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導向!

2024-04-02 15:19呂萍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期
關鍵詞:小蕊閱讀障礙家校

呂萍

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被稱為“地球上的星星”:無論是外形還是身體健康情況,或者是所接受的教育,都和其他人沒有差別;排除情緒和動機的因素,有時候智力還會高于他人;不同點在于他們的閱讀書寫能力明顯低于同齡人水平,人們把這樣的差異稱為“閱讀障礙癥”。很多家長不愿意承認自己孩子這方面的能力不如他人,往往會逃避現實、不主動提及,即使發現問題也不愿意溝通。在校期間,如果教師不了解相關理論知識、不能及時發現,或不能有效引導家長帶領孩子進行系統訓練,閱讀障礙的問題很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從而影響心理發育。實際教育教學活動中,遇到有閱讀障礙的孩子,我們應該怎樣進行家校溝通?本文中,筆者將結合班內學生事例進行淺析。

一、閱讀障礙的定義及診斷方法

閱讀障礙癥通常表現為識字方面和閱讀方面出現的障礙,嚴重時可能會通過行為表現出來。閱讀障礙癥一般會造成聽覺功能障礙或運動失調等癥狀,也可能是因為大腦神經功能障礙所產生的大腦麻痹或智力下降。診斷閱讀障礙的方法,被稱為差異模型(discrepancy model)。這個方法很簡單:測試孩子的智商和閱讀年齡,如果兩者之間存在差異,比如智商達到平均值或以上,但識字率很低,那么這個孩子就患有閱讀障礙癥。

二、社會現狀與環境

一項調查顯示:在國外,有閱讀困難的兒童高達10%—30%;在中國,患有閱讀障礙的兒童為3%—6%。閱讀障礙其實是學齡兒童中常見的一種學習障礙,約占學習障礙的80%。在小學,兒童中的發生率約為3%—10%;到了中學,很多家長沒有重視起來,認為是因為孩子笨、不努力等緣故造成的,致使孩子錯過系統化訓練關鍵期的情況比比皆是。有時候,一場大病就足以摧毀一個家庭。同樣,一個行為表現與其他同齡人有異的孩子,會被很多人視為家庭的災難,家長逃避心理明顯。教師心理知識缺乏、專業訓練局限、家長回避、社會支持體系尚未建立等,都是當前社會的現狀。

三、“地球上的星星”在?,F狀與環境

在學生未被確診為閱讀障礙時,很多孩子在幼兒園和小學就被冠上“笨”的名號。升入中學之后,“自己只是愚蠢而已”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學生無法像其他同學一樣合理布置學習時間、分配學習任務,面對簡單的作業任務都會感到心力交瘁。一旦這種挫折感到達一定程度,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就會一落千丈,認為自己非常失敗。家長和教師也會在這些持續而不盡如人意的表現中找不到任何頭緒。

新學期,小蕊同學剛來我們班不久,我就發現了她的“與眾不同”:不喜歡參加室外課、課外活動,喜歡一個人在某處發呆,幾乎不與人溝通;衣服領子拉得很高,經常低著頭;情緒不是很穩定,一被問到問題,精神就極度亢奮。多學科教師均有相似反饋。

(一)家校溝通過去時

小蕊上小學時,教師向家長了解家庭及孩子在家情況,并反映其在校表現時,家長就一直搪塞,并說孩子在家表現非常好,沒有異常,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有問題。家校溝通的橋梁一旦斷交,溝通難,有效溝通更難。

教師:小蕊爸爸,上次與您溝通后,孩子學習和上課情況并沒有改善。上次我就提到,讓您多花點時間陪陪她,帶孩子去醫院看看,可是您并沒有這樣做。你這樣的態度是有問題的!

家長:話不能這么說!我家孩子什么毛病都沒有,老師小題大做了吧?陪孩子,解決孩子學習問題,不應該是老師的責任嗎?

一通電話,不歡而散。雙方關系打上死結,家校合作自此結束。從此,教師單槍匹馬解決問題,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二)家校溝通的兩種形式

1.以“問題”為導向的家校溝通。

良好的家校溝通,是家校共育成功的關鍵。那么,案例中的家校溝通為何會失???主要是因為教師在以“問題”為導向和家長溝通。

在教師心里,家長應該配合老師,按老師說的做。小蕊爸爸不配合、不作為。教師很郁悶,孩子沒有好轉,父親的這個問題需要被糾正。不妨設想一下,當小蕊爸爸聽到老師說“你這樣的態度是有問題的”,他很可能會感覺到:我被老師否定和指責了!你教不好學生,就把責任和壓力全部推給了我。

當一個人感受到被指責而產生情緒的時候,就會傾向于用防御或攻擊應對。實際上,我們大可不必糾結于“問題”,換個思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開展家校溝通,能更好地避免陷入這種溝通的僵局。

2.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家校溝通。

我結合學生在校情況和與原來任課教師溝通情況,理出幾個想要解決的問題,方便家校溝通:(1)如果一直糾結于家長的“不配合”,能讓事情進展得更順利嗎?(2)家長不愿意承認孩子有閱讀障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3)我的具體需求是什么?我希望達成的目標是什么?(4)現在沒有辦法一下子達成目標,我希望做到的第一點是什么?(5)還有哪些資源可以幫助我達成目標?(6)我將如何利用這些資源?(7)接下來,可以開展的一小步行動是什么?是否要與孩子媽媽接觸一下?

于是,我與家長有了這樣的溝通:

教師:小蕊爸爸,上次跟您溝通之后,孩子的情況并沒有改善。我發現我們之前的約定開展并不順利,沒有去醫院,是發生了什么新的變化嗎?

家長:老師,我最近要被單位派出國,每天要辦各種手續,沒時間陪她去醫院,也沒時間陪她做作業。

教師:嗯,真不容易!您的工作特點就是要去國外,一去很久。為了賺錢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條件,你們也是很辛苦的!

家長:真是這樣的!老師,生活所迫,這孩子如果一直這樣,我其實也很愧疚。我們家庭經濟條件不好,想出國多掙點錢。孩子現在這個樣子,我們也是有責任的。

教師:哦!您還是很愿意為孩子做點什么,只是您沒有辦法抽出特別長的時間。那孩子媽媽是否愿意帶孩子去醫院作個系統的檢查,畢竟孩子也很不容易,接受專業的指導,對孩子更好。

家長:老師,其實我是個好強的人,我怎么愿意承認自己的孩子天生就比別的孩子差呢?我不停地指責她,埋怨她笨,就是不愿意向外人承認自己的孩子有問題。

教師:特別理解您的心情,如果是我,我也不排除會這樣處理。但是,我會考慮老師的意見,認真辨析孩子在家、在校的不同點,不會任其發展下去。我們還是要陪著孩子一起面對問題,我和您們一起努力。

家長:老師,您說得對。我一定會讓孩子媽媽帶孩子去醫院作系統檢查,有病就得治,不然后果不堪設想。我特別感激您對孩子的付出。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們看到,教師包容、接納了家長的“不配合和不作為”,沒有執著于改變家長,沒有急于灌輸正確的教育理念,而是關心詢問家長:還有什么困難或深層次的需求?是什么妨礙了約定?我還可以做什么,以促成這次家校合作、更好地幫助這個家庭?繼而,教師通過“傾聽”去探尋背后的原因,找到家長的困難——為了孩子去掙錢,沒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家長的需求——時間緊張,完不成任務。然后,教師運用“雙贏思維”和“目標拆分”,提供協助,與家長站在一起,共同協商,尋求解決之道,促成了新的約定,達成有效溝通,最終實現家校共育。

(三)方法歸納

教師與家長共同站在解決問題的立場,互相理解,真誠溝通。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能夠讓特殊的家校溝通更順利、更有效開展,讓教育工作更輕松。此外,我們還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一次家校溝通,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溝通是個動態的過程。面對逃避問題與現實的家長,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在與家長一次次溝通中了解對方的實際情況和真實需求,并合理表達自己的需求,在動態溝通中找到突破口,把需求變為行動,讓需求得到滿足,為自己的教師生涯增一些美好、添一點幸福。

經過權威機構診斷,結果與我們了解和感受到的高度吻合。診斷歸來,在家校通力合作下,在心理團隊及教師細心、耐心的心理和教學輔導下,小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在班里有了笑容,在家里有了分享欲,對學習也不再排斥。我們共同期待她的明天會更好!

(柳艷芳)

猜你喜歡
小蕊閱讀障礙家校
家校距離
車來車往的困惑
明明的學習為何如此困難?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為黨慶生
小學生閱讀障礙的成因及矯正對策
學生閱讀學習困難: 教師知多少?
閱讀障礙
家校合作,讓“名著導讀”落到實處
記憶力
家訪是家校聯系的"潤滑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