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2024-04-02 11:25謝愛玲
家長·中 2024年2期
關鍵詞:邊塞詩古詩詞意象

謝愛玲

詩詞中蘊含的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語文教師應注重古詩詞教育,借助古詩詞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學生產生對于歷史文化的熱愛之情,陶冶學生的情操,發散學生的思維。古詩詞中寄予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學習古詩詞,不僅可以涵養學生的文化品質,還可以促進學生人格的形成,尤其邊塞詩,可以使學生了解古人立志報國的情懷,感受深深的愛國情懷。

古詩詞教學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學理念不合理,很多教師只將其看作背誦的部分,忽視了學生對于其內涵的理解,也忽視了其中的文化意蘊。學生背誦起來缺乏興趣,理解古詩詞也有難度,只背會了課本上的,面對陌生的古詩詞就會無從入手。教師要教的應該是方法,學生要提升的也應該是自主閱讀的能力。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懂詩歌,從詩歌的內容、手法、語言、思想內涵等方面進行解讀,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古詩詞的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共情。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抄寫背誦,不明義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認為學生不具備鑒賞古詩詞的能力,往往采取滿堂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抄寫詩意、背誦故事,甚至背誦古詩詞的主旨。這樣的機械式背誦,導致學生對于古詩詞沒有任何情感,不僅沒有鑒賞的能力,還逐漸失去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比如,在邊塞詩的學習中,部分學生不知道這是什么歷史時期的詩,更不會深入探究詩人的情感,古詩詞教學失去了它的文化價值,背離了語文學科素養中文化傳承的使命。

(二)缺創新,不延伸

古詩詞的博大精深值得小學生深入探究。在其中,學生能夠找到恰當的生活方式,提升自我品格。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缺乏創新意識,同時也受到教學時間、教學任務的局限,在課堂中給予學生的時間有限,通常情況下不會對古詩詞進行延伸性教學。但是,如果沒有對文本進行相關拓展,那么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也難免狹隘,只將其停留在詩詞本身,忽視它的文化價值,忽視其對自身品格涵養的作用。不僅如此,還會使學生厭倦這樣的教學形式,致使學生無法投入更多的學習熱情。

(三)重記憶,無方法

據統計,多數學生沒有學習古詩詞的主動性,缺乏方法的指導。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只教給了學生當堂所講詩歌當中涉及的手法,并未向學生系統講述古詩詞的自主學習方法。教師需要了解,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只看重記憶是被動接受式的教學策略,只會使學生自我感覺掌握了知識,其實并不具備鑒賞古詩詞的能力。學生缺乏方法指導就會陷入被動學習的狀態,語文素養難以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形成。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一)知人論世,明背景

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不能脫離時代講述詩歌。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也會融入對那個時代的感受。知人論世,是學習古詩詞的前提,指的是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經歷、風格、流派及其創作詩歌的時代背景、目的等,這樣才能感受到古詩詞中蘊藏著的寶貴精神財富。怎樣知人論世?一靠積累,二靠聯想。教師要對同時期的詩人進行歸類,引導學生搜集相關的資料,做到文史兼顧,使學生能夠在更加富有情懷的課堂中獲得自我認知。比如,李白傲岸不群,詩風瀟灑;辛棄疾、陸游國難當頭,慷慨悲壯;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知人論世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詩人不同,詩風各異;境遇不同,詩情有別;時代不同,精神迥異。

針對邊塞詩而言,同為邊塞詩,唐朝和宋朝有著不同之處,唐朝傳達出來的往往是豪邁和勇敢,而宋朝的邊塞詩傳達出的是憤懣和痛苦。在了解了這樣的時代背景之后再去理解邊塞事的相關思想內涵,能夠使學生準確地理解詩歌情感。比如,唐朝王昌齡的《出塞》中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寄予了一種勇敢和豪邁之情。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詩人的風格流派來理解詩歌。邊塞詩主要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情感?學生應該對此有所了解,在了解了相關的內容之后再去理解這首詩的情感,就會更加容易。

(二)關注題目,猜內容

題目是古詩詞學習必須關注的內容,當前部分教師在課上會忽視題目,直接進入詩歌內容的講解。詩歌的題目包含著很多重要的信息,比如時間、地點、人物、事物、事件以及詩歌的類型等,透過題目,我們往往會懂得詩歌的基本內容,并在此基礎上理解詩歌的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諸如,王昌齡《西宮春怨》說明詩的情感是哀怨,杜甫的《春日憶李白》說明詩的內容是詩人杜甫對李白的思念,在揣摩題目中,詩人的鄉情、傷離、懷古、吟邊、憂思等情感便不難理解。

比如,《從軍行》這首詩,透過題目,學生可以了解這首詩歌寫了什么內容。邊塞詩中,標題中往往會出現“行”“軍”“征人”“塞”“戍”等與軍旅有關的字。很顯然這首詩的題目寫出了戍邊戰士的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再比如,《塞下曲》這首詩,同樣也可以傳遞出這種信息。從題目上看,這就是一首邊塞詩,而邊塞詩中涉及的思想內容多是從軍出塞、保家衛國、民族交往、塞上風情、報國壯志、反戰呼聲、記錄現實戰事等,在了解了詩歌的題材之后再去解讀詩歌,這無疑容易很多。

(三)尋找意象,品意境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作者的感情活動而被加工出來的獨特形象。古詩詞中,作者往往借助意象來渲染氣氛、營造意境、表情達意。作者習慣將內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這樣能夠達到含蓄蘊藉的藝術效果,使讀者含英咀華,獲得良好的審美情趣。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尋找意象、聯想意境,從而深悟詩人情感。

比如,在學習《涼州詞》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其中的意象,聯想畫面、品味意境、尋找情感。邊塞詩中常見的意象有自然景物類(黃沙、七月、大漠、孤城、雨雪、風沙等),地理區域類(塞外、雁門關、玉門關、黃河、陰山、樓蘭等),戰事器具類(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戰馬等),樂曲類(《梅花落》《折楊柳》《關山月》《渭城曲》等),人物類(戍卒、將帥、胡人、單于等),這些意象中都有著邊塞詩的明顯特征,能夠在其中找到詩人寄予的情感?!稕鲋菰~》中的“黃河”“孤城”“折楊柳”“玉門關”意象,為我們營造了別樣的意境。詩人初到涼州,見到西北邊地遼闊的戰地風光,用孤城渲染了一種離愁別緒。有孤城就有戍卒、有征人的地方就有眼淚,在聽到凄涼的《折楊柳》曲調,無不勾起戰士的思鄉之情。這樣,學生在這些意象之中體會詩人情感,就變得異常簡單。

(四)關注手法,品詩情

情感的表現需要以手法為依托,關注詩歌的手法,這對于學生理解詩歌有著積極的意義。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了解詩詞常見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采取的特殊手法,包括各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也包括各類表現手法和巧妙的藝術構思。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掌握古詩詞的表達技巧,并分析它的藝術效果、評價它對表現詩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比如,《出塞》中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就采取了互文的修辭書法,在理解詩歌內容的時候,只能按照秦漢的明月秦漢的關,否則就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暗过埑秋w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其實也暗暗采取了對比的方式,滲透了詩人的愛國之情?!稄能娦小分幸膊扇×私杈笆闱榈氖址?,將戰士們的保家衛國的情懷、孤寂思鄉之情、保家衛國的豪情都融入了蒼涼空闊的環境之中。這樣情景交融讓詩人的情感得以呈現。

(五)尋找詩眼,猜情感

所謂詩眼,是以人眼為喻,是指在詩中最能體現出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度、對表達主題、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關鍵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或者是詞。古詩詞講究煉字,詩人往往會根據內容和意見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用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來表情達意,所煉之字一般都是動詞、形容詞,有時是副詞或數量詞、疊詞。通過尋找詩眼或者是煉字來鑒賞古代詩歌,對于小學生理解古詩詞的語言具有積極的意義。比如,王維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其中的“直”和“圓”就形象地表現出了沙漠的景象,意境開闊。杜甫的《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的“濺”和“驚”都是使動詞,突出了詩人面對國家遭受喪亂時的情感。

在邊塞詩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尋找詩眼,把握古詩詞常見的煉字技巧。比如,王昌齡《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中的“百戰”形象地呈現出了戰士戍邊時間比較長,經歷的戰事非常多,戰爭激烈?!鞍賾稹奔又包S沙”就構建出了一幅西北戰爭的圖景;“百戰”后的“穿金甲”也突出戰爭的慘烈。一個“百戰”就能夠將我們帶入一個場景,這就是古詩詞語言的魅力。王之渙《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怨”字,充滿了哀怨之情,羌笛何須吹哀怨的曲調,春風本就不到玉門關,既有抱怨,但又有著無可奈何之意。在這里,“怨”是凸顯情感的詞語,值得學生推敲。在欣賞古詩詞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那些充滿著作者感情的詞語,這對于理解詩詞的內涵有著積極的意義。

(六)群文閱讀,生共情

當前,很多教師開展古詩詞教學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對于同類詩詞,沒有進行群文閱讀。群文閱讀是一種強化學生思想、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優質閱讀方式,可以在古詩詞教學中采用。在選擇與之相關的文本內容時,教師要從實際出發,既可以選擇古詩詞,也可以選擇當代文章,或者題材一致,或者是體裁一致,或者是作者一致,抑或時代一致,選準一個點拓展開來,使學生的共情心理得到釋放。

比如,在學習邊塞詩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之相關的內容進行對比性閱讀。將王昌齡的《從軍行》與范仲淹表現邊塞生活的《漁家傲》進行對比閱讀,《從軍行》中“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英雄氣概與“將軍白發征夫淚”的憂憤之情有著不同之處。在《漁家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意象,體會感情,從而理解它與《從軍行》在情感表達中的不同之處?!扒脊苡朴扑獫M地”的那種凄涼,“四面號角聲”“落日下的孤城”營造了無比凄涼的景象,使人讀來沉郁、悲壯、凄涼!令人感慨萬千。教師還可以展示南宋其他辛派詞人的作品,更加強烈地感受到詞人們報國無門的無奈和“國破山河在”的悲嘆,這與盛唐氣象已相去甚遠!在比較閱讀中,學生的鑒賞力會更強。

(七)拓展延伸,育品格

古詩詞距離學生的生活時代久遠,但是它仍然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能夠為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服務。古詩詞給予了我們豐富的情感和精神文化食糧,這些情感能夠化為進步的力量,使小學生受到啟發,指導自己的生活。教師應該進行延伸和拓展教學,使學生的思維不斷發散,挖掘出古詩詞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也應該融入學生實際的生活,讓學生在想象當中提升自我的內在品格和素養。尤其是邊塞詩寄予著深深的愛國之情,有著深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正是當前小學生缺少的品質。所以,在學習邊塞詩時融入德育非常有效。

比如,在學習《出塞》《從軍行》時,教師可以滲透德育。這些詩歌滲透著作者的愛國熱情。戰爭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萬里長征人未還”就突出了這一點。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了自己的生活,當前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時代,這樣的和平是誰換來的呢?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積極作答,讓學生感受到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讓學生體會到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使學生產生守護和平的使命感?!包S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突出了戍邊戰士的無畏精神以及強烈的愛國情感,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同學們,當我們面對外敵入侵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一個國家的強大靠的是什么呢?怎樣才能做到不被外敵入侵呢?”在教師的啟迪之下,學生們對于愛國有了更明確的理解,讓小學生在內心深處根植了愛國的種子。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開展古詩詞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表達,教授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方法,讓學生產生對古詩詞的探究熱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適當的延伸拓展,將古詩詞當中寄予作者的深厚情感挖掘出來,使學生真正地學會自主解讀古詩詞。

猜你喜歡
邊塞詩古詩詞意象
踏青古詩詞
撫遠意象等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古詩詞中的新年
論中唐邊塞詩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玉人”意象蠡測
唐代邊塞詩里的情長思遠
《活著》的獨特意象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