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雜嚴峻形勢下如何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4-04-05 23:46范柏乃孔子禾
浙江經濟 2024年1期
關鍵詞:民營企業企業家經濟

文/ 范柏乃 孔子禾

充分認識民營經濟在復雜嚴峻形勢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積極推動新時代民營經濟新飛躍,為現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作出更大貢獻

民營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對新時代民營經濟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批示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系統總結各地民營經濟發展的好做法、好經驗和好政策,深入研討復雜嚴峻形勢下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金華市金義新區管委會、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共同舉辦學術沙龍,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復雜嚴峻形勢下如何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展開熱烈交流和深度研討。

復雜嚴峻形勢更加彰顯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

2023年7月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強調,“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并對“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社會氛圍”等明確提出一系列要求。民營經濟作為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始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經濟基礎。與會專家學者對復雜嚴峻形勢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展開了討論。

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房漢廷指出,民營企業是創新中的重要角色:一是民營經濟具有創新的有效性,從生產力理論、“實事求是”理論和創新理論看,民營企業具有創新的實效與療效;二是民營經濟具有創新的時代性,從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數字經濟的時代階段的三分看,在數字經濟時代,民營經濟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三是民營經濟具有創新的擔當性,中小企業可以擔當起“小創新”、專精特新企業可以擔當起“精創新”、領袖級企業可以擔當起“大創新”,均被實踐所證明。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民營經濟“50人談”成員藍蔚青提出,當前,社會預期偏弱,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彰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并且第一次提出把非公經濟政策也納入宏觀政策,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寧波大學商學院教授燕小青認為,在逆全球化、結構性下行趨勢下,民營企業特別是浙江的民營企業的韌勁以及潛能還沒有被激發,如果被激發,將會發揮中國改革中的“領頭羊”作用。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葛燕認為,民營經濟具有造富屬性,與共同富??捎行Т龠M、互為支點。2022年,浙江民營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67%,民營企業占全省企業總數92%。民營經濟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和就業機會的提供者。民營經濟發展越好的區域,往往也是越富裕的。

金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陳旭鋒認為,民營經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應當以更高的站位、更實的舉措、更大的力度為民營經濟培根布土、澆水施肥,以優越的營商環境穩定市場預期,提振民營經濟。

復雜嚴峻形勢下民營經濟發展遇到嚴重困境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因為國內總需求不足,導致供給端產能過剩的現象突出,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經濟環境體現出復雜和嚴峻的態勢。在這樣的復雜嚴峻態勢下民營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的關注。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潘毅剛指出,當前經濟處在恢復性增長階段、向上走的基礎還不是很穩固,經濟結構正向常態恢復,民營經濟的信心和預期不足。PPI、PMI作為與企業生產相關的兩個關鍵指標,如心電圖一般不穩定,已經幾乎突破正常的數值,這意味著企業的訂單和成本結構很不穩定。

浙江省委統戰部二級巡視員、中國民營經濟“50人談”成員楊衛敏指出,當前,民營經濟的“難”體現在:一是傳統中小微企業和傳統大企業生存發展很難;二是傳統大企業的數字化改革與轉型升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不轉型等死、轉型就是找死;三是在親清政商關系的構建上,民營企業家的政策獲得感不強、人情社會的理念還是根深蒂固。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民營經濟“50人談”成員藍蔚青提到,調研中發現,民營經濟發展遇到嚴重困境的重要原因,從對民營經濟的某些不友好的輿論壓力轉變為擔心地方政策多變的顧慮。權力任性常使企業措手不及、無法應對,而主政的領導干部最強的愿望也是堅持依法治國,因為政策急轉彎使他們很難操作且被迫承受后果。

浙江工業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正衛指出,當前,民營經濟遇到的困難包括:一是通過“一帶一路”消化國內過剩產能的做法效果不理想,因為國內外不同市場的消費需求不一致;二是從國內轉移到“一帶一路”國家去,歐美國家市場對我們有歧視;三是如果民營企業將產業轉移走,會造成國內產業的空白難以填補。

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錢水土認為,當下最大的問題在于缺乏長期穩定的法律,卻過分關心變動性強的政策。這造成資源占有極其不公平。保障市場主體的平等地位這一根本性問題沒有解決,哪怕出一百條、一千條政策都是徒勞。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省信息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辛金國認為,當下民營經濟的困難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因為國際形勢影響沒法完全發揮出它的能量;二是未來的發展預期不太樂觀;三是創新投入遠低于國有企業;四是企業的成本問題。

復雜嚴峻形勢下如何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落實好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推動相關制度和政策的不斷調整與完善,還要引導民營企業通過自身改革發展、合規經營、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如何在復雜嚴峻形勢下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了與會專家學者最為關切的議題。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民營經濟“50人談”成員藍蔚青認為,法治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根本。法治具有規范性、公平性、公開性、確定性和行動后果的可預見性,所以實際上法治化程度是企業和老百姓預期強弱的決定性因素。一是對企業堅持“法無禁止即可為”,對于不干實事、光挑刺、妨礙宏觀政策落實的行為同樣要追責;二是對政府堅持“法無規定不可為”,鼓勵企業勇于在市場大潮中尋找出路,確實有困難,政府應該幫的主動幫。

浙江省社會主義學院一級巡視員張建明認為,一是要加強黨對民營經濟的領導,既要強化“兩個毫不動搖”,又要維護親清政商關系;二是要加強對民營經濟的指導,產業要轉型、更要升級;三是要高度重視對民營經濟的監管,建立監控平臺,及時提醒風險;四是關注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抓住重要的戰略機遇。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潘毅剛認為,要從政府、民營企業和社會三個角度關注。從政府角度,要做到政務增值化,一定要做到“無事不擾”,不拖欠、不歧視、不朝令夕改、不官大于法、不越俎代庖五個“不”。從民營企業的視角,一是要自身控制風險,做好企業合規工作;二是在地瓜經濟的背景下,要有拓展海外市場的新思維;三是關注“一帶一路”戰略,找尋企業發展機會。從社會的視角看,一要產業增值跟科創經營增值;二是要利用好國資;三是省市縣三級要聯動,不能把工作當改革、不能把措施當改革、不能把政府配置資源當改革,要針對要素市場化、投融資體制、內外貿市場一體化、國際化開放等做真正的改革。

浙江省委統戰部二級巡視員、中國民營經濟“50人談”成員楊衛敏認為,對于企業來說,民營企業要自覺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抓緊“一帶一路”打造布局海外、全球布局的優勢;民營企業要自覺融入國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舉國體制和國家人才戰略布局,探索與高校共贏共建道路。對于政府來說,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不能僅停留在淺層,還要落實到行動上的精準服務,更要建立長效機制以“直通車”“幫企云”等形式建立企業家保護機制、監督評價機制,最終形成親清生態。

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房漢廷認為,市場經濟最大的特點就是平等,W TO的所有準則都是平等。如果規則是透明的,權力是在籠子里的,就不會存在大量的貪腐問題。面對當下復雜變局,應當回到常識、回到法治、回到市場,這些是最簡單的東西。

金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陳旭鋒認為,政府要始終與民營經濟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一是進一步強化要素供給,及時幫助企業破解破產融資、土地耗能、環境容量、招才引才等方面的難題,切實解決企業燃眉之急;二是進一步強化服務保障,常態化開展政企交流會等活動,促進各項服務再提速、再提效;三是激活創新發展動力源,持續深化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更大力度穩訂單、拓市場,不斷提升企業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四是用好企業市場的助推器,鼓勵優質金融產品參與資本市場的投資,練好發展內功,用好資本外力,進一步擴大規模、提升層次;五是搶抓數字經濟的新風口,加快數字化改造步伐,深化數字技術在生產、應用、管理和營銷等環節的應用,釋放數字技術對企業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的作用。六是擰緊合規清明的安全閥,堅持講正氣、走正道,依法誠信辦企業,嚴格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扎實做好質量控制、環保達標等工作,確保企業發展行穩致遠。

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錢水土認為,為了推進市場主體的地位走向平等,在競爭性領域盡可能使國有企業退出,以更多地發揮民營企業的作用。要保障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平等競爭卻不被追究責任。

金東區改革辦常務副主任王習武認為,要將政府服務增值化改革與為民營經濟發展服務這個導向融合起來。一是細化拆解全量納入清單,細化拆解政策,開展精準匹配,實施動態更新;二是推動融入“一類事”的服務場景,承接共性高頻“一類事”,打造特色服務“一類事”;三是優化迭代線上服務平臺,全面梳理涉企服務應用,拓展“企業碼”應用場景;四是建立健全一體融合的工作機制。

寧波大學中國非公經濟研究院教授張聰群認為,從企業端出發,一是民營企業要提升持續的創新能力,我們只談創新能力還不行,要強調持續創新能力。民營企業只有持續創新才能提高產品的持續競爭力,產品的持續競爭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石;二是民營企業要加大品牌建設的力度,大家都知道名牌產品的價格就高,毛利空間就高,自然企業就賺得多。民營企業在重視產品質量的基礎上要加大品牌推廣的力度,提升品牌的美譽度和影響力,進而提升品牌的溢價;三是民營企業要提升管理團隊的戰略謀劃能力和戰略執行力,以提高企業的動態管理能力,使得民營企業在不利環境下能夠更有發展的韌性和應對市場的環境變化的柔性,在有利的環境下能夠更好地抓住發展的機遇。

浙江工業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李正衛指出,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企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市場、研究創新。大部分的產品不一定需要高科技,卻需要準確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是什么。要根據需求畫出科學的客戶畫像,再設計相應的產品推向市場,更有可能獲得成功。

金東區經信局總經濟師徐冬認為,一是要支持企業加大技改投資,強化資金保障、優化技改政策;二是要強化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支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三是要構建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以企業“小升規”、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階梯式培育形式,從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創新能力四個維度強化企業培育成長;四是要完善拖欠賬款和欠薪常態化預防清理機制。

金東區科技局局長曹錦認為,從科技政策、科技資源的配置和科技環境創造三方面入手,在政策上營造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在指標的設置上減少財政資源的浪費;在資源配置上在關注“招院引所”和“招大引強”外,要關注民營資本的投資空間;在科技環境上,關注公平法治的營商環境營造。

金東區財政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孫岳彪認為,應當組建自有基金管理團隊,形成“專業力量+自有力量”的管理模式,進一步落實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政策、開展政府采購業務培訓。

金義新區商務局新型貿易高級主管吳鋼良認為,一是要繼續大力支持企業赴外參展,支持赴外參展對企業拓市場效果最為明顯,且企業積極性最大;二是加大企業對外投資的指導,企業普遍存在有需求但缺乏專業人才的矛盾,基層商務部門也缺乏相應的輔導經驗。

總結發言

范柏乃教授認為,會議提出的問題和具體政策建議,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和可操作性。企業家是勞動時間最長、職業經歷最苦、精神壓力最大和創造財富最多的一個特殊群體。創造就業、創造稅收、創造財富和創造競爭力的企業家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金義新區要著力重視企業家隊伍建設,并提出四條建議:

加強民營企業家隊伍的教育培訓。金義新區要把民營企業家教育培訓納入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程,研究制定五年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要像培養黨政干部一樣培養企業家,著力抓好年輕一代企業家的教育培訓。根據企業家的歸類定位,組織金義新區企業家分期分批到中央黨校、北大、清華、浙大等高校進行科學系統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著力提高民營企業家的組織領導能力、科學決策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創新能力。

營造更有利于企業家成長的環境。為了激發企業家創新創業熱情,建議金義新區在全國率先設立最高經濟貢獻獎以及創造就業、創造稅收、創造財富、創造競爭力等特別貢獻獎,凝聚傳遞崇尚企業家創新創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正能量。動員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企業、車間、研發中心,多創造反映企業家誠信經營、愛國敬業、遵紀守法、堅韌不拔、實業報國、追求卓越的新時代文藝作品。新聞媒體要加強對民營企業家先進事跡和突出貢獻的宣傳報道,展示新時代企業家的新面貌、新作為、新形象和新精神。宣傳教育系統要盡早讓企業和企業家精神的學習教育進中學、進黨校、進校園、進社區、進政府。在金義新區形成理解企業家、崇尚企業家、學習企業家、呵護企業家、服務企業家、尊重企業家的良好社會氛圍,營造有利于企業家健康成長的優越的社會環境。

進一步提高企業家的政治地位。建議金義新區在全國率先制定關于提高民營企業代表人士政治待遇的實施意見,用制度明確規定民營企業家代表人士的政治待遇,著力提升和保障民營企業家的政治地位。一是可以參加或列席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召開的有關工作會議;二是聽取有關部門傳達中央和省市有關文件精神;三是參加社會相應領導職務的應聘;四是出席黨委政府組織的春節團拜會等重要活動;五是參加黨委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研修班,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境內培訓考察活動;六是把民營企業代表人士優先納入各級各類嘉獎、表彰的范圍;七是可以聘請民營企業家代表人士擔任黨委、政府經濟咨詢機構的成員,參與黨委政府的重大經濟研討;八是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議的代表、委員名額分配向民營企業代表人士適當傾斜。通過這樣政治地位的提高,讓他們感覺到有地位、身份。

對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激勵。目前,我國95%的市場主體是民營企業,而95%的民營企業中大約80%左右是無研究開發機構、無研究開發團隊、無研究開發經費、無研究開發產品、無專利、無品牌的“六無”企業。這樣的民營企業很難高質量發展,也很難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建議稅收政策支持的重點應放在著力激勵企業方面,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有效提高企業技術開發能力,財政支持的重點是要加大對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力度,增加公共就業服務的針對性,強化對低技能勞動者的職業培訓。要對現行的財稅政策,對企業技術創新、激勵效應的科學評估基礎上,金華和金東區在自己的政策范圍內,進一步強化對企業研發費用抵扣、稅收減免、政府采購、財政補貼等多種方式,持續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支持力度,形成政策的合力,激勵企業技術創新,全面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民營企業企業家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閩籍女企業家共話“轉折” :善良、堅持、靈動
尋租、抽租與民營企業研發投入
2014上海民營企業100強
環保企業家發展前景光明
從打工妹到女企業家
從打工妹到女企業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