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2024-04-02 06:26高香菊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期
關鍵詞:解決問題數學知識數學

高香菊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同時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對其今后的學習和職業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可以采用激發學生好奇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強調團隊合作等教學策略,將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任務貫穿教學全程,確保數學教學提質增效。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數學問題的認識、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具有問題意識的學生能夠有意識地關注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和實際問題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小學數學的問題意識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數學成績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必要性

(一)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對數學學習充滿熱情,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那么學生會對數學學習更感興趣,更積極地去學習,逐步提升持續學習和探究數學知識的能力,不斷開闊自身的數學視野。

(二)提高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這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包括掌握基本的計算方法、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運用邏輯思維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讓學生更加關注問題,具備通過觀察現象、分析數據等方式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并帶動思維自然過渡,掌握更多的數學方法,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提高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

(三)為今后學習和職業發展奠基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方式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讓學生具備更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中,發展理論實踐能力,這將有助于其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好地應對挑戰。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教師可以呈現有趣的數學問題或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

一是利用身邊的數學問題。教師可以選取與學生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如購物打折、路程計算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二是呈現有趣的數學故事。教師可以講述有趣的數學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如“哥德爾不完備定理”“黃金分割”等。

三是利用多媒體資源。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呈現生動、形象的數學問題或故事,如動畫、視頻等,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數學知識。例如,在教授小數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動畫呈現小數的運算過程,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小數的運算規則;在教授三角形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呈現不同角度的三角形,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三角形的形狀和屬性。

四是創造趣味性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競賽等方式創造趣味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受數學知識的樂趣。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動的表現形式,讓學生在開放的氛圍中學習。同時,教師應該注意游戲、競賽的難度和公正性,確保學生公平地參與游戲,取得好成績。

五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數學問題或故事,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去探究問題,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一方面,教師合理提問。教師掌握提問技巧,讓學生關注問題,緊跟教學進度。

一是開放性問題。這類問題沒有固定答案,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多種可能性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你認為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二是反問問題。通過反問來引導學生思考更深入的問題,如“你為什么這樣想?”

三是比較類問題。通過比較不同事物之間的異同點,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的本質,如“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和另一個問題之間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四是抽象類問題。將具體問題抽象成一般概念,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共性和規律,如“你認為這個問題和其他類似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五是引導類問題。教師給出一些提示,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的關鍵,如“你能不能用其他方式來表示這個問題?”

六是連續反問類問題。通過連續反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如“你覺得這個問題的難點在哪里?”

七是情境類問題。將問題置于具體的情境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的實際應用場景,如“如果你需要解決一個類似的問題,你會怎么做?”

八是問題鏈。首先,設計問題鏈之前,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這樣有助于確保問題鏈與課程目標保持一致。問題鏈應該包含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這些問題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體的。教師應該在問題鏈中加入一些引導性的問題,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可以是選擇性或開放性的。其次,問題鏈的設計應該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問題應簡單明了,讓學生能夠輕松理解并回答。再次,問題鏈應該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同時避免學生形成思維定式。最后,問題鏈的最后一部分應該是練習,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更好地理解問題。

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提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建立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

一是引導學生觀察并發現實際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實際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在課堂上展示一些有趣的現象或場景,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等方式發現問題。教師提供一些實踐材料,如數學工具、實驗器材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來發現問題,在實踐中探索問題。教師還可以組織實踐活動,提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答案,或者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

二是鼓勵學生質疑和提出問題。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尊重學生的想法,并耐心解答。提出數學問題時,學生要充分理解所學知識,確保問題與學習內容有關。首先,學生可以提出一些實際應用問題,包括如何計算購物時所需的總金額、如何計算兩個數的平均數等。其次,學生可以提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包括如何解決數學中的幾何問題、如何計算分數等。再次,學生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包括如何解決數學游戲中的難題、如何設計一個有趣的數學謎題等。最后,學生可以提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包括如何計算一個家庭每月的能源消耗、如何在購物時節省開支等。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其質疑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發現可能存在的錯誤或不合理之處,從而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三)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是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數學學習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活動,需要學生進行深入且獨立思考,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思考,避免快速給出答案,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師可以放慢教學節奏,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可以通過反復練習讓學生掌握知識,從而增加學生的思考時間。教師也可以提供足夠的材料和工具,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二是鼓勵學生自己思考。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己思考、獨立解決問題,而不是依賴教師或同學。如果學生過度依賴教師或同學,其邏輯思維能力將受到限制,難以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因此,教師應該通過啟發式教學等方式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其解決數學問題。同時,教師應該提供適當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三是提供多種解題方法。教師應該提供多種解題方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提供不同類型和難度的題目,介紹不同的解題方法,讓學生了解這些方法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也可以提供一些范例,讓學生觀察和分析,掌握不同的解題方法。

四是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總結歸納解題思路和方法,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這些方法解決類似的問題。

五是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獨立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獨立思考能力。

(四)強調團隊合作

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鼓勵學生相互協作、交流、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一是設計有趣的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教師可以設計有趣且具有挑戰性的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數學游戲、數學謎題、數學建模等活動,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數學的魅力。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興趣等因素,設計符合其實際情況的小組合作任務,如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主題,購物、飲食、旅游等,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如在課堂上肯定學生的努力,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幫助學生理解問題,找到解題思路,順利完成任務。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給予學生表達的機會,如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觀點,在互相交流中提高思維水平,增強問題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讓學生自己制定學習計劃,獨立解決問題,促使其在自主探究中逐步提高數學素養。

三是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將學生根據學習能力和興趣分成小組,控制好每個小組的人數,要求每組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包括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和時間表。教師提出一些問題,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互相討論、交流、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當學生完成問題解答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成果,鼓勵學生互動,學會傾聽和表達。

四是評價小組合作成果。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應該對小組合作成果進行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從而進一步增強問題意識,提升數學素養。例如,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一個數學項目,再互相評價對方的工作,提出改進意見。

(五)提供反饋和鼓勵

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給予其反饋與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強自信心。一是表揚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當學生展現出創造性思維時,教師可以說:“你的想法非常有趣,你是如何想到的呢?”從而鼓勵學生繼續探究并深入思考。二是表揚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可以給予表揚:“你提出的問題很有意思,能詳細說明一下嗎?”三是表揚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解決問題時,教師可以說:“你的解決方法很棒,你是如何想到這個方法的呢?”四是表揚學生的努力和堅持。當學生克服困難并解決問題時,教師可以說:“你花費了很多努力解決了這個問題,你真的很棒!”

三、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應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從小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宋行軍)

猜你喜歡
解決問題數學知識數學
聯系實際 解決問題
助農解決問題增收致富
在解決問題中理解整式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化難為易 解決問題
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索數學知識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