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內在機理與實現策略

2024-04-06 17:36韓岳霖
現代農機 2024年1期
關鍵詞:數字化數字人才

韓岳霖

(喀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844000,新疆喀什)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1]??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長期的、龐大的系統性工程。當前,數字經濟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產物,正在向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持續滲入,數字化成為未來鄉村的發展方向,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重要機遇。因此,為加強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手段在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中的下沉應用,必須厘清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內在機理,以放大數字賦能優勢,持續釋放數字生產力。

1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內在機理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推動農村產業、生態、文化、治理和服務領域的數字化進程,能夠賦能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文化振興、治理轉型和共同富裕。

1.1 產業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興旺

在傳統的小農生產模式中,生產技術相對落后,農產品流通體系不夠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鄉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數字賦能的核心要義在于將數字要素融入農村領域及農業生產,依托數字技術平臺的信息共享,挖掘涉農資源的潛在價值,進而轉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和發展動能,加速產業數字化進程。一方面,數字技術能夠助力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的數字化改造。農民可以借助無人機、移動設備及物聯網技術,準確獲取光照強度、作物長勢、病蟲害情況等農業生產數據,還可以通過自動監控系統實施智能灌溉、施肥等作業,幫助農戶對搜集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作出精準決策。這不僅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人工,還保證了農業高質高產,解放了鄉村生產力。同時,數字技術為農業生產提供了精準的用戶需求。經營者根據消費者偏好和市場變化組織生產,使得農業精準生產成為可能,有效避免了農產品滯銷現象的發生。另一方面,隨著數字技術在農業農村的推廣應用以及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推進,涌現出特色農業、休閑旅游、網購電商等鄉村新業態,成為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共同賦能鄉村產業振興。

1.2 生態數字化賦能鄉村生態宜居

大多數農村地區過去基本上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獲得發展的,背離了可持續發展理念。鄉村振興視域下,利用數字技術持續賦能鄉村生態宜居建設,有助于加快實現鄉村富、生態美。

首先,有利于實現綠色農業生產?;谖锫摼W技術對農業生產數據的采集分析,以及對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測、遠程控制,能夠實現對農藥、肥料用量的精準把握,以技術驅動推動農業生產從粗放走向精細,從而有效改善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從農作物種植到加工的全過程跟蹤,更是確保了農產品生產環境安全,反過來也倒逼著生產者轉變盲目的生產方式。其次,有利于提升鄉村生態治理的數字化水平。借助數字技術能夠全面評估鄉村整體污染狀況和環境承載能力,找出造成污染的源頭,并為垃圾回收、人畜分離、污水防治、道路美化等人居環境改善工作提供有針對性的治理決策?;ヂ摼W這一媒介在鄉村生態保護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農民可以通過線上監督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共同打造美麗鄉村。最后,部分鄉村地區以當地豐富資源和秀美自然風光為賣點,開展生態旅游,有利于引導游客和當地居民增強環保意識,積極投身美麗鄉村建設實踐,共同賦能鄉村生態宜居。

1.3 文化數字化賦能鄉村文化振興

“中國文化以鄉村為本,以鄉村為重,所以中國文化的根就是鄉村?!盵2]然而,在我國城鎮化的浪潮下,多元文化不斷擠壓著鄉村文化的生存空間,傳統村落等文化載體由于長期得不到重視和保護,正在迅速消亡。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鄉村的普及,鄉村文化在數字經濟時代煥發出全新生命力。一方面,把鄉村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采集、儲存、傳播,有利于鄉村文化的傳承和保護,能夠有效解決鄉土文化在時間長河中面臨消失困境及碎片化的問題。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鄉村民眾的文化素質。依托數字化平臺和互聯網媒介的信息傳播、互動交流功能,廣大農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新的文化理念,接受能力素質培訓,切實提高了鄉村人員的綜合素養。

1.4 治理數字化賦能鄉村治理轉型

數字技術的到來打破了傳統被動式的、一元式的治理模式,多元主體有效參與構建了治理數字化的核心要素[3]。第一,治理數字化有利于實現鄉村治理高效能。在時間維度上,數字技術憑借其信息處理迅速的優勢,利用政務數據平臺可以將村民與政務進行連接,及時發布信息并供村民查詢和辦理業務,簡化了辦事流程,加快了信息傳遞,大大提升了雙方之間的溝通效率。在空間維度上,隨著“互聯網+政務”的普及,支持在線辦公,村民足不出戶便可提交各種數據材料。第二,治理數字化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共享“數字紅利”?;跀底只脚_,政府可以及時回應村民的訴求,為村民參與選舉、建言獻策、了解村務信息和獲得惠農政策信息提供了技術支撐,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

1.5 服務數字化賦能鄉村共同富裕

數字化賦能服務供給,將進一步縮小城鄉鴻溝,實現城鄉服務均等化和社會公平正義。主要表現在:一是鄉村教育方面,依托“互聯網+教育”服務使得更多優質教育資源流向農村,特別是讓經濟落后地區的教育與城市同步。通過網上直播、在線課堂、網校教學等方式,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育資源分散現狀。二是鄉村醫療方面,利用“互聯網+醫療健康”可提供遠程醫療服務,包括遠程問診看病、電子病歷、物流送藥、在線教育培訓等在內的各類服務,時間短、效率高,看病問題不再是村民的突出難題。三是創收增收方面,數字經濟吸納了大量社會人員就業,并且培養了大批數字化高素質人才,直接帶動當地鄉村居民就業創業增收,共同賦能鄉村共同富裕。

2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現實挑戰

2.1 鄉村數字基礎設施不完善

事實上,雖然鄉村數字化轉型正在不斷推進,但鄉村的數字化基礎設施還很薄弱落后。具體來說,一是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存在明顯差異。根據第46 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3 年6 月,我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85.1%,而農村地區普及率僅為60.5%。二是數字設施建設水平相對較低。鄉村數字設施包括信號基站、寬帶業務、無線電視等內容,而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起步晚,信息資源分散。加之缺乏配套設施的系統優化和長效管護,建設過程中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現象,難以充分發揮基礎設施的建設功效。

2.2 鄉村數字專業化人才匱乏

人才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核心要素。當前,鄉村數字人才的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難題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鄉村難以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人才外流嚴重。城鄉之間就業環境、薪資福利、社會保障的客觀差異,致使青年人才外流情況嚴重、回流意愿低。而且農村收入偏低,對高端數字人才、數字時代創業者的吸引力自然不是很高,也就導致農村人才市場“失血”“流血”現象嚴重[4]。另一方面,鄉村信息化專業人才配備不足,缺乏既懂數字技術又懂農業生產的復合型人才,嚴重影響著新技術、新要素在廣大農村地區的下沉應用。

2.3 多元協同共享機制難形成

目前,鄉村的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分布零散,總量較少,數據開放共享進展緩慢。實際上,受“部門本位主義”影響,一些部門和企業主動分享數據的意愿不高,造成數據資源效用的發揮大打折扣[5]。由于鄉村數據傳遞機制不完善、民眾自身的局限性等因素,部門與部門、政府與企業、各治理主體之間仍受信息不對稱的困擾,容易產生各自封閉的“數據壁壘”現象。并且,當前數據開放共享缺乏統一的原則標準,提高了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的難度。

2.4 鄉村數字政策保障有缺位

一方面,鄉村數字領域的立法保障還相對滯后?,F階段,關于智慧農業、電子商務等領域的法律制度建設仍處于起始階段,某些領域的法律規章制度甚至處于空白狀態。特別是缺少關于鄉村數據開放共享、治理主體權責劃分等與數字鄉村建設配套的政策法規[6]。另一方面,網絡監管缺位問題時常出現??陀^來講,鄉村地區相對寬松的政策環境使得對網絡空間的監管力度不強,這勢必會造成大量的負面影響。

3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實現策略

3.1 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底座

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有力支撐和基礎保障。首先,要加大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在政府層面上,要“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壓實地方政府投入責任”[7],并通過政府補貼、招標等多種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拓寬建設資金的來源,給予充分的資金支持。其次,積極探索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推動5G 網絡、物聯網、數據中心等通信設施在鄉村地區的推廣應用,持續提升鄉村網絡覆蓋廣度,保證區域內通信網絡暢通,尤其是要做好網絡通信向個別偏遠地區的輻射、覆蓋以及維護工作。數字信息作為鄉村地區新的生產要素,還要積極推進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不僅要注重傳統設施的改造升級和高效運營,還要利用數字技術對鄉村生產、生態、民生等領域進行精準治理,將其融合到廣大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最后,各地應立足于鄉村的實際發展特點和資源稟賦,加快優勢產業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

3.2 打造農村數字人才隊伍,提供人才支撐

人才支撐是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關鍵,有效發揮其在賦能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是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是多措并舉引進和吸納數字技術人才。一方面,既要優化本土人才發展環境,重點關注當地涉農人才,鼓勵本地人才返鄉就業創業,并在其住房、社保、養老等方面為返鄉人員提供優待,讓返鄉人員“留得住”、本土人才“不流失”。另一方面,各地也要推動完善數字化專業人才的長效激勵機制和優惠創業政策,吸引一大批技能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到農村就業創業,鼓勵專家學者、優秀企業家駐村指導,不斷壯大農村數字人才隊伍。

二是加強對農民的數字技能培訓。一方面通過開設數字教育相關講座,大力推行“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向廣大農民傳授、講解關于數據分析、普惠金融及農村新業態的數字知識,提升他們智能手機應用、生產設施操作、農村電商入門等方面的實操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數字鄉村發展的需求。最為重要的是,要持續提升鄉村基層干部的信息素養和技能,發揮好“領頭羊”作用。另一方面當地政府應積極鼓勵涉農院校、研發平臺、企業共同培養所需對口人才,探索政產學研育人新模式,做好人才輸送,夯實人才基礎。

三是樹立典型。讓數字化成功轉型的村民進行經驗分享和討論交流,強化村民在賦能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進而激發其他村民參與數字鄉村建設實踐。

3.3 堅持多元主體協同治理,實現數據共享

在鄉村振興視域下,數字賦能需要建立在主體間彼此信賴和信息開放共享的基礎上,促成多元主體間的有效協作、數據共享和良性互動。首先,基層政府和村級組織在數字資源提供方面有著獨特優勢,要充分發揮其在資源整合、政務服務中的主導性作用。政府可以通過借助一體化數據平臺將村民納入基層社會治理中,完善數據信息共享機制,進一步規范數據的存儲和使用,明晰各方主體的權責定位,探索線上服務新模式,打破部門內部、多部門、多層級間的信息壁壘,以促進主體協同共治。其次,不斷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能動性和積極性。鼓勵村民通過政務網絡服務平臺了解權威政策、與政府有效互動、依法維護個人權益,重塑村民與政府的關系。最后,要優化信息服務平臺的功能設置,尤其是要考慮特殊群體服務需求的差異性,建立特殊困難群體數據庫,推行與其需求相契合的應用服務,真正提升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和針對性。

3.4 優化數字鄉村的政策環境,強化政策支持

數字賦能鄉村振興需要多元優勢互補、協同共治,這就需要地方政府優化數字鄉村的政策環境。具體而言,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政府部門要結合區域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成立數字鄉村試點工作小組,制定契合鄉村建設規律的數字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出臺數據管理的標準規范,明確政務數據共享的主體范圍和共享方式,真正實現更有效的資源共享。二是在數據共享的基礎上,針對農村信息監管不到位問題,大力推進關于涉農信息保護制度的設立,完善數據配套監管體系,最大限度確保數據和信息的真實性。并且要依托網絡平臺宣傳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提高村民的防范意識,同時也要求村級組織在進行村務信息公開時,對村民的住址、身份證號等個人隱私進行信息加密,對擬公開的個人信息進行全面審查,保證鄉村居民的隱私不被泄露。三是要加強對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監管。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近年來,鄉村旅游、網絡直播、農家樂等新型業態蘊含巨大市場潛力,其涉及眾多主體及其利益聯結,必須通過跨部門協同監管嚴懲違法經營行為,切實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猜你喜歡
數字化數字人才
人才云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答數字
數字化制勝
數字看G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