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科技跨學科主題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

2024-04-09 11:39蘇巖楊曉明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單元教學設計信息科技

蘇巖 楊曉明

【摘 要】現階段,教師可以根據新課標中的課程目標和內容要求,以素養為導向進行單元整體設計,從而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實。教師以素養導向構建單元教學,應該聯系學生的真實生活場景,讓學生用數據形成觀點或者表達想法,從而感知數據的價值。本文探究如何以素養為導向進行單元整體設計,并以“零食中的數據 數據中的零食”單元為例,闡述單元設計思路和單元教學實施,以期為跨學科主題單元教學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科技;數據與編碼;跨學科主題;單元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24)02、03-085-03

2022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新課標中不僅設置了新的內容模塊,還增加了跨學科主題的學習內容,新課標、新學科和新內容,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在目前階段,課程標準已經頒布出臺,但配套新教材還未出版發行的情況下,一線教師如何落實新課標的內容和要求?本文將以一線教師的視角,以“零食中的數據 數據中的零食”為例,闡述如何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進行“數據與編碼”模塊跨學科主題單元設計與實施。

以素養導向進行單元整體設計

信息科技課程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從知識導向轉變為素養導向。素養導向貫穿了新課標編寫的全過程,信息科技課程標準是大概念、主題式、綜合化、體驗性的,這符合素質培養、素養培養的目標。在新課標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哪個內容模塊,都在倡導真實性學習,強調真實情境,解決真實問題,讓學生在真實的體驗中完成對大概念的建構[1]。

同時,解決真實問題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劉徽教授在《大概念教學:素養導向的單元整體設計》一書中也提到,采用STEM、跨學科、項目化等學習方式,可以更有效地達成以素養為導向的大概念教學目標[2],這些學習方式可以打通學科間的壁壘,建立所學知識與現實之間的連接。因此在現階段我們可以根據新課標中的課程目標和內容要求,以素養導向進行單元整體設計,從而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實。

北京市海淀區從2018年就開始倡導單元教學,以單元為最小的備課單位。崔允漷教授在“學科核心素養及教學實施”的主題講座中也明確指出:單元不是知識或內容單位,而是學習單位。以知識點為站位,看到的目標只是了解、理解、記憶;以單元為站位,看到的目標才是學科育人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3]

在傳統的教學中,單元是以知識點為目標進行構建的,如在“數據與編碼”模塊中會涉及數據的采集。那么采集數據可以有多種渠道,按照以知識點為目標進行構建,也許會在一個單元中將所有采集數據的內容講完。但是在以素養導向進行單元構建時,這種以知識點為目標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其主要問題是學生學習了各種采集數據的方法,卻不了解數據的價值,更不知道采集得到的數據可以用來做什么。如果以素養導向構建單元,就應該聯系學生的真實生活場景,讓學生用數據形成觀點或者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感知數據的價值。這樣的單元構建才是以素養導向構建單元,體現數據在現實生活場景中的作用與價值,蘊含數據與編碼的大概念。

“零食中的數據 數據中的零食”跨學科主題單元教學設計

在以素養為導向的理論指導下,筆者為小學四年級設計規劃了“零食中的數據 數據中的零食”這一單元內容。通過與各學科教師的溝通和交流,在信息科技、數學、科學、道德與法治四個學科的課標和教材中發現了數據、食物、包裝這樣的關鍵詞。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結合各學科內容,筆者進行了本次單元活動內容、活動目標的設計與規劃,共設計4課時內容。第1課時:零食中有什么——認識生活中的數據。學生通過零食與包裝中的信息,認識生活中數據的存在形式、了解食品配料表與營養成分表中的數據;并學會根據問題需求,使用數字設備采集數據,關注數據來源和準確性。第2課時:影響健康的是什么——數據的組織與整理。結合數學、科學等學科知識,學生學會對與健康有關的數據進行篩選與整理;在組織與整理數據的過程中,學會使用數字化工具規劃和呈現數據。第3課時:零食數據大排隊——數據的初步分析。學生學會根據需求,對數據進行排序和簡單可視化設置等操作;在對數據進行初步分析的過程中,感受數據的價值。第4課時:零食應該如何選——利用數據形成觀點。學生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形成自己的結論,表達自己的想法;再通過師生共同梳理,形成用數據解決問題和表達想法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零食中的數據? 數據中的零食”單元教學實施過程

1.零食中有什么——認識生活中的數據

首先界定概念,什么是零食。師生明確研究樣本范圍,再通過驅動型問題:你是如何選擇零食的?哪些數據會影響你的選擇?引發學生探究。學生一般會從零食的口味、價格等方面選擇零食,也有部分學生會從零食的配料和營養成分方面去選擇。教師再次發問:家長不愿意讓孩子多吃零食,是因為口味和價格嗎?顯然不是,是因為擔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受到影響。教師借此明確單元任務:研究零食中的數據,看看能不能發現零食與健康之間的關系。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零食包裝,找一找哪些數據可能和健康有關?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會發現零食的保質期、配料表、營養成分表和凈含量等數據與健康有關。教師則告訴學生,這些數據可以被我們查詢、計算、統計、分析,從而幫助我們做出判斷、得出結論。另外,為了方便多種零食進行統計和比較,教師提醒學生還應該加上零食的品牌和名稱。

要想研究這些數據,先要收集數據,通過哪些方法和渠道可以收集到這些數據呢?不用教師提示,學生自然會想到家里或者超市里的零食包裝上可以收集這些數據。有過網購體驗的學生還會想到購物網站,這也是在課上可以收集數據的渠道之一。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到京東等大型購物網站上搜索自己愛吃的零食,用截圖的方式收集相關數據。在網絡收集數據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問題:購物網站中食品數據中的配料數據可能不完整,只列舉了部分數據,這就影響了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進而影響到后續的數據分析。因此教師布置實踐型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繼續采集自己愛吃的零食包裝中與健康相關的數據,引導學生關注數據采集的方式、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數據的來源。

2.影響健康的是什么——數據的組織與整理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哪些配料和營養成分會影響健康?學生結合科學課上學到的知識,說出相關內容,通過師生共同梳理后,將配料和營養成分內容分為對身體不好的、需要控制攝入的和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按需攝入的三部分。此時教師需要和學生明確:第一,以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很難分辨配料中的食品添加劑、防腐劑和人工調味劑,因此可以將除天然食材和油、鹽、糖、醬油、谷氨酸鈉等常見調料之外的化學成分統一歸為添加劑,進行數量上的統計;第二,營養成分表中的NRV%表示了一個成年人一天所需要的營養含量;第三,營養成分表中的鈉含量對應的就是鹽,需要嚴格控制攝入。

明確了這些概念之后,學生就可以思考如何規劃和設計零食研究數據統計表了。在規劃的過程中,除了樣本數量、基本信息和影響健康的數據之外還會有個性化的數據,是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選擇的,不同高矮胖瘦的學生所關注的數據是不同的。統計表規劃好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如何讓數據具有可比性?在學生采集的數據中,保質期的數據有些是以月為單位,有些是以天為單位;在營養成分表中有些零食是以每100克作為單位,有些卻是以每份的克數作為單位。這些數據如果不進行處理,就會影響數據分析的結果,因此就有了統一單位的需求。為了便于數據比較,可以將保質期的單位統一為月,營養成分NRV%的單位統一為每100克,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數學知識去換算。之后就可以對自己采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和錄入了,這個活動會持續到課后作業中。

3.零食數據大排隊——數據的初步分析

完成了統計表的設計和數據錄入之后,教師繼續提出驅動型問題:怎樣辨別哪種零食更健康呢?從而引出數據排序的需求。這個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排序依據,如可以通過添加劑的數量,找到添加劑使用最多或最少的零食。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給添加劑數據排序的同時,無法關注到其他營養數據。這時教師可以利用數據可視化的生活實例引導學生發現,通過類似的方式實現關注其他營養數據。教師演示講解如何給自己需要關注的數據添加“數據條”或者“色階條”,從而更直觀地體現出數據之間的差異,形成視覺沖擊,并且實現了對多種營養數據的關注和呈現。單元活動進行到這里,就可以準備用數據形成結論,表達自己的想法了。這個準備工作也體現在實踐型作業中:引導學生關注新聞聯播,發現數據可視化實例并思考,主持人用這些數據表達了什么?作業的設計同樣緊扣學習目標:關注生活中數據可視化的實例,感受數據的價值。

4.零食應該如何選——利用數據形成觀點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上一課的作業,討論如何用數據表達自己的想法。師生可以共同梳理出要想用數據表達想法,就要有具體的問題、真實的數據、清晰的分析,才能形成客觀的結論。教師以這四項內容為評價依據,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觀點:零食應該如何選?最后,師生結合剛才的評價依據,共同梳理和總結出用數據表達想法的一般過程和方法: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和整理數據、分析和呈現數據、用數據表達想法。

結束語

通過本次“數據與編碼”模塊跨學科主題單元活動設計與實施,不難看出學生在對零食與健康這個問題產生興趣的同時,認識了生活中的數據;在采集自己需要的數據的過程中,初步形成對數據的敏感性;在組織和整理數據的過程中,要保證數據完整、準確、可靠,從而知道負責任地使用數據;在對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和可視化呈現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數據的意義和價值;在形成科學、客觀結論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數據觀。

完成整個單元學習之后,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在生活中用數據支撐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想法,更是形成了相應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此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培養,這也是以素養為導向的單元設計與建構的初衷和目標。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劉徽. 大概念教學: 素養導向的單元整體設計[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2:6-7.

崔允漷. 學科核心素養及教學實施[R]. 北京: 中國教師研修網,2018.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實驗小學

編? ?輯:馮艷艷

猜你喜歡
單元教學設計信息科技
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單元教學設計實踐探索
軟件技術專業成果導向課程開發歷程
高中數學單元教學設計之我見
探析高中數學新課程模塊的單元教學設計
智慧旅游景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
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立體化”的開放式課堂
關于新時期博物館的陳列思考
信息科技中的“軟”工具
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學設計單元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