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與政策體系探索*

2024-04-06 17:30李大健祝文龍常夢威
關鍵詞:民族團結少數民族中華民族

李大健,祝文龍,常夢威

(湖南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岳陽市基地,湖南 岳陽 414006)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要“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和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七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多次指出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17 年10 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還被正式寫入黨章。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2]。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盵3]2023年10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務?!盵4]這些重要講話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情深意切、語重心長,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標志著我們黨對民族問題的認識、對民族工作規律的把握達到了歷史的新高度,在政策上實現了新突破,為加速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政策在全國擴散的步伐、切實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指明了努力方向。本文擬通過探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軌跡,來對其理論與政策體系進行粗略探討,企盼能對推動我國各民族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地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好地將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講話精神落到實處有所裨益。

一、促進民族團結:我黨民族理論與政策的最高價值尺度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其重要的前提就是民族團結。我們黨始終把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旗幟、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把促進民族團結作為民族理論與政策的最高價值尺度,全面深入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有力有效推進了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進程,譜寫了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民族團結贊歌。

(一)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民族團結理論演進

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民族團結理論,主要是指我們黨有關民族團結的基本觀點與相應的理論論述,其具有十分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是我們黨關于民族問題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①參見周平《中華民族復興與民族理論創新》,《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5期,第159頁。是我們黨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論基礎和方法支撐。中國之所以能夠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且不斷發展、行穩致遠,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得益于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對中國特色民族團結理論的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民族團結理論與中國民族問題的實際有機結合,深入探討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族團結理論,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團結理論,是與時俱進、持續發展、持續完善的科學理論體系。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團結理論。毛澤東作過許多有關民族團結方面的重要論述,他的民族團結理論主要涵蓋三個方面:一是中華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即“國內各民族的團結”;二是中華民族整體的團結,即“全民族團結”;三是中華民族“聯合世界上一切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的團結。②參見毛澤東生平和思想研討會組織委員會編《毛澤東百周年紀念——全國毛澤東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第56頁。這為創立解決民族問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理論基礎。毛澤東將民族團結的對象擴展到各個階層,他把民族團結看成是攸關中國革命和建設成敗的大事。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就提出了“兩個共同”(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理念,③參見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12頁。他明確指出:“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盵5]204因而他強調:“我們必須搞好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鞏固各民族的團結,來共同努力于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盵5]34“在一切工作中堅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政策?!盵6]這是在對新中國建設的偉大成就的高度概括與成功經驗的深刻總結中得出的科學論斷,是我們黨制定民族政策的重要依據。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正確領導下,我國民族團結理論與政策得到進一步發展完善。鄧小平始終不渝地堅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原則,認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民族團結的基礎,他鄭重地指出:“只要我們堅持在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不斷發展和壯大革命的愛國的統一戰線,任何困難都擋不住我們前進,任何阻力都將被我們打破?!盵7]206因而他強調“要進一步動員、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和一切愛國力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7]185。他還特別強調,黨的團結是民族團結的核心,認為“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首先要加強全黨的團結,特別是要加強黨的領導核心的團結”[7]148。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十分重視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江澤民強調要反對“兩種民族主義”,即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他指出:“為了加強各民族大團結,既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在全國,要注意處理好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系。在民族自治地方,還要注意處理好自治民族與其他民族的關系?!盵8]189他提出的“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9]238的“三個離不開”,是對“兩個離不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成為新的歷史時期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重要指導原則。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方針,形成了適合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民族團結思想,從而使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民族團結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與升華。胡錦濤強調的民族團結是“全國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9]3,認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過去、現在、將來都是我們能夠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不斷勝利前進的重要保證”[10],“我國各民族團結進步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11]。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新時代民族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立足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脈絡,將民族團結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加以謀劃。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①2015年國慶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來自5個自治區的13名基層民族團結優秀代表時,提出“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2019 年國慶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再次強調:“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眲撛煨缘靥岢觥拌T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論斷,引領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在創新發展中邁上了新臺階,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的民族團結理論。他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全面深入持久開展起來,創新方式載體,推動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連隊、進宗教活動場所等?!盵12]“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盵1]“要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華民族大團結促進中國式現代化?!盵4]要“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盵3]這為解決新時代我國民族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行動綱領,為新時代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指明了方向、框定了重點、擘畫了藍圖,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戰略支撐。

(二)我黨民族團結政策的百年俱進

民族政策是我國政策系統中的—個子系統,是我們黨為妥善處理好民族問題、協調好民族關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規定等的總和。它是我們黨根據馬克思主義民族團結理論,結合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制定的,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行為準則、重要手段和方式。促進民族團結的政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原則和根本政策。馬克思認為:“要使各民族真正團結起來,他們就必須有共同的利益。要使他們的利益能一致,就必須消滅現存的所有制關系?!盵13]列寧認為:“任何民族都不應該有任何特權,各民族完全平等,一切民族的工人應該團結和融合?!盵14]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促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我們黨民族政策的核心內容。民族團結政策是我們黨藉以處理民族問題的行動指南。我們黨在民族團結政策的百年俱進中自覺地扛起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神圣職責,始終不渝地高度重視促進民族團結,清醒地認識到,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如果沒有民族平等就肯定沒有民族團結,而民族團結則是民族平等的必定結果,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前提和重要保障。因而我們黨和政府歷來主張,我國56 個民族無論人口的多少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高低,無論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的異同,均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分子,都擁有同等的社會地位,在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平等地履行義務,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歧視行為,深入持久地推動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形成和睦、友好和互助、聯合的關系。實踐證明,我們黨從成立之初起,在民族團結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方面就開始不懈努力、持續探索,歷經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不斷發展與完善的百年歷程,民族團結政策呈現出不斷完善的歷史軌跡。

從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再到新中國的成立,我們黨的民族團結政策始終重點聚焦于團結、聯合各民族,取得開展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斗爭的領導權。這一時期我們黨的民族團結政策主要從五個方面予以貫徹落實:(1)著力加強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選拔和任用工作,充分發揮他們在革命斗爭中的骨干帶頭作用;(2)充分團結和努力爭取少數民族的上層人士;(3)尊重各少數民族在民族文化、語言文字和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方面的自由;(4)大力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教育事業;(5)積極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不斷提升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水平,改善少數民族群眾的民生水平。②參見劉鴻燕《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百年俱進》,云南省社會科學院網,網址:http://www.sky.yn.gov.cn/xsyj/zgsd/01676424754177493625.訪問日期2022年12月11日。事實表明,在我們黨的民族政策體系中,“民族團結”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我們黨在創建時期和大革命時期,民族團結政策便應時而生。1922 年7 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指出:“尊重邊疆人民的自主,促成蒙古、西藏、回疆三自治邦,再聯合成為中華聯邦共和國,才是真正民主主義的統一?!盵15]171925 年10月,黨的四屆一次擴大會議通過的《關于蒙古問題決議案》提出:“內蒙古農民中的革命工作,應竭力聯合中蒙農民以反對共同的仇敵……所以中國共產黨指導之下的農工兵大同盟,要能聯合內蒙古中蒙農民的斗爭?!盵16]這些重要政策的出臺,標志著早在20 世紀20 年代我們黨的民族團結政策就業已形成。經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幾個歷史階段后,我們黨的民族團結政策在實踐中逐漸走向成熟。1949 年9月29日,起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將民族團結政策明確規定為新中國的一項重要政策,十分明確地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第一次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團結互助。這為民族團結政策確立了深厚的政治基礎。1951 年5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專門發布了《關于處理帶有歧視或侮辱少數民族性質的稱謂、地名、碑碣、匾聯的指示》,各地通過切實貫徹落實這一《指示》,有力消除了民族歧視的痕跡,卓有成效地推動了民族團結的進程。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廢除了民族剝削、民族壓迫和歧視制度,把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的基本觀點和原則運用于我國的具體實際,賦予了其更加豐富的內涵,民族團結政策逐漸發展完善為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更具精細性和精準性。

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制定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政策、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培養和使用民族干部政策、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發展少數民族教育政策、發展和繁榮民族文化政策、保障各民族使用發展語言文字政策、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方面的政策、尊重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少數民族上層愛國人士建立統一戰線政策等。我國憲法明確規定,要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歧視和壓迫。我國刑法等多部法律、法規以及政府行政規章也對反對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維護民族團結有明確具體的規定。2019 年10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該文件要求,要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水平,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履行守護民族團結生命線的政治責任。①參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網址:http://www.gov.cn/zhengce/2019-10/23/content_5444047.Htm.訪問日期2022年12月25日。上述政策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民族團結工作經驗的科學總結,是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是創新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這些政策有力促進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為更進一步地推動民族團結政策的貫徹落實,國務院從1988年到2019年共召開7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1988 年、1994 年、1999 年、2005 年、2009年、2014 年、2019 年),共表彰4 556 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4 909 名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②參見路慧萍、謝清松、秉浩《新中國70 年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政策的發展》,《黑龍江民族叢刊》,2019 年第6 期,第12頁。這一重大舉措的實施,對切實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團結政策、營造珍惜和維護民族團結的良好社會氛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起到了引領和推動作用。

二、維護國家統一:我黨民族理論與政策的基本價值底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維護祖國統一,是國家的最高利益所在、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盵17]如果沒有國家的集中統一,就談不上民族區域自治。只有維護國家統一,才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可言。我們黨在制定民族政策時,首先要考慮的準則是維護和確保國家統一,這是“國家至上”準則,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這一準則針對我國56個民族在經濟、政治、文化、歷史、地理等多樣因素的差異性,采取各種有效的政策措施來處理好各民族之間的關系,以助推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觀,不斷增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

(一)堅持集權與分權的辯證統一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抵御外來侵略、反對民族分裂主義的斗爭中,各民族結成了休戚與共的血肉聯系,形成了具有強大凝聚力、向心力的偉大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我國分散存在的許多個民族經過接觸、混雜、聯結、融合以及分裂和消亡,逐漸演化成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塑造出一個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各具個性的有集中統一傳統和悠久歷史的發展中大國。我國的歷史傳統、民族組成、民族分布狀況、民族關系、民族經濟的發展等要素決定了我國只能是單一制的多民族國家,只能以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不可能通過聯邦制或邦聯制來解決民族問題。1984 年5 月,六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同年10 月1 日該法正式施行。這標志著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這也使得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走上了制度化、政策化、規范化和法治化的軌道。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與那些聯邦制國家有著很大的不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必須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主權。這種自治權既不是民族主權,更不是國家主權,也相異于聯邦制國家結構下的地方自治權。①參見宋才發《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民族法律與民族政策的集中體現》,《河北法學》,2012年第12期,第19頁。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無論是內容抑或是形式均著眼于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而不單單是自治權力的大小問題那么簡單。倘若盲目地強調分權,地方各自為政,就很難保證國家的統一、國內各民族的團結。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充分體現了國家的集中統一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正確結合,又充分體現了全國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與少數民族的特殊利益的正確結合。我們黨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旨在沖破歷史上各民族之間的“界墻意識”,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妥善地處理了集權與分權的矛盾問題。一方面堅決維護中央權威,保證中央政令在全國的暢通;另一方面又讓少數民族自治地方依法享有充分的自治權。在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維護國家統一的制度保障,各少數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有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神圣義務,維護國家統一和各民族團結是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堅決反對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依法嚴厲打擊極少數搞民族分裂的害群之馬。與此同時,少數民族自治地方依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擁有廣泛的自治權。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行政首長必須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民族自治地方可以依法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自主安排、管理、發展經濟建設事業,各少數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依法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機關可以報經上級國家機關批準,變通執行或停止執行該上級國家機關發出的不適合當地情況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令。②參見李大健《發展和諧的民族關系與完善民族政策的和諧取向》,《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第6頁。

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根據中國民族歷史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和革命的發展,采取了最適當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18]?!敖鉀Q民族問題,中國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國聯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我們認為這個制度比較好,適合中國的情況。我們有很多優越的東西,這是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不能放棄?!盵19]257而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前提是“維護國家統一、保障中央統一領導”,是在平等聯合的基礎上,國家政治上完全統一。這具體體現在“四個有機結合”上,即: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的有機結合,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的有機結合,制度因素與法律因素的有機結合,歷史因素與現實因素的有機結合。與一些聯邦制國家的地方自治相比較,我國國家結構形式獨具特色。一是繼承先人們留給我們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豐厚遺產,且以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來呈現其文化格局和特色,鞏固和發展這種多元一體的文化樣態。二是注重一體性并不忽視甚至否認多元性,而是尊重和包容多元性,傾力推動56 個民族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觀,凝心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新中國成立以來,無論在何種風險和考驗面前,56個民族都能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同心同德,齊心協力,開創了經濟發展、政治安定、文化繁榮、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生態良好、人民幸福的大好局面。實踐充分證明,堅持集權與分權的辯證統一的中國特色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是民族問題的“中國之治”和民族工作的“中國經驗”的制度密碼,是中國特色民族區域自治的寶貴經驗。這一制度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在促進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這一偉大創舉從根本上超越了傳統的“懷柔羈縻”治理體制,為有效解決世界民族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

(二)堅決反對任何分裂國家的行徑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論述多民族國家的民族關系時,都非常重視國家統一,堅決反對任何企圖分裂國家的圖謀和行徑。恩格斯在論及當年德國的分裂時局時就指出:“統一會使我們不蹈華沙和布隆采耳的覆轍,只有統一才能使我們在國內和國外強大起來?!盵20]反對外國干涉中國內政是毛澤東一貫的思想原則。毛澤東曾向全世界莊嚴宣告:“完成祖國統一,這是我們六億五千萬人民的神圣任務。這是中國內政,外人無權過問,聯合國也無權過問?!盵21]20 世紀80 年代中期,鄧小平在回答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華萊士的“臺灣有什么必要同中國統一”的提問時指出,“這首先是個民族問題,民族的感情問題”“分裂狀況是違背民族意志的”[22]。江澤民與時俱進地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他指出:“中國的主權和領土決不容許分割。任何制造‘臺灣獨立’的言論和行動,都應堅決反對;主張‘分裂分治’‘階段性兩個中國’等等,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也應堅決反對?!盵23]胡錦濤高度重視國家統一理論的創新,2005 年3 月4 日,他在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民革、臺盟、臺聯界委員聯組討論時,就臺灣問題發表四點意見:一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決不動搖;二是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三是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四是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①參見胡錦濤《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促進祖國統一大業(二○○五年三月四日)》,《黨的文獻》,2006年第2期,第4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時代推進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基本方略,展現出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國家統一觀,他就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提出五點重大主張:一是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二是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三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和平統一前景;四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五是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②參見習近平《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斗——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 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9年1月3日,第2版。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愿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盵24]臺灣問題就是民族問題。我們應把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民族分裂主義勢力的斗爭納入全國各民族人民反對民族分裂、維護國家統一的偉大斗爭之中,全力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③參見沃澤明《臺灣問題就是民族問題》,《內蒙古統戰理論研究》,2001年第1期,第31頁。

我國是當今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妥善處理好本國民族關系的國家之一,反對民族分裂一直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政治主張。在這方面,我們業已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F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突出了“保障中央統一領導”在“維護國家統一”“構筑中華民族共同體”中的核心地位,用以防止國家分裂。我國憲法從民族與國家的關系、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性質以及公民權利和義務等方面鄭重宣示了要堅定不移地維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盵25]3我國刑法第249 條、第250條對何為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和出版歧視、侮辱少數民族作品罪進行了明確界定,嚴厲打擊破壞民族團結、進行民族分裂的行徑。我國《刑法修正案》《國家安全法》《反分裂國家法》及其實施細則以及民族自治區地方性法規、規章等為制裁民族分裂分子提供了相關法律依據。這表明,我國已通過法律法規將堅決反對民族分裂、堅定維護國家統一體現為國家意志,并通過具體的法律條文將其強制化,這是防止民族分裂、維護國家統一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迄今為止,我國已經在反對民族分裂、維護國家統一方面形成了三種主要政策措施:一是依法嚴厲打擊民族分裂活動,重拳懲治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行徑;二是在社會領域大力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三是依托公共教育系統普遍、廣泛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④參見嚴慶、馬寶華《淺談反對民族分裂的主張與依據》,《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第25-26頁。從新中國成立開始,我們黨就旗幟鮮明地同民族分裂主義進行堅決斗爭,這一政治立場、政治價值觀也鮮明地體現在民族政策的制定上。確保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是我國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前提,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國家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有機結合的自治。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理論和實踐,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黏合劑,是同民族分裂主義進行堅決斗爭的銳利武器,它為我們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的團結統一、社會安定、人民安寧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由于民族問題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多變性、普遍性和國際性,使得世界范圍內的民族分裂主義浪潮迭起,民族分裂主義和泛民族主義呈愈演愈烈之勢,種族主義陰靈不散,反對民族分裂、宗教極端、暴力恐怖的斗爭成效顯著和局部地區暴力恐怖活動活躍多發并存,當今世界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盛行,西方敵對勢力蓄意以“民族牌”出手,打著“人權”“人道”的旗號和“人權高于主權”的幌子,粗暴地干涉中國內政。他們對我國西藏、新疆地區的滲透分裂活動不斷加劇。十四世達賴集團企圖將“中間道路”“高度自治”確立為解決“西藏問題”的藥方,并與“疆獨”組織頭目熱比婭一道竭力在國際社會中擴展活動空間,還與“臺獨”分子相互勾結、相互利用,處心積慮地制造分裂祖國事端,危害西藏、新疆安定團結局面,妄圖破壞祖國統一、把西藏和新疆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陰謀從未停止過。對此,我國高度重視防范、制止和依法懲治一切披著“民族”“宗教”的外衣、利用民族宗教影響進行的民族分裂活動,堅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且為此建立了立法司法行政監督、公眾及社會輿論監督、統一戰線監督“三位一體”的反對民族分裂主義政策的協同監督機制。長期以來,我國各民族干部群眾高舉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偉大旗幟,運用民族理論與政策的武器,高懸法律利劍,矢志不移地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同一切“分裂、滲透、破壞”活動作斗爭,從而守住了維護國家統一這一我國民族理論與政策的基本價值底線。

三、堅持人民至上:我黨民族理論與政策的終極價值依歸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了“六個必須堅持”①參見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第1版。,其中,“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排列首位,可見其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在我們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堅持人民至上成為了我們黨的民族理論與政策的終極價值依歸,是我們黨的民族理論與政策在百年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完善的重要路徑參照,是黨的百年奮斗的寶貴歷史經驗。保護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合法利益是我們黨的民族理論與政策的內在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的發展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本質,各民族人民的最大利益訴求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最大利益訴求。我們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和民族理論為指導,汲取我國歷朝歷代積極可取的民族政策智慧,結合歷史傳統、現實國情和國外相關經驗教訓,著力推進民族理論與政策的創新發展,切實把握維護少數民族根本利益的著眼點和著力點,著意于對少數民族及其聚居地區加強政策扶持,在民族經濟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精神利益、生態利益等方面對少數民族采取傾斜照顧政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堅實的理論與政策基礎,有效保障了民族自治區域內的廣大民眾的利益。

(一)堅持人民至上是我黨歷代領導人的初心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26]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人民立場。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自己認定為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這揭示了百年大黨永葆生機活力的重要密碼,這也是其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從根本上來說,我們黨的理論就是一切為了人民的理論。②參見賀新元、董良平《人民至上: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南方日報》,2021年1月4日,第A10版。

毛澤東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提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黨的一切工作向人民負責、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重視人民群眾現實利益等經典觀點。③參見王歡、王曉東《重溫毛澤東關于密切聯系群眾的經典論述》,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址: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226/c148980-23952409.html.訪問日期2022年12月11日。他認為,“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5]285。他對少數民族利益問題作過許多精辟的論述。1953年10月18日,毛澤東在接見西藏國慶觀禮團、參觀團時,從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出發,指出“幫助各少數民族,讓各少數民族得到發展和進步,是整個國家的利益”[27]。1956 年他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我們要誠心誠意地積極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盵5]34其堅持人民至上的懇摯之情溢于言表。

鄧小平以人民利益作為最高準繩,針對改革開放過程中少數民族地區與漢族地區存在的經濟發展差距的現狀,他多次強調,全國各族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社會主義不是少部分地區少部分人富、大部分地區大部分人窮,不是那個樣子。他指出:“我們的民族政策是正確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我們十分注意照顧少數民族的利益?!盵19]362

江澤民提出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非常重視少數民族與民族地區的發展,十分關心少數民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強調必須要重視讓少數民族與民族地區得到利益和實惠,他指出:“要把國家對民族地區的開發與這些地區的發展繁榮和少數民族群眾的具體利益結合起來,讓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真正得到實惠,尤其要抓緊解決那些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盵8]150

胡錦濤提出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他認為牢固樹立和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價值之本,不斷提高各民族群眾的生活水平。他指出,必須將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提升到戰略高度予以重視,要“把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28]。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百姓心為心,他念茲在茲、初心永存的執政情懷和工作理念,便是體現我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與長遠利益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他強調:“要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把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落實好,關鍵是幫助自治地方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盵1]要“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確保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12]?!鞍迅纳泼裆?、凝聚人心作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民族地區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促進發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眾?!盵4]“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盵3]由此可見,我們黨的歷代領導人均體現出了講民生、解民憂、促民富,把人民當作目的,一切為了人民的思想。他們的語言表述雖然不同,而其本質內涵卻是殊中歸同一脈相承的,那就是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人永遠不變的初心。這顆“初心”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潤滑劑和催化劑。

(二)堅持人民至上是我黨民族政策文本的根本遵循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盵3]黨的二十大報告生動闡釋了“人民”與“江山”的辯證關系,寓意十分深邃、溫暖直抵人心,深刻彰顯了我們黨一以貫之的人民立場、始終如一的為民情懷。少數民族經濟與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一部分,少數民族與少數民族地區的利益是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我們黨的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這在我們黨的民族政策中是毫不含糊的?;厥字袊伯a黨百年奮斗歷程,我們可以自豪地說,當今世界,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和國家能夠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真正把維護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權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我們黨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十分注重處理國家整體利益與少數民族地區利益的關系,這充分體現在黨的系列民族政策文本之中。

從中國共產黨創立之初到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黨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始終將少數民族的利益擺在突出重要位置來抓。為幫助生活比較貧困的散雜居少數民族發展生產,讓其逐步擺脫貧困落后的狀態,我們黨制定了幫助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1926 年12 月,湖南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保護少數民族的切身利益、爭取少數民族獨立解放的重要決議《解放苗瑤決議案》,其中指出:“革命政府必須全力消滅苗、瑤地區的匪患,并幫助苗、瑤人民發展文化教育?!盵15]521930 年5 月發布的《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宣言》明確指出,要“堅決贊助各少數民族反帝國主義反漢族地主與封建勢力的民族解放斗爭”[15]126。1930 年8 月制定的《中國共產黨對目前時局宣言》提出“幫助各少數民族之各個民族文化經濟的發展”[15]129。1940 年4月,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關于回回民族問題的提綱》提出“幫助回族改善人民生活,激發回族人民抗戰熱忱與生產熱忱”[15]654。1940 年7 月,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關于抗戰中蒙古民族問題提綱》提出“幫助蒙古民族改善與提高其人民生活,激發蒙古人民抗戰熱忱與生產熱忱”[15]666。1949 年9 月29 日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專列一章(第六章)規定了新中國的民族政策,其中第53 條明確規定:“人民政府應幫助各少數民族的人民大眾發展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建設事業?!盵15]1290在1953 年9 月至1954 年3月僅僅6個多月的時間里,中共中央就批轉了有關增進少數民族福祉的4個報告:一是中央民委黨組《關于回民生產生活問題的報告》;二是河北省民委《關于在過渡時期民族問題方面的任務和當前民族工作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具體解決辦法的報告》;三是河南省委統戰部《關于開封市回民自治區在糧食計劃供應后情況的報告》;四是蒙綏分局統戰部《關于回民就業失業情況的報告》。1954年9 月20 日,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也明確規定:“國家在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將照顧各民族的需要,而在社會主義改造的問題上將充分注意各民族發展的特點?!盵29]在這些政策文本中,將切實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文化事業確定為做好民族工作、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內容,這些內容在推動全國各地幫助少數民族妥善解決涉及生產生活的難題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改革開放開啟了我們黨的民族政策發展的歷史新時期,我國民族政策文本堅持人民至上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各項民族政策給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創造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民眾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政策實惠。1979 年10 月12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批轉國家民委黨組《關于做好雜居、散居少數民族工作的報告》中要求,國家和有關部門要積極幫助城市和散居地區的少數民族加速發展經濟和文化事業。1987年4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批轉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關于民族工作幾個重要問題的報告》的通知中明確規定:“中央和國務院各部門,以及設在民族自治地方的所有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都要切實執行自治法和黨的民族政策,充分尊重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照顧自治地方的經濟權益,讓利放權,支持和帶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發展,密切聯系和熱情幫助少數民族,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盵30]1993 年9月,國務院批準并授權,國家民委發布《民族鄉行政工作條例》和《城市民族工作條例》(均于1993年9 月15 日發布),就促進民族鄉與城市少數民族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等作出了規定。1982 年12 月4 日公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條明確規定:“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盵31]1984 年5 月31 日,六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序言不但規定“國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努力幫助民族自治地方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25]3,而且還定下了幫助民族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具體政策。2001 年2 月,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高考和中專招生時,對人口特少的少數民族考生給予特殊照顧。2001 年8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問題的復函》,指出“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的發展,可以在執行統一政策的前提下,在實際工作中給予更多的支持和照顧”[32]。2005 年5 月18 日,《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05—2010年)》作為國家專項規劃頒布實施,對全國總人口在10萬以下的22個民族聚居的640個行政村給予重點扶持。國務院給近20個部門分解了具體目標責任,以讓其更好地服務于少數民族的發展,扶持少數民族的政策比過去更加系統、更加全面,扶持力度也顯著增大。①參見耿新《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政策的演變、特點與啟示》,《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第29-31頁。2011 年6 月20日,《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11—2015年)》頒布實施,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對全國總人口在30 萬人以下的28 個民族給予重點扶持。其目標是:到2015年,人口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基本實現“五通十有”,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基本實現“一減少、二達到、三提升”;到2020 年,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發展更加協調、生活更加富裕、環境更加美好、社會更加和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②參見國家民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扶貧辦《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11—2015年)》,網址:https://www.gov.cn/gzdt/2011-07/01/content_1897797.htm.訪問日期2023年11月15日。這進一步擴大了扶持范圍、進一步增強了扶持力度,扶持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入了全面深化期。2016 年12 月24 日,《“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發布,從財政、投資、金融、產業、土地、社會、環境、人才和幫扶9 個方面給予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差別化支持政策。這一規劃由國家民委牽頭,13個部委各司其職,旨在以更大的政策力度扶持少數民族發展。這些民族政策文本充分彰顯了我們黨的民族政策的先導性、引領性、方向性和戰略指導性①參見耿新《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政策的演變、特點與啟示》,《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第29-31頁。。

與此同時,中央還出臺了包括興邊富民、西部大開發、脫貧攻堅等各類政策措施,以作為扶持少數民族發展政策的重要補充。少數民族所在的各省區也先后制定實施了相應政策,編制了專項規劃。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上下貫通、運行順暢、充滿活力、執行有力的共同扶持少數民族發展的工作格局。②參見劉興全、肖瓊、黃莉等《我國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政策研究——基于對云南、貴州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的調研》,《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年第7期,第110-112頁。1998年國家民委倡議發起了“興邊富民行動”,1999年國家民委聯合國務院有關部門提議實施“興邊富民行動”,2000 年國家民委正式啟動實施興邊富民行動,2001年國家民委印發《全國興邊富民行動規劃綱要(2001—2010)》。2007 年6月9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興邊富民行動“十一五”規劃》,標志著興邊富民行動從部門行動變成國家政策。2011 年6 月5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興邊富民行動規劃(2011—2015 年)》;2017 年5月28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興邊富民行動“十三五”規劃》;2017 年9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大邊民支持力度促進守邊固邊的指導意見》;2018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的意見》。這些有關邊境地區發展的政策文件,將興邊富民行動提到了更高的高度?!芭d邊富民行動”的對象分布在190 多萬平方千米的國土面積、2 萬多千米長的我國陸地邊界線的135個縣、市、旗、市轄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56 個邊境團場,其中的107 個屬于民族自治地方,涉及的總人口達2 100多萬,近50%是少數民族。③參見譚晶純《國家民委介紹“興邊富民行動”情況》,《云南日報》,2000年7月3日,第A2版。這一行動旨在下大氣力促進邊境邊疆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增強邊境邊疆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提高邊境邊疆地區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

為進一步縮小東西部貧富差距,1999 年9 月22日,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明確提出“國家要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33]。此后又在2000 年10 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2001 年3 月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和2006 年12 月8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的《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等政策文件中多次進行了具體部署。2010年6 月29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這一政策的實施使得西部大開發戰略得以全面推進。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央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西部地區包括廣西、貴州、甘肅、內蒙古等經濟社會發展的專門政策,從而增加了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寬度和厚度。

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包括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自治區、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總面積為685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總面積的71.35%。④參見賈雅茹《試論東西部二元經濟循環機制》,《北方經濟》,2013年第7期,第52頁。而西部民族自治地方面積占西部地區的86.5%,占民族自治地方總面積的96.7%。我國有155 個民族自治地方,其中有5 個自治區、27 個自治州和83 個自治縣分布在西部地區,還有3 個自治州和15 個自治縣比照享受國家的西部大開發政策。因而支持我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是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首要任務。⑤參見《國家民委:西部大開發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搜狐新聞網,網址:http://news.sohu.com/20091123/n268406179.shtml.訪問日期2022年12月31日。在推進國家宏觀發展戰略的同時,我們黨還統籌調度各地區人力物力資源,實施開展了中東部發達地區直接對接西部民族地區的“對口支援”幫扶政策。自1999 年9 月黨中央明確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這項戰略工程已取得十分顯著的成效:截至2019年,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總量較1999 年增長了近20 倍,在全國排名和占比雙提升,其中占比提升4.1 個百分點。2012年以來,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我國西部地區5 086 萬貧困人口實現了全面脫貧,568 個貧困縣全部摘帽,且在生態文明建設、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構建高水平開放格局等領域向時代、向歷史、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份滿意的答卷。①參見趙昱、胡娜娜《再闖新路看西部:西部大開發研究20年綜述》,《商業經濟》,2022年第7期,第1頁。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精準扶貧政策”②精準扶貧政策是習近平總書記于2013 年11 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時提出的,以“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作為重要思想。,進一步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2015年10月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進行部署,提出“十三五”時期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任務和具體要求。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為全面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201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適用于中西部22 個省份的《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構建起了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的脫貧攻堅責任體系,并體現出責任制實施中獎懲分明的原則。2016年11月23日,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使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對象更加精準、目標更加明確、路徑更加清晰、重點更加突出、措施更加有力。各少數民族地區切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③2015年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民委一份簡報上批示。思想,有針對性地制定出臺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案和制度,以完備的蘊含人民至上真理力量的政策穩步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工作,確保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在少數民族地區的順利實施。

上述民族政策的制定充分表明,堅持人民至上是我們黨的民族政策文本的根本遵循,這充分彰顯了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由于我們黨在百年奮斗征程中特別注重提高各族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大力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傾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鑄魂、筑基、固本工程,讓各族人民群眾共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增強其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足感,故而我國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得到了充分保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猜你喜歡
民族團結少數民族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民族團結之歌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讓民族團結之花愈開愈艷
關于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