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振信心,鼓勵創新,增強供給創造需求的新動能

2024-04-05 23:46史晉川
浙江經濟 2024年1期
關鍵詞:體制民營企業企業家

文/ 史晉川

浙江要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改善預期提振信心,先立后破鼓勵創新,增強供給創造需求的新動力,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格局,持續推動浙江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展望2024年,我國經濟發展在經歷了疫情后震蕩中的緩慢復蘇,將繼續保持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但是,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依然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與復雜性,國內經濟的周期性和結構性矛盾疊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穩定發展的任務仍然艱巨繁重。為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

浙江在新一年的經濟發展中,要堅決落實“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國大局多作貢獻。

改善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

2024年的經濟發展仍然需要克服許多困難和應對新的挑戰,改善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仍然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經濟發展事關每一個經營主體。經營主體既是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又是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發展關乎浙江經濟發展大局。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進一步引導經營主體強信心、穩定社會預期,努力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浙江在新的一年發展中,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關鍵是要穩預期,重點要放在經營主體尤其是民營企業和企業家身上,確保所有的對策、舉措要聚焦于穩住經營主體的預期、提振經營主體的信心、激發經營主體經濟的活力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活力。

政府在出臺政策時不僅需要及時、系統、有力度,最重要的是要穩定,尤其是涉及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的大政方針和事關宏觀調控方向性的大政策要穩定,要有延續性。民營企業家的決策是否具備長期性,取決于營商環境和政策環境的穩定性。只要營商環境和政策環境是穩定的,那么作為經營主體的民營企業家決策肯定是傾向于作出投資、創新等長期主義的決策,反之如果政策和環境是不穩定的,那么民營企業家的決策也會觀望猶豫,偏向短期行為。

政府部門在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中,要盡量減少一些對民營企業的主動指導,更多地留給企業自主決策與自我發展的空間。目前,許多地方政府部門對企業那些主動的、過細過多的服務,實際上在實踐中大多都演變成為了對企業的隱形管理,反而給民營企業增加了負擔,束縛住了民營企業家的手腳。政府在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中,應該改進政府的服務方式,以回應式的服務方式為主,應當去多一些傾聽民營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在聽到企業的訴求后,及時有效地做出反應,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多的有針對性的服務。

改善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同樣亟需營造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輿論環境。民營企業的輿論環境不僅僅是黨和政府、各界媒體、專家學者要替民營經濟發聲,最重要是要鼓勵民營企業家能通過更有效的渠道發聲。當我們能看到民營企業家愿意主動在社交平臺、公開場合積極發聲了,就說明輿論環境真的變好了。民營企業家的預期改善了,發展的信心更足了。

堅持先立后破,鼓勵全面創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先立后破”,這應該是鼓勵各地政府和鼓勵企業創新的一個新的重要信號?!跋攘⒑笃啤本褪且诮洕l展中先“立新”后“破舊”。在民營企業創新過程中,當新技術、新模式生長一旦與傳統體制發生沖突,政府首先應當做反思,鼓勵民營企業創新,繼而改革完善原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章制度,來進一步保障民營企業的創新。

通常提到民營經濟創新時,大多是鼓勵民營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很少會涉及民營企業的體制創新,即使講到體制創新也主要是鼓勵民營企業在微觀經濟層面的企業組織和公司治理的創新。其實,民營經濟的創新不僅包括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也包括體制創新,而其中的體制創新既包括民營企業在微觀經濟層面的體制創新,同樣也包括民營企業在社會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層面的體制創新。因此,政府在對待民營經濟在創新活動中對體制的突破,必須要分清兩類不同的體制創新效應。對民營企業合理的體制創新及突破,要通過深化體制機制的改革,改進原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及時認可和保護民營企業的創新。對民營企業創新活動對體制不合理的突破,在及時監管規范的同時,必須嚴格依法辦事,改進監管規范的方式。政府在反壟斷、抑制不正當競爭、規范競爭行為時,一定要積極探索新行業新領域的新規律,不僅要做對的事情,還要用對的方式去做事情。必須正確地識別和區分民營企業在不同產業領域運用民間資本進行的各種創新活動的體制創新及其所帶來的效應。

要堅持用“先立后破”來鼓勵全面創新,就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抓落實,切實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跋攘⒑笃啤钡穆鋵?,要出臺切實的政策保障措施,現在社會各界都對“先立后破”有期待。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也是“立”的主體,政府要積極探索支持企業全面創新的新舉措,樹立“立”的典型,主動做“破”的工作,這樣才能給“立”的主體以信心,激發更多發展活力。

增強供給創造需求的新動能,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格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經濟增長不是單單看各種經濟數據,更重要的是看經濟增長的質量及背后的驅動力。新一年的經濟發展,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當前,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正處在轉型前的觀望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從1978-2001年以吃穿用為主的消費結構,到2001年后轉向了以住行娛為主的消費結構,這是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需求支撐。但時至今日,住宅、汽車、電腦、手機等需求的增長勢頭明顯趨緩,未來新的消費需求方向并不明朗,再加上近年疫情沖擊造成的居民收入增長減慢,就導致了國內需求及消費需求的不足。

擴大消費需求,一方面是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另一方面是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傳統意義上最基本的消費需求就是吃穿住行,政府可以通過增加收入、發放補貼、降低利率、消費券等需求管理政策,去激發居民這方面的需求。過去我國在宏觀調控的需求管理方面,比較重視擴大這部分傳統需求,現在依舊可以繼續激發一些下沉市場的傳統需求。但是,擴大這部分傳統需求的本質是供給滿足需求,主要是傳統需求的數量提升。

真正要通過擴大內需來實現高質量經濟增長,關鍵還是要靠企業的創新來創造新需求,比如說ChatGPT就是一個新的服務產品,它會帶來很多新的需求。傳統需求通常都是需求的收入彈性相對較小的需求,增長空間有限,而新的需求往往是需求的收入彈性相對較大的需求,增長空間很大,從而構成了消費需求增量部分的主體,是支撐經濟增量擴張的主要拉動力量。

那么,諸如此類的新需求來自哪里?只能是來自企業的創新,即供給創造需求。要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就必須用創新來創造新需求、引領新需求、培育新需求,一句話,用供給創造需求。從擴大內需包括了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兩個方面來看,企業從事創新活動就一定會加大投資的力度,而投資有兩重性:既形成當下時期的需求,同時也形成未來時期的供給。因此,供給創造需求對于擴大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認識到供給創造需求的重要性,我們未來擴大內需,就必須雙管齊下,不僅僅是單純去擴大傳統需求,還必須重視企業創新活動中的投資需求,鼓勵創業、鼓勵創新,用供給創造新需求。

2024年經濟工作的一大抓手就是要重視增強供給創造需求的新動力,從總供給和總需求動態平衡的角度來把握經濟發展,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格局。這方面如果能夠取得明顯成效,新一年經濟發展的動能會更強勁更穩健,經濟增長的質量就越高。

猜你喜歡
體制民營企業企業家
試論烏俄案對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閩籍女企業家共話“轉折” :善良、堅持、靈動
建立“大健康”體制是當務之急
為“三醫聯動”提供體制保障
尋租、抽租與民營企業研發投入
建立高效的政府辦醫體制
2014上海民營企業100強
環保企業家發展前景光明
從打工妹到女企業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