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課程思政融入日語課堂的探索與實踐
——以茶文化為例

2024-04-08 05:10
長春大學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茶文化中華思政

苗 靜

(長春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長春 130022)

1 課程思政的背景

近年以來,很多學者都認為課程思政應當融入到教學課程當中,并且側重于思想價值引領[1]。李林鈺認為,應該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滲透到專業課程的教學之中,在教學的過程中實現學生思想的提升[2]。高德毅認為,“課程思政”其實質不是增開一門課,也不是增設一項活動,而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3]。馬艷濤認為,高校所有課程都要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強化思想價值引領,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4]。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僅僅側重知識理論的傳統教學已經無法適應時代要求。尤其是外語教學不能拘泥于傳統式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僅僅局限于對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忽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為外語教師,我們應當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啟發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愛國主義理念。我們應當將思政課程與外語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愛國主義情懷,為將來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做準備。

2 課程思政的內涵

錢偉長認為:“我們培養的學生,首先,應該是一個全面的人,是一個愛國者,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一個有文化藝術修養、道德品質高尚、心靈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個擁有學科、專業知識的人,一個未來的工程師、專門家?!盵5]

如其所言,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不應該僅僅專注于專業知識的教學,要更加注重德智教育和積極價值觀的引導,尤其應當注重愛國主義價值觀的培養。在高校外語專業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的教學相結合,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同時注重德育教育,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3 課程思政與教學結合的目標

外語教學的目標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提升學生語言技能的層面,更應當培養學生傳播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促進中外交流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將思政內容巧妙地融入到課程教學當中,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塑造結合起來,在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我們應當謹記育人育心原則,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教授知識,還要注重對學生的價值引領,提高學生的素質,實現全方位的育人計劃。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幾千年的歷史沉淀。在面向外語專業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改變傳統的生硬的教學模式,在專業知識的教學中,有機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介紹,在知識的傳播過程中實現真正的價值引領。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在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加深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理解,樹立文化自信,并培養他們成為今后通過外語講好中國故事、宣傳中國文化、促進中國與世界人民文化交流的堅實力量。

4 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引入茶文化的意義

“外語專業的學生就業時遍布各個行業,構成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組成力量?!盵6]因此,更有必要將思政課程融入到大學外語課程教學當中,培養大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這樣更加有益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播,搭建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的橋梁。

中國茶文化在產生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合先進文化,最終使中國茶文化構筑成為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組成部分[7]。中國茶文化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底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常適合作為思政課程的內容向學生們介紹。

我國茶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在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文化表達。最早起源于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形成于唐朝,此后又興盛于宋朝[8]。進入宋朝后,茶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繼承和發揚,并且在民間得到普及[9]。元明清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發展階段,在茶葉生產、茶藝展示等方面取得巨大進步[10]。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悠久,在歷史長河中散發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中國茶文化的內容,讓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歷史底蘊,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我國是茶文化發源地,在茶文化中有較多哲學素養和智慧結晶,已經成為我國人民重要的文化特征,并形成底蘊豐富的茶文化”[11]。茶文化的物質層面包含茶具、茶葉、茶服、茶館等,精神層面則涵蓋了茶文學、茶藝、茶道等[12]。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茶文化的講解,能夠促進學生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理解,豐富課程內容,將思政課程與教學過程有機結合起來。

此外,中國茶文化還集中體現了儒釋道三種思想,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精髓。中國茶文化既符合道教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也符合儒家人與自然和諧的中庸之道,同時也體現了佛教自我修煉的追求。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中國茶文化,學生在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能夠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的魅力,為今后傳承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做貢獻。

茶文化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是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按髮W生作為我國的高素質人才,從大學層面進行茶文化傳播,能夠提升對外傳播茶文化效果”[13]。將茶文化的講解與外語教學相結合,一方面學生容易接受,一方面也幫助他們樹立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通過在外語教學中引入茶文化的知識和內涵,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專業素養,還可以無形中促進學生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理解和熱愛,推動未來茶文化向世界的宣傳。

5 在日語教學中引入茶文化的教學方法

在外語語言文學課堂上,教師應當不拘泥于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而采用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式,遵循傳授知識與價值引導相輔相成的原則,利用啟發式、討論式、融入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立足點,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中國茶文化。讓學生在對比中西方茶文化的過程中,更加理解中國茶文化的獨特魅力,樹立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為今后跨文化交流做貢獻。

5.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首先,我們在日語教學過程中,向學生介紹日本的歷史文化時,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課程思政的內容。中國漢字在公元3世紀傳入日本后,日本才開始將通過口頭傳播的日語通過文字進行表達[14]。通過介紹日本文化的淵源,讓學生認識到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巨大影響。引導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5.2 中國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起源

茶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日本的茶道的起源也來自于中國,在日本得到了繼承和發展。在講解中國茶文化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進行調研,論述中日茶文化的差異,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也方便學生日后向世界宣傳我國的茶文化。

茶文化具有鮮明的歷史性。隋唐時期,茶文化的發展已經逐漸滲透到民間各個行業中。宋代的貢茶在中國歷史上享有盛名,茶文化在這一時期盛行于世[15]。中國茶文化將儒釋道三家精神融會貫通,形成獨具一格的中國茶道[16]。茶文化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還具有豐富的內涵,體現了儒家和道家思想。讓學生了解中國茶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外語能力,更能夠促進他們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心。

5.3 具體教學步驟

教師應當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改變傳統的僅僅專注于教材的教學方式,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同時,應當豐富課程資源,增加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整體上對課程內容和進度進行把控,將側重點放在茶文化所蘊含的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方面,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中國茶文化與世界茶文化的異同,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自由交流之后,以發表的形式闡釋自己的觀點。學生在提高外語的聽說技能的同時,也對中國茶文化的獨特魅力有更深的理解,為今后向世界宣傳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打下堅實基礎。具體教學方法如下:

(1)課前準備工作。在正式進入課文之前,可以從傳統教學方式的以教師為主體轉變為學生為主體,鍛煉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口語能力,鍛煉學生的自我思辨能力。在課前,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星等線上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學生對茶文化的理解。同時在線上布置課程思政任務,讓學生自由分組討論中日茶文化的差異并且制作PPT。準備關于茶文化的閱讀資料,讓學生事先閱讀,并主動思考中國茶文化與世界各國茶文化的異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主動思考能力。

(2)正式教學過程。在正式教學過程中,在介紹不同國家茶葉種類的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先在教學過程中播放一些世界上各個國家茶文化的歷史和飲茶習慣的短視頻,讓學生總體把握各國飲茶習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注意介紹中華茶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

在制茶的教學環節,教師可以播放各個國家制茶工序的短視頻,讓學生們采取自由分組討論的方式,對各國制茶程序的異同進行探討。教師應當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與他國茶葉的對比,對中國茶葉加深理解。

最后,在茶藝展示環節,教師可以播放一些中國與世界茶藝的展示,以及涉及到茶文化的電影片段,引導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感興趣,從而起到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效果。

在學生發表環節,教師應該引導其他組學生對發表組學生進行提問,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啟發學生對課文內容深入思考。老師點評時,也應當注重引導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將思政自然地融入教學過程中。

此外,教師還可以邀請茶道專家來課堂進行講座,邀請專業的茶藝師在現場展示茶道,讓學生在現場體會中國茶道獨特的魅力。這樣在增長了學生見識的同時,也豐富了課堂內容,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加深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除了授課的方式,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內容豐富的外語活動,圍繞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題舉行中華茶文化宣傳大會等。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也能提升其專業水平,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總之,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本教材的講解,而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以中國茶文化為切入點,啟發學生體會中外文化差異,更加熱愛祖國文化。讓學生圍繞中外茶文化的差異進行發表等,既增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優點,為將來講好中國故事打下堅實的基礎。

6 結語

課程思政的目的是為了將愛國主義教育有效地融入到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通過課程思政與教學課程的有機融合,能夠讓學生通過外語講好中國故事,更好地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為宣傳中華優秀文化做貢獻。

進入新時代,高校教師應當努力將思政課程與教學有機結合,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進行外語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通過課程思政與教學有機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提高文化自信,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實現立德樹人的基本任務。

本文闡釋了課程思政的內涵目的,論述了教學過程中自然融入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和具體實現的手段。教師應當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摒棄偏重教授知識而忽視德育的傳統教授模式,提升教師自我思想政治素養,注重思政主題,采用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靈活多元化教學方法,將思政課程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為將來講好中國故事打下堅實的基礎。

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本文以茶文化為切入點,論述教學過程中有機結合課程思政與外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在外語教學過程中,進行茶文化的普及,讓學生產生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興趣,在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更加理解中國的茶文化,為今后中華茶文化的傳播提供良好的基礎。

猜你喜歡
茶文化中華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辦案經”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課“需求側”
別具特色的俄羅斯茶文化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