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義縣水稻集中育供秧主要做法及建議

2024-04-06 17:36謝奇玕徐廣華
現代農機 2024年1期
關鍵詞:武義縣秧盤插秧機

謝奇玕,徐 劍,徐廣華

(武義縣糧油技術推廣站,321200,浙江金華)

武義縣是傳統農業縣,糧食生產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來,武義縣糧食生產圍繞保障糧食安全的目標,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大力推廣水稻新品種,積極開展高產創建活動。2022 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為9 827 hm2,糧食總產量為6.03 萬t,其中早稻1 273 hm2,單季稻4 427 hm2,連作晚稻1 220 hm2,水稻總產量達5.04 萬t。水稻種植品種主要有甬優15、甬優17、甬優1540、華浙優1 號、嘉豐優2 號等。近年來,武義縣持續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支持力度,加強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水稻工廠化育供秧,建成集中育秧基地5 個,供秧面積達到4 667 hm2,實現水稻集中連片種植全覆蓋。

1 水稻集中育供秧的好處

1.1 節省育秧成本

開展水稻集中育供秧,能夠達到省秧田、省種子、省肥藥、省物資、省人工的目的。一是通過集中育秧,能夠提高秧田利用率,減少秧田面積。二是通過疊盤暗出苗育秧溫室進行催芽,能夠提高種子發芽率,避免燒芽損種,減少秧苗浪費,節約種子用量。三是散戶育秧秧田面積小,分散不連片,容易造成肥料、農藥的浪費。而集中育秧的面積大且集中連片,可以提高利用率,節省肥料和農藥。四是集中育秧可以提高秧盤的利用率,減少秧盤、農膜等農資的使用量。五是集中育秧可以減少秧田耕整和育秧播種的用工,節省秧苗管理成本。據調查,與手工育秧相比,工廠化水稻育秧具有省秧田、省種、省工、育秧周期短、秧苗生長整齊、不爛秧、易于實現機械化等優點,為全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推廣應用奠定良好基礎。

1.2 提高秧苗素質

集中育供秧有利于先進育秧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武義縣通過采用疊盤暗出苗技術,制定水稻工廠化育秧操作規范,開展從品種、布局、播種、育秧、機插、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到收割的“八統一”服務和技術指導,有利于育秧關鍵技術落實到位,確保出苗整齊,提高秧苗成活率和秧苗品質。

1.3 促進機插技術推廣應用

水稻集中育供秧是提高水稻機插水平的有效手段。全縣共有水稻插秧機281 臺,水稻插秧機械化率在80%以上,栽插效率高,插秧質量好,用機械代替了人工,減輕了勞動強度,1 臺水稻插秧機1 天能完成水稻種植1.33 hm2,效率是手工插秧的20 倍。同時,積極引進水稻側深施肥插秧機和無人駕駛插秧機等新型農機進行示范,實現減肥、省工、節本的目的。其中,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是在插秧機插秧的同時將基肥或基蘗肥或基蘗穗肥同步施在稻株根側3 cm、深5 cm 處,與培肥地力、培育壯苗、灌水管理、肥料選用、病蟲防治、機械選用等單項技術綜合組裝配套形成栽培體系。

2 武義縣水稻集中育供秧主要做法

2.1 創新發展模式,提升供秧能力

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實施工廠化育秧基地建設,年育供秧能力200 萬盤以上,服務農戶4 000 余戶。一是精心設點。由縣農業部門統一規劃,分年度分區域在5個糧食生產重點鄉鎮,建立工廠化育供秧基地,保證了全縣中西部、南部、北部和東部鄉鎮的機插秧供應,并計劃今后擇機再建667 hm2育供秧基地,使全縣年供秧能力達6 667 hm2以上。二是強化指導。由縣農業農村局牽頭,在縣域建立全省首個667 hm2工廠化育秧基地,選派專業技術人員駐點指導服務。通過兩年試點,集成推廣了疊盤暗出苗育秧技術,制定工廠化育秧技術規程,形成了一整套工廠化育秧技術模式,提升了水稻集中育供秧能力。三是統一供秧。以行政推動和市場需求相結合的方式制定全縣機插面積計劃,育秧基地按要求培育標準化秧苗,縣域建成廣豐糧食專業合作社等5 個育秧中心,滿足單次機插供秧需求。2022年,全縣完成工廠化育秧181.6 萬盤,同比增50.2%,其中早稻58.3 萬盤、單季稻49.5 萬盤、連作晚稻73.8萬盤。

2.2 配套扶持政策,擴大覆蓋范圍

積極謀劃,在落實規模種糧大戶補貼政策基礎上,出臺水稻集中育供秧補助政策,著力提升集中育供秧覆蓋面。一是科學確定補助范圍。補助對象為在武義縣5 個育秧中心訂購秧苗并在縣域內種植的糧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及農戶等種植主體,補貼品種為縣確定的水稻主推和示范品種。二是合理劃分補貼類型??h財政每年對水稻集中育供秧的補助資金在700 萬元以上,其中早稻秧苗補助5 元/盤,單季稻秧苗補助9 元/盤,連作晚稻秧苗補助6 元/盤。三是重點項目專項補助??h財政統籌資金扶持工廠化育秧、標準化糧倉、糧食深加工等重點項目,根據投資額、生產規模給予基礎設施和機器設備投入補助,補助比例不超過60%,單個項目最高補助不超過200 萬元。

2.3 推進社會化服務,增加種植效益

武義縣以水稻集中育供秧為抓手,加強社會化服務,推進規范化生產,有力保障和推進全縣水稻規模種植面積從2017 年的1 667 hm2提高至2022 年的3 733 hm2,深受種糧大戶和農民的好評。一是助力農田增產。一方面,以“武義縣智慧農業云平臺”為依托,合理布局農業應急指揮點、農業病蟲害智慧監測點、水肥監測系統、小型氣象站等實時監測點位65 個,通過實時監測,發出風險預警和提出管理建議。另一方面,不斷改進機械設備,并自主創新,設計出多種操作簡便、靈活實用的生產設施與工具。如按照標準塑料育秧盤的尺寸,設計出了機動車運秧架,每只運秧架單次可以運送秧苗500 盤,育秧基地作業組用1 臺配備運秧架的拖拉機1 天可以運送秧苗3~4 次,機插大田2~4 hm2,大大提高了機插效率。二是助力農業增效。武義縣建立農事服務平臺,該平臺擁有拖拉機、乘坐式插秧機等農機裝備51 臺,統一維護、統籌使用,農戶可按需低價租賃,推動小農戶、種糧大戶和現代農機有效銜接,大大提高機械使用效率,減少農民機械投資成本。平臺累計租賃各類農機1.5 萬余次,水稻機耕服務面積超2 000 hm2,水稻機插農機社會化服務面積達2 800 hm2。三是助力農民增收。探索推出托管服務,農戶只需按照“土地托管”服務合同繳納一定的托管服務費,平臺根據農戶不同需求,提供土地和農作物的耕、種、管、收、售等環節全托管或半托管服務,有力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平臺已和6 戶種植大戶、7 個鄉鎮簽訂服務合同,服務區域拓展至麗水、金華、浦江、磐安、永康等周邊縣市。累計開展服務1 200 hm2,促進農民收益平均增加1 500 元/hm2以上。

3 水稻集中育供秧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探索,武義縣在工廠化育秧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存在育秧基地建設成本高、設施農用地審批難、秧盤損耗大等問題。一是基地建設成本高,經測算,建成一個標準化水稻集中育供秧基地,總投資為400 萬~500 萬元,投資成本高,建設主體積極性不高。二是秧盤損耗較大,按目前武義縣運行情況,秧盤使用壽命為3~5 年,每年育供秧基地需新購置20%~35%的秧盤,按一個基地50 萬只的總秧盤量測算,每年需購置10 萬~17.5 萬只秧盤,需要投入50 萬~87.5 萬元,秧盤投入成本高。三是秧苗抗自然災害能力偏弱,尤其是早稻,受倒春寒等不利天氣影響,容易發生青枯病和立枯病等病害,造成秧苗損失較大。

4 水稻集中育供秧推廣的相關建議

4.1 加大育秧基地建設扶持力度

建議對水稻集中育供秧基地實行財政專項補貼,提高集中育供秧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和秧盤購置的補助比例,充分調動主體積極性,開展標準化育秧中心建設,降低育秧風險,提高秧苗質量。同時,加大信貸資金扶持力度,對開展水稻集中育供秧的農業主體,在基礎設施建設、種子肥料采購等方面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并給予適當貼息。

4.2 簡化設施農用地審批流程

對水稻集中育供秧和烘干中心等建設項目配套用地,國土部門應適當簡化審批程序,為水稻育供秧提供必要的土地資源,保障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4.3 開設水稻秧苗保險

積極與保險部門協調,為育秧主體開設水稻秧苗專項保險,遇到爛種子或自然災害時,能夠為育秧主體挽回一定的經濟損失,保障育秧主體的積極性。同時,建立儲備秧制度,完善和規范秧苗訂購合同,指導育秧主體合理開展育秧工作,避免盲目育秧造成的損失。

猜你喜歡
武義縣秧盤插秧機
讀迷作品
水稻插秧機發展綜述
一種插秧機缽育秧盤的低成本3D打印技術研究
浙江省武義縣通聯站訂戶展示之窗
秸稈秧盤育苗效果研究
水稻秧盤形變測度方法與等級評價研究
水稻秧盤高速播種配套技術的發展與分析
父親
超智能插秧機
水稻插秧機的插秧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