺跡,緬懷先烈,深入了解英雄們的抗日事跡,搜集英雄故事。

設計意圖:走出歷史課堂,感受革命先烈歷久彌新的紅色印跡,體會抗日英雄無畏艱險、英勇抗爭、保衛家鄉、保衛祖國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悟抗日時期的歷史。

將資料整理并形成文字,利用課前3 分鐘進行“我心中的英雄”演講比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其自信心。 講歷史,銘感悟,為學生搭建愛國主義陣地!

每一處古跡都訴說了一段歷史,悄無聲息地流動著歷史的神韻,在實踐中走近歷史人物,了解家鄉歷史,與家鄉同呼吸、共命運,進一步升華學生的家國情懷。

三、挖掘身邊歷史,縮短史料時空感

歷史流淌在生活之中,讓學生的視野投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聯系,有利于學生主動生成歷史思維。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挖掘身邊歷史”的活動,探尋生活中的歷史資料,拉近與歷史的距離。

活動一:調查報告“改革開放的社會成就”

要求:以“我身邊的歷史”為出發點,搜集改革開放前后的資料,從住房、飲食、服裝、交通、教育、醫療、城市建設等方面分組開展調查, 了解改革開放為我國人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搜集身邊資料,使學生掌握一手史料,縮短史料時空感,提升歷史核心素養,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改革開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通過小組社會調研,學生對收集到的史料進行整理、概括、分析、判斷,既鍛煉學生資料收集整理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又提升個人綜合素養。學生將報告結果形成PPT,利用課前3 分鐘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展示。 生動的展示觸動了學生的思想和心靈,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展望中國未來美好愿景,對課前3 分鐘進一步升華拓展(見圖4)。

圖4 學生調研成果展示

四、編排歷史活動,真切感受歷史

為有效利用課前3 分鐘,教師不斷嘗試將更多綜合實踐活動融入進來。 如講述“紅軍長征”時,學生們精心準備了課本劇。 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組織活動能力,他們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材料、撰寫劇本、找道具、備服裝、背臺詞都輕松勝任。 學生用真情演繹著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情節,“金色的魚鉤”“半條被子”等經典的片段再現于課堂之中,使他們真切地感受到紅軍長征不畏艱險、敢于犧牲、堅定理想、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正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長征精神”。課本劇的表演既增強了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又鍛煉了他們團隊協作、語言表達、表演等多方面能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見圖5)。

圖5 學生表演歷史課本劇

知識競賽、辯論會、模擬聯合國大會,這些都是歷史與綜合實踐學科融合的具體體現。歷史綜合實踐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參與,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發現問題、獲得知識、培養創新能力,在實踐中學習、學習中成長。

課前3 分鐘是一個小小課堂,將綜合實踐學科與歷史學科有機融合,不僅能夠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 還可以讓學生在富有生成性的開放空間中,不斷得到展示、發展、完善自我的機會,使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解決問題、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讓每節歷史課的課前3 分鐘成為一份歡悅、一種期待、一個挖掘學生潛能、綻放活力的精彩舞臺!

猜你喜歡
房屋歷史活動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UMAMMA歷史房屋改造
房屋
轉租房屋,出現問題由誰負責?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