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CP麻醉中艾司氯胺酮結合苯磺酸瑞馬唑侖的作用及對循環功能的影響

2024-04-01 03:21陳元方楊明蕊云南省個舊市人民醫院云南個舊66000云南省臨滄市人民醫院云南臨滄677000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24年7期
關鍵詞:瑞馬艾司氯胺酮

陳元方,楊明蕊(.云南省個舊市人民醫院,云南 個舊 66000;2.云南省臨滄市人民醫院,云南 臨滄 677000)

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屬于膽管結石、膽囊癌等膽道疾病治療時常應用的治療方式,ERCP同時為確定膽總管結石的金標準,治療中經乳頭肌切開完成膽總管取石,該術式存在操作便捷、檢查精細等特征,但耗費時間較長,容易對胃腸道組織造成損傷,干擾呼吸功能,增加疼痛感[1]。由此,臨床為完全完成ERCP,需要在檢查過程中予以病例有效、安全的麻醉用藥,緩解疼痛感。該術式會在靜脈麻醉下完成,麻醉中應用鎮痛和鎮靜類藥物[2]。臨床上針對該術式的麻醉計劃較多,并能充分實現ERCP完成需要,但在麻醉過程中維持呼吸、循環功能平穩,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上仍存在較大進步空間[3]。右美托咪定存在鎮痛、催眠和鎮靜的效果,能抑制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多用于門診手術中,可增加麻醉深度,進而減少麻醉用藥量,其常和丙泊酚用于麻醉術式內。艾司氯胺酮取自氯胺酮,存在理想的親和力,應用該藥物時能減少麻醉藥物劑量,毒副作用低[4]。苯磺酸瑞馬唑侖屬于靜脈麻醉藥物的一類,多用于鎮靜、催眠中,存在起效迅速、恢復快,有顯著的安全性。目前對于這兩種麻醉方式用于ERCP中的相關報道不多,基于此,本文選取我院行ERCP患者180名,探討艾司氯胺酮結合苯磺酸瑞馬唑侖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我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行ERCP患者180名,以隨機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90名。對照組:男女人數比例為54∶36;年齡范圍在43-76歲,其均值為(56.72±4.21)歲;ASA分級:Ⅱ級、Ⅲ級人數比例為43∶47;疾病類型:膽總管結石、膽囊癌和胰腺占位人數比例為42∶34∶14;體質量指數范圍在20-26kg/m2,其均值為(23.17±1.26)kg/m2。觀察組:男女人數比例為52∶38;年齡范圍在43-78歲,其均值為(56.74±4.23)歲;ASA分級:Ⅱ級、Ⅲ級人數比例為42∶48;疾病類型:膽總管結石、膽囊癌和胰腺占位人數比例為41∶34∶15;體質量指數范圍在20-26kg/m2,其均值為(23.19±1.28)kg/m2。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選取標準 (1)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確診為膽道疾病者;②符合手術指征者;③對研究所用藥物無過敏者;④麻醉分級在Ⅱ級、Ⅲ級。(2)排除標準:①中樞神經障礙者;②存在重要臟器功能損傷者;③開展其他麻醉方式者;④合并血液性、感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對所有研究對象術前禁食8h、禁飲4h,入室后,口服達克羅寧膠漿,10ml,局麻,實時監測研究對象呼吸頻率、血壓、血氧飽和度、心率等生命體征,監測腦電雙頻指數,構建靜脈通路,將平衡鹽以每小時4ml/kg的速度輸入體內。側臥位,將頭部偏向右側,吸氧,速率控制在每分鐘4L。予以麻醉誘導,對照組予以阿芬太尼+丙泊酚+右美托咪定麻醉,阿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參照患者體質量給予。觀察組予以阿芬太尼+艾司氯胺酮+苯磺酸瑞馬唑侖麻醉,阿芬太尼的劑量為0.1μg/kg。15分鐘內完成靜脈輸注。評估患者Ramsay分值在5分時,予以ERCP操作。手術過程中予以麻醉維持,對照組丙泊酚用量為每小時4mg/kg,右美托咪定劑量為每小時1μg/kg。觀察組艾司氯胺酮使用劑量為每小時0.5mg/kg,苯磺酸瑞馬唑侖麻醉用量為每小時1mg/kg。手術過程中,結合腦電雙頻指數調節麻醉藥物用量。

1.4 觀察指標 ①麻醉效果:麻醉過程中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平穩,無體動為Ⅰ級,各項生命體征平穩,但有輕微體動,不干擾手術操作為Ⅱ級,麻醉中有生命體征波動,存在體動狀況,需加深麻醉為Ⅲ級。Ⅰ級、Ⅱ級算入麻醉效果總有效率。②術后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疼痛狀況進行評價,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強。③循環和呼吸功能:記錄對比兩組麻醉前后心率、平均動脈壓、呼吸頻率和血氧飽和度。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7.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麻醉效果對比 觀察組麻醉總有效率98.89%,較對照組的91.11%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麻醉效果對比[n(%)]

2.2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對比 術后6h、12h和24h,觀察組VA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對比(±s,分)

組別例數術后6h術后12h術后24h觀察組902.54±0.432.51±0.471.87±0.32對照組903.89±0.463.27±0.432.65±0.35 t 20.33911.31815.603 P<0.001<0.001<0.001

2.3 兩組循環和呼吸功能對比 麻醉前,兩組循環和呼吸功能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麻醉后,兩組心率、平均動脈壓、呼吸頻率和血氧飽和度均有所降低,觀察組降低幅度小于對照組,且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循環和呼吸功能對比(±s)

表3 兩組循環和呼吸功能對比(±s)

組別例數心率(次/min)平均動脈壓(mmHg)呼吸頻率(次/min)血氧飽和度(%)麻醉前麻醉后麻醉前麻醉后麻醉前麻醉后麻醉前麻醉后觀察組 90 83.21±4.76 79.42±3.65 97.32±5.21 91.32±4.32 17.14±1.53 16.02±1.97 98.53±4.3297.45±4.23對照組 90 83.02±4.63 68.67±4.12 97.11±4.98 86.21±4.87 17.09±1.62 13.64±1.76 98.12±4.0994.12±4.82 t 0.27118.5280.2767.4470.2138.5470.6544.926 P 0.786<0.0010.783<0.0010.832<0.0010.514<0.001

2.4 兩組麻醉情況對比 觀察組起效、蘇醒及離室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見表4。

表4 兩組麻醉情況對比(±s,min)

表4 兩組麻醉情況對比(±s,min)

組別例數起效時間蘇醒時間離室時間觀察組901.23±0.133.45±0.3521.64±1.87對照組901.78±0.156.63±0.4229.52±2.05 t 26.28755.18026.941 P<0.001<0.001<0.001

3 討論

本研究針對ERCP麻醉應用艾司氯胺酮結合苯磺酸瑞馬唑侖,結果顯示,觀察組麻醉總有效率98.89%,較對照組的91.11%高(P<0.05),麻醉后,兩組心率、平均動脈壓、呼吸頻率和血氧飽和度均有所降低,觀察組降低幅度小于對照組,且均較對照組高(P<0.05)。艾司氯胺酮為苯環利定衍生物,鎮靜、鎮痛效果顯著,作用迅速,不會抑制人體自主呼吸,僅輕微興奮循環系統[4]。苯磺酸瑞馬唑侖作為精神類藥物,也是一類麻醉藥物,是苯二氮?類化合物,能對γ-氨基丁酸受體發揮效果,對神經元興奮性進行抑制,有著強鎮靜效果,兩者結合應用麻醉效果良好,且對呼吸、循環功能作用小[5]。本研究數據顯示,術后6h、12h和24h,觀察組VA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苯磺酸瑞馬唑侖能抑制人體神經元,降低其興奮作用,控制機體活動,起到鎮靜效果,其代謝多依靠血漿酯酶水解,藥理活性低,安全性強。艾司氯胺酮在鎮痛鎮靜時,可有穩定的血流動力學,平穩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兩者結合麻醉作用理想,便于手術完成,鎮痛鎮靜效果理想,減輕不必要損傷,也能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感。數據顯示,觀察組起效、蘇醒及離室時間較對照組短(P<0.05)。苯磺酸瑞馬唑侖無鎮痛效果,應用過程中并不經過人體肝腎代謝,不良反應少,其在應用過程中對呼吸循環抑制性極小,能有效縮短術后蘇醒時間。艾司氯胺酮作為外消旋氯胺酮異構體,生物利用度較高,應用后僅半小時便可實現最大血藥濃度,可經尿液排出,安全性強。艾司氯胺酮較氯胺酮有著更顯著的親和力,鎮痛效果更強,麻醉可控性強,不會形成呼吸抑制。聯合應用可補充單一用藥的缺陷,促進患者麻醉起效、幫助術后恢復,縮短離室時間。

綜上所述,ERCP麻醉應用艾司氯胺酮結合苯磺酸瑞馬唑侖可提高麻醉效果,緩解術后疼痛,改善呼吸和循環功能,改善麻醉情況,麻醉安全性理想,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瑞馬艾司氯胺酮
瑞馬唑侖藥動學和靶控輸注的研究進展
瑞馬唑侖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瑞馬唑侖誘導PC-12細胞炎癥因子表達和凋亡
瑞馬唑侖用于重癥患者鎮靜的研究進展*
艾司奧美拉唑鈉結構研究
氯胺酮及其異構體和代謝物抗抑郁研究進展☆
老年失眠癥患者艾司唑侖治療前后睡眠腦電Quisi及失匹性負波觀察
氯胺酮對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
氯胺酮聯合丙泊酚在小兒麻醉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艾司洛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