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經濟體制改革需重點關注的若干問題及建議

2024-04-05 23:46孫娜吳可人鄭涵歆張東凱
浙江經濟 2024年1期
關鍵詞:改革

文/ 孫娜 吳可人 鄭涵歆 張東凱

浙江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眾多標志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困難與挑戰,要圍繞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走深走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浙江經濟體制改革統籌設計、整體推進、重點突破,一系列具有標志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相繼實施,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標志性成果,激發發展動力和創新活力的作用大幅顯現。當前經濟形勢面臨外部需求走弱、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部分行業領域存在風險隱患等困難挑戰,亟待針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思考謀劃整體性改革安排、研究提出針對性政策舉措,持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走深走實。

新時代浙江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經驗

當前,浙江市場經營主體突破1000萬戶,平均7個人就有1戶市場經營主體,民營經濟呈現比全國“5678”占比更高的“6789”結構12022年,浙江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67%的GDP、71.7%的稅收、82.6%的出口、87.5%的就業和92.5%的企業數量。,營商環境滿意度得分在全國各?。▍^、市)中連續三年排名第一,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分別連續第22年和第38年榮膺全國各省區第一。

立足自身優勢謀改革,增進市場主體活力。浙江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導向,積極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推進高水平開放。近些年,制定《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實施意見》《浙江省公平競爭審查辦法》等,嚴格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積極開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市場準入行為專項整治,取消和廢止制約民間投資發展的歧視性法規規章和政策規定。出臺全國首個省級層面“民營經濟32條”和促進個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意見,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新構建“531X”總體框架,建設全省一體化公共信用信息平臺,開展社會信用體系立法。推動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發展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新型保稅貿易等新業態。

堅持系統思維促改革,增強重大改革牽引力。堅持統籌協調和綜合集成,選擇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作為突破口,以點帶面,增強各領域各環節改革的關聯性,發揮好“牽一發而動全身”作用,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實。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撬動各領域改革全方位整體推進。迭代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實現辦事流程集成重塑。深化土地、資本、科技、數據等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以要素高效配置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全國首創“標準地”制度,提供了以新型供地和招商方式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模式。開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改革攻堅行動,探索聯動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集聚裂變。

遵循問題導向推改革,提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堅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聚焦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發力,切實提升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深化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證照分離”、企業開辦全流程“一日辦結”等為企業提供便利。通過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打造“一類事”集成服務場景,推動企業和群眾服務從便捷到增值、賦能全面升級。通過深入開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開展中心鎮改革和小城市培育等,推進高水平城鄉融合。通過創新建設未來社區,為老舊小區改造和提升居民生活環境,提供了多方參與、建運一體的有機更新模式。

當前經濟體制改革需重點關注的若干問題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亟待提速增效。浙江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但全國各地仍有不少標準規范尚未統一,統一大市場建設進度相對較慢。例如,各地招標標準執行統一仍較困難,在跨地區、跨領域的招標工程中常常存在信息不對稱等現象。地方保護頑疾較難根除,企業赴外省經營投資時仍面臨準入不公平待遇。同時,跨省域的信用信息尚未共享,各系統信用信息尚未打通,企業基本信息、資質榮譽等信息缺乏統一規范和監管,標準不一致也導致各地政府執法力度存在差異。

民營企業信心預期不足不穩。2023年前三季度浙江民間投資增長1.1%,低于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7.4個百分點。除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影響預期外,還需關注政策穩定性、市場空間等因素。近年來,各類、各層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陸續出臺,但很多政策條款多是原則性、倡導性表述,對于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不強,部分政策轉換切換仍較為頻繁,企業較難適從。雖然政府文件和招投標項目明文規定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競爭,但在實際操作中仍不同程度存在“國有企業第一、民營企業第二”的傾向,民營企業市場空間往往被擠占。另外,在涉案涉法處理過程中,存在過度執法和不規范執法問題,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

重大科學攻關協作機制尚未形成。當前及未來一個時期,浙江處于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過去以吸納省外勞動力、引進發達國家適用技術、發展傳統產業,以及出口低附加值產品為主要特征的增長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與此同時,面向未來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布局仍待完善,新型舉國創新體制的探索有待進一步深化,仍存在原發性重大科技成果不多,創新平臺能級不高、高端創業創新人才仍匱乏等制約和問題。尤其在重大科學攻關協作機制上,主攻方向和重點領域不夠聚焦,受制于目標定位、考核機制等因素影響,各平臺、各主體聯合科研攻關的協同性還不高,科技成果產業化過程中有效激勵不足,風險與收益不對等。

數據開放共享和融合應用仍待破題。浙江持續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先試,特別是在公共數據共享開放方面在走全國前列,但在實踐探索中遇到了一些問題瓶頸。在數據開放方面,受制于激勵和風險責任制度不完善、技術支撐仍不完備等,公共數據開放的整體性有待提高,已開放數據主要集中于教育文化、生態環境、農業林業等領域的基礎信息,產業、科技、財稅金融等重要部門數據仍以目錄性質開放的居多。在數據共享方面,當前,部分已開放的原始數據存在數據漏報、數據停報等問題,已開放數據質量不高,加工清洗難度較大,數據可用性和共享性大打折扣。在實際應用場景中,公共數據和社會數據仍然存在難以突破的融合壁壘。一方面是對各行業領域的數據需求業務理解不足、分析挖掘不深,數據融合需求往往缺乏針對性,整體模糊化;另一方面,缺少體系化、高效率的政企數據融合途徑和解決方案,政府機構尚未形成以市場化手段充分獲得社會數據的辦法和機制,社會機構也無法以合規、持續的方式獲得政務類公共數據。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制度滯后于發展要求。浙江是新型城鎮化先行省份,也是人口流入大省。2022年,全省常住人口657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3.4%,其中,農業轉移人口約有1800萬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在推進過程中也碰到較多問題,比如,“人錢地”掛鉤政策不完善。目前,國家有關規劃政策明確,中央財政資金、建設用地指標、教師醫生編制等要素資源與人口落戶數量掛鉤。從實際發展看,目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的意愿越來越低,許多人在城鎮就業生活,但戶口仍然在農村。在現行政策下,資源要素配置與實際人口承載量不相匹配,造成土地指標、教師醫生編制等長期處于短缺狀態。同時,流動人口管理服務仍有較大短板。受制于跨省數據共享壁壘,流動人口與本地人口無法真正實現社會服務公平共享,困難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困境兒童保障、醫療救助等面向特定對象的基本公共服務,目前只能由戶籍地提供。

圍繞重要領域和重點問題進一步深化推進經濟體制改革

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頂層制度設計和地方治理。堅持“破立并舉”,形成各項標準規范“一盤棋”,加快統一大市場進程。深入開展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政策措施的清理,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推動加快構建全國統一規范的社會信用體系,形成全國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并與各類執法信息平臺、監管信息平臺形成對接。加快形成各行業、各領域統一的、細化的規則和標準,推動加快招標投標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加快全國公平競爭審查、社會信用等方面立法。

進一步提振民營企業信心和預期。穩定政策預期、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是提振民營企業信心的重中之重,應引起高度重視。進一步明確國有企業的功能定位和布局,有進有退,形成國企民企優勢互補的共促局面。在充分競爭領域應盡可能讓度民營企業發展,保障民營企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在涉企政策、規劃、標準的制定和評估過程中要加強同民營企業家、行業協會溝通,及時了解、回應企業訴求。進一步健全民營企業產權保護制度,保障企業合法權益。

加快構建科技創新的新型舉國體制。提高重大科創平臺科研協同性,聚焦重大戰略性科研問題,構建完善高能級科創平臺牽頭集中攻關的聯動機制,建立基于整體性、長遠性目標的激勵考核機制。開展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化協同創新示范,加快謀劃建設高水平綜合創新共同體,打造全省域“開放式創新”生態體系。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水平,如可以學習安徽等地創新利用產業化經費對擬孵化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以“賦權+轉讓+約定收益”模式支持科研團隊擁有全部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等改革創新經驗。

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先行先試。國家“數據20條”中明確支持浙江先行先試,在國家頂層設計框架下,以公共數據開放共享和融合應用為先導和牽引,加快探索突破。完善數據開放激勵機制,建立衡量各部門各地方數據開放效能的評價機制,提升數據生成、采集、存儲、加工、分析、安全與隱私保護等通用技術水平,培育建立開源生態。提升數據開放共享質量,迭代完善數字資源系統,推進跨部門、跨地市數據接口標準統一,構建完善省市縣一體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對于政企數據的融合,建議充分利用浙江數字資源積累和數字經濟骨干企業集聚的優勢,堅持場景原則,分步驟、分行業突破數據融合應用,并在場景中探索數據交易流通的產權、定價、分配、監管等制度規則和機制。

加快探索有利于人口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積極推進省域“人地錢掛鉤”改革探索,堅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原則,近期先行探索推進省內各地之間財政教育經費“隨人走”制度,中長期推進省級財政轉移支付、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教育醫療衛生機構編制數、耕地保護目標等公共資源配置,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數量及質量掛鉤的政策細則,為全國建立跨省“人地錢三掛鉤”頂層設計提供實踐經驗。完善流動人口調控管理服務制度,進一步拓展“一網通辦”范圍,對納入基本公共服務清單的事項特別是高頻事項,要加快通過數字化手段和“數據跑路”方式,實現在常住地100%可辦理,為人民群眾帶來便利實惠。

猜你喜歡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改革之路
個稅改革,你的稅后收入會增加嗎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