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物史觀視域下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及歷史意義論析

2024-04-09 19:55李亮亮邢云文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唯物史觀二十大變革

李亮亮,邢云文

(1.太原工業學院 思政部,山西 太原 030008;2.上海交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240)

黨的二十大指出:“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保?]17縱觀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總結和提煉偉大變革、重大成就和歷史意義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通過五年一次的全國黨代會或者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等重大節點和重要紀念活動回顧總結;通過召開中央全會的形式進行全面總結;以歷史決議的方式進行歸納總結。黨的二十大點面結合、全方位總結概括了黨和國家事業在新時代十年取得的偉大變革、歷史成就及歷史意義。我們可以基于不同的視角和方法對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歷史成就及歷史意義進行理解和把握,但唯物史觀是貫穿其中的一個重要視角和方法。在應對復雜國際國內形勢和風險挑戰的背景下,能夠取得這樣的偉大變革和重大成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唯物史觀,以高度的歷史自覺,深刻把握歷史演進規律與脈絡,牢牢把握歷史發展機遇與趨勢,善于從歷史進程中總結經驗、汲取智慧,堅定歷史自信,進而掌握了新時代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

一、堅持唯物史觀基本原則:正確把握偉大變革與歷史意義的辯證關系

唯物史觀是一種“實踐的唯物主義”。從社會歷史研究視域審視,唯物史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就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在唯物史觀正式確立的標志性經典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指出:“不是從觀念出發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來解釋各種觀念形態?!保?]172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廓清了與唯心史觀的界限,奠定了自身在哲學史上的重要價值與獨特地位,為我們正確認識社會歷史及其發展規律提供了基本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為科學把握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與歷史意義二者的關系提供了理論指導與重要遵循。

1.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是基于世情、國情、黨情的偉大實踐。唯物史觀關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提示和啟發我們要依照社會客觀實際去分析問題、提出舉措、推動實踐?!豆伯a黨宣言》1872 年德文版序言指出,原理的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2]376。新時代以來的十年,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與復雜局面,黨始終堅持唯物史觀基本原則,團結帶領人民自信自強、勇毅前行。無論是明確提出新時代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方略,作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部署,還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是在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邃思考、深刻總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懈探索、砥礪奮斗基礎上,實事求是提出來并付諸實踐且經過實踐檢驗是正確的方針方略和理論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第一部分,對新時代十年黨的奮斗歷程、發生的偉大變革、取得的重大成就、產生的歷史意義等,進行了客觀全面準確的總結、闡釋與分析,既尊重歷史事實,又符合當今現實,這實質上就是對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堅持與傳承,是對“掌握自己的命運”方法論的堅守與創新。正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第三個“歷史決議”總結出的基本經驗之一——“堅持中國道路”[3]68。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和歷史成就已經確證,遵循客觀規律、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堅持道路自信,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就會穩步推進、蓬勃發展;反之,黨和國家的事業就會受到阻礙、停滯不前。

2.偉大變革的歷史意義源于十年的偉大變革實踐及重大成就。黨的二十大報告集中概括了新時代十年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從十六個方面精辟總結了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和歷史成就。這些偉大變革和歷史成就,從理論維度上而言,是原創性、突破性的;從實踐維度上而言,是根本性、標志性的;從價值維度上而言,是歷史性、決定性的。黨的二十大指出:“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保?]15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民群眾不懈奮斗的社會實踐史。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中創造著并創造了歷史,無論是生產實踐還是科學實驗,它們都是社會歷史得以產生和發展的客觀基礎。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以及取得的社會實踐成就基礎上,對社會實踐歷史的認知進行理論層面的升華和價值層面的提煉,進而對社會實踐產生的作用、影響,我們稱之為歷史意義。換言之,社會實踐是歷史意義得以衍生和形成的源頭。倘若沒有人類的社會實踐,人類歷史就不可能出現;沒有社會實踐取得的歷史成就和歷史變革,所謂的歷史意義、歷史經驗、歷史價值等就無從談起。

黨的二十大指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保?]4這些偉大變革和歷史成就,源于黨在新時代十年團結帶領人民埋頭苦干艱辛探索的變革性實踐,是全國億萬人民群眾能夠直觀看得見、切身感受到和親身共享到的真實客觀成果,而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歷史意義,就是基于這一系列的偉大變革實踐和歷史成就基礎上得以生成、提煉和升華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這件大事,進一步確證了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歷經百年風雨愈加堅強有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件大事,向世界宣告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向世界宣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任務這件大事,為解決困擾人類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提供了中國樣本,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了中國方案。如果沒有新時代十年黨的奮斗實踐歷史,就不可能產生這樣深遠的歷史意義,我們也根本無法理解、無法體會報告所闡釋的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里程碑歷史意義。所以,在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結構框架和邏輯安排中,第一部分就對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進行了回顧總結,對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的歷史意義進行了闡釋提煉。這樣的敘事邏輯和話語表述,遵循了唯物史觀所主張的在社會存在的基礎上正確認識社會意識原理,是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基本原則的堅守,使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進步的命運緊緊掌握在自己手中。

值得注意的是,唯物史觀也強調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黨的二十大回顧和總結新時代十年取得的偉大變革、歷史成就和歷史意義“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找借口”[4]32,而是為了更好地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歷史自信,發揚斗爭精神,為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在新時代不斷推向前進提供強大精神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結尾處著重強調:“我們在長期實踐中得出的至關緊要的規律性認識,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保?]70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歷史意義源于黨在這十年進行的偉大實踐、開創的偉大變革和取得的偉大成就,也會回歸到黨即將圍繞自身中心任務開始新的奮斗實踐過程之中,發揮出強大的激勵和導向作用。這種“認識來源于歷史實踐、認識指導未來實踐并在實踐中檢驗”的唯物史觀與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相統一的邏輯闡釋,正是黨對偉大歷史變革與深遠歷史意義二者辯證關系的精準把握和現實反映。

二、詮釋唯物史觀邏輯前提:奮斗歷程依靠人民,變革成就為了人民

唯物史觀也是一種人民史觀。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察,可以把它劃分為自然史和人類史?!保?]146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和《神圣家族》中,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前提從“現實的人”出發,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5]519,強調唯物史觀視域中“人”的存在是人類歷史產生與發展以及正確的歷史觀確立的基本前提。同時,唯物史觀所強調的“人”是現實的而非抽象的客觀存在,即“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5]501。換言之,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踐并不是單一的個體活動,而是一種社會交往實踐,在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過程中,個體與個體之間必然要形成一定的社會關系。人類歷史正是依托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才得以產生并不斷向前發展。因此,重視和肯定“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價值,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邏輯前提。在黨的二十大報告總結的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中,唯物史觀的邏輯前提得到了充分體現。

1.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實踐的初衷植根于人民群眾,明確了“為什么要推動變革”。任何政黨都要保持自身的政治屬性和根本立場,都是代表一定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的。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也是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在新時代的集中體現。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保?]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致力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而不懈奮斗、勇毅前行。新時代的十年,中國共產黨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堅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意愿,在資本邏輯與人民邏輯的博弈中,在掌握歷史主動中發揚斗爭精神,自覺站在人民立場想問題、做決策、求發展、惠民生、謀復興;立足于新時代偉大實踐,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著眼于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科學謀劃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落腳于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人本歸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視解放生產力,以新發展理念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巨大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等等。仔細審視這一系列重大舉措和戰略部署,其根本出發點都是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對人民群眾需要的深刻體察,并堅定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和重大成就,是共產黨人始終不忘服務人民初心的集中彰顯與現實向度,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堅定的人民立場和為民情懷,進一步確證了“人民是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3]66這一重大命題,進一步筑牢了黨的執政根基,使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持有力,鑄就了黨在新時代的輝煌成就,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2.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實踐的動力源于人民群眾,明確了“依靠誰推動變革”。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重視現實的人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在人類歷史發展中,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社會存在、發展歷史進程的每一個階段,都要依靠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推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保?]15“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保?]70回顧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實踐,面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中國共產黨立足時代之基、回應時代之變、勇發時代之聲,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并取得舉世矚目重大成就,使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們黨能夠堅持從大歷史觀出發,肯定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始終相信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通過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支持,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之中的創造偉力,進而匯聚成推動社會變革的強大力量。歷史和實踐證明,人民是黨長期執政的根本依托,人民是黨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基礎,人民是黨戰勝一切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的重要法寶,“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1]70。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和歷史成就,是黨和人民一起創造出來的;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歷史意義,是“黨和人民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3]71。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創造偉業,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基礎所在,也是黨在新征程上不斷取得新的更大勝利的根本保證。

3.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實踐的成就造福于人民群眾,明確了“推動變革會怎么樣”。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與憧憬,是社會歷史發展中人類孜孜不倦的追求?;厮輾v史,無論是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都曾對未來社會及美好生活進行過論述。馬克思在批判吸收和借鑒費爾巴哈、黑格爾等關于人的需要理論的基礎上,從“現實的人”出發,堅持以歷史的、辯證的思維來思考人的需要,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5]209,認為人作為客觀的、現實的自然存在物與動植物一樣需要維持生命,無論人類發展到何種程度,都需要吸收空氣、陽光和水。質言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客觀必然性,社會滿足人的需要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人的利益實現的過程。同時,人的需要具有歷史性特征,人們需要的表現形式與其所處的歷史階段、與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有關。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人民的主體性價值訴求不斷增加,對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種類越來越多、標準越來越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保?]40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就要把人民群眾需要的滿足程度和利益的實現程度作為評判黨團結帶領人民推動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根本標準。對于新時代十年發生的偉大變革與歷史成就,黨的二十大指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保?]6對于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歷史意義,黨的二十大總結的其中一條是“中國人民的前進動力更加強大、奮斗精神更加昂揚、必勝信念更加堅定,煥發出更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1]15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與重大成就有其深刻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它使人民群眾的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充分實現。

綜上所述,新時代十年,是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堅持人民至上根本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的不懈奮斗史。這一重要結論啟示我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行穩致遠,必須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向度,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從人民中集智慧、聚力量,“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保?]22。

三、拓展唯物史觀全新境界:在總結歷史中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唯物史觀是把握歷史發展大勢、探求人類發展大局的整體觀,涵蓋了物質資料的生產與社會存在、生產力的解放與社會發展、個體需要滿足與群體價值實現、單個民族發展與全人類共同進步等豐富內容,并不是個別西方學者所認為的“見物不見人”“見現在不見未來”的技術決定論、經濟決定論等。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實踐有力證明,中國共產黨善于從歷史中吸取智慧、總結經驗,并能夠及時把經驗轉化和上升為理論,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拓展唯物史觀的全新境界。

與時俱進推動理論創新,是黨不懈奮斗歷程中形成的重要歷史經驗,也是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關鍵保障。新時代十年,黨深刻把握理論創新的時代境遇,勇于探索理論創新的基本路向,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黨的二十大指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過程?!保?]16任何科學理論的形成都是對實踐的及時總結。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歷史意義形成過程,是黨立足于新時代十年偉大實踐總結提煉出來的經驗,并使之理論化的過程,也是在總結歷史中進一步確證馬克思主義真理性與科學性的過程。

1.關于“選擇社會發展道路”的問題。黨的二十大在深刻總結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21的戰略目標。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普適性的現代化標準。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長期探索與實踐,經過新時代十年的創新與突破,黨探索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這條道路,不僅遵循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堅持了唯物史觀關于人類社會發展道路的統一性原理,帶有世界各國現代化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而且也立足于中國實際,契合唯物史觀關于人類社會發展道路的多樣性原理。這條道路是符合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它堅持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建立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推進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道路選擇。

2.關于“判斷社會未來發展趨勢”的問題。不僅有長遠目標定位,遵循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兩個必然”基本原理,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且有階段目標支撐,把握“兩個決不會”的科學論斷,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機統一。新時代十年,黨堅持以辯證思維和系統思維統籌協調處理各領域繁雜問題,通過“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1]6,實現了偉大變革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通過推出一系列戰略舉措、推動一系列變革性實踐,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經受住了各個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通過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全黨的“四個意識”不斷增強,作為世界最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展現出更加團結統一的特質;通過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了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任務;通過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根本制度,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1]16。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及深遠歷史意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創造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積淀。

3.關于“社會存在和發展基礎”的問題。不僅堅持了唯物史觀強調的“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等基本學說,圍繞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重大戰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不斷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同時,深刻把握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清醒地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與緊迫性,立足中國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發展生產力重要抓手,擺在突出位置下大力氣加以推動,把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作為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重申和強調“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1]11,從理論與實踐方面拓展了生產力的內涵,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4.關于“社會前進發展動力”的問題。堅持唯物史觀關于社會基本矛盾的原理,明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并以此推進各項工作,著力構建起適合新時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基礎、適應新時代新特點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聚焦重點領域敢于啃硬骨頭全面深化改革。例如: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司法體制改革,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于社會革命是階級斗爭最高形式原理,在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和斗爭學說的指引下,面對國內和國際波譎云詭的復雜形勢,面對治黨治國治軍、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國防外交等存在的突出問題,保持戰略定力,發揚斗爭精神,開展了具有新時代特征的偉大斗爭;在推動社會革命的同時堅持自我革命,經過不懈努力,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1]14,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根本保證。

綜上所述,黨的二十大深刻總結的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及歷史意義,既是對新時代黨團結帶領人民銳意進取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輝煌歷程的高度凝練與精準概括,也是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智慧凝結與理論升華,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意蘊,具有多維學理特征。同時,既秉持了唯物史觀基本原則,也詮釋了唯物史觀邏輯前提,又拓展了唯物史觀全新境界,站在新時代的時空場域,深刻回答了中國共產黨是什么、新時代十年干了什么、未來要干什么以及如何干等人民之問,深刻回應了在新時代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科學社會主義何以彰顯新的強大生機等時代之問。

猜你喜歡
唯物史觀二十大變革
二十大頌
喜迎黨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變革開始了
整體性視域下的功能解釋唯物史觀批判
新媒體將帶來六大變革
變革中的戶籍制度
創新IT 賦能變革
唯物史觀下關于“禮”的起源的理論闡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