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視域下元青花鳳首扁壺貿易線路考

2024-04-09 17:58趙龍
山東陶瓷 2024年2期
關鍵詞:元青花一帶一路

趙龍

摘 要: [JP3]20世紀70—90年代,北京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兩地相繼出土元青花鳳首扁壺,體現了元代陸上絲綢之路貿易的通達性?!耙粠б宦贰币曈蛳?,通過梳理歷史文獻資料和相關路線城市節點的實物,對元青花鳳首扁壺的貿易線路進行考證,為“一帶一路”倡議下貿易的發展提供歷史實物見證和有益借鑒。

關鍵詞: “一帶一路”;元青花;鳳首扁壺;貿易線路

1 兩地出土的元青花鳳首扁壺概述

20世紀70—90年代,北京舊鼓樓大街豁口元代窖藏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蘆草溝鎮西寧莊村分別出土一件元青花鳳首扁壺(圖1,圖2)。雖然兩地相距千里,但先后出土元青花鳳首扁壺,使人們對兩件瓷器的來源和貿易途徑有了較深的研究興趣。

1.1 造型及尺寸

在造型的呈現上,元青花鳳首扁壺以鳳首為扁壺的流;鳳尾做成扁壺的鋬;鳳身以繪畫的方式呈現出來,鳳身上的羽毛則用輪廓勾畫加留白的方式呈現,包括背部的鱗片亦是如此;雙翼在扁壺的兩側,使得繪畫形象的整體感加強,整體造型更加生動。從外形來看,二者并無差異,應是源自同一生產區域的青花瓷器。從尺寸來看,北京舊鼓樓大街出土的元青花鳳首扁壺高18.7 cm,壺底足寬度8.3 cm;新疆伊犁出土的元青花鳳首扁壺高18.4 cm,底足寬度8.2 cm,尺寸略小。

1.2 紋飾

從壺身的主體紋飾“鳳”形象來看,新疆伊犁出土的元青花鳳首扁壺,紋飾更加簡練,北京舊鼓樓大街出土的元青花鳳首扁壺紋飾則表現得更為細膩、繁復。

在尾部的表現上,新疆伊犁出土的元青花鳳首扁壺勾畫了四條尾部式樣,并在尾部的表現上用了類似鋸齒狀的紋飾,壺身兩側分別各裝飾2條鳳尾;北京舊鼓樓大街出土的元青花鳳首扁壺上勾畫了2條鳳尾,且鳳尾處理成卷草紋紋飾形態,分別描繪于壺身兩側。

在壺周身的紋飾上,兩地的壺身裝飾類似,都是以纏枝蓮花紋為主,所不同的是在蓮花的花朵、枝干、葉片上呈現出一定的差異。從動態上來看,新疆伊犁出土的元青花鳳首扁壺呈現出由鳳首的流向鳳尾的鋬生長的態勢;北京舊鼓樓大街出土的元青花鳳首扁壺其纏枝蓮從底部圈足生發,為由鳳尾的鋬向鳳首的流的生長的方向態勢。

在口沿和圈足的紋飾表現上,新疆伊犁出土的元青花鳳首扁壺口沿和圈足均裝飾回形紋;北京舊鼓樓大街出土的元青花鳳首扁壺口沿裝飾回形紋,圈足處則裝飾有覆蓮紋。

2 元青花鳳首扁壺的貿易路線考

新疆伊犁出土的元青花鳳首扁壺釉色、胎質、青料與北京舊鼓樓大街出土的鳳首扁壺基本保持一致[1],結合形制、紋飾、工藝等外在形態上的表現,新疆和北京兩地出土的青花鳳首扁壺顯然屬于同一產地的瓷器。這兩件瓷器出現在相隔數千里的兩個地方,除了傳統的賞賜之外,更可能是貿易往來的結果。

青花瓷器屬于燒造等級較高的器物,作為民間自用瓷器的可能性較小。同時,由于元代的陸上絲路貿易較為發達,青花更是作為對外貿易的大宗商品來使用。就元青花鳳首扁壺而言,其壺身的鳳紋本身就屬于等級較高的紋飾。據《元史·順帝二》記載,至元二年(1336年)夏四月丁亥:“禁服麒麟、鸞鳳、白兔、靈芝、雙角五爪龍、八龍、九龍、萬壽、福壽字、赫黃等服?!盵2]這表明元青花鳳首扁壺并非慣常見到之物,應是地位較高的人所用之器?!对弦赐ビ洝吩涊d:“淑妃龍瑞嬌,貪而且妒,……帝嘗賞賜金帛,比他妃有加,麒麟、鸞鳳、白兔、靈芝、雙角五爪龍、萬壽福壽字、赦黃等段,以巨萬數。嬌乃開市于左掖門內,發賣諸色錦緞。如有買者,仍給一帖,令不相禁?;鹿倥4筝o掌之。由是京師官族富民及四方商賈爭相來買,其價增倍,歲得銀數萬?!盵3]一方面說明元青花鳳首扁壺的燒造等級之高,并非一般民窯可制,應是元代官方的燒制場所景德鎮所造;另一方面表明盡管此事屬于野史記載,但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這種皇家的貢賜之物并非有絕對不可觸碰界限,還是可以通過貿易的方式流通到民間。這為我們考察元青花鳳首扁壺從景德鎮到伊犁霍城縣的貿易線路提供了可行性。

2.1 貿易線路

絲綢之路的貿易線路存在著許多分支。從中原地區出發進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時,由于自然地理條件以及貿易目的地不同,形成了北線(經哈密,再經巴里坤、吉木薩爾、烏魯木齊、昌吉、霍城至中亞)、中線(經吐魯番、焉耆、輪臺、庫車、溫宿至中亞)、南線(經若羌、且末、和田、莎車至中亞)三條主要分支。其中,北線道路最貼近元青花鳳首扁壺出土地的貿易線,經河西走廊出玉門關經伊吾(今哈密)、北庭(今吉木薩爾)、伊寧、阿力麻里(霍城)至阿拉木圖到黑海沿岸。

除此之外,元代西征的道路也經元青花鳳首扁壺出土地過阿力麻里城,即由烏倫古河流域向南穿越戈壁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到別失八里(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北二十五里的破城子),經昌八里(今昌吉),過天山,至阿力麻里城。

元代國土面積廣袤,為了更好地管理國家,統治者在各地設置了數量龐大的驛站,且驛站的費用和供應都做了安排,大量的商貿往來也因此得以順利進行?!对贰ばg赤傳》記載:“國初,以親王分封西北。其地極遠,去京師數萬里,驛騎急行二百余日,方達京師”[4]??梢?,元代驛路已橫貫亞歐大陸,并且在溝通東西的貿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元青花鳳首扁壺千里流轉最為可能的線路。

這些僅是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的通道,從景德鎮到維吾爾自治區伊犁霍城縣的貿易線路,重要的節點城市很多。要考察元青花鳳首扁壺的貿易路線,則勢必要構建起一個從產地到貿易目的地的完整線路。從遍布全國的驛站制度來看,元代統治者把交通線的維護和道路的修筑看作一件十分重要的任務。一方面,元代統治者管理各地需要靠這些交通線使各區域政權與中央保持高度的黏合性;另一方面,這些道路也作為商貿通途使用,促進元代的經濟交流與發展?!半m然這些道路的修建是出于軍事戰略的打算, 但對于發展遙遠的歐亞兩洲之間的貿易關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盵5]35

2.2 貿易節點城市

需要注意的是,元代的絲綢之路也是對前代的草原絲綢之路舊有通道的繼承和使用。同時,跟隨大軍西征時形成的既定線路,依托元代數量龐大的驛站系統,源自官方和民間的商貿團隊都是通過驛站線路來完成的,在此基礎上也形成了一批商貿發達、人口繁盛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中心。如元代的嶺北行省的統治中心哈剌和林古城遺址,又如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前旗集寧路古城遺址、內蒙古額濟納旗亦集乃路遺址、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麻池鎮燕家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城縣元阿力麻里古城遺址等。近年來,在這些古城遺址中相繼出土了包括景德鎮窯系、龍泉窯系、鈞窯系、定窯系、建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等窯系的眾多瓷器,見證著草原絲路貿易的發展歷史,依托元代完善的郵驛系統,形成了橫跨北方草原的中心城鎮,串聯起了東西之間的發達貿易。

以哈剌和林為例,作為元代的第一座都城,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哈剌和林不僅是連接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和窩闊臺汗國等各個統治區域的紐帶,也成為各方商旅集散的中心。伊朗歷史學家志費尼在他的《世界征服者史》中寫道:“當商人從這世界上遠近各地集中,……這時接受那些商人的貨物,以及同天來自東方和西方,從契丹到魯木的商品,連同各地各族的物貨,堆積如山,分門別類堆放?!盵6]

俄羅斯學者米·約·斯拉德科夫斯基通過研究13 世紀末至14 世紀初北方草原絲路認為,喀(哈)剌和林作為連接中西方貿易的重要樞紐城市發揮了重要作用?!吧剃犢Q易在從燕京(北京)經喀喇和林到達中亞、近亞和伏爾加河的路途上重又活躍起來。中國的紙張、絲綢、茶葉以及手工業和農業的其他許多產品已進入西部各民族的日常生活,并享有廣泛銷路”[5]35-36。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于1333年途經中亞花剌子模時,就遇到一支來自伊拉克爾巴拉的去中國的商隊,他們走的路線經過阿力麻里,并稱當時從西亞去中國的商隊很活躍。這種活躍建立在阿力麻里城是重要的貿易中轉地,經此地來自中原地區的貨物可以到達中亞的撒馬爾罕及更遠的西方?!睹魇贰e失八里傳》中記載,明洪武中,藍玉統兵攻北元,至捕魚兒海(今貝爾湖),還俘獲撒馬爾罕商人數百[7],可見元代嶺北行省內的商人人數之多,直接證明了草原絲路貿易的發達程度。

除此之外,元代政府也直接從事商業貿易。如1284年頒布的《官本船法》規定:“官自具船、給本,選人入番,貿易諸貨。其所獲之息,以十分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盵8]1218年,元成吉思汗遣商人與花剌子模建立商貿關系,但在其邊城訛答剌反遭守將殺人越貨??梢娫谖髡饕郧熬团c草原地帶和中亞及更西的廣大地區保持了較早的商貿往來關系。

馬可·波羅在其書中記載:“汗八里城內外人戶繁多,有各地來往之外國人,或來入貢方物,或來售貨宮中?!盵9]

2.3 文獻中的貿易線路考

官方和民間的商貿往來促進了元代景德鎮所產出的青花瓷器的外運,同時遼闊的地域面積和暢通的經濟文化交流線路使得景德鎮的外銷瓷有了較為廣闊的銷售市場。元青花鳳首扁壺可能是伴隨著官方或者民間的貿易而跨越千里來到伊犁霍城縣,這里不管是作為最終目的地還是中轉貿易的集散地,總之這種商貿溝通的線路是保持通暢的。元代的探險家和游歷者都曾反復提及元青花鳳首扁壺的出土地阿力麻里古城的狀況?!堕L春真人西游記》記載了丘處機輾轉西行的過程,記載中也提及了到阿力麻里城的境況和過程:“蓋面出陰山之后二千余里,西域賈胡以糵駝負至也?!盵10]其具體行進路線為:從萊州、燕京、度野狐嶺(今河北張家口外萬全區)、撫州(今江西省撫州市)、蓋里泊(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南巴彥查干諾爾)、魚兒濼(今內蒙古東南的達里諾湖),又西北行,經陸局河(今呼倫湖),翻長松嶺(今杭愛山)至窩里朵,到達陰山(今天山)、和州(今土魯番)、 鱉思馬(即別失八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至回紇昌八剌城(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市),過天池(今賽里木湖)至阿里馬城(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城縣)。這些線路上的節點城市,既是元代的驛站所在地,也是眾多商賈往來通行的重要節點。

耶律楚材的《西游錄注》中也有關于阿力麻里城的記載:“出陰山,有阿里馬城……苦盞西北五百里,有訛打刺城。附庸城十數。此城渠酋,嘗殺命吏數人、商賈百數,盡掠其財貨。西伐之舉由此也?!盵11]盡管內容表述的是掠奪商賈百姓之事,但也深刻表明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關系存在良久,并持續運行的狀況。耶律楚材所記述的這條線路所經過的地點有居庸關、武川(今河北宣化)、云中(今山西大同之西)、天山(內蒙古陰山,元代稱陰山為天山)、凈州古城(今內蒙古四子王旗西北凈州古城)等,向北可到達怯綠連河(今克魯倫河)畔。盡管并未直接指出此條線路經過阿力麻里城,但表明了在北方草原腹地存在著四通八達的貿易線路。此外,耶律楚材在跟隨元朝大軍西征中也提及阿力麻里城,表明以此向西經碎葉川可以通往中亞的重鎮撒馬爾罕,說明了阿力麻里城在戰爭和貿易中的重要地位。

元代劉郁在《西使記》中記載了他前往西亞的行程路線,從和林出發,經鄂爾渾河平川、塔米爾河上游北側,過瀚海、渡布爾根河、烏倫古河,向西北行,過烏倫古湖,再向西行達葉密立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額敏縣東),轉向西南,過李羅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五臺西北博爾塔拉河下游),西南行二十里,過鐵木爾懺察關口,至阿力麻里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城縣西北克根河西岸阿爾泰古城)、赤木兒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城縣西)[12]。

3 結語

可以看出,無論是常德還是耶律楚材長春真人等,他們行走的路線方向是一致的,且與絲綢之路有著較高的重合,同時這條路線一直都是民間的東西方貿易通道。我們可以大致還原出元青花鳳首扁壺的貿易路線,應該是以景德鎮為代表的中原各地瓷器窯口為起點,到元大都集散,然后向西則經過哈剌和林或集寧路、凈州路、亦集乃路到阿力麻里再到撒馬爾罕至歐洲等地,當然還有很多分支線路。從明清兩代的絲路貿易線路考察來看,從景德鎮內河航運至北京,向西行抵大同,再西去至銀川到張掖,再向西分別到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霍城(阿力麻里),再到喀什,西行至撒馬爾至歐洲等地。

考察貿易的可能性路線,僅憑單件器物圖案學上的相似性,并不能徹底闡述清晰這條貿易線路的精準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霍城縣阿力麻里故城遺址除了出土元青花鳳首扁壺之外,還相繼出土一批批數量較大的各窯口瓷器,如龍泉窯、景德鎮窯、磁州窯等窯口的瓷器?!坝嬘星喟状杀?、敦子式大碗七件,龍泉瓷大碗五件,高足青瓷碗一件,青瓷中盤四件、小盞一件、大盤四件”[13],“出土時都已殘碎,大部分不能復原。瓷片有龍泉、樞府、磁州窯、景德鎮和鈞窯等產品,包括青花、絳色、白釉黑花以及劃紋、印紋等。器形有碗、盤、盞和胎厚體重的帶耳罐等?!盵13]同時在文中所涉及的貿易線路的節點城鎮上,如元大都遺址、集寧路遺址、吐魯番高昌故城、達特勒故城遺址等地,相繼發掘出土較為完整的龍泉青瓷器及瓷片,如花口雙鳳印紋大碗、龍泉高足碗等。元代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樞府瓷,阿力麻里故城遺址中也出土有樞府瓷雙龍印紋碗,器身滿施卵白釉,內壁印雙龍紋,底部印水藻紋。1977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元代集寧路故城的一處窖藏也出土過兩件云龍紋青白瓷大碗[14]。元代樞府瓷的出土印證了阿力麻里與中原地區各窯口之間的貿易聯絡,更進一步說明了元代陸上貿易線路的通達性,同時也印證了這條貿易線路在東西方貿易中發揮的獨特作用及重要意義。

考察元青花鳳首扁壺的貿易線路,一方面是為了還原元朝時期草原絲路貿易的行進線路及商貿往來的重要通路,同時通過景德鎮窯口的元青花鳳首扁壺在北京和新疆的相繼出土表明元代絲綢之路的通達和東西方商貿及文化的交流的頻繁,為當今“一帶一路”倡議下貿易的發展提供歷史實物見證和有益借鑒。

參考文獻

[1] 李昌勤.對兩件傳世古瓷壺孤品的辨析 [J].東方收藏,2010(8):111-114.

[2]宋濂.元史·順帝二·卷三十九[M].北京:中華書局,1976:834.

[3]陶宗儀.元氏掖庭記[M]//吳永.續百川學海.北京:中國書店,2015:209.

[4]宋濂.元史·列傳·卷一一七[M].北京:中華書局,1976:2906.

[5]米·約·斯拉德科夫斯基.俄國各民族與中國貿易經濟關系史(1917年以前)[M].宿豐林,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35.

[6]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冊)[M].何高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83.

[7]張廷玉.明史·卷三百三十二·別失八里[M].北京:中華書局,1974:8606.

[8]宋濂.元史·卷九十四·食貨志二·市舶[M].北京:中華書局,1976:2402.

[9]馬可·波羅.馬可·波羅行紀[M].沙海昂,注.馮承鈞,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259.[ZK)]

[10] 李志常.長春真人西游記[M].黨寶海,譯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35-50.

[11]耶律楚材.西游錄注[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21:19-27.

[12]劉郁.西使記[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21.

[13]新疆博物館.新疆伊犁地區霍城縣出土的元青花瓷等文物[J].文物,1979(8):26-31.

[14]潘行榮.元集寧路故城出土的窖藏絲織物及其他[J].文物,1979(8):32-36.

(責任編輯:劉 麗)

猜你喜歡
元青花一帶一路
郭德綱巧用寓言勸愛徒
最貴“福祿”元青花 元青花纏枝福祿萬代大葫蘆瓶拍賣價5681萬元
從考古發現看元青花在海內外的傳播
元青花都是精品嗎
元青花的兩個江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