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研究

2024-04-06 17:34寧春燕
學周刊 2024年9期
關鍵詞:生活化案例法治

寧春燕

(甘肅省臨夏市第五中學,甘肅臨夏 731100)

生活化教學即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情境當中完成對于生活的認知和學習的過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的生活化教學,即讓學生在教師所設置的生活化情境當中,完成對于教材知識點、案例內容的學習,并學會對知識點的應用,從而形成正確的道德觀、法治觀,提升綜合素養。那么,如何落實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生活化教學呢?下面將就此展開具體探究。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一)是推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將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活動中,以實現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推行生活化教學既是當前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教學改革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將生活化教學應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可以有效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同時也能夠使教學的過程變得更加輕松、活潑,以更好地適應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特征。因此,教師必須要把生活化教學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深入探討生活化教學的方法和手段。

(二)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必然選擇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無論是身體狀態還是心理特征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這個過程當中,思想道德和法治意識的建設對初中生的成長和發展來說尤為重要。將生活化的內容引入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和理解其在生活當中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夠促進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使學生的個人行為規范得到約束,向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讓教學效果切實可見。

(三)是道德與法治教學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在“雙減”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必須要提質增效,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而進行生活化教學,能夠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使學生更好地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道德與法治教學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當下,由于種種原因,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脫離生活、偏理論化現象比較突出,這不僅和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的特性相違背,而且不利于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落實。那么,應該如何開展生活化教學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一)教學素材生活化

要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更好地實現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教師首先要在教材的選擇上下功夫。教師要認真地從生活當中搜尋各種各樣的教學素材,從中選取那些和道德與法治教學相關的內容,并通過有機梳理,使其形成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這些教學素材一定要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并且能夠極大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和法治觀念。

例如,《踏上強國之路》這一課程內容,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艱苦的發展歷程,掌握國家如何從弱小變為強大、由貧窮變為富裕、經濟從起步到騰飛的整個過程。這一課的內容和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都是密不可分的。初中學生盡管年紀小、社會經歷不豐富,但是他們從小到大也能夠感受到國家強大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在備課階段,教師必須要從各個方面去搜集和整理國家發展的重要成就、各項數據、各種案例等。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學習課本中所闡述的內容,從宏觀角度去了解國家的發展歷程。然后,教師再向學生展示能夠表現我國經濟發展成就的案例。這些內容可以是圖表數據,也可以是視頻、照片等。展示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的方式感受國富民強的自豪感,并且讓學生自己進行總結,指出國家改革開放的重要成就。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讓學生暢所欲言,思考國家命運前途的大問題,通過為國家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的方法,提高學生的主人翁精神,讓學生意識到個人與國家命運的不可分割,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并且引導他們在精神素質上獲得升華。

(二)教學情境生活化

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帶領學生快速進入情境,開始對教學內容的學習。這些生活化的情境一定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多選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情和案例。

例如,學生日常喜歡在網上購買物品,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有可能會遇到買到假貨、快遞丟失等情況。教師在講解法律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創設相關情境:假如你在網購時買到了一件假貨,該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呢?這種生活化情境很容易把學生帶入其中,進而認真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這些知識是十分實用的,可以切實為學生解決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能讓學生意識到保護自己權益的重要性,他們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價值所在。教師在情境創設時可以選擇普通學生作為案例,也可以選擇學生喜歡的影視人物作為案例,目的都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化情境的創設一定要以生活為基礎,不能盲目追求案例的特殊性而脫離實際,否則非但起不到教學作用,還會適得其反,引起學生的反感。

(三)情景短劇生活化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對于很多新鮮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而且活潑好動,喜歡參與。對于他們而言,在課堂上進行情景短劇的表演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當中實現對于課程內容輕松有效的講解。而且初中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十分欠缺生活經驗,通過這種模擬短劇的形式,也可以幫助他們了解社會,以便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學習當中遇到類似的事情時,知道如何正確去處理,這對于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教師在進行短劇素材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選擇那些緊貼實事的內容,要讓學生能夠很快地對素材的內容有所了解,同時養成關注社會熱點的習慣,讓他們理解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的重要性。

例如,在《生活需要法律》這一課程的教學當中,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內容,要讓學生明白,在日常生活當中,法律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很多事情都必須要通過法律手段去解決,而且在日常生活當中,學生必須要遵紀守法,不能挑戰法律的權威。在講解完相關內容之后,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每個小組的學生根據學習的內容進行短劇的排演,而后分組在課堂上進行演出。這時候,有的學習小組就會模擬一個小小的法庭,在法庭上進行相關案件的審理,學生從而了解了案件的審理過程。有的學習小組會根據相關的社會熱點,比如“兒女應不應該贍養老人”排演情景劇,通過劇情的展示,讓大家認識到贍養老人是子女應該履行的一項基本義務。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更加充分地理解了課堂上教師所講述的知識內容,也了解到很多具體的案例,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上具有重要意義。

(四)教學內容生活化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對于學生而言是相對枯燥的,教師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就會讓學生對課程內容失去興趣,無法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把枯燥的知識點轉化成生活化的案例,這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式,把教學中的一些內容轉變成實際案例,讓學生認為這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事情,進而對其產生興趣,更加認真地去學習,最終達成教學目的,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道德素養。在轉化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能太過偏離課堂的內容,如果只是一味地去講述案例的內容,而忘記了將其和課程的知識點相結合,會讓學生把注意力都放到案例上,而對于課程所要求掌握的內容不了解,這是不可取的。所以,教師要把握好度,在案例的講述和課程內容的傳授上做好融合,并且及時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探討當中,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教學《交友的智慧》一課時,教師要積極把握生活化的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交友狀況,以及自己對于友誼、朋友的認識,來進行本課的優化學習。比如,可以組織小組之間、同桌之間進行討論,說一說自己在交友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又是如何解決的,并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等。接著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教師對學生面對的具體問題進行指導和分析,以此來幫助學生收獲更多的交友智慧。

(五)實踐活動生活化

教師要將生活化的模式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還要多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更強烈的參與意識,并且認識到道德與法治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這些實踐活動可以包括演講比賽、辯論賽、知識問答等各種形式。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有關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演講比賽,讓學生自己撰寫演講稿,進行演講練習,以便在比賽中更好地展示自我。這樣,學生一方面可以通過演講內容的準備更深入地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知識內容,另一方面可以在準備和比賽的過程中鍛煉實踐能力,通過競爭、合作等方式實現對學生的道德教化。教師還可以組織知識問答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習和記憶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知識點,讓學生在背誦知識、參與問答活動的過程當中,拓展自己的思路,加深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并學會如何運用這些知識。教師要注意,知識問答的內容不能只是理論化的,還應當具備更強的實踐性,要多選用案例,鍛煉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

(六)課后作業生活化

課后作業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方法,傳統的作業設置往往以背誦、記憶、刷題為主要形式,這些作業方式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而言固然是有效的,但是卻十分枯燥乏味。學生對于這種課后作業往往會產生抵觸情緒,通常也都是敷衍了事。所以,教師在課后作業的設置上要注重生活化,更多地用感知和體驗的形式讓學生去完成作業,而不僅僅只是對知識點的簡單記憶。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對于作業的應付,同時也會讓學生在體驗當中更直觀地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價值所在,并且能切實地學習到更加實用的知識內容,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更好地達成教學目的。這種體驗和感知類的作業通常都是以實踐的形式來完成的,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靈活地進行設置。

例如,對于《親情之愛》這一課程,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幫助家長買菜、做飯、做家務等作業,讓學生從中體會父母的不易,感受他們對兒女的愛與付出。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給家長過驚喜生日的方式,讓學生學會表達對父母、親人的愛。

再如,在教學《學會合理消費》這一課時,教師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合理消費的重要性,最好的辦法就是布置相關的實踐作業。比如,可以讓學生用清單的形式列出自己近一星期、一個月的消費情況,并對清單進行分析,指出哪些屬于合理消費,哪些屬于不必要的消費,從而形成正確的消費觀,明白錢財的來之不易,進而懂得勤儉節約的重要性。這種作業可以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鞏固課堂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以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總之,將生活化的模式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當中,是促進學生學習、達成教師教學目標的重要方法。教師要從思想意識上認識到生活化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不斷調動各方面的資源,運用多種有效的方式開展生活化教學設計工作,將生活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容融會貫通,使用案例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的教學內容,并且在實踐當中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通過學習,在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方面真正獲得提升。

猜你喜歡
生活化案例法治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如何讓數學教學生活化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