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I 和CT 對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診斷價值比較

2024-04-08 08:27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4年4期
關鍵詞:骨質腰椎骨折

許 鵬

(山東北大醫療魯中醫院影像科 山東 淄博 255400)

骨質疏松是以骨量降低,骨組織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常見癥狀包括脊柱后凸畸形、骨痛、脆性骨折等。骨質疏松引起的骨折多見于受力較大且以松質骨為主要構成的部位,比如腰椎、髖部、肱骨近端部位,其中腰椎骨折最為常見,臨床表現為腰背部劇烈疼痛、活動受限、局部麻木等,若不及時診療可能會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2]。MRI 和CT 是目前臨床診斷常用的工具,前者組織分辨率高,可多序列、多方位顯示腰椎形態以及椎旁軟組織、后柱韌帶損傷情況[3];CT 檢查時間短,應用范圍廣,檢查費用相對較低,能夠多平面重建圖像,使診斷更加清晰直觀[4]。本文比較了MRI 與CT 兩種檢查方法在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中的診斷效果,能為臨床診斷提供參考?,F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2 年7 月—2023 年7 月在山東北大醫療魯中醫院就診的60 例疑似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具備完整的MRI、CT 等檢查資料和其他臨床資料;(2)因腰背部疼痛、活動受限等入院;(3)近期存在明確外傷史;(4)意識正常,生命體征穩定。排除標準:(1)腰椎有感染者;(2)既往有腰椎減壓或其他手術者;(3)合并脊椎相關的免疫性疾病。60 例患者中男35 例、女25 例;年齡45 ~78 歲,平均(63.12±5.22)歲;體重45 ~79 kg,平均(66.30±4.11)kg,病程3 h ~22 d,平均(10.12±2.44)d。另選取同期在本院診療的非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45 例,納入標準:(1)腰椎骨折者;(2)腰椎骨密度檢查正常者;(3)具備完整的MRI、CT 資料和臨床資料。排除標準:腰部手術史、感染者等。45 例患者中男23 例、女22 例;年齡48 ~76 歲,平均(62.90±5.23)歲;體重49 ~81 kg,平均(66.77±4.26)kg;病程1 h ~20 d,平均(10.03±2.37)d。

1.2 方法

(1)MRI 檢查:采用西門子3.0 T MRI 檢查儀,掃描參數:層厚、層間距分別為4 mm、1 mm。掃描序列為:T1WI 序列,TR、TE 分別為564 ms、12.9 ms;T2WI 序列,TR、TE 分別為2 400 ms、120 ms;STIR序列,TR、TE、TI 分別為2 800 ms、85 ms、145 ms。檢查前囑患者去除身上金屬物,仰臥于檢查床上,雙下肢自然伸直,保持腰部放松,開始掃描,并測量雙側椎旁肌橫截面積、椎體橫截面積、腰椎肌肉程度。(2)CT 檢查:聯影SOMATOM Drive CT 掃描儀,掃描參數:管電壓、螺距、矩陣、管電流、層厚分別為120 kV、1.0、512×512、200 mA、5 mm,使用薄層重建,冠狀面、矢狀面等多平面重組。所得圖像交由2 位工作5 年以上的影像科醫師采用雙盲法評閱,當意見不一致時,協商解決。

1.3 觀察指標

(1)以臨床最終觀察結果為依據,比較MRI 和CT的診斷效果;(2)觀察MRI 和CT 圖像,比較非骨質疏松性和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像特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MRI 和CT 對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診斷效果

60 例疑似患者中臨床最終確診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59 例,MRI 診斷陽性57 例,CT 診斷陽性56 例,MRI診斷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率與CT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3。

表1 MRI 診斷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結果 單位:例

表2 CT 診斷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結果 單位:例

表3 MRI 和CT 對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診斷效能比較[%(n/m)]

2.2 非骨質疏松性和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的MRI特征

在MRI 的T1WI、T2WI 和STIR 序列中非骨質疏松性和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的信號表現比較,除STIR 序列信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外,其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的雙側椎旁肌橫截面積小于非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腰椎肌肉程度低于非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P<0.05),但兩者椎體橫截面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表5。

表4 非骨質疏松性和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的MRI 特征 單位:例

表5 非骨質疏松性和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MRI 定量指標比較(± s)

表5 非骨質疏松性和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MRI 定量指標比較(± s)

腰椎骨折類型 例數 雙側椎旁肌橫截面積/mm2 椎體橫截面積/mm2 腰椎肌肉程度/%非骨質疏松性 45 3 367.78±29.21 1 281.23±26.77 265.31±18.90骨質疏松性 59 3 001.34±10.22 1 288.21±40.33 226.56±19.25 t 75.513 1.004 10.251 P<0.001 0.318 <0.001

2.3 非骨質疏松性和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的CT情況

骨質疏松性中重度腰椎骨折發生率及骨折累計附件發生率高于非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P<0.05)。見表6。

表6 非骨質疏松性和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的CT 情況比較單位:例

2.4 典型病例分析

王某,60 歲,診斷為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MRI 和CT 圖像顯示如圖1。

圖1 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MRI 和CT 圖

3 討論

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是中老年人群常見骨折,具有發病率高、醫療花費高、致殘率高的特點?,F階段臨床主要使用核醫學、X 線、MRI、CT 等方法檢查,但核醫學檢查成本高,不適用于有放射性藥物過敏史的患者[5];X 線則難以明確是新鮮骨折還是陳舊性骨折[6];CT 在判斷骨折類型和骨性結構損害方面具有顯著優勢[7]。MRI對于隱匿性骨折有較高的診斷率,但不適用于體內含有金屬植入物的患者,上述檢查方法各具優劣,而筆者所在醫院主要以MRI 和CT 檢查為主,因此觀察了其在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診斷中的應用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MRI 和CT 對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診斷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MRI 和CT 對于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診斷價值均較高,與相關研究一致[8]。MRI 是骨科診療必不可少的一種檢查方法,組織分辨率高,對比度好,不僅可以發現骨髓水腫,還有助于骨折良惡性的鑒別。CT 也是臨床常用的檢查方法,與X 線相比,其組織分辨率高,具備多種圖像后處理技術,可以實現椎體容積再現和三維重建,為臨床診療提供更全面、直觀的信息。本研究還觀察了非骨質疏松性和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的MRI 和CT 特征,結果顯示二者MRI STIR 序列中的信號表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是由骨密度下降、骨微結構破壞所致,這種骨密度和骨微結構改變可經MRI 的信號強化反映,而STIR 序列高信號對新鮮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的敏感度最高,因此可能使信號表現有所差異[9]。此外,非骨質疏松性和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的雙側椎旁肌橫截面積和腰椎肌肉程度比較差異也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相關報道一致[10],說明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的椎旁肌肉質量已發生明顯改變。正常人體脊柱穩定性主要通過內源性和外源性穩定來維持,其中外源性穩定主要由椎體兩側肌肉控制和調節,一旦椎旁肌肉質量下降可破壞脊柱的肌源性穩定,使其抗應力下降,誘發脊柱正常結構和平衡功能的減弱或喪失,在受到外界刺激或輕微損傷時,易發生椎體骨折[11-13]。骨質疏松患者由于骨代謝異常,骨量減少,改變了肌肉的生物力學特征,影響了肌肉的形態和功能,從而使椎旁肌肉質量較非骨質疏松患者明顯下降[14-15]。在本研究中CT 顯示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出現中重度骨折的概率以及骨折累計附件的發生率明顯高于非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P<0.05),可能是因為骨質疏松癥后骨礦化成分明顯減少,骨硬度增加,導致了二者CT 影像上的差異[16]。

綜上所述,非骨質疏松性和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在MRI 和CT 影像上存在顯著差異,這可為臨床骨質疏松性腰椎骨折的鑒別和診斷提供重要依據,具有重要的推廣和應用價值。

猜你喜歡
骨質腰椎骨折
不可忽視的“一點點”骨折
骨質疏松知多少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護腰椎
關注健康 遠離骨質疏松
中老年骨質疏松無聲息的流行
骨質疏松怎樣選擇中成藥
同時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關節骨折的治療
腰椎術后腦脊液漏的治療
切開復位內固定與有限內固定聯合外固定治療脛骨Pilon骨折的對比觀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診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