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移動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4-04-08 05:13周靜
互聯網周刊 2024年5期

摘要:本文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數字化改革背景下,思政課教師在技術能力不足、教學設計和適應能力有限、心理上的認可接受與行動上的猶豫不決極限拉扯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提出強化教師專業教育與技能培訓,增強其數字化應用能力;守正創新,加強資源整合能力,實現教學全過程數字化;逐步建立并完善教師移動教學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三方面建議。

關鍵詞:數字化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移動教學能力

1. 研究背景

數字化改革是一場全方位的變革,帶來的是系統性的重塑,以數字化改革撬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涉及社會生產生活全領域、全方位、全過程。數字化技術的日趨發展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激活了創新動力,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與時俱進的理論課,不僅表現在課程內容、體系的不斷深入豐富,也反映在教學手段、方法不斷推陳出新、迭代更新?;貞獢底只母锏臍v史潮流之勢,主動適應改革要求并做出變革和行動,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面對的現實挑戰,為思政課教師的移動教學能力提升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1.1 時代變革之迫:數字化改革背景對教師移動教學能力提出了新標準新要求

數字化改革與發展,是當前時代的重要特征。隨著我國數字化在各行業領域快速崛起,教育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這對教師的移動教學能力提出了新挑戰。例如,課程管理系統模塊的設計更加個性化,貼合不同課程的使用需求;在線教學資源發布模塊操作更便捷;師生互動模塊既有信息共享交流功能,又可以及時捕捉學生反饋信息以及評價等。因此,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構建智能交互平臺成為當前時代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它能實現遠程在線實時互動與信息分享等功能,為師生提供良好溝通體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此時代背景之下,教師的移動教學能力必然需要及時提升和持續更新,以適應數字化改革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積極地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2 教育發展之需:數字化改革為教師移動教學能力提供了內生動力

當前,各級各類教育都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如何適應信息化時代發展需要,推進智慧學習和數字課堂建設,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當前教育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如建立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數字化改革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著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在推動教育事業的蝶變躍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移動學習環境下,教師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教學資源共享和交流,借助云計算技術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師生資源互補、知識互通。這對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也是數字化改革發展的優勢之一。優勢的發生是以教師移動教學能力的提升為基礎,同時這種優勢促生了教師移動教學能力的不斷進步,是一種良性的互動和循環。

1.3 教師成長之基:提升教師移動教學能力是教師全面發展的應有之義

教師的全面發展離不開其移動教學能力的提升,這是教師成長的根本所在。隨著數字化改革步伐加快,教育的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數字化作為一種先進工具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全過程,為思政課教育教學提供了更信息化、更人性化、更便捷化的新的學習環境。在新形勢下,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數字化技術對教育事業所產生的重大影響,教師自身也出現了對移動教學能力提升的高度自我認知,這是新時代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和能力之一,這與教師所應必備的傳統能力——書寫粉筆字,有異曲同工之妙。于是,在教師專業化成長過程以及面對的現實教育情景中,移動教學能力成為不可回避、應主動謀求應對策略、須直視和高度重視的現實必需。

2. 研究過程:現狀分析

2.1 技術能力不足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主要使用電腦和投影儀等設備,對于移動設備和應用程序的應用相對較少。因缺乏對移動設備的熟悉,使教師在移動教學環境下面臨技術障礙?;蚴菍τ谝苿討贸绦虻牧私獠粔?,對其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有限,使教師難以發揮移動應用程序的潛力,限制了教學效果的提升。此外,移動教學涉及各種教學工具和資源,如教學視頻、互動課件、在線測驗等,若是教師不清楚如何選擇和使用這些工具和資源,就無法充分利用它們提供的學習體驗和教學支持。

2.2 教學設計和適應能力有限

在數字化改革背景下,教師因受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習慣于傳統教學方法和教材,缺乏對移動教學的認識和認同,以及對于如何將教學轉移到移動平臺上缺乏思路和創新。

長期以來,教師已經形成了基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思維方式。他們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并依賴于紙質教材和面對面的互動。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忽視了移動教學的特點和優勢,比如學生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可以訪問教學資源,教學可以個性化和靈活,以及學生可以通過互動和協作來建立知識。因此,教師對于如何將教學內容轉化為適合移動平臺的形式缺乏思考和探索,仍然傾向于將傳統的教學方法直接應用于移動環境,導致教學效果提升受限。

一些教師缺乏對移動教學的認識和認同,他們對于移動教學的概念、原理和實踐可能了解不足。移動教學需要教師具備技術、教育和創新的綜合能力,能夠利用移動設備和應用程序設計各類教學活動。然而,對于那些沒有接受過相關培訓或沒有自主學習的教師來說,他們對移動教學的潛力和應用范圍存在一定的疑慮和不確定性,不了解如何在移動平臺上創建互動式教學活動、設計適合移動設備的教學資源、評估學生在移動學習中的表現等。

2.3 心理上的認可接受與行動上的猶豫不決極限拉扯

一些教師在移動教學中面臨心理上的認可接受與行動上的猶豫不決,是一個心理拉扯的困境。雖然教師可能意識到移動教學的潛力和優勢,但由于他們對新技術和新教學模式的不熟悉,存在心理上的不安和不確定感。他們擔心自己無法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害怕面對技術挑戰和學習曲線。這種心理上的阻力可能導致他們猶豫不決,不敢嘗試或者推遲采用移動教學的實踐。同時,一些教師還面臨行動上的猶豫不決。盡管他們認識到移動教學的潛力,但由于種種原因,如缺乏培訓和支持、時間和資源的限制,他們對于轉變教學方式感到猶豫。他們擔心采用移動教學會增加工作量,或者擔心學生不會積極參與移動學習,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教師在移動教學中面臨心理上的認可接受與行動上的猶豫不決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對于一些教師來說,他們缺乏對移動教學的全面了解和認知,對于新技術和新教學模式存在陌生感和不確定性,因此產生心理上的抵觸情緒;擔心自己在移動教學中的能力和技能是否足夠,擔心面對技術挑戰和學習曲線,從而影響他們對移動教學的接受和采用;受到時間和資源的限制,無法充分投入移動教學實踐,導致行動上的猶豫不決。

3. 研究結論:對策建議

3.1 強化教師專業教育與技能培訓,增強其數字化應用能力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日新月異,僅僅依靠一套課件、一本教材、一張嘴是很難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教師的綜合素養和教學能力應隨著信息化社會、數字化改革的進展而與時俱進。為教師提供專業性教育和技能培訓機會,是一種最經濟而富有成效的形式。通過培訓和進修,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能及時更新教師對于數字化教學改革的認知和接受程度,加強教師的綜合素質,轉變思維,改變其對數字化、信息化的認知。由“怕”變為“愛”,由“疏”變為“親”,由習慣書本、電腦變為走向移動小屏、智慧大屏。

正如前面分析中所提到的“針對移動教學能力的專門化、全員化培訓有限”問題,在當下的數字化改革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門理應看到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因此,關于數字化教學能力的培訓應成為教學單位每年的常規性培訓項目,在培訓對象上應做到“全員參訓、應培盡培”。培訓內容上關照到當前移動教學能力的最低要求和重點掌握技能等,應當是重點突出、理實一體、效果明顯的,“既為思政課教師提供數據驅動、共創分享、人機協同等模塊的技能培訓,又為受教育者建立數字化培養的成長檔案,真正重視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數字素養提升的長效培養機制”[1]。

3.2 守正創新,加強資源整合能力,實現教學全過程數字化

現階段,大學公開課、微課、慕課、網絡教學平臺等資源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全國大學系統中已經形成具有突出亮點、鮮明特色、全專業、多學科的網上資源庫,具備很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尤其是微課和慕課類的學習資源,由于其短小精悍、簡學易懂等優勢受到眾多人的喜愛和歡迎[2]。這些網絡教學資源能成為數字化教學的重要內容支撐,但是存在資源質量參差不齊、連續性不高,甚至有些資源長期不更新問題,這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而言是數字化教學中存在的一個現實問題,也是影響數字化教學效果的制約因素。

因此,對于長期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傳道、授業、解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而言,加強如微課、視頻、圖片、案例等數字資源的整合能力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例如,以“智慧課堂”為抓手,構建高效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全過程數字化,是教師移動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數字化資源”,構建“基于網絡的在線學習系統”,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設備創設情境、開展教學活動,進而達到激發思維潛能,增強創新能力的目的。

3.3 逐步建立并完善教師移動教學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對現有評價體系進行整合與優化,提出面向教師移動教學能力的關鍵行為指標及量化標準,根據各階段特征設置相應等級,并能依等級進行全方位的結果運用、教學診斷和評價。傳統的教學評價中,針對教師移動教學能力的評價所占比例小,也不全面,并不能綜合而全面反映客觀事實、發現問題。在數字化改革背景下,完善的評價體系是判定教師素養、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的基礎前提條件。評價指標不僅要包括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而且要將評價嵌入學習目標達成、學生參與度、網絡資源的建設、使用、共享,以及教學反饋和教學反思等整個過程。

3.3.1 建立突出數字化導向的多元評價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

傳統的教學能力評價主體主要由管理者、專家、同行、學生等部分組成,而在數字化改革背景下,更需要突出“數字”作為真實而客觀的評價主體。從平臺系統中導出的“數字”信息,能夠真實反映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的數據運用能力。除了傳統的點名、評價、發布互動等功能,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更需要教師掌握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能力,這些都能夠通過“數字”信息進行呈現,從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進行客觀評價。

3.3.2 實現基于教育大數據的智慧評價

在傳統的評價體系中,評價內容往往僅局限于對知識點進行考察,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當前數字化改革為教師移動教學能力評價提供了全新思路和實現路徑,強化過程評價,由注重結果的一次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轉向注重日常行為的過程性、伴隨性評價[3]。評價手段已從傳統的問卷調查轉向大數據采集分析系統,以數據為核心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手段的運用、課程資源的建設、學生反饋信息等方面進行量化評價,從而更全面、更科學、更客觀地反映評價結果。同時,基于互聯網技術所構建的多元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也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因此,建立一個基于多維數據的,融入學生、教師、社會等方面的評價體系,并融合創新的評價機制,方能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品質和水平。

結語

隨著數字技術與思政理論課教學過程的全面融合,提升教師移動教學能力愈發趨于緊迫。教師通過數字化思維形成數字化認知,運用數字化技術對課堂教學的組織架構、手段方法、效果評價等進行全方位系統性重塑,從而促進教學模式改革創新,從傳統課堂躍升向現代教學,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全面重塑,推動課堂教學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參考文獻:

[1]徐穩,葛世林.數字化技術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維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3(3):45-51.

[2]陳銘.移動學習支持下高校英語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36(9):16-18.

[3]舒暉,王以伍.基于現代遠程教育的混合式學習模式轉型發展路徑研究[J].實驗科學與技術,2022,20(5):105-110.

作者簡介:周靜,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數字化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實現路徑研究(編號:2022SCG045);湖州職業技術學院2022年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育人質量提升的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模式構建的實證研究(編號:2022xj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