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環境下應用型高?!爱a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2024-04-08 04:32李奎利
互聯網周刊 2024年5期
關鍵詞:數字化環境應用型高校協同育人

摘要:數字化環境對高?!爱a教融合協同育人”工作的影響與日俱增,應用型高校開展相關工作機制的優化完善已刻不容緩。本文在分析數字化環境下應用型高校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必要性的基礎上,總結了當前應用型高校開展這項工作的主要模式以及面向未來的演進方向,建議應用型高校重點完善科技成果共享機制、數字化基礎建設保障機制、實踐平臺運行機制、數字化教學管理機制四項機制,確保數字化應用型人才的高質量培育。

關鍵詞:數字化環境;應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

引言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是當前國內應用型高校推動人才高質量培育的共識性理念,同時也是促進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重要舉措[1]。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開始加速向行業領域滲透,“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工作也被賦予新的內涵。目前,大部分應用型高校依托“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工作框架,聯合企業有序融入數字化技術教學與實訓的內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積累了有益的經驗。然而,在實踐中,由于管理與運行機制的不完善,導致工作成效難以持續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字化人才培養工作的整體進度。因此,有必要開展數字化環境下應用型高?!爱a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研究,促進數字化人才培養工作的優化完善。

1. 數字化環境下應用型高校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必要性

1.1 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客觀要求

當前,隨著數字經濟的逐步崛起,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如何有效引入數字化技術,保持企業發展與數字化經濟相適應,實現運營模式迅速轉變,已成為企業關注的熱點問題。與此同時,國內大部分領軍式企業也紛紛設立與數字技術相適應的工作崗位,并明確規定了人才所需的數字化基本素養與技能。因此,應用型高校只有大力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緊扣數字經濟變化發展的方向,才能夠有效培養出具有前瞻性、創新性的數字化素養人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儲備支撐。

1.2 提高人才培育質量的必由之路

數字化環境下應用型高校開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其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提高人才與數字化經濟社會發展的匹配程度。一方面,通過充實完善數字化相關教育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掌握更具有前瞻性、社會需求性的數字化知識結構框架,實現自身數字化核心素養的鞏固與提升,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與崗位的要求[2];另一方面,應用型高校通過持續優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全過程,深入開展導航式教育教學服務,推動工學結合、實踐鍛煉、綜合素養評價等方面的精細化管理,可以進一步促進教育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打造“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培養模式示范。此外,通過建立學時學分轉換、“1+X”證書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教學改革措施,可以進一步拓寬學生學習與職業發展路徑,引導學生成為工作經驗與實踐技能漸進式積累的復合型人才。

1.3 提升學生職業適應能力的必然選擇

培養學生逐步積累與形成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數字化技能與職業素養,是幫助他們迅速適應社會嶄新崗位要求,順利入職和實現職業發展的重要前提。結合當前應用型高?!爱a教融合協同育人”現狀來看,并未有效融入數字化技能與職業培養的相關實踐內容,這就導致了企業急需數字化技能崗位人才,而應用型高校畢業生又不符合崗位所需技能的人才脫節狀況[3]。因此,應用型高校在開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過程中,有必要深度融入數字化技能與職業培養教學與實踐內容,充分挖掘數字化技能教育與社會職業需求的結合點,使大學生能夠有效進行數字化技能的學習與實踐鍛煉,能夠更為真切地體會當前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相關崗位的職業素養要求,逐步提升自身職業適應能力。

2. 數字化環境下應用型高?!爱a教融合協同育人”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作為應用型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方式,歷經多年發展,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運作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數字化技能教學與實踐的內容,可以歸納為訂制模式、互補模式、滲透模式三種類型[4]。

訂制模式主要是指學校結合企業數字化崗位需求,共同制定相關專業的課程設計內容與實習實訓方案,并以合同的形式簽訂人才培養協議。以學校為主、企業為輔,共同負責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學生臨近畢業,通過學校與企業聯合考核后,即可入職企業從事對應的崗位工作。訂制模式有助于實現人才培養與學生就業的緊密銜接,提高應用型高校學生就業率,同時也有助于增強企業的數字化技能人才儲備,為企業降低人才招聘的經濟成本與時間成本。

互補模式主要是指應用型高校與企業結合各自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資源優勢,共同組織開展數字化教學與實踐工作。企業主要負責提供實踐指導人員、必要的實踐場所以及真實化崗位鍛煉機會,學校主要負責理論課程的教授以及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即可以實習員工的身份頂崗鍛煉?;パa模式的優勢在于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數字化相關崗位鍛煉機會,拓寬職業認知視野,并通過實習經驗的積累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學校也因此降低了組織開展數字化實踐鍛煉的教學成本,企業也可以選擇優秀實習學生,招聘為正式員工。

滲透模式側重于通過創新創業指導、競賽活動、項目模擬等方式的互動結合,來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數字化學習與實踐應用體驗。該模式的優勢在于可以拓寬學生的數字化學習視野,激發學生探索數字化應用與成果轉化的熱情,提升學生數字化創新能力,甚至可以為企業提供符合其數字化業務鏈的下游合作學生創業團隊。

3. 數字化環境下應用型高?!爱a教融合協同育人”演進方向

數字化技術作為一種前瞻性強、創新性廣、應用性急需的技術,在實踐能力與素養方面對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有著更加嚴格的要求。如果應用型高校墨守成規,固化于傳統形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將難以培養出有效適應社會職業需求的復合型技能人才。這就需要應用型高校依據自身所實施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體系,總結經驗,結合當前數字化教育分布式、交互式、融合化的基礎特點,與時俱進,推動工作框架、組織方式、教育教學與實踐方式的優化完善與發展演進,注重解決以下兩方面問題。

(1)“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縱向聯合問題。應用型高校作為數字化人才培養的主體,發揮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與政府、企業、科研單位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共同構成了數字化人才“招錄、培養、篩選、聘用”的復雜運行體系。應用型高校只有與上述各部門之間形成緊密對接、銜接一致的合作關系,才能取得“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良好效果,共同鑄就人才工作新格局。此外,數字化技術作為創新性、迭代性十分突出的技術綜合,從成果形成到推廣應用、教學指導,再到人才延續,都需要納入應用型高?!爱a教融合協同育人”統籌考慮的范疇,盡可能地縮短技術人才培養周期,共同服務于企業創新發展與產業的轉型升級[5]。

(2)“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資源配置問題。應用型高?!爱a教融合協同育人”體系下數字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只有有效地實現各類教育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才能推動工作實施的良性運轉。事實上,大部分應用型高校在組織謀劃數字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踐中,并未細致考慮如何實現資金、教師、教學場地、課程設計等的統籌設計與有效銜接,這就造成了人才培養全過程各行其是、教學資源難以及時配套、教學質量良莠不齊等突出性問題。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把握數字化技術學習的特征、特點,影響學生自身“學習-應用-再學習-再應用”知行合一素養與能力提升閉環的構建,導致協同育人未能獲得實質性成效。

4. 數字化環境下應用型高?!爱a教融合協同育人”工作保障機制

數字化環境下,應用型高?!爱a教融合協同育人”工作的高效運行,必須有完善的制度作為支撐,同時還需要建立健全與制度相匹配的保障機制,確?!爱a教融合協同育人”工作在已有的框架下平穩運行。結合當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前文所提出的演進方向,應用型高校需要重點完善科技成果共享機制、數字化基礎建設保障機制、實踐平臺運行機制、數字化教學管理機制四項機制。

4.1 科技成果共享機制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參與各方具有平等的身份,但是由于承擔的職能與任務不同,導致各參與方發揮的作用存在差異性。尤其對于企業而言,不可能像應用型高校一樣長期從事教育公益服務,而不講究經濟與成果的回報。因此,應用型高校在主導“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建立起有效的科技成果共享機制,才能激發參與各方的熱情,保障工作的穩定、持續開展。

一方面,高校應當與合作企業簽訂細節明確的協議,對數字化產教融合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資金投入方式、項目管理方式、經濟效益分配方式、數字化科技成果共享方式等做出明確的說明,確保合作企業能夠獲得應有的經濟回報,并共享科技成果;另一方面,校企雙方應當建立數字化資源共享機制,對于合作教學中所產生的數字化資源要盡可能地做到共享共用,提高數字化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合作教學運行成本。

4.2 數字化基礎建設保障機制

數字化環境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工作是一項長期性過程,只有有效解決了數字化建設中各項基礎條件所存在的困境,高效開展數字化基礎資源條件建設,才能夠有條不紊地推進教學與實踐工作的合作開展。

首先,校企雙方要加大數字化建設資金投入力度,協議確定不同年度數字化基礎資源條件資金投入,使數字化建設有明確的專項資金作為保障。其次,校企雙方要結合自身數字化建設情況,持續更新完善數字化建設基礎設施設備,如光纜、計算機機房、信息寬帶等基礎要素,使數字化基礎設施設備狀況能夠有效滿足各類教學與實踐工作的需求。最后,在引入各類數字化技術之后,要及時面向學校教師、企業指導教師進行培訓,使團隊人員的技術素養與教學應用要求相匹配。

4.3 實踐平臺運行機制

數字化實踐平臺是數字化環境下應用型高?!爱a教融合協同育人”工作實施的重要載體。應用型高校要充分結合數字化技術發展方向,協同企業共同搭建數字化實踐平臺。

首先,要依托“互聯網+”技術背景,構建設施先進、內容豐富、多元互動的智慧課堂,靈活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情景教學、翻轉課堂等互動性較強的教學模式,借助新媒體教學資源工具,為學生提供沉浸式數字教學環境。其次,學??梢月摵掀髽I共同籌建大數據實驗室、人工智能實驗室、智慧教學工廠等實踐平臺,使學生可以多角度感受、體驗、運用,鍛煉數字化技能,積累數字化工作經驗。最后,在結合數字化平臺開展實訓鍛煉的過程中,學校還應當積極組織創新創業大賽、數字化技能競賽等活動,通過“課賽融合”模式,增強學生真實性實踐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應用意識、團隊合作意識以及溝通展示能力等,促進學生數字化素養的全方位提升。

4.4 數字化教學管理機制

當前,應用型高校在開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過程中,過度偏重教學內容的實施,忽略了如何有效地對教學進行優化管理。通過建立數字化教學管理機制,探索構建數字化課程教學服務平臺,可以實現“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全過程教學精準化管理,推動教學管理與服務能力的不斷完善與發展。

一方面,高校應充分利用平臺數字化信息匯集優勢與個性化服務優勢,進一步暢通面向學生學業的訴求反饋渠道,實現對學生信息化知識服務需求、技術應用需求、職業指導需求的有效匯集,積極面向教師與企業進行反饋,引導學校教師、企業指導教師面向學生個性化訴求進行靶向服務與反饋,實現學生需求與教育供給的精準銜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精準匹配”優勢,有效匯集整理學生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數字化檔案,為學生建立專屬學業信息資源數據庫,使學生能夠及時掌握自身的學業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優化完善。

結語

數字化環境的變化發展賦予應用型高?!爱a教融合協同育人”工作新的內涵。展望未來,高校應當秉持創新發展精神,著眼于學生數字化素養全面提升基本目標,豐富拓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路徑,致力于探索數字化教育教學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機制,確保數字化應用型人才的高質量培育。

參考文獻:

[1]孫艷紅,張曉玉,閆瑞雪.應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實踐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3,39(10):36-38.

[2]王建紅,何勁輝.數字化背景下高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策略[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5):1-3.

[3]沈濤,鄭展,柴美群.河北省中小企業數字化人才需求調查研究[J].科技和產業,2023,23(14):27-32.

[4]朱春燕,翁世洲.數字化轉型時代新商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山東紡織經濟,2023,40(1):42-45,55.

[5]郝云亮.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以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江蘇教育,2023(39):13-17.

作者簡介:李奎利,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藝術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影像的觀念與表達。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研究課題——產教融合下應用型高?!叭凰捏w”育人機制研究(編號:23GJYBD028)。

猜你喜歡
數字化環境應用型高校協同育人
中小學語文作文數字化互動教學策略研究
數字化環境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探微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機械工程專業石油裝備方向認識實習實踐的思考與探索
應用型高校商科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探析
應用型高校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優化
由“依附”走向“聯動”:學校與政府協同育人策略研究
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