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高校網絡育人體系的思考與實踐

2024-04-08 04:32鄭園全
互聯網周刊 2024年5期
關鍵詞:育人思政體系

摘要:高校網絡育人體系的構建是當前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務,該體系涉及的內容非常復雜。只有將所有相關要素相互銜接、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并結合實際進行積極探索與實踐,才能夠推動高校網絡育人工作的不斷創新與發展?;诖?,本文在對高校網絡育人現狀進行介紹的基礎上,提出構建高校網絡育人體系的具體方案,期望為相關從業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高校網絡育人;高校思政教育

引言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全媒體”時代的來臨,網絡已經是課堂以外影響高校大學生意識形態的關鍵渠道,“網絡育人”已經成為高?!叭恕钡摹笆笥恕斌w系中最受關注的育人載體。高校須充分挖掘網絡育人的手段和優勢,構建科學、完善、親民的高校網絡育人體系,實現“全方位”網絡育人的目標。然而,通過了解發現,目前網絡教育的開展既卓有成效又面臨許多挑戰和問題。

1. 構建高校網絡育人體系的目標與意義

《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提出要健全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加快構建目標明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1]。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新媒體已經成為青年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以新浪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已經成為青年集聚的重要陣地[2]。伴隨互聯網生活、學習和成長的大學生,是接觸和使用網絡最廣泛的群體之一,網絡中所傳播的信息觀點、價值取向和情感傾向,對他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因此,網絡育人已是高校思政育人的重要途徑,是課堂以外的主要育人陣地,構建高校網絡育人體系對當前加強高校思政工作意義重大。

高校網絡育人,就是利用網絡平臺、網絡技術和網絡環境,對青年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的過程。網絡育人體系就是利用網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準確把握受教育者身心特點和網絡傳播規律,用積極健康、向往真善美的網絡文化浸潤人心,引導廣大青年大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青年。網絡育人的內容涵蓋多個方面,包括政治立場、法治意識、道德品質、思想觀念、心理素質等[3]。

高校網絡育人體系發揮著其他育人載體不能替代的作用。首先,構建高校網絡育人體系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內涵,不同課程和資源可以根據學生的素質和興趣進行分類推薦,為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思想營養。其次,構建高校網絡育人體系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互動形式,激發學生的思考力和創造力,提高思政教育的參與度和效果。最后,通過構建高校網絡育人體系還可以促進學生全面成長,高校網絡育人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還注重其科學文化素養、創新創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2. 高校網絡育人的現狀

2.1 高校網絡育人的發展水平不一

高校網絡育人的發展水平存在差異,主要有:一是部分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內容缺乏精準性和時效性,在網絡思政教育中未能準確把握時代發展的新特點和人們的熱點關注,導致教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存在偏差;二是部分高校在網絡思政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上過于簡單,缺乏創新性、趣味性和豐富性,導致學生興趣和參與度降低;三是區域之間存在不平衡性,西部地區網絡技術發展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對較低,高校師生使用網絡進行教學的能力和意識與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導致西部地區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能力不足。

2.2 學生參與度有待提高

在高校網絡育人中,學生參與度有待提高。雖然網絡化育人突破了時空限制,但目前仍有一部分學生對網絡平臺的使用和參與意愿不強,其中原因包括:一是部分學生對網絡平臺的認知和了解不足,不清楚其中的優勢和價值;二是學生對網絡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能力相對較弱,更傾向于傳統課堂教學;三是學生對網絡資源的甄別能力和選擇能力不足,面對海量網絡思政資源,部分不知該如何選擇的學生干脆選擇放棄。

2.3 內容和形式相對單一

相對單一的高校網絡育人內容和形式,極大地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原因一是有的高校網絡育人的內容大多數是傳統的思政知識和理論,缺乏針對性和實踐性。原因二是在形式方面,有的高校采用線上講座、在線考試等傳統的教學形式,缺乏互動性和參與性。原因三是部分高校不重視創新網絡思政教學方法和更新教學環境,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單調乏味,難以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

2.4 技術和設施支持不夠

目前的高校網絡育人還存在技術和設施支持不足的問題。在技術方面,一方面,受技術水平和專業知識的限制,在網絡育人平臺的建設和維護方面存在不足,無法提供穩定而高效的網絡環境,影響了學習體驗;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網絡育人教學平臺的開發和更新能力,導致平臺功能較為單一,無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在設施支持方面,有的高校缺乏必要的教學設備和場地,導致網絡育人活動無法順利實施,而一部分學生也面臨設備不足或不完善、網絡不穩定等困擾,影響其參與網絡學習或影響其學習效果[4]。

2.5 人員素質和能力不足

參與高校網絡育人的師資隊伍存在信息化素養和能力不足的問題。一是高校網絡育人的師資隊伍中,網絡技術專業人員和思政專業人員較少,大多數人缺乏網絡育人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影響了網絡育人的效果和質量;二是有的高校網絡育人人員缺乏技能提升的機會,很難跟上網絡育人的發展和變化,相對落后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也無法適應新的技術和教學需求;三是高校對于網絡育人的人員引進和選拔也存在不足,有的高校缺乏對于網絡育人教師的選拔標準和要求,致使錄用人員與其工作需求不匹配。

2.6 效果與評估體系不完善

高校未能建立科學完善的網絡育人評估體系。一是高校網絡育人缺乏相對統一的評價指標和方法,不同高校對于網絡育人的重點和評價側重缺乏共同的框架和標準,各高校網絡育人的效果無法得到客觀評價和衡量;二是高校網絡育人的反饋機制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反饋渠道,校方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意見,阻礙了高校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和改進的通道;三是網絡育人缺乏統一的監管,高校的思政工作和網絡工作歸口于不同的職能部門,這兩個職能部門又歸不同的上級主管部門監管,對業務的指導很難兩者融合兼顧。

3. 構建高校網絡育人體系的思考與策略

3.1 加強高校網絡育人研究工作

一是在構建高校網絡育人體系的過程中,應加強和鼓勵教師開展相關研究。高校應通過加大科研經費,為教師多渠道提供科研項目和資助,支持教師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和相關研討會、研究小組等科研活動,不斷提升教師學術能力和研究水平。二是在構建高校網絡育人體系的過程中,應建立網絡育人研究數據共享和開放平臺,鼓勵教師和研究人員分享和發布研究成果和經驗,促進學術合作和跨學科研究。三是在構建高校網絡育人體系的過程中,應不斷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通過對新方法、新模式的嘗試和驗證,推動網絡育人研究不斷向前發展。四是在構建高校網絡育人體系的過程中,應建立網絡育人學科研究中心或平臺,集中資源和力量進行相關研究工作,以促進學術合作和交流[5]。

3.2 培養學生參與網絡育人積極性

一是搭建高校網絡育人互動平臺,為學生開創互相交流的渠道。這個平臺可以是一個專門的教學網站或在線社交平臺,學生可以在上面分享和交流讀書心得、社會觀察和思考等內容,提出問題和展開討論。二是設計在線學習資源和活動,包括在線課程、小組討論、學術報告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三是為網絡育人提供特定的主題或話題,這些話題可以與時事熱點相關,涉及倫理道德、社會責任、個人發展等方面,引發學生的思考和關注。四是開設學生創作和分享的板塊,讓學生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來展示他們的作品或見解,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欲望。

3.3 豐富網絡育人內容與形式

一是為網絡育人提供多樣化的內容,要從單一的思政理論學習轉為包含政治理論、倫理道德教育、社會責任教育、法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在內的綜合思政。網絡思政教育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互動式學習載體,以學生喜愛的形式呈現思政內容;應做好實際案例與思政教育的結合,將理論知識融合在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社會問題和熱點話題中,激發學生對社會現象的分析思考,以增強思政教育的實踐性。二是為網絡育人開拓多樣化形式,要從單向、單一的呈現方式中解放出來,開設雙向互動、多維豐富的網絡育人形式。網絡育人應有互動活動,通過在線辯論、演講比賽、小組合作項目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思辨和表達能力。應采用多元化評估方式來衡量學生的思政教育效果,引入在線學生作品展示、社會實踐報告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動力。應鼓勵學生參與學生自治組織、社團及志愿服務等活動,充分利用智能手機應用、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創造更具吸引力和互動性的學習體驗,提高教育的影響力,實現可持續發展[6]。

3.4 加大網絡育人技術支持和設施建設力度

一是高校應建立穩定、安全的網絡環境。投入更多的資源,提升網絡覆蓋范圍,確保學生可以順暢地接收和使用網絡教育資源。二是高端配備、及時更新和維護教學設施,如網絡視頻會議系統、虛擬實驗室、智慧教室等。三是建設專業的技術團隊,包括網絡管理員、教育技術人員和運維人員等。四是建設集中的在線學習平臺,可以包括學習資料、視頻課程、互動討論區等。五是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網絡育人工作進行數據分析。六是提供移動學習支持,開發適配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在線學習應用程序,學生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七是加強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加密網絡數據傳輸,確保學生和教師的個人信息和學習資料得到保護。八是積極探索和應用新技術,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人工智能等。

3.5 加強網絡育人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一是從業人員應當具備廣博的知識面和深厚的學術造詣。他們應當不僅關注自己所教授的學科,還應對其他領域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這樣,他們不僅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二是從業人員應該具備較好的教學能力和方法。他們應當能夠靈活運用各種現代教學手段和方法,針對不同的學生特點和學習需求進行個性化教育。三是從業人員還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他們需要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傾聽學生的想法和困惑,同時還需要與同事合作,共同推動網絡育人體系的發展和完善。四是從業人員還應具備創新意識和學習能力。網絡育人體系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創新的過程,教育人員需要保持學習的狀態,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教育理念。

3.6 完善網絡育人工作的評估體系

一是制定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包括網絡育人內容、設施設備建設、學生參與度、學習效果、師生互動等方面,這些指標應能客觀反映網絡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成效。二是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制定評估問卷,通過學生評價、教師評估和自我評估等方式,全面了解學生對網絡教育的認同度、滿意度和改進意見。三是綜合運用定量和定性的評估方法,結合學生成績、學術表現、社會實踐等數據,對網絡思政育人工作進行多維度評價。四是引入獨立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參與評估工作,提高評估的客觀性和公正性,為高校改進和提升網絡思政教育提供參考依據。五是建立快速反饋和改進機制,及時跟蹤評估結果,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

結語

總之,高校網絡育人體系的構建是適應互聯網時代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關鍵舉措。高校必須抓住網絡這個關鍵陣地,通過持續加強網絡育人資源建設、加強網絡育人隊伍建設、創新網絡育人方法與手段、完善網絡育人評估體系等多項措施,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主動權、話語權。在日益更新的信息時代潮流中,為中國式現代化培養政治合格、本領過硬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教思政〔2020〕1號)[A/OL].(2020-04-22)[2024-01-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253/202005/t20200511_452697.html.

[2]陳金強,侯瑞宏.論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三全育人”理念的融入[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15):94-95,98.

[3]張坤美.“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網絡育人體系建設對策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15):52-55.

[4]張悅,王昊禾,申思達.新時代高校網絡育人質量提升體系探索及構建——以“悅己兮”網絡思政育人工作室為例[J].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2022,35(2):6-10.

[5]時影,舒剛.數字化時代高校網絡思政育人的價值生成與實踐路徑:基于主體間性視角的考察[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2(9):69-75,95.

[6]倪海奔,吳錦鴻,黃淑燕.高職院校網絡思政育人工作創新發展路徑研究——基于“元宇宙+”視角[J].傳播與版權,2023(15):100-103.

作者簡介:鄭園全,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

猜你喜歡
育人思政體系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珠”育人
他們用“五招”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