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縣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意義、現實困境及路徑探尋
——以新疆Q 縣S 村為例

2024-04-06 17:36鮮夢琦
現代農機 2024年1期
關鍵詞:農產品農業農村

鮮夢琦

(新疆師范大學,831000,新疆烏魯木齊)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1]。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五個振興,而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只有實現產業興旺,讓農村融合發展擁有更多的載體和平臺,才能將資本、人才等要素吸引到鄉村,最終讓農民收入增加。

1 農業縣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意義

1.1 有助于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第一產業,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是支撐整個國家經濟持續發展和進步的保證,也是工業等其他物質生產部門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作為擁有14 億多人口的大國,必須發展農業,既要確保糧食安全,端好手中的飯碗,又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鄉村產業一頭連著群眾的“錢袋子”,一頭連著鄉村振興的動力后勁,是基礎中的基礎。農業縣只有抓住產業振興這個基礎和引擎,才能把經濟基礎打牢,持續滿足人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將鄉村產業振興發展成果惠及廣大農民,進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1.2 有助于解決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黨的十九大根據我國國情的變化,作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斷[2]。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傳統農業社會主要是滿足生存型需求,農民從事農業生產主要是為了解決溫飽。而在工業和信息社會,農民賴以生存的手段和生活來源已不再僅僅局限于農業、土地,而是借助城市二三產業創造社會巨大財富的能力和空間,務工收入上升為農民家庭的主要收入。農業和土地的功能越來越多元化,人們不僅需要土地提供更多放心、優質、綠色的農產品,而且希望能有機會到農村去體驗農耕文化、去享受農村生態宜居的生活環境。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為鄉村產業振興指引了更高的目標,農業縣積極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就能夠彌補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短板,不斷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切實解決農民“急難愁盼”的問題,讓農民群眾在朝著共同富裕邁進的進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1.3 有助于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穩則國家穩,農業興則國家興。實現農業農村的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群眾過上富裕富足的幸福生活是鄉村振興的最終目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的成功與否,關乎我國的中國夢能否成功實現。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其目標和實施也緊緊服務于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大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激發農村活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出現返貧、新貧現象,這是今后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先決條件。農業縣實施“三農”戰略,推動“三農”建設,對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Q 縣S 村農業產業發展的現實困境

2.1 Q 縣S 村情況簡介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Q 縣自古就有“北部糧倉”的美譽,曾多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稱號。Q 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縣城距離烏魯木齊市195 km,是全國主要糧食生產區之一。S 村處于Q 縣西南部,距離Q 縣縣城39 km,靠近京新高速,居民共計220 戶,耕地面積約233.3 hm2,人均耕地面積為0.7 hm2,是以傳統農業為主的農業鄉村,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打瓜、葵花等農作物。

2.2 Q 縣S 村農業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水資源缺乏。水資源是人民賴以生存的根本保證,水資源缺乏是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新疆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干旱地帶,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綠洲,沒有水的地方則是沙漠。Q 縣S 村地處北疆地區,年降水量大約為200 mm。目前Q 縣S 村農業用水為水庫水和地下水。水資源短缺是Q 縣S 村農業生產發展主要障礙,在農業生產中,由于改變了耕作方式,擴大了耕作面積,使用水量增大,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Q 縣因水資源緊缺,地下水超采,制定了嚴格的水資源保護政策,對農業用水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同時伴隨著工業的發展,水資源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

(2)基礎設施薄弱。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基礎支撐是基礎設施。當前,S 村基礎設施建設還很薄弱,很難滿足該村發展的需求。第一,交通設施落后。要想在鄉村地區實現產業的發展和振興,就必須要有優良的運輸條件。但是Q 縣S 村只有一條國道,與外界的聯系不方便,這就制約了旅游業和電商平臺的發展。第二,物流設施不健全。Q 縣S 村經營的農產品主要是小麥、玉米、葵花等,但由于其運輸費用比較昂貴,其產品的外銷受到制約,從而影響了村民的增收,也影響了當地的農業生產。

(3)產業鏈條不完整。Q 縣S 村的農產品深加工能力仍較低。目前,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仍然是以初級農產品為主,沒有形成足夠完整的產業鏈,也沒有形成特色本土品牌,還存在著文化理念的融合能力和推廣能力不強、產品的附加值不高、贏利能力不強的問題。同時,缺乏創新發展的觀念。由于Q 縣S 村村民文化水平比較低,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和新的管理理念的認知不足,村民在生產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生產方式,這不僅造成了生產效率低下,而且還對生產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4)人才資源匱乏。由于Q 縣S 村產業結構單一,農民的收入來源單一,總體的經濟狀況不佳,這導致了大部分的青年勞動力到縣城和市區去打工,該村剩余的勞動力大部分是老年人。此外,由于如今生活壓力大,農村的工作報酬相對較低,生活條件也相對比較艱苦,因此很多大學生在掌握了一技之長之后,都會選擇到城市去工作。S 村對人才的吸引力較弱,從而造成了專業技術人才的嚴重不足,而專業技術人才的匱乏,不利于農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3 Q 縣S 村發展農業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探尋

3.1 加大水資源開發力度,改善土壤狀況

一是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灌水方式不當,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Q 縣S 村要積極調整現有的灌溉方法,應用新的節水灌溉技術,如噴灌、滴灌、滲灌等。這不僅可以提高灌溉效率,還可以節約用水。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應用新的灌溉技術來改善土壤狀況,從而減少次生土壤鹽堿化。二是針對鹽堿土的特點,采用科學的土質改良措施。首先,以水利、農業、生物、化學等為主要手段,對農田進行改良。其次,種植一些適宜在鹽堿含量較低地方生長的耐鹽堿作物,比如枸杞、紅棗、南瓜、甘藍等,這不僅改良了土質,還能增加產量,進而提高農民收入。

3.2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拓寬銷售渠道

2022 年中央1 號文件中提出了“加快農村物流快遞網點布局,實施‘快遞進村’工程”[3]。商務部提出,到2025 年所有縣域都要有超市、物流配送中心,鄉鎮要有商業中心,村村要有快遞服務,實現網絡覆蓋。政府對快遞行業的大力扶持,給鄉村振興帶來了新的生機。在新疆,大力發展快遞物流業,是實施“三農”戰略、推進“三農”建設的關鍵一環。加強農產品倉儲等設施的建設,可以降低農民的損失,防止農產品滯銷。首先,Q縣S 村享受國家政策,充分利用新疆農產品倉儲物流中心優勢,方便該村農產品走出去。其次,Q 縣S 村可以在新疆的農產品與國內的消費者之間建立起一個電子商務的橋梁?,F在是一個全民自媒體的時代,而農村電商則成為一個非常好的聯結平臺,它可以不經過任何中介,直接從互聯網上與最終用戶進行溝通,這樣既可以提高商品的價格,又可以讓消費者購買到優質商品。最后,設立農產品展銷區。目前Q 縣正在修建機場,預計2023 年8 月底通航,陸續開通新疆內外航班,新交通方式必將吸引更多的游客,機場也承載著城市對外展示文化、輸出特色文化的使命,S 村可以在機場航站樓設一店面展銷本村特色農產品,進一步推動該村農特產品走出。

3.3 推動產業鏈條升級,增加農民收入

推動鄉村產業鏈升級,是促進鄉村產業發展、農業縣提高農民收入的一種重要途徑[4]。首先,促進鄉村產業鏈條價值共享。強化村民在鄉村產業鏈中的主體地位,Q 縣S 村在堅持土地集體所有、不改變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多種方式,鼓勵村民以土地使用權入股的方式,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還可以鼓勵村民成立農業合作組織和其他經濟組織,使農民充分受益于產業鏈的發展和升級。其次,延伸農業產業鏈,促進農產品增值。Q 縣S 村可以以本村的農產品生產為基礎,瞄準農產品市場,全面了解市場需求,根據市場需求制訂生產方案,延伸農產品產業鏈,實現整個產業鏈上利益最大化;同時,注重個性化生產、優質生產、綠色生產等,提高生產效益。

3.4 優化鄉村產業結構,實現融合發展

推動鄉村地區產業振興,積極創新發展模式,能夠有效激發鄉村產業的活力。Q 縣S 村堅持以農業為主,圍繞農業農村部提出的“一主多元”發展方向,引導和支持優勢特色農產品在更大范圍內實現生產和供給,并積極探索將農業與旅游、文化等其他產業要素融合在一起的方法和途徑,打造農旅打卡地、田園牧歌生態農旅基地等,重點發展生態農業、休閑觀光農業。Q縣S 村可以以招商引資為抓手,激發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活力。S 村可充分利用招商引資的方式,吸引多方投資主體,讓各方主體共同參與到鄉村產業經營中來,引導他們以S 村農產品等產業鏈為核心,通過本土品牌建設、新媒體宣傳等,開創出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3.5 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創新產業發展

創新是鄉村產業持續激發活力的源泉與推動力,而科技人才是推動鄉村產業創新與發展的靈魂[4],因此,要注重對專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以推動鄉村產業的創新與發展。第一,完善人才返鄉創業保障體系。由于農村和城鎮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這就造成了農村人才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Q 縣應構建健全的社會保障與生活保障體系,提升返鄉、引進人才的工資待遇和福利,解決返鄉就業創業、引進人才的子女教育和老人養老問題,以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S 村應認真貫徹執行上級關于人才工作的要求,扎實做好人才保障工作。第二,S 村村干部應著重對本村面臨就業的村民和大學生家長進行政策解讀,點對點宣傳本縣本村人才招引政策和創新創業政策,確保在外求學的優秀學子了解家鄉人才政策,激發在校大學生畢業后返鄉熱情。第三,鼓勵企業創新和開發。在電商平臺與農村發展快速融合的現實條件下,S 村應抓住機遇,鼓勵村民積極利用抖音、快手等電商平臺,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同時,鼓勵“三農”達人用錄制Vlog 等方式,向廣大網民介紹S 村風俗文化、優質特色農產品等,由此擴大受眾群體,讓更多的人知曉S 村,以此帶動農產品的銷售和農旅融合發展,最終推動鄉村產業的發展。

4 結語

鄉村振興以發展鄉村產業為重點,產業興旺則百業興旺,可以吸引更多的技術資源、資金資源、人力資源涌向農村,能更高效地促進鄉村地區經濟增長,推動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農業縣實施產業振興戰略,是轉變傳統經濟發展方式、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條有效路徑。本文將S 村作為一個案例,探討傳統農業縣在鄉村全面振興、邁進共同富裕進程中的可行路徑。作為農業大國,我國其他農業縣可以借鑒S 村的做法,并結合自身的實際,研究出可以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切實可行的方法,進而推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猜你喜歡
農產品農業農村
國內農業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農產品爭奇斗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