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劑量、低對比劑肺動脈CTA 技術在肺栓塞診斷中的可行性研究

2024-04-08 08:27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4年4期
關鍵詞:肺栓塞肺動脈低劑量

顧 偉

(南京市溧水區人民醫院影像科 江蘇 南京 211200)

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作為常見的急癥之一,目前的發病率正處于不斷上升的階段,PE 患者可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但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在診斷過程中易與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混淆,誤診或漏診率增加,導致患者錯過疾病最佳治療時期的同時影響預后[1-3]。以往使用的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肺動脈造影手段,雖然疾病檢出率較高,但因其存在創傷性,所以應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隨著CT 技術的發展,肺動脈計算機體層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技術已經成為一種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手段,能夠對肺栓塞進行準確、快速的診斷,在肺動脈CTA 技術中,可以觀察到肺動脈分支的阻塞情況,這有助于預測肺栓塞的嚴重程度和預后。但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和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人們對CT 輻射劑量和對比劑副作用十分重視,因此低劑量、低對比劑CT 技術意義重大,本文通過對比研究,評估低劑量、低對比劑肺動脈CTA 技術在肺栓塞診斷中的可行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2 年2 月在南京市溧水區人民醫院就診的100 例肺動脈栓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1 例,女性49 例,年齡57 ~72 歲,年齡平均(62.15±2.47)歲。

納入標準:(1)病例均通過肺動脈造影明確為肺栓塞;(2)均詳細告知研究具體內容,并簽訂知情同意書;(3)具有清醒的意識和自主意識,能夠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疾病者,不能配合的患者;(2)因自身原因存在影像學檢查禁忌者;(3)依從性較差以及臨床資料不全者。

1.2 方法

采用GE Optima64 排螺旋CT 掃描機、GE Revolution 256 CT 機,實施肺動脈CTA 檢查技術,所有納入研究的人員均接受該技術的檢查的知情告知,簽署碘造影劑使用知情同意書,檢查時囑咐患者以仰臥位的足先進姿勢接受胸部CT 平掃,平掃起點為胸廓入口,終點為肋膈角水平。常規組掃描參數:管電壓為120 kV,自動毫安秒,矩陣512×512,準直器寬度64 mm×0.625 mm,螺距0.8,管旋轉時間0.35 s/r,掃描后進行迭代重建,CT 高壓注射器(雙桶型高壓注射器)以及非離子型造影劑,經肘靜注團注70 mL 造影劑和40 mL 生理鹽水,控制速度5 mL/s,造影劑:碘海醇(碘含量300 mg)。試驗組掃描參數:管電壓為90 kV,團注50 mL 造影劑和40 mL 生理鹽水,余參數一致。

1.3 觀察指標

1.3.1 主觀評價 由2 位具有10 年以上工作經驗放射科醫生依據李克特量表評分法對5 個序列的所有圖像進行獨立閱片、雙盲評價,并對評分結果進行一致性分析,圖像質量評價標準為:5 分,圖像質量優,無偽影,清晰顯示第六級肺動脈分支,病灶顯示清晰,對診斷無任何不良影響;4 分,圖像質量良,偽影較輕,清晰顯示第五級肺動脈分支,不影響顯示病灶,圖像不妨礙診斷;3 分,圖像質量中,偽影一般,清晰顯示第四級(亞段)肺動脈,對顯示病灶稍有影響;2 分,圖像質量差,偽影較重,清晰顯示第三級(段)肺動脈分支,嚴重影響病灶顯示,圖像妨礙診斷;1 分,僅能顯示左右肺動脈干及葉動脈,圖像質量劣,偽影重,病灶顯示模糊不清,圖像嚴重妨礙診斷。

1.3.2 客觀評價 由2 名技師獨立操作,測量左、右肺動脈及脊柱兩側肌肉CT 值,計算其平均CT 值。在下肺靜脈層面,胸前和背后區域各取1 個直徑約20 mm 興趣區,分別測量標準差,取其均值作為背景噪聲。圖像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和對比噪聲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SNR=肺動脈平均CT值/背景噪聲,CNR=(肺動脈平均CT 值-肌肉平均CT 值)/背景噪聲。輻射劑量:CT 自動測定掃描的容積CT 劑量指數(CTDIvo1)和劑量長度乘積(DLP)。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主觀評價采用組內相關系數(ICC)進行一致性分析。以P<0.05 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主觀評價

試驗組和常規組圖像均能顯示四到六級分支,試驗組主觀得分(4.12±0.60)分,常規組主觀得分(4.38±0.72)分,組間圖像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2 名閱片者間評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試驗組ICC=0.910,常規組ICC=0.970,P<0.05)。

2.2 客觀評價

試驗組噪聲高于常規組,SNR、CNR 低于常規組,試驗組檢查中接受的輻射劑量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圖像質量定量分析結果對比(± s)

表1 兩組圖像質量定量分析結果對比(± s)

組別 噪聲 SNR CNR CTDIvol DLP試驗組(n=50) 13.48±2.12 26.48±3.66 24.87±5.04 4.21±0.26 114.48±13.41常規組(n=50) 6.84±1.63 48.36±5.12 46.48±6.37 9.36±0.52 298.73±29.71 t 17.557 24.583 18.812 62.637 39.969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肺動脈栓塞陽性檢出率

常規組中,共診斷肺動脈栓塞50 例,診斷右肺栓塞12 例,左肺栓塞10 例,肺上葉栓塞8 例,肺下葉栓塞14 例,雙肺同時栓塞6 例;試驗組中,共診斷肺動脈栓塞45 例,其中右肺栓塞11 例,左肺栓塞9 例,肺上葉栓塞7 例,肺下葉栓塞13 例,雙肺同時栓塞5 例。兩組間肺動脈栓塞陽性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診斷肺動脈栓塞結果對比[n(%)]

3 結論

肺栓塞能夠導致肺循環障礙等情況的發生,主要是因為肺動脈以及其分支受到血栓的影響,導致堵塞情況的發生,其臨床表現形式呈現多樣化,常出現明顯的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缺乏一定的特異性[4-5]。隨著近年來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多排螺旋CT 設備的普及,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已經逐漸取代有創的DSA 技術成為肺栓塞影像學診斷的首選方法[6]。常規多排螺旋CT 肺動脈CTA 技術作為當下PE 診斷較為準確、快速且無創的醫學影像檢查手段, 憑借其便捷、快速等優勢在臨床得到了廣泛應用,為了探討低劑量、低對比劑肺動脈CTA 技術在肺栓塞診斷中的應用準確性,此次研究對100 例肺動脈栓塞患者分組,通過主觀及客觀評價對比分析。

基于主觀評價標準,研究發現試驗組和常規組圖像均能顯示四到六級肺動脈分支,均能滿足影像診斷要求,組間圖像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诳陀^標準,研究顯示:試驗組噪聲高于常規組,SNR、CNR、CTDIvol及DLP 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此次研究中減少了對比劑劑量,降低了患者的碘攝入量,減輕腎臟代謝負擔的同時,避免了因對比劑用量問題導致聚集在上腔靜脈中對比劑而影響圖像質量的情況,為潛在腎功能損害及心功能低下患者提供更好的選擇,從而減少了對比劑腎?。╟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發生的概率[7-8]。

本研究不足之處:(1)沒有根據患者的BMI 進行細化分組,BMI 指數較小的患者千伏值可以減低;(2)研究采用了自適應統計迭代重建算法(ASIR),可以有效降低圖像噪聲,本組將ASIR 固定在40%,沒有選取多數值間的對照[9-10]。

綜上所述,低劑量、低對比劑肺動脈CTA 技術可以作為肺栓塞疾病診斷方式之一,通過該技術手段的實施,能夠在降低輻射劑量和減少對比劑劑量的同時,顯示四至六級肺動脈分支,且對肺動脈栓塞的診斷陽性率與常規CTPA 技術一致,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猜你喜歡
肺栓塞肺動脈低劑量
慢阻肺患者HRCT檢查肺動脈直徑與超聲心動圖檢查肺動脈壓的相關性
81例左冠狀動脈異常起源于肺動脈臨床診治分析
16排螺旋CT低劑量掃描技術在腹部中的應用
肺栓塞16例誤診分析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電圖分析
顱面部動靜脈畸形治療中肺栓塞死亡1例
急性肺栓塞的心電圖分析
自適應統計迭代重建算法在頭部低劑量CT掃描中的應用
體外膜肺氧合在肺動脈栓塞中的應用
低劑量輻射致癌LNT模型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