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塊狀特色產業延鏈強群增創縣域經濟新優勢

2024-04-05 23:46杜偉杰吳佳欣
浙江經濟 2024年1期
關鍵詞:塊狀縣域集群

文/ 杜偉杰 吳佳欣

適應塊狀經濟鏈群化發展趨勢,推進塊狀特色產業延鏈強群,增創縣域經濟新優勢

塊狀經濟是浙江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的顯著優勢和重要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就立足浙江省域這一特點,創造性提出“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塊狀特色產業優勢,加快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并作為“八八戰略”的一項重大決策,引領推動塊狀經濟成為浙江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依托。塊狀經濟也是浙江縣域經濟特別是工業強縣的主體形態,很多縣區將塊狀特色產業集聚優勢作為立縣之基、強縣之本,通過發揮體制機制、區位和環境優勢,推動產業集群向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端產業升級,打造富有區域特色和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集群,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導力量和增長極。

延鏈強群已成塊狀經濟趨勢特征

塊狀經濟產業集中、專業性強、地域特色鮮明,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支撐浙江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組織形態,在強化專業化分工協作、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吸納勞動力就業、提高產業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化演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產業組織邏輯、形態正經歷深刻變革。在此背景下,延鏈強群提升產業根植性,以構建形成富有韌性、安全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成為塊狀經濟發展的趨勢性特征。對此,可通過桐廬縣、秀洲區兩個地方產業發展實踐進行觀察例證。

案例一:桐廬優化產業結構、完善產業體系。作為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之一,以針織、制筆等傳統產業為主的塊狀經濟曾是桐廬經濟的象征,傳統產業曾占全縣經濟總量超60%。2003年4月10日,習近平同志在桐廬考察調研時,強調“發展塊狀經濟必須在‘做大做強、強化特色、拓展空間、城鄉聯動’上下功夫”。20年來,桐廬牢記囑托,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持續完善縣域產業體系,在推動實現制筆針織、醫療器械等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的同時,視覺智能、新能源、磁性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做大做強。目前,視覺智能、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已超全縣經濟總量的60%,縣域經濟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

案例二:秀洲光伏產業聚鏈成勢、發展壯大。秀洲光伏產業起步于2007年,經過近20年的發展,光伏千億產業集群雛形初顯,成為秀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金字招牌”。其創新做法在于: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遵循強鏈、補鏈、延鏈的招商方向,大力推動產業鏈精準招商和以商引商,從招來一家頭部企業到帶動一個產業崛起,從聚焦一批優勢產業到延長一個產業鏈條,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追光”之路,形成了“電池片+光伏玻璃+配套產品+組件+儲能+智能制造”的光伏全產業鏈,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高地。

延鏈強群促進塊狀經濟提質升級的關鍵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順應產業發展大勢,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眽K狀經濟具有地域集中性、要素根植性、企業關聯性等特性,能夠產生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網絡經濟等多重效應,但在實踐中也存在著產業層次低、組織形態散、自主創新能力弱等素質性、結構性矛盾,容易造成路徑依賴和低端鎖定,特別是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背景下,斷鏈、缺鏈、堵鏈風險突顯,影響產業轉型升級速度和新舊動能轉換質量。延鏈強群是塊狀經濟提質升級的必由之路,其實質是推動塊狀特色產業向現代化產業集群轉型,核心是增強不確定性環境下的產業集群動態能力,通過產業各主體整合優化內外部資源配置,持續鞏固產業競爭優勢。結合產業集群動態能力相關理論和兩個典型案例實踐情況,以延鏈強群促進塊狀經濟提質升級的關鍵重點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要有鏈主型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特別是鏈主型龍頭企業是產業集群環境把握和戰略應對的引擎,在集群集聚優勢形成和動態能力提升過程中作用至關重要。桐廬以鏈主型企業落地為機遇,引育關聯企業集聚,加快形成產業集群,路徑清晰、效果顯著,如智能視覺領域,知名安防企業產業基地落地引來20多家規模企業,撬動形成百億級的視覺智能產業;快遞物流領域,“三通一達”總部回歸,吸引祥龍科技、中科微至等快遞物流生態鏈企業融入,形成快遞及關聯企業325家,百億級快遞物流產業集群雛形初顯。秀洲本土龍頭企業福萊特集團在光伏產業從無到有、從大到強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通過福萊特集團先后引進光伏龍頭隆基股份、阿特斯陽光、小辰光伏科技、浙江川禾新材料等光伏領軍企業,不斷擴大“以龍頭引龍頭、以鏈主引鏈主”的“破圈效應”。

要有高能級產業平臺。產業平臺是支撐產業發展壯大的空間承載,能級水平決定著產業發展的限度。為了更好“成鏈”,桐廬堅持以提升開發區能級為牽引,通過整合開發區和園區,騰出低效用地,持續做大平臺支撐,開發區對全縣經濟的貢獻度從不到50%增至超75%。秀洲注重在強平臺上精準發力,通過推動國家高新區更名為嘉興國家高新區、建設省級特色小鎮光伏小鎮、打造光伏科技城等組合拳,創建一系列國家級、省級平臺試點,不斷提升平臺能級。

要有完整的創業生態。塊狀經濟鏈群不應是一麻袋“馬鈴薯”,而應是“瓜果、蔓藤、枝葉”有機關聯、相互配套的地瓜式企業群落,不僅企業間存在強關聯,政府、行會、高??蒲性核?、金融機構等多元主體間也存在交互粘性,共同構成組織化、體系化的有機整體。桐廬不僅注重單一產業鏈條的循環常態,更注重從單一產業鏈向綜合生態圈轉變,如已開工的吉利科技動力電池項目,可用于快遞物流車輛迭代更新;磁性材料不僅是新能源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還可賦能快遞物流企業分揀業務更精準,通過推進優勢產業的協同發展,在縣域內激發出裂變效應。秀洲打造了“10分鐘”光伏產業生態圈,大大縮短企業間產品交換時間與物流成本,如作為光伏所有原材料中運輸成本最高、損耗最大的玻璃,在秀洲只需跨越一條馬路就能將玻璃從生產廠家送到光伏組件廠的車間。實現產業鏈越完整,企業生產成本會越低,越能吸引到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扎根發展和持續集聚,產業集群競爭力就越強。

要有高效的輔助決策系統。產業發展環境動態多變,甚至瞬息萬變,建立高效的預警系統將極大提高產業集群內部企業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篩選、研判后制定應對策略的效率。桐廬發揮企業家同鄉同源優勢,在快遞物流等領域通過協會商會、發展論壇等載體,加強信息溝通、技術合作、上下游互動,推進市場信息、政策動態等關鍵要素在集群內企業滲透,形成了無形的預警系統,高效支撐產業集群內企業從信息獲取、技術創新、決策調整到動態能力的提升。秀洲充分依托數字化技術,建設了“光伏產業大腦”,除了在微觀層面支撐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外,在宏觀層面也形成了對產業、政策的全面及時監測分析能力,初步具備了一定的預測預警能力。

要有完善的服務體系。產業集群動態能力的提升依賴于人力、資金、土地、產業氛圍等要素的強有力支撐,需要政府根據發展動態,建立適配完善的政策體系和服務生態。桐廬以讓企業在家門口可以用更低成本配置資源為導向,通過推進教育醫療公共服務優質資源均衡共享、加大都市型經濟發展力度以提升人才吸引力等多措并舉,聚力打造“遷不走的產業生態”。秀洲光伏產業發展中政府適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被形容為“前面一把米、后面一根棍、中間自己調”,政府對市場有激勵、有約束,也劃好界限、留足空間,形成了市場主導、政府服務的良性循環。

以塊狀特色產業延鏈強群增創縣域經濟新優勢的對策舉措

浙江縣域經濟發達,但縣域之間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根據賽迪顧問發布的《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2023年百強縣中浙江省占據16席,排名全國第二,其中,慈溪、余姚、瑞安、樂清、諸暨、海寧、桐鄉、義烏、溫嶺等9個縣(市)為GDP“千億縣”,寧海、臨海、嘉善、長興等多個縣(市)也已近千億元,而集中分布于浙西南的山區海島縣GDP均處于300億元以下,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已成浙江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目標亟待突破的關鍵節點。應適應塊狀經濟鏈群化發展趨勢,以“四個關鍵詞”推進塊狀特色產業延鏈強群,增創縣域經濟新優勢。

做深“企業群”。按照龍頭企業領航的產業組織優化路徑,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格局。支持龍頭企業按照“鏈群配”理念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進一步凸顯自身技術優勢和行業領先地位,發揮好領軍帶動和生態整合作用。注重鏈主型龍頭企業生成的可塑性和創造性,推動各地加強當地大企業鏈主潛力評估,積極挖掘培育潛在對象,“無中生有”打造更多根植性強的鏈主企業。加強企業梯度培育,探索集中優勢資源支持潛力企業發展壯大的容錯機制,對增長較快、成長明顯的企業大膽進行支持,加大“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推動“專精特新”企業向“小巨人”“單項冠軍”升級、“準龍頭企業”向“龍頭企業”提升。

強韌“產業鏈”。堅持把產業鏈的優化與穩定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切實推進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努力把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成為區域經濟支柱,構建形成符合縣域區域特點的現代產業鏈條。完善產業鏈培育機制、產業協同發展機制,深化產業鏈上下游適配性對接,提高供應鏈穩定性和地方配套率,以關鍵環節突破帶動產業鏈整體躍升。加快全產業鏈上下游高附加值環節布局,破解產業發展路徑依賴、“中低端鎖定”效應,提升產業價值鏈。強化供需對接、產銷銜接,發揮頭部企業的資源整合和引領帶動作用,推動更多本土優質產品進入產業鏈供應鏈。強化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通過創新資源與產業資源有效銜接和優化組合,分鏈打造變革性創新平臺、生成核心技術力量。

拓優“生態圈”。堅持因地制宜、問題導向,以增強要素粘性為核心,大力推進政策創新、模式創新、人才創新,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生態,切實暢通以空間聚集為特征的塊狀經濟加快向現代化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特別是持續優化產業發展增值化服務,整合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和市場服務功能,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產業全鏈條,提供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政策、人才、金融、科創、公共服務和設施等集成服務。

塑強“有機體”。樹立“產業集群是個動態演化的整體有機體”理念,以提升產業集群動態能力為目標,充分運用數字化、智能化等新技術,強化“圈、鏈、企”協同。加強產業預警系統建設,支持各地積極建設“產業大腦”等載體,積極應用大模型算法、算力設施等前沿創新成果,以持續提升監測基礎上的預測預警能力為核心,延伸拓展“大腦”對信息、數據的觸角感知網絡,形成與動態環境相匹配的快速識變應變能力。

猜你喜歡
塊狀縣域集群
縣域消防專項規劃研究
海上小型無人機集群的反制裝備需求與應對之策研究
一種無人機集群發射回收裝置的控制系統設計
山東縣域GDP排名出爐
Python與Spark集群在收費數據分析中的應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機器人
Ghosts in the shell: identif i cation of microglia in the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P2Y12 receptor
厚層塊狀特低滲礫巖油藏水平井壓裂參數優化
縣域就診率為何差了40%
LTE上行塊狀導頻的信道估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