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教育融入高中課程思政的新思路

2024-04-02 15:19董彥旭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期
關鍵詞:天津市黨史育人

董彥旭,天津市實驗中學濱海學校校長,正高級教師?,F為天津市未來教育家行動計劃工程學員、天津師大教育碩士導師、天津市紅樓夢學會理事、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論課董彥旭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曾獲“第三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優秀教師獎”、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天津市十佳青年教師、天津市師德先進個人、天津市優秀德育教師、天津市首屆思想政治理論課年度影響力人物等多項榮譽稱號。2012年,《中國教育報》、天津市教委聯合舉辦董彥旭教學思想展示會。出版個人專著《心靈互動德育》《課堂教學“心”主張》《教育的詩心守望》《要做就做班主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課程思政在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進一步明確和加強,思政育人體系也得到了進一步拓展。黨史教育,是歷史教育,更是思政教育。黨史教育融入課程思政,是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黨史內容融入思政中,形成協同效應,以實現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歸宿。

一、黨史教育融入高中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定好正確歷史觀、黨史觀的“坐標”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秉h史教育,可以使學生既通過回顧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革命和建設時期艱苦卓絕的斗爭史,深刻認識到紅旗為什么這樣紅的道理;也能通過對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認識到紅旗就是這樣紅的道理;還能通過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深刻認識到紅旗永遠這樣紅的道理。

(二)抓住以史為鑒、堅定理想信念的“向標”

一部恢宏的黨史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奮斗與發展歷程。通過黨史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繃緊“愛國”弦、跳快“紅色”心、想深“思想”腦、開大“夢想”扇、走穩“實踐”路,有助于學生補上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鈣”。

(三)找到政治認同、堅定“四個自信”的“路標”

黨史可以為學校思政教育提供鮮活素材和豐富案例,可以激發青年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培養學生通過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提高堅定“四個自信”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從而明確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絕不能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版”,也不能延續中國傳統政治的“母版”,還不能照抄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更不能是西方民主制度的“翻版”。

二、黨史教育融入高中課程思政的有效路徑

(一)課程思政和黨史教育雙輪驅動

學校應把黨史教育納入思政課程或其他學科課程,圍繞“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個維度,挖掘課程思政元素,重構課程框架和內容,把最鮮活的知識和案例帶進課堂,發揮課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從而保證課程思政常講常新,講好故事,講深道理,講出黨味。

首先,在深化理解上想實招。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為例,教師要著力引導學生通過三個一百年,即1840年—1949年,屈辱的百年,抗爭的百年;1921年—2021年,求索的百年,輝煌的百年;1949年—2049年,光榮的百年,圓夢的百年,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加深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科學認知。

其次,在延伸拓展上做實功。

針對黨史內容在教材中沒有直接體現的,教師則可以在延伸拓展上下功夫。例如:結合黨史中的航天譜系的有關知識,物理教師可在《宇宙航行》一節中講述從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到如今天宮空間站的中國航天發展史。語文教師講楚辭《天問》的時候,可以介紹中國航天這些大國重器名字的出處,盡顯航天人的中國式浪漫。歷史教師在講解中國近現代史的時候,也會講解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這些愛國科學家的事跡,讓學生們牢記新中國的快速崛起離不開這些中華民族的脊梁。讓愛國主義思政教育不再是一種空談,盡一切可能讓學生了解中國航天精神,培養愛國情懷。

(二)課程改革與方法創新并行并重

課程思政的育人實效,一直是大家比較關注的難點問題。教師實施課程思政時,必須緊跟時代步伐、貼近學生實際,做到走入生活、走進時代、走向未來,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和通俗易懂的手段,即做到教學方法追求“靈活”、立德樹人講究“鮮活”、育人效果盡力“激活”,從而提升教育的成效,展現課程思政的魅力。

第一,方法上心。在學科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主題和內容,選擇適切的方式方法來開展黨史教育。善于運用體驗式、情境式、探究式、辯論式等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技術,采用“互聯網+”“翻轉課堂”等形式,在合適時機進行黨史教育,做到因勢利導、順勢而為,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讓課程思政靈動起來。

第二,故事賞心。講故事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如在講解“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這一觀點時,教師可插入“半條被子的故事”“新中國是小輪車推出來的”“是小船劃出來”等故事,把馬克思主義抽象的理論,轉化為鮮活感人的故事,從而產生直抵人心、潤物無聲的真理力量。

第三,活動出新。在活動組織中,我們確定“四個三”的活動教學要求,即活動計劃三要點:長計劃、短安排、細準備;活動醞釀三過程:事前論證會、事中協調會、事后評估會;活動體驗的“三必帶”要求:凡是活動必帶目標、凡是目標必帶方案、凡是方案必帶總結;活動效果關注三個“子”:感動一陣子、激勵一下子、銘記一輩子。學校組織學生開展多項社會考察活動:既有赴西柏坡參觀游學的紅色學習之旅,又有組織學生到周邊老年公寓義務獻愛心的體驗之行,還開展了線上云體驗、影像資料播放、展板等活動,讓學生從厚重的百年黨史中汲取營養。同時通過黨史人物與故事、黨史云展館、黨史日志、黨史書單、黨史影像等活動,增進學生的參與感,深化育人效果。

(三)協同共育與實踐教學一體布局

課程思政需要協同共育,承擔教育的不是某一位教師,而是整個教師團隊;促進學生發展的不是某一間教室,而是整個學校;助力學生成長的不是某一所學校,而是整個社會;培養學生成人的不是某一段學程,而是整個教育鏈條。因此,我們要組建思政教師、其他學科教師、班主任、成長導師組成的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團隊,探索家校合作、校企合作、校社合作等育人方式,努力尋求協同育人“最大公約數”,畫好立德樹人“最大同心圓”。

校外社會實踐活動能為教學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更豐富的資源、更真實的情境。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利用清明節、建黨節、建軍節、寒暑假等節假日,組織學生開展多項社會考察活動:既有赴薊州山區慰問的農村體驗之旅,又有赴天津紡織博物館、達仁堂藥業考察的工業考察之旅,還有赴西柏坡參觀游學的紅色學習之旅。一系列的實踐教學,可以使黨史教學更生動、更具體,學生們在活動中形成了共識,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和理解。

綜上所述,黨史融入課程思政,1.0版是“刻意而不自然”,2.0版是“刻意而自然”,3.0版是“不刻意而自然”。我們一定要把寫在“紙面上的”講成“貼在地面上的”,把“重要的”講成“所需要的”,把“有意義的”講成 “有意思的”,進而達到入腦入心的效果。

(侯金鶴)

猜你喜歡
天津市黨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第一次學黨史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有趣的云
黨史上的今天
如果畫筆會說話?
天津市第三屆“未來之星”初中數學邀請賽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