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里的中國》: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發展新路徑

2024-04-06 07:28劉子涵郭玉真
視聽 2024年2期
關鍵詞:典籍里的中國典籍戲劇

◎劉子涵 郭玉真

2013 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開創了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新形式。文化類綜藝節目的誕生使電視綜藝不再只是娛樂消遣,反而越來越強調所傳遞的時代精神和價值觀。隨著《國家寶藏》等文化類綜藝節目的陸續推出,觀眾對文化知識有了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將典籍、成語、文學、歷史、漢字等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融為一體,既保留了綜藝節目中的參與性、互動性、趣味性,又承載了厚重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此類節目以獨特的方式,引起觀眾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傳承。

2021 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投入建設的大型文化類系列節目《典籍里的中國》播出后,取得了很大的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開播之后,該節目相關話題熱度不斷,不僅豆瓣評分高達9.4分,還獲得了“第27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電視綜藝節目”的獎項,成為現象級的電視傳播產品。由此可見,將典籍以“文化+戲劇+影視”的形式進行融合創作,不僅成功探尋出一種我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播之路,也賦予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經典著作新的時代價值。節目團隊運用多種創作手段,堅持守正創新的創作理念,在傳播形式、主持人功能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都遵循創新發展,為典籍文字的電視化傳播開拓了新的發展路徑,再一次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悠遠燦爛。

一、《典籍里的中國》打造文字傳播新形式

《典籍里的中國》打破綜藝節目制作的常規,在“綜藝+戲劇+訪談”的基礎上,融合電視、戲劇等表現手法,借助AI 等新技術實現古今對話,用全新的方式對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文明的經典古籍賦予新的活力,把書中的文字通過故事創作、場景變換、多線并行的手段進行可視化、戲劇化的藝術呈現,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全方位的電視化傳播。

(一)影視化的敘述結構

“傳統文化典籍在大眾傳播過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屏障,而電視媒介的任務便是將其轉化為清晰的、易懂的、能夠讓人很舒適地閱讀的可讀文本?!雹僭谛旅襟w快速發展的時代,《典籍里的中國》并沒有延續以往文化類節目的敘述結構,不再以訪談和專家講解的科普形式為主要內容,而是選擇使用更具沉浸式的戲劇化視覺演繹。節目選取了《尚書》《論語》《永樂大典》等流傳千古的歷史經典,每期圍繞一部經典著作,在晦澀難懂的文字中發掘觸動心靈的故事,用當代戲劇的藝術表現形式,配以優秀的戲劇演員,演繹出典籍背后跌宕起伏的經歷。

《尚書》篇中,跨時空對話的形式讓當代讀書人撒貝寧與伏生演繹了一場催人淚下的故事。節目先以戲劇的形式演繹《尚書》傳承的故事,令觀眾對典籍心生敬畏;再通過專家與主持人在典讀會對話間重溫典籍,帶領觀眾解讀《尚書》的背景、內涵和意義,在敘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影視化表演做了內容鋪墊;隨后,主創人和演員們還在典讀會一同朗讀并解讀《尚書》,講述節目的創作背景,呈現創作的過程,讓觀眾深入了解《尚書》背后的故事,加深對節目作品的理解,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最后,舞臺上重現經典,當代讀書人撒貝寧與先賢伏生一同出現在舞臺,實現古今對話,完成這場跨越千年的演繹,賦予故事與書籍新的時代意義。

節目通過創新的敘事架構和表現手法,成功地喚醒了那些被遺忘的古老文獻。這些書籍以其激動人心且感人至深的內容吸引著觀眾,不再僅僅是收藏在圖書館頂層的高深莫測之作,而成為大眾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并為公眾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教育素材。

(二)多元場景和時空穿插

“場域是存在于各位置之間客觀關系的網絡或架構,各種客觀關系的網絡或架構所表現的社會性力量的不同性質使每個場域都具有其特有的價值觀、行為準則和自主性特征,但各個場域之間又具有動態擴展的過程,并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雹凇兜浼锏闹袊穭撔聵嫿ǘ嘣枧_空間的方式,以環幕投屏、AR等新興科技手段,借助故事展演和人物形象塑造激活觀眾的時代記憶,并在時空和場景的轉換中引起觀眾的共鳴。

每一期節目都包含了多個表演空間,方便典籍中各個時間段和場景的演繹,打造沉浸式的觀賞效果。以《尚書》篇為例,節目采用“多舞臺沉浸式體驗”與“多場域立體呈現”的形式,將戲劇演繹舞臺分為4 個演出區域。第一個區域還原《尚書》的歷史故事和場面;二號區域為《尚書》主人翁伏生的書房,在此感受伏生為書籍付出的心血;第三區域分為上下兩層,負責演繹與《尚書》相關的古今故事。三個舞臺以通道聯通,同時通道亦為表演區域,形成第四個區域,通過多個舞臺空間,如戲劇場、談話場、影視場等不同場域,展現不同時間和空間的各段故事和交談,讓不同場域進行立體交互對話。

除了舞臺場景的多元化,《典籍里的中國》節目組還大膽進行原創設計,采用了古今穿越的時空穿插形式。在《永樂大典》篇中,讀書人撒貝寧帶領先賢陳濟來到現代。得知《永樂大典》在時代更迭中損失慘重時,陳濟心痛萬分,但看到現代人人都可以讀書,如此輕易就可以閱讀《永樂大典》,便安心了。古代護書人與當代讀書人通過場景和戲劇的設定,在現實和歷史的兩個時空內轉換。當代讀書人帶領觀眾領略了古代書籍編撰和守護的不易,也讓古代護書人穿梭時空來到現代,讓其看到社會對典籍的傳承和讀書的便捷,展示了典籍在歷史長河中的傳承。

不僅如此,節目還設置了訪談場景——專家老師進行深層解讀,還有典讀會場景——戲劇演員分享演繹心情,共同朗讀經典著作。多個場景的打造構建出了多視角的表達效果,讓觀眾沉浸式體會書中情感。獨具特色的舞臺設計不僅再現典籍背后傳奇的歷史故事,還實現了古代護書人與當代讀書人跨越千年的時空對話,使典籍內外、古代與現代巧妙交融。

(三)視聽語言創新

“《典籍里的中國》通過打造創新性的視聽語言,將典籍中的文字和故事無限延伸、放大,打造穿越千百年的平行時空,再現千百年前的偉大壯舉,完成先賢與現代的相遇?!雹墼摴澞繉⒙曇?、畫面等視聽元素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推進典籍文本的解讀、還原、拓寬?!袄们熬靶缘囊曈X協同聽覺元素,達成觀眾對文化的初步感知和識別,從而增強觀眾的文化認同感?!雹?/p>

《典籍里的中國》在“1+N”多舞臺空間設計的基礎上再創新,加入了能連接三個舞臺的甬道為第四重舞臺空間,當護書人和讀書人行走在上面時,意為穿梭時空的隧道。正如《永樂大典》中,陳濟看到現代人人都可以讀書時,欣喜地奔走在甬道上,仿佛他真的穿越時空來到現代一般。

電視節目的基調也決定了音樂類型和音響風格,基調不同,音樂的類型和音響的風格也會不同。同時,音樂音響也具有情感的表現性,即電視節目中的音樂,往往也要搭配能夠表達情感的音響風格,增強情感表現的效果,讓觀眾的情感得到釋放和共鳴。在《典籍里的中國》中,配樂多以笙、蕭等樂器聲作為主旋律,以端莊肅穆的風格為主,配以戲劇中古代先賢的作為,與畫面一同形成視覺盛宴,理解典籍中的中國故事,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此之外,節目還為觀眾的沉浸式觀看在細節處做出了處理。例如,在每期戲劇表演開始之前,演員老師都會通過鏡子與自己扮演的角色相遇,動作、神情如出一轍,仿佛就是鏡中人。這樣順暢的拼接手法使觀眾瞬間跟隨角色進入劇中,傳遞中華精神,體會典籍背后發生的一切。

《典籍里的中國》通過構建一個多元化的舞臺環境,借助融媒體技術實現各領域內容整合。演員們的表演以及運用蒙太奇技巧、舞臺照明和音樂音效等元素,共同打造出一種多層面的表現形式,以展示經典作品的深度。這樣的方式使得觀眾能夠深入理解這些典籍所蘊含的文化精髓。

二、主持人敘事功能的多元創新

《典籍里的中國》聚焦中華優秀典籍,創新創作模式,通過古今對話讓典籍不僅僅活在藏書館,更是活在觀眾的心中。節目組致力于用年輕觀眾喜聞樂見的獨特綜藝形式講述傳統古籍中流傳千年的風流底蘊,在各方面力求新穎,通過各種創新搭建起了古籍與現代觀眾溝通的橋梁?!兜浼锏闹袊吩谥鞒秩藬⑹律弦策M行了大膽的探索?!霸趶V播電視節目中,以個體行為出現,代表群體觀念,以有聲語言為主干或主線駕馭節目進程,直接面向受眾,平等地進行傳播的人,稱為主持人?!雹荨兜浼锏闹袊酚扇鲐悓幣c王嘉寧擔任主持人,首創雙主持人模式,并且各自擔任著多種角色,交替出現串聯起整個節目。這種令人耳目一新的主持形式,俘獲了一批觀眾的芳心。

在《典籍里的中國》中,許多期節目的開場都是由一段關于書籍的故事展開的,或是書籍的傳承歷史,或是現代人對書籍的觀摩。主持人撒貝寧擔任故事的講述者,他既是主持人,也是故事中的一員,用生動明了的方式開場并進入主題。典讀會環節中,撒貝寧恢復了主持人的身份,與戲劇演員、編劇導演共同暢聊戲劇節目創作和演繹過程中的心得,傾聽演員們對角色的理解和認知,并帶領在場人員一齊朗讀典籍中的經典語句,為接下來的戲劇表演率先調動觀眾的情緒。

“晚輩是一位來自多年后的讀書人?!比鲐悓幵诮酉聛淼膽騽”硌輹r刻化身為當代讀書人撒君。在這個環節,撒貝寧既是身處其中的人物,也是劇中旁白。他身穿融合古今特色的黑色中山裝,穿越至各個時代,與伏生、宋應星、陳濟等先賢對話、求知、問道。在舞臺上,他不僅僅是撒君,更代表了千千萬萬的當代觀眾,看到先賢們求道路上的艱辛與困苦;見證了他們為求得心中大道,不眠不休地苦思與學習;見證了他們一生坎坷,卻因得道而心滿意足地微笑。

在這里,他是撒君,拋去了生硬規矩的主持詞,用自然、樸實、真摯的語言和禮節與先賢們對話。每每與先賢交談至動情時刻,撒君也會流露出真實情感。在《尚書》篇中,護書人伏生講述全家為保護書籍而丟失性命,卻仍使書籍損失慘重時,伏生傷心落淚、掩面嚎啕,而一旁的撒君看到這一幕,也流下熱淚,為之動容。當代讀書人撒君與劇中人共情,形成情感共同體,讓觀眾跟隨其穿越古代,身處真實場景一般,產生共鳴,身臨其境般地見證歷史,感受先賢們的家國情懷。

在節目中,另一位主持人王嘉寧同樣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她承擔了主持工作,負責推進流程,也與專家老師們進行訪談,一起深入探討典籍的歷史和內涵。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看出主持人王嘉寧深厚的專業知識與為節目做好的充分準備。在與觀眾、老師們互動時,她也沒有照本宣科,而是對典籍融入自己的理解?,F場訪談流暢,交流自然放松,文學素養出色,出口成章,從客觀、理性的角度帶領觀眾了解典籍的一代風華。

三、創新節目彰顯時代價值

從主持人的選取到舞臺的呈現,《典籍里的中國》在各個方面都營造出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在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方面,節目對優秀書籍的探索不僅僅局限于歷史的某一階段,而是從浩如煙海的中華傳統書籍中精心選取具有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的篇目。節目對書籍尋根溯源,從書籍的編纂到守護,再到傳承,講述一段完整的傳承故事,其所選取的歷史人物都具有時代性,從而展現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民族精神與民族力量。

(一)引領影視創作優質化發展

靜態文字時代伴隨著圖像世界的到來而被迫邊緣化。單純的文字閱讀不再是受眾的唯一選擇,“視覺時代的到來使得可視性和視覺理解以及解釋已成為當代文化生產、傳播和接受活動的重要維度?!雹奕绾卧诤棋臅姓业骄哂兄腥A文化思想根基,能夠傳遞給人民家國情懷、赤膽忠心、精益求精等時代精神,與現代社會產生共鳴,聯系最深的優秀典籍?在節目創作伊始,團隊人員進行了大量的前期調研和相關工作,選取了《尚書》《論語》等具有中國特質的典籍著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其進行創造性探索,為打造優質節目作了充分準備。在《文心雕龍》篇中,節目組用了大半年的時間閱讀各種資料,從主人公劉勰的生平和典籍的基本精神兩方面走近《文心雕龍》和“龍學”,讓古今之“文心”一脈貫通,以“為往圣繼絕學”的專業態度,秉持劉勰“文心雕龍”的精神進行創作,可謂一絲不茍、精雕細刻,數十易其稿,最終打造出一部神思飛揚、融匯古今,既有專業水準又有大眾情懷的雅俗共賞之作。

典籍時代久遠,對于觀眾來說,其中的信息和文字較為晦澀難懂。為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典籍的內容,節目組請來多名歷史學專家與主持人,以現代化、通俗化的語言解讀書中的故事與背景。專家學者點評思想深邃,言簡意賅,妙語連珠,拉近了觀眾與歷史的距離,也為節目增光添彩,創新打造精品。

《典籍里的中國》在舞美、演員演繹、劇本創作等各方面精心打磨,營造歷史氛圍,還原歷史真實,以小細節表現大主題,實現大作用。在文化傳承的同時,節目也充分發揮了文化類節目的引導力,以優質性與專業性成為綜藝節目發展的典范。節目中的穿越元素能夠為古裝劇、穿越劇提供未來方向,為影視藝術創作提供借鑒價值。

(二)喚醒歷史記憶,滿足受眾需求

《典籍里的中國》中,訪談室、典讀會、主舞臺等多元場景的設置,將歷史與現實、情與景融合,使典籍得以從多方面被呈現、解讀。各部分的立體交互演繹將經典文本中的文字轉向視聽的沉浸式體驗,用創新的實踐重新解構歷史,增強觀眾的文化認同感,讓歷史更加立體化、形象化,讓文字更加鮮活,喚醒觀眾的歷史記憶?!肮澞客ㄟ^舞臺布置、戲劇表演和綜藝節目相融合的形式,融合多種舞臺形式、科技手段和傳播方式,在現代化的舞臺上,展示給現代人。整個節目從古而來,對今呼應,喚醒歷史記憶,展現新時代精神?!雹?/p>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實力、文化實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也都在顯著提升。在此背景下,電視節目的創作不僅要滿足大眾的多樣化需求,還應創作出符合市場規律的高質量節目?!兜浼锏闹袊穱@受眾的需求與觀賞興趣出發,將沉睡在書籍里的文字用戲劇形式表達,將典籍中跌宕起伏的故事用現代化的方式重現,以演員精湛的演技重現歷史,如古代護書人將守護書籍視作比生命更重要。書本上冰冷的文字生動地展示在觀眾眼前,配以精美的舞臺場景與特效制作,集觀賞性、藝術性、思想性于一體,點燃觀眾的熱情,直戳觀眾淚點,在故事的講述中喚醒歷史記憶,用喜聞樂見的方式滿足市場和觀眾的需求,引發情感共鳴,走進社會大眾的心里。

(三)傳承中華精神,提升文化自信

“《典籍里的中國》厚植傳統文化的思想根基,將頗具影響力的文本內容有機融入節目創作中,通過對主人公逆境中的堅持不懈,危難時刻不懼生死,時刻關注國家命運等價值觀的傳遞,傳承中華文化的同時也能充分發揮價值引領作用?!雹嘣摴澞坑锚毺氐膽騽⊙堇[方式對經典加以詮釋,將典籍背后默默付出的先賢人物用藝術形式重塑在觀眾面前,將古人的智慧和博愛精神展現給更多的人,讓當代人了解歷史,對話古人,守護文化,銘記古代先賢為中華崛起而奮斗的歷史。完成中華文化傳承的同時,節目也向海外的觀眾朋友們講述了中國故事和中國精神,以這樣的方式學習古今之變,樹立了民族認同和文化自信。

《典籍里的中國》通過沉浸式戲劇、古今對話的創新型模式和人物塑造展現出的崇高道德品質,讓中華典籍中淵遠流傳的精神文明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連接,將中華民族的價值理念具象化,賦予典籍新時代的價值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大眾,讓觀眾在視覺沖擊下感受精神的洗禮,傳遞共同的理想信念。該節目讓觀眾用生動的方式學習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強大精神,在觀賞娛樂的同時接受傳統教育的熏陶,提高審美境界。因為無論時代如何更迭,典籍都可能會被人們暫時遺忘在書架上,但其精神內涵卻可以滋養著每一位中華兒女的靈魂,讓他們切身感受到歷史已深深扎根在人們的生活中,一直影響著我們,并隨時代發展不斷彰顯新的價值。

四、結語

《典籍里的中國》從節目構思、創作、拍攝、制作等各個階段都秉承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一創作理念,以此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兜浼锏闹袊凡捎谩熬C藝+戲劇”的創新手法,生成“文化+戲劇+科教+訪談”多種元素共存的節目,用大眾化的傳播形式使節目更加接地氣,增強了大眾的文化認同感。節目選擇運用戲劇的藝術表現形式講述中國故事,將典籍與現代科技、時代環境緊密融合,讓書中的文字重新變得鮮活起來,激發了觀眾對于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也為文化類綜藝節目在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借鑒。

猜你喜歡
典籍里的中國典籍戲劇
有趣的戲劇課
《典籍里的中國》節目評論
《典籍里的中國》: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
央視“神仙節目”《典籍里的中國》帶你“穿越”華夏文明之美
《典籍里的中國》被贊“神仙”綜藝
《典籍里的中國》為什么火?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戲劇類
在詩詞典籍中賞春日盛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