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人才振興視域下高校勞動教育的路徑探析

2024-04-06 17:36王旖璇
現代農機 2024年1期
關鍵詞:勞動人才課程

王旖璇

(太原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030024,山西太原)

2021 年2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文件強調要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健全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強化人才振興保障措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撐[1]。此文件的頒布,奠定了人才振興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支撐地位。2020 年7 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了高等院校學生要掌握通用勞動科學知識,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社會主義勞動關系,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創業觀,具備到艱苦地區和艱苦行業工作的奮斗精神[2]。此綱要的頒發,夯實了勞動教育在我國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的地位。

人才興則鄉村興,鄉村興則國家興。我國許多鄉村面臨鄉村人才難以滿足發展需求的現實難題。高校學生作為有知識、有文化、有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對鄉村建設大有裨益。通過勞動教育提高高校學生勞動素養,動員畢業生加入鄉村振興行列,參與鄉村人才隊伍建設,這不僅能夠有效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而且能夠有效改善鄉村人才窘迫的局面,強有力地助推鄉村向善向好發展。因而,高校勞動教育成為助推鄉村人才振興的一劑良藥。

1 鄉村人才振興的現實困境

1.1 鄉村人才流失嚴重

1.1.1 本土人才外流多

隨著城市的繁榮發展,大城市的便捷與繁華對鄉村本土青年展現出更大的吸引力。傳統的舊式土地耕種,不再是大部分適齡勞動人口維持生計的手段。在我國鄉村,外出求學的青年畢業后留在城市的愿望越來越迫切,外出創業的青年被大城市更多的機遇所吸引,外出打工的青年因大城市的高薪資待遇而駐足,有能力的成功青年甚至背離鄉村、全家移居。如此一來,鄉村地區不僅常住人口持續減少,而且呈現優質青年人才持續性外流現象。

1.1.2 外來人才引進少

受鄉村客觀條件和青年主觀印象的雙重影響,我國鄉村人才引進工作成為農村發展卡脖子難題。從鄉村客觀條件上講,農業收入效益單薄、生產效率低下、耕作方式老套,農村基礎設施較差、娛樂場所稀少、教育醫療滯后,農民思想觀念過時、就業機會匱乏、實踐平臺落后。從青年主觀印象上講,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年輕人“走出大山”的意愿強烈,致使青年一代服務鄉村意識十分薄弱。不僅本土青年不愿意長期留在農村,外來青年更不愿意投入農村建設。加之農村缺少優良的發展平臺和安心的制度保障,因此鄉村引進人才的工作任重而道遠。

1.2 鄉村人才適配度低

1.2.1 專業適配度低

鄉村振興是一個整體性的事業,需要領導型人才、學術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等專業化人才通力合作,才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同鄉村地區,由于自然條件和人文特色的差異,所需要的鄉村人才類型大不相同。就目前而言,服務鄉村的工作者,大多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農學知識培訓,農教科衛等類型的專業人才在鄉村所占比例極少,致使鄉村開展指向性的專業工作時顯得吃力。

1.2.2 年齡適配度低

鄉村人才外流,特別是青壯年大批外出謀生,造成了鄉村人口老齡化和空心化現象嚴重,老人、婦女、兒童成為留守鄉村的主要人群。然而,“80 后”“90 后”“00 后”這些年富力強的青壯年,雖然是鄉村振興戰略需求的年齡適配群體,但在農村中所占比例較低。

1.2.3 文化適配度低

鄉村現存人才中,高等院校畢業生投身農村工作所占比例小。鄉村的實用型人才大多是父輩人才,其文化程度大多是初、高中畢業,不曾接受過高等教育,雖然在鄉村的管理上有著豐富的經驗,但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他們不論是對鄉村振興事業政策的解讀,還是對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文化程度低下的父輩群體,與時代發展的要求有一定脫節,并不完全適配于鄉村振興事業。

2 高校勞動教育與鄉村人才振興的關聯性

2.1 高校畢業生與鄉村振興供需契合

當前高校畢業生突出的就業難問題,與鄉村振興“人才荒”問題,形成了供需耦合。

一方面,高校畢業生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高質量的人才支持。首先,高等學校是培養學術型人才、技術型人才等的聚集地,鄉村振興是需要多種人才共同發力的綜合性事業。通過勞動教育培養高校學生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精神,動員擁有專業技能的高校人才加入鄉村振興隊伍,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推動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和鄉村振興的發展。其次,具備高文化素養的高校學生,能夠在拉動農村產業發展、打造農村特色項目等方面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有利于創新鄉村振興的形式和路徑,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進程。

另一方面,鄉村能夠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實現自身價值的就業崗位。首先,鄉村擁有滿足學生鄉土情懷的物質載體,鄉土情懷是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在精神富足的情況下,高校學生更容易創造出高質量的工作成果。其次,面對就業難的境況,受過高等教育的畢業生,與其在城市耗能內卷不如選擇投身鄉村建設,更好地發揮專業所長,將所學知識運用于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以期更好地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2.2 勞動教育與鄉村振興同向而行

勞動教育在思想上和技能上培養人才,鄉村振興在實踐上吸收人才并進一步對人才進行鍛造,二者以“人才”為鏈接,同向而行。

一方面,高校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成為綜合型人才的關鍵。首先,高校勞動教育通過加強對學生思想上的熏陶,使當代青年正確認識勞動和鄉村,從而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服務鄉村意識。其次,高等學校通過勞動教育加強對學生技能上的培養和訓練,以達到學生熟練掌握勞動技能的目的,促使學生從單一的學術型人才發展為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另一方面,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高等學校不是人才培養的終點,大學生通過躬身實踐才能夠更加深刻地領悟勞動教育所學,更好地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社會建設之用。鄉村振興為高校學生提供了優質的實踐舞臺,高校人才能夠更好地利用其文化優勢、技能優勢、思維優勢推動鄉村創新性發展。與此同時,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能不斷提高學生修養,提升人才的內涵意蘊。

3 高校勞動教育助推鄉村人才振興的路徑

3.1 課程保障:優化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和資源建設

高校要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育方案,優化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和勞動教育資源,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勞動教育課程,提高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保障勞動教育系統高效地開展,更大程度地發揮勞動教育以勞育人的功效。

在優化課程體系方面,一是保證勞動教育課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在課程時間的規定、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形式的設置、課程評價機制的制定等環節都做到認真對待,力求構建全覆蓋、與時俱進、系統的勞動教育課程,堅決杜絕勞動教育“邊緣化”現象。二是根據地方特色開設勞動教育特色課程。根據學生特點開展主題性勞動教育,根據鄉村需要開展專項勞動教育,在創新勞動教育課程形式的同時更有針對性地為鄉村振興培養人才。

在優化勞動教育資源方面,一是強化勞動教育師資力量。學校要設置勞動教育專職教師崗位,在專職教師的基礎上根據師生比例配足兼職教師,形成“專職+兼職”聯合教育。同時也可以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參與,聘請職業院校的教師、當地的勞動模范或一些專業技術人才,到校擔任勞動教育兼職教師進行授課[3]。二是優化勞動教育條件。勞動教育課程應配備專業的課本、充足的實踐場地、完善的勞動設施等,保障勞動教育課程教學的高效開展。

3.2 內在動力:培養高校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的意識

高校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應力求促進學生對新時代農村的了解與認識,引導學生思考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推動共同富裕的重大意義,吸引有志青年畢業后到鄉村,用創新思維引領鄉村不斷發展[4]。

首先,可以通過勞動教育課程與其他課程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服務鄉村意識。一是勞動教育課程與思政課相結合。高校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主要渠道和主要陣地。勞動教育課程與思政課相聯系,向學生展示新時代農村的新形象,引導學生從國內發展大背景出發思考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鄉村價值觀和勞動價值觀。二是勞動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相結合。開展具有專業特色的勞動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思考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為鄉村振興事業助力等,讓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專業知識同步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其次,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勞動育人景觀,對學生進行文化浸潤。一是校園“靜”文化的勞動氛圍營造。在校園宣傳欄中張貼鄉村振興相關海報、設立校園勞動角、校園廣播播報鄉村勞動模范先進事跡等,通過視、聽等多種感官刺激來塑造學生對鄉村振興的印象。二是校園“動”文化的勞動氛圍營造。開展勞動教育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的主題校園活動,舉行農業知識競賽、農業勞動技能大賽等,或舉行鄉村振興精神宣講講座、勞動助力鄉村座談會等,通過不同形式的勞動教育活動來強化學生服務鄉村的意識。

3.3 實踐基礎:有針對性地開展勞動社會實踐活動

勞動實踐活動,是鞏固與升華勞動教育理論知識的最佳方式。高校通過開展多樣的校內校外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勞動和鄉村的情感,淬煉學生的勞動技能,培養復合型勞動人才。

在校內實踐方面,一是要打造校內實踐場所。學校根據當地鄉村特色,結合當地鄉村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勞動實踐基地,同時學校也要注意完善實踐基地的安全措施,制定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狀況的勞動計劃,保證勞動實踐活動安全高效地進行。二是要制定并實施校內活動計劃。立足勞動教育培養目標,提出大學生融入鄉村活動計劃,舉辦體現鄉村特色和勞動特色的團學活動,動員學生創新勞動實踐平臺,在校內開展自發性勞動活動等,通過校內實踐提高學生對勞動活動的接受度。

在校外實踐方面,一是要開設校外實踐基地。學校與校外企業、社區聯系,建立固定的實踐通道,為學生建立更具真實性與針對性的實踐基地。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和兄弟院校聯系,利用資源優勢共建實踐基地,利用“一加一大于二”的協同效應,提高資源利用率,為學校勞動教育提供更好的實踐載體。二是要舉行校外社會實踐活動。舉辦“三下鄉”“學生服務鄉村”“我為鄉村作貢獻”等集體性公益實踐活動,將勞動教育學習成果進行實質性轉化,促使勞動教育向著開放性、綜合性、實用性方向發展。

3.4 完善政策:健全高校和鄉村人才對接引留機制

高校勞動教育與鄉村振興實現切實有效的人才對接,一方面,需要高校積極尋求和鄉村的連接方式,助推人才輸送;另一方面,需要鄉村健全人才引進機制,給予人才更多的保障。

在高校方面,高校應當構建勞動教育與鄉村振興人才的常態化交流合作平臺,拓寬校地合作的深度。高校設立專門部門負責和鄉村基層組織建立聯系,一方面,深入了解鄉村地區的風俗習慣和人才缺口,以便在勞動教育培養人才過程中對癥下藥,針對具體需求進行專業化人才培養;另一方面,高校加強與鄉村合作,在鄉村設立專門的實習崗位,方便高校人才在培養工作結束之后直接對接鄉村崗位,開展實習工作,實現高校向鄉村直線輸送人才,切實達到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目的。

在鄉村方面,鄉村應建立健全政策體系,創造條件留住人才,激勵人才服務鄉村。一方面,鄉村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進一步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通過優化相關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推動人才下鄉后工作的順利開展;優化鄉村創業環境,給予人才創新發展的條件;優化鄉村基礎設施條件,解決人才對生活保障和子女培養的后顧之憂等[5]。另一方面,鄉村、高校、地方政府要積極聯合建立督導平臺。高校人才參與鄉村振興事業涉及政府、高校、鄉村基層組織等多個單位,涉及方案設計、實施過程、效果總結等多個環節,涉及決策、執行與保障等多個要素[6],所以必須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設立督導機構及時進行工作考察,確保每個環節都能落實到位,真正保障高校人才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4 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力。鄉村人才的培養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關注。高校作為擁有豐富資源和專業知識的重要教育陣地,應該發揮培養人才的重要作用,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專業勞動人才,助推鄉村人才振興,助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猜你喜歡
勞動人才課程
人才云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