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構新敘事的單元教學實踐

2024-04-08 13:21陳龍
中學歷史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全球化共同體話語

陳龍

近代以來,西方逐漸建構起以西方標準為制高點并占據主導地位的所謂“元敘事”,這類“元敘事”在各種話語中占有一種優先和特權地位,成為所謂的權威話語,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科學技術進步新成果”,須“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話語體系,反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建設新成就?!盵1]作為新時代中學歷史新教材,在實際運用中應努力建構新語境、新敘事,優化教學邏輯,更有力地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為此,筆者試以《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九單元為例,建構新語境、新敘事,指向學科核心素養,以求教于方家。

一、凝煉單元主題,引領單元教學

“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設計,通過提煉單元主題為集結點,使得以知識為載體、涵蓋價值觀的史學思想方法、史學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等育人目標和過程結構化?!盵2]根據本單元課程內容要求和單元導言的“新穎”表述,筆者提煉出“變局·困局·破局”這一主題。其實第九單元“具有很鮮明的‘中國話語與中國敘事體系的歷史學術話語體系的建設色彩”[3],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話語體系的核心概念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于此可進一步將本單元的主題凝煉為“大變局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主題引領下,本單元教學分為三個環節:“一、變局:當代世界的新變化”;“二、困局:當代世界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三、破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創設歷史情境,設計學習活動

余文森教授曾指出:“情境是‘湯,知識是‘鹽,鹽只有溶于湯才好入口,知識只有融入情境才好理解和消化?!盵4]將知識與情境一體化,創設陌生的、復雜的、開放的歷史情境,在自主探究問題基礎上架構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指向學科核心素養。

第一環節:變局:當代世界的新變化

材料一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核心在于世界格局中的力量對比及其轉移,本質在于當前國際秩序的大發展與大調整,動力在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突破性進展以及思想和制度的創新,其主要特征則著重表現為世界戰略格局、世界經濟格局、國際秩序、全球治理體系及治理規則、人類文明及交往模式等領域所發生的富有歷史意義的大變化。

——羅建波《在世界百年未有大變局中把握戰略機遇期》

材料二 隨著冷戰結束,兩大陣營對立局面不復存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平行市場隨之不復存在,各國相互依存大幅加強,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演化。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后,世界呈現“一超多強”的格局。世界局勢得到緩和,各國都制定了適合本國發展的政策,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帶來的便利條件,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便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獲得競爭優勢。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使得經濟全球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摘編自王香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層邏輯》等

(1)當代世界發生了哪些“富有歷史意義的大變化”?

(2)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各領域變化之間的關系。

第一問學生結合材料和本單元內容可以得出大變化主要體現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等領域。第二問學生運用唯物史觀,在自主學習和相互討論基礎上得出各領域變化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而且認識到這些變化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不可逆轉,其中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有助于建立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于增加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

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難免會產生疑問,諸如這些領域的變化既然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為什么會產生逆全球化、霸權政治、局部戰爭等問題?這些領域的變化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又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的產生有助于進一步落實核心素養。

第二環節:困局:當代世界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材料四 從某種意義上說當今全球化已成為西方推行其霸權和意識形態的新工具和新手段。從全球化態勢下意識形態的功能看,它有包裝對外政策,掩護某些國家的霸權野心的作用,在當今國際關系和對外交往中,意識形態甚至成為某些西方國家掩護和包裝對外政策的工具,使其對外政策合理化?!鞣酱笏凉脑氲摹叭蚧币庾R形態, 即“全球思維”,表面上主張全球“共贏”“共同繁榮”“全人類的利益高于一切”,其實質是西方發達國家推行其霸權主義和意識形態,以便獲取更多的利益并企圖控制和主宰整個世界的工具。

——摘編自王永貴《當今全球化的特點和實質》

(1)當代世界出現了哪些問題?

(2)全球化的實質是什么?

(3)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趨勢中該如何應對?

第一問根據表格提取相關信息可歸納出當代世界存在著逆全球化、局部地區戰爭、霸權政治等問題。第二問根據材料可以初步得出全球化實質是西方發達國家推行霸權和意識形態的工具,但需作進一步分析,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是基于西方流行的兩種國際關系理論提出的,其中政治多極化基于“力量均衡論”演變而成,核心思想是維持大國間均勢,受到歐洲國家的大力鼓吹,而美國卻致力于建立單極世界,明確反對“多極化”觀點;經濟全球化基于“相互依存論”理論,雖然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但仍然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用于掩蓋資本掠奪的幌子。無論是政治多極化還是經濟全球化都是西方大國從維護其自身利益出發炮制出來的,借以維護其主導的“自由主義世界秩序”。根據以上兩問的歸納分析,第三問便迎刃而解,作為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只有堅持合作,共同發展,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力爭在國際治理中贏得話語權才能迎接挑戰。

第三環節:破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材料五 自由主義道德高地的喪失開始于2008年的金融海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證明新自由主義導向的全球化的失敗,而回到孤立主義的特朗普不得已成了國際制度的激烈反對者和破壞者:退出旨在保護環境的《巴黎協定》,退出旨在加強西方陣營政治經濟聯系的TPP,威脅要重新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展開談判,退出伊核全面協議,對包括盟國在內的國家的鋼鐵產品實行高關稅,威脅對世界第二經濟體搞貿易戰,等等。凡此種種,連歐盟都公開戲稱:有特朗普這樣的朋友,還需要敵人嗎?

——張蘊嶺《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

材料六 2017年2月,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55屆會議一致通過“非洲發展新伙伴關系的社會層面”決議,明確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該決議,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中。同年3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4次會議通過關于“經濟、社會、文化權力”和“糧食權”兩個決議,明確表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載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

——《人民日報》2017年2月12日、3月25日

(1)歐盟為什么要“戲稱”特朗普?

(2)面對國際社會出現的問題,中國提出什么樣的方案?

(3)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中說明了什么?

特朗普政府以“美國優先”為執政理念,奉行“孤立主義”,給世界秩序帶來很大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儼然成為西方鼓吹的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逆行者、背叛者,歐盟才會如此“戲稱”特朗普。與美國頻繁“退群”截然不同的是,中國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發起創辦亞投資銀行等,更是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獻出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叭祟惷\共同體”理念被寫入聯合國決議表明這一理念已然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成為處理國家間、維護國際和平、推動各國共同發展的重要準則。這源自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理念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和認可,充分地說明了隨著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有了顯著提升,在西方精心構筑的權威話語體系中打開了缺口,也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監測評估效果,指向核心素養

單元教學的歸宿是指向學科核心素養,要樹立“教—學—評”一體化理念,科學地判定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核心素養所達到的水平。具體落實情況見表1。

總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新時代中學歷史教學承載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當前話語體系轉型期,我們要積極建構新語境、新敘事,在學科大概念統攝下,優化教學邏輯,講好中國故事和世界故事,更加有力地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注釋】

[1]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3頁。

[2] 方穎:《基于大概念的高中歷史統編教材教學設計》,《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年第1期,第13頁。

[3] 蔡敏慧:《<中外歷史綱要(下)>歷史話語體系轉型中的新敘事舉凡》,《中學歷史教學》2023年第3期,第21頁。

[4] 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191頁。

猜你喜歡
全球化共同體話語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新舊全球化
全球化減速:全球化已失去動力 精讀
全球化陷阱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