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學習用于肩關節影像學研究進展

2024-04-09 01:30鄭喻文武玉花陳曉飛董馥聞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24年2期
關鍵詞:岡上肩袖肩部

鄭喻文,武玉花,陳曉飛,董馥聞,王 平,周 晟*

(1.甘肅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2.甘肅省中醫院放射科,甘肅 蘭州 730050;3.甘肅省人民醫院放射科,甘肅 蘭州 730000)

肩痛在肌肉骨骼疼痛中居第三位[1],一般人群終生患病率為6.7%~67%[2]。肩袖損傷、肩關節不穩定(shoulder instability, SI)等均可引起肩痛。影像學可通過定性、定量分析肩關節形態學[3]、運動學[4]及解剖學[5]變化評估肩部疾病,但較為耗時,且存在一定主觀誤差。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輔助自動定量、定性診斷可提高診斷準確率[6],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ML)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DL) 技術為其基礎[7]。本文對DL用于肩關節影像學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1 分割肩關節影像

肩關節骨骼、肌肉及脂肪含量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精確分割各組織是量化評估的基礎,可由經驗豐富的醫師辨別并手動勾畫其邊界,或根據其影像學特征設置閾值進行自動分割。WANG等[8]利用脈沖耦合神經網絡和全卷積神經網絡(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 FCN)、以基于圖像塊的AlexNet和U-Net構建分割肩關節MRI模型,包括分割肱骨模型、分割關節骨模型、分割肱骨頭模型及合成模型,其分割敏感度及戴斯相似系數(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DSC)最佳值分別達0.96及0.97。KIM等[9]基于nnU-Net(Non new U-Net)分割3D MRI所示肩袖撕裂(rotator cuff tear, RCT)患者肌腱、肌肉、骨骼及軟骨的DSC分別為0.807、0.858、0.978及0.808。LEE等[10]對肩袖全層撕裂患者以3D U-Net分割3D MRI中的撕裂區域,其DSC達0.943。CONZE等[11]基于雙側肩關節MRI數據構建VGG-16擴展U-Net分割模型對12例單側分娩致臂叢神經麻痹患兒分割肩關節肌肉,其分割三角肌(0.824)、岡下肌(0.820)、岡上肌(0.710)及肩胛下肌(0.828)的DSC均優于單一U-Net(0.783、0.816、0.657、0.814)。

SAAVEDRA等[12]根據Goutallier分級標準,基于VGG-19、Inception-v3和ResNet-50對T2WI所示肩袖損傷患者岡上肌脂肪潤浸進行分級,其中VGG-19的診斷效能最佳,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 AUC)達0.991。TAGHIZADEH等[13]以U-Net自動量化和表征CT所示盂肱骨性關節炎肩部肌肉萎縮和脂肪浸潤水平,其自動分割肩袖肌肉的平均DSC達0.88,評估肌肉萎縮、脂肪浸潤和整體肌肉變性效果良好(R2=0.87、0.91、0.91)。RO等[14]利用VGG-19分割MRI中的岡上肌,其分割岡上窩和岡上肌的DSC分別達0.97、0.94,準確率均高于99%。以Otsu閾值技術定量分析岡上肌脂肪浸潤程度的程序簡單,具有無監督特性,可自動、穩定地選擇1個最優灰度閾值,且能利用圖像其他特征直方圖對目標進行分類;對于嚴重脂肪浸潤,先以直方圖均衡化調整圖像對比度后再行分析可獲得更好效果。RIEM等[15]以3D U-Net和Otsu閾值技術于RCT患者肩部3D MRI中分割肱骨、肩胛骨、鎖骨及肩袖肌肉,定量評估岡上肌脂肪浸潤率,其平均DSC均高于0.90。近年逐漸于相關研究中基于DL識別分割誤差、自動估計分割精度。HESS等[16]針對RCT患者以nnU-Net分割肩關節3D MRI中的肱骨、肩胛骨及肩袖并自動檢測分割誤差,其平均DSC為0.91、平均敏感度達1.0。

當前DL用于分割肩關節影像已可實現分割疾病區域及較小解剖結構,準確率逐步提高,但多數模型仍需進一步優化后用于臨床。

2 肩關節MRI質量控制

近來DL已用于肩關節MRI質量控制,以降低圖像噪聲、縮短掃描時間并保證圖像質量;其中,DL-MRI重建算法(AIRTMRecon DL)及高級智能Clear-IQ引擎(advanced intelligent clear-IQ engine, AiCE)去噪技術較為常用。

DL與多種快速成像技術相結合有助于打破MR掃描時間與圖像質量難以兼顧的困境。HAHN等[17]及KANIEWSKA等[18]的研究結果表明,以DL重建MRI的圖像質量及偽影評分均與標準序列圖像相當而掃描時間縮短,且 DL重建圖像顯示肩峰下囊增厚效果較好。OBAMA等[19]采集肩關節PI并行壓縮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成像及基于AiCE的PI、CS成像,AiCE圖像的信噪比和對比度均有所改善;而無論是否應用AiCE,CS組MR檢查時間均短于PI組。SHIRAISHI等[20]認為DL可通過改變圖像比例而調整降噪水平且無需經過DL重建過程;應用AiCE后圖像整體質量有所提高。FEUERRIEGEL等[21]報道,針對肩痛患者,利用DL可提高MR圖像質量,且評估病變準確性較高。ZHAO等[22]對膝關節及肩關節3D MRI以自動切片定位模型進行2D圖像切片定位,先以多分辨率區域提案網絡于3D MRI中提取感興趣體積,再以V-net類分割網絡分割圖像,其準確率及精度均高于85%。

3 檢測肩袖疾病

肩袖損傷是常見肩部疾病之一,自愈力低,早期診斷、及時干預對改善預后至關重要。DL基于MRI診斷RCT效能優異,亦可基于肩關節X線片篩查RCT。

MINELLI等[23]采用InceptionV3結合可微空間數值轉換法預測X線片中的臨界肩角(critical shoulder angle, CSA)的關鍵點并計算其角度,其預測CSA的中位誤差為0.95°,標準差為0.97°,有助于初步篩查肩袖疾病。KANG等[24]以關節鏡為標準,應用梯度類加權激活映射技術基于腋窩位X線片識別肱骨小結節改變,評估肩胛下肌腱撕裂(subscapularis tendon, SSC),其AUC為0.83;由于關節鏡可能未完全展現肱骨小結節處SSC,導致訓練數據中存在噪聲樣本而影響了模型的準確率,有待后續開展前瞻性研究進一步評估。KIM等[25]以超聲或MRI為標準,在肩關節前后位、岡上肌出口位、尾傾30° X線片中進行分類標注[0(正?;蛐∮?0%的RCT)或 1(大于50%或全層RCT)]以訓練DL模型,其診斷大于50% RCT的AUC為0.91、陰性預測率達96.6%。

YAO等[26]采用Resnet及U-Net多輸入CNN評估MRI所示岡上肌腱撕裂,后者診斷岡上肌腱撕裂的AUC達0.943。SHIM等[27]以關節鏡、DeOrio和Cofield評級結果為標準,利用Voxception-ResNet針對1 360例RCT及764例非RCT患者的肩關節MRI進行訓練及測試,其診斷RCT的準確率(92.5%)、診斷用時(0.01 s)均優于外科醫師(76.4%及20.3 s);且該網絡采用弱監督學習方法,雖僅標記正常及撕裂大小,但仍能基于三維數據獲取病灶位置、大小并生成熱圖。KEY等[28]采用Vision VGG-19構建DL模型,通過淺層標準分類器——k最鄰近分類算法、支持向量機和人工神經網絡對112例患者的295幅軸位、406幅矢狀位和468幅冠狀位MRI進行分類,其基于軸位、矢狀位及冠狀位MRI診斷肱二頭肌肌腱炎RCT的精度均達96%。

4 評估SI

SI指肩關節脫位致盂唇、關節囊及骨性結構等損傷并使關節動態及靜態穩定性下降[29]。目前DL智能量化評估SI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盂肱關節骨缺損(glenoid bone loss, GBL)為SI常見病因,GBL達20%~25%時多需行關節鏡下Bankart修復術,修復效果較差時需行植骨手術[30]。有學者[31]以基于U-Net的2D與3D CNN全自動分割并量化質子密度加權MRI所示多種肩部疾病患者肩關節解剖學參數,包括肱骨頭直徑、寬度,以及關節盂直徑、寬度及高度,結果顯示2D模型分割肱骨及關節盂的DSC分別為0.95、0.86,3D CNN模型分別為0.95、0.86,3D CNN模型測量肩關節解剖參數最大平均誤差為1.9 mm,評估GBL百分比最大平均誤差為4.67%。ZHAO等[32]以2階段網絡基于肩關節CT分割并測量關節盂骨缺損,發現先以ResNet-101定位關節盂所在CT切片可減少后續U-Net對關節盂的錯誤預測;之后以U-Net從關節盂CT切片中分割關節盂,ResNet-101的準確率達99.28%,U-Net的平均交并比達0.96,提示其分割準確性良好。

5 評估肩關節植入物

肩部嚴重損傷或關節感染時,需植入假體進行修復。DL技術有利于分類植入物、預測療效及評估預后,從而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YI等[33]訓練ResNet-18用于檢測X線片中的肩關節置換術植入物、區分全肩關節置換術(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 TSA)與反置式人工全肩關節置換術(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 RTSA),并訓練5個ResNet-152以區分5種不同TSA模型,結果顯示ResNet-18檢測肩關節置換術植入物的AUC為1.0,區分TSA與RTSA的AUC為0.97,而ResNet-152區分5種TSA模型的AUC均高于0.86。SULTAN等[34]利用改良ResNet-50、DenseNet-201和1個淺層連接網絡組成密集殘差網絡,其分類X線片中4種肩部植入物的準確率達85.92%。KUMAR等[35]納入7 811例肩關節置換術患者,采用線性回歸、決策樹及DL 3種ML方法建立模型,以預測術后多種臨床預后相關指標(美國肩肘外科協會評分、美國加州大學肩關節系統評分、疼痛視覺模擬評分等),其預測準確率均較好,預測預后達到最小臨床重要性閾值的AUC為0.79~0.97,其中DL技術預測各指標的平均絕對誤差最小。

6 小結與展望

DL用于肩關節影像學雖已表現出優異的性能和魯棒性,但仍存在不足:①目前DL在肩部的應用多為肩袖疾病,而較少用于SI、盂唇損傷及凍結肩等;②多采用單中心數據訓練模型,且圖像質量控制無統一標準;③多以監督學習技術及基于2D圖像構建DL模型。期待不久的將來能夠制定圖像質量控制相關標準,并基于影像學獲取3D信息,實現弱監督及無監督學習訓練。

利益沖突:全體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鄭喻文查閱文獻、撰寫文章;武玉花查閱文獻;陳曉飛和董馥聞修改文章;王平審閱文章;周晟審閱文章、經費支持。

猜你喜歡
岡上肩袖肩部
MRI定量對岡上肌肌腱損傷的判定價值
岡上肌體積重建與定量分析對岡上肌撕裂術后肩關節外展功能的預測價值
肩袖肌群訓練聯合電針對肩袖損傷的療效
肩關節鏡治療岡上肌鈣化性肌腱炎的臨床療效分析
四個小竅門輕松緩解肩部疲勞
四個小竅門輕松緩解肩部疲勞
關節鏡下治療慢性岡上肌鈣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隨訪研究
網球運動員肩袖損傷的生物力學分析
肩袖損傷的診斷與治療
MRI及三維超聲對肩袖損傷診斷方法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