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語文教學中有效落實革命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4-04-02 15:18宋玉奇
小學閱讀指南·教研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革命紅色傳統

宋玉奇

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當中,教師要重點培養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學科當中,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品應占60%~70%。

一、落實革命文化教育的意義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過程中形成的,體現了中華民族積極進取的思想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為提升學生對愛國情懷與民族氣節等價值觀念的理解和感受,教師要利用革命中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光榮事跡、重要事件對學生進行教育,努力培養其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1. 有利于紅色基因的播種

我國十分重視青少年革命文化教育。教師應將革命文化教育有效滲入語文教學當中,使學生通過歷史故事的學習正視革命歷史,承擔起民族復興大任。

2. 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培養

革命文化教育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對革命歷史故事的閱讀理解,學生能夠在樹立正確的革命文化教育理想信念、價值信念、道德信念的同時,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為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的奉獻精神。

3. 有利于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在實際的語文學習當中,學生對革命文化教育的了解多來自對教材文章的解讀。系統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語文鑒賞能力和思維創造能力。教師可運用一定的視頻素材、文本素材、圖片資源等,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當時人們的思想情感。

二、落實革命文化教育遇到的問題

教師在進行革命文化教育的過程中可能遇到以下的問題:

1. 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有些學生對于革命文化類文本缺乏一定的閱讀興趣。由于革命文化教育中運用到的文本講述的歷史故事、人物精神等距離現在的學生都較為遙遠,當學生接觸這類文本時,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不夠深入。

2. 教師素材選擇單一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當中,部分教師在革命文化類的文本選擇當中主要還是以教材為主,課外拓展和延伸較少。這便導致學生的革命文化教育停留在課本階段,并不能夠在實際的生活當中感悟到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對革命文化的正確認識。另一方面,部分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的五育融合教育,學生沒有形成綜合性思考的能力,缺乏對革命教育的整合,也不利于對其進行全方位的培養。

3. 革命文化資源利用率較低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革命文化資源利用率較低,革命精神沒有得到有效的凝練升華,不能將其內涵真正轉化為學生的基本價值尺度和行為準則?,F階段在語文教學中,部分學校和教師以語文教材為主,對學生進行革命文化教育,沒有充分利用當地的革命文化資源。例如,針對一些紅色革命根據地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紀念館等相關的革命文化資源,教師多以圖片、視頻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并沒有讓其考察和參觀,因此缺乏一定的真實感。

4. 革命文化教育脫離語文課程本質

現階段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存在著教學定位偏頗的問題,他們將落腳點更多地放在思想教育上,而忽略了語文課程的本質。部分教師沒有深入解讀文本,對課文中運用的描寫方法以及修辭手法等,也沒有進行詳細的解讀,導致學生缺乏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喪失了語文課獨有的韻味。

三、落實革命文化教育的具體策略

1.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政府要運用當地的革命文化資源,結合自己的地區特色,加大對革命文化教育的支持力度。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進行革命文化教育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政府可以充分地利用本地區的革命文化特色,建立學習共享平臺,將革命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并將這部分資源投入教學中。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強對革命文化教育的資金支持,可以成立革命文化教育專項資金,打造完整的、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教育體系,并將革命文化教育與學校的實際語文教學相聯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平臺,幫助其實現全面發展。

2. 學校利用好紅色基因庫

學校應該利用好我國的紅色基因庫,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并根據其年齡特點制訂相應的措施,營造良好的革命文化教育氛圍。例如,編制地方紅色基因教材,開發紅色課堂等。教師應讓學生真正走進紅色基因庫,利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傳統,將蘊含的革命精神和傳統的紅色基因深植在學生的血脈之中。

3. 創新教學模式

有些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應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主動意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為學生展現我國人民在觀看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時的狀態,以及在舉行升國旗儀式時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的狀態。通過與當今社會的聯系,教師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新中國成立的巨大意義,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 融合社會實踐

紅色革命文化是我們黨領導下形成的愛黨、愛國、愛人民精神的集中體現。學校要把革命教育的小課堂和社會實踐的大課堂結合起來。學校適時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一周一次的升旗儀式和國旗下的演講,就是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契機;利用清明節、建黨節、國慶節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如走進烈士陵園掃墓活動、向國旗獻禮活動等,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立足地方革命資源,開展紅色研學活動,讓學生在研學中增長見識,拓寬視野,領略祖國大好河山,從而繼承革命傳統,傳承革命精神,倍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立下報國之志。

5. 融通“互聯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對新時代學生的紅色革命傳統教育需要與時俱進,更要不斷加以創新與發展。紅色革命傳統教育要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相結合,與傳承中國精神、彰顯中國力量、傳播中國聲音等時代元素相融合,讓學生在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歷史征程中不斷學習。然而,對新時代學生進行紅色革命傳統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傳統的文字加圖片的形式上,更不能靠說教和灌輸方式,需要借助現代網絡科技手段,如參觀網上紀念館、網上祭祀英烈、線上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等。這些方式比傳統方式更加生動,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強他們的參與度和體驗感。

6. 注重評價機制建設

學校對新時代學生進行紅色革命傳統教育,不能只是簡單地開展活動,而是要對學生的活動過程和效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估、反饋和激勵。對于學生參與紅色革命傳統教育的實踐活動和成果,學??梢越o予定性和定量評價,給予“紅色革命傳承人”“紅色講解員”等稱號。相關部門可以將學生紅色教育的開展情況納入學校德育工作考核內容,這樣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很好地激活紅色革命傳統教育的內驅力和動力。

結束語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的,能夠體現出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的精神文化和踔厲奮發的思想品質。在語文教學中,革命文化教育勢在必行,也是大勢所趨,雖然現階段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通過教師的積極創新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定能夠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給學生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使其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猜你喜歡
革命紅色傳統
紅色是什么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紅色在哪里?
老傳統當傳承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追憶紅色浪漫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