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值、困境、有效路徑: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探究

2024-04-10 13:43韋惠文張慢
廣西教育·A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有效路徑困境青少年

韋惠文 張慢

摘 要: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國家的團結統一。然而,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還面臨家庭教育不夠全面、學校教育方式較為單一、社會宣傳氛圍不夠有效的現實困境。因此,要豐富家庭教育內容、創新學校教育形式、開展社會宣傳活動,為各民族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穩固基礎。

關鍵詞: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價值;困境;有效路徑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04-0004-04

中華民族共同體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團結統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民族共同體,是建立在共同歷史條件、共同價值追求、共同物質基礎、共同身份認同、共有精神家園基礎上的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學界從不同視角、不同側面,依據民族學、歷史學、心理學以及人類學的原理和理論,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基礎教育階段的相關研究不多。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在各族干部群眾中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特別是要從青少年教育抓起”[1]。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是實現國家繁榮昌盛的主要群體,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團結統一的關鍵步驟,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家庭、學校和社會是青少年學習的主要場所,如何發揮家校社三者最大的育人合力,幫助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當前我國社會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功能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強化國家認同是新時代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要基石。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國家的團結統一。

(一)有利于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青少年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還未完全成型。青少年個性化明顯、思維活躍,對許多事物都擁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這個魚龍混雜的信息化社會,青少年很容易因為一些錯誤的思想認識而誤入歧途。為此,要深入發掘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價值,培育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文化認同是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強有力的支撐。加強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使之積極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充分了解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質,讓青少年得到思想上的浸潤,增強對信息的篩選、判斷能力,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加大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度,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青少年的內心深處、融入青少年的血脈,有助于青少年知情意行的統一發展,有助于進一步增強青少年熱愛祖國的情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二)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青少年社會生活閱歷淺,容易偏激叛逆、感情用事,對多元復雜的社會現象缺乏鑒別力和判斷力。我國現處于自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各種有害的網絡信息,可能會使青少年做出一些危害社會和諧穩定的錯誤行為。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培育青少年濃厚的愛國情懷,增強青少年對于“五個認同”的理解,可以幫助青少年鞏固對中華民族的情感認同,形成濃厚的家國情懷。青少年加深了解中華民族發展奮斗的歷史,并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有利于其自覺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于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三)有利于促進國家的團結統一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是每一個青少年應有的責任。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各族青少年中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可以引導青少年自覺以民族大義為重,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以黨史為載體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各族青少年認識到我國各民族都是平等的,要堅決維護國家統一,不能做出任何損害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行為,中華民族是一體的,各民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國家的統一需要以民族團結為積淀,加深各族青少年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涵的了解,有利于青少年主動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自覺抵制西方國家分裂中國的企圖。

二、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面臨的現實困境

當前,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仍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境。家庭教育不夠全面、學校教育方式較為單一、社會宣傳氛圍不夠有效等多方面的現實問題,阻礙著推動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行動和成效。

(一)家庭教育不夠全面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塑造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家庭在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中會遇到一些問題。首先,家長對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片面化。家長往往會以孩子的學業成績為主要觀察點,對于孩子的一些民族思想問題往往以只言片語來解釋,因自身在這方面的意識不強,無法正確引導孩子,也沒有做到言傳身教,很容易造成孩子對一些不了解的民族問題產生思想上的偏差。其次,家長對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方法單一化。一些家長采取口頭教育為主,形式不夠新穎,孩子抵觸心理較強,學習效率不高。最后,家長的文化水平不同程度上會影響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學習。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些家長言傳身教失范,一些傷害民族團結的粗俗言行有可能被孩子效仿。

(二)學校教育方式較為單一

學校教育是影響青少年全面發展的主要因素?,F階段,學校在推進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學校的教育模式不夠新穎。部分學校因缺乏完備的教育教學設施,教學方式方法較為單一,教師大多采用說教式的演講形式教育學生,枯燥乏味,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其次,學校教育內容不夠嚴謹。一些學校對于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缺乏邏輯嚴謹的教學內容,教學資料以思政教材為主,缺少課程與實踐的有效銜接。最后,學校師資隊伍不足。多數學校開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課程多以思政教師為主,沒有一支專業的高質量教師團隊,教師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知識素養參差不齊,教師的業務素質和能力都有待提高。

(三)社會宣傳氛圍不夠有效

社會在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但在宣傳內容、宣傳形式和宣傳效果上還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社會宣傳內容不夠全面。社會宣傳內容與實際生活不貼切、不親民,青少年參與程度不高。其次,社會宣傳形式不夠多樣化。目前,社會宣傳載體大多以板報、LED屏為主,傳播率不高,音像宣傳、實物宣傳、網絡平臺、集體活動等宣傳形式都稍有欠缺。最后,社會宣傳覆蓋面不夠廣。大城市的宣傳力度遠高于小城鎮、鄉村地區,鄉村地區沒有采用由點到面的網格傳播模式,偏遠地區青少年接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不充足。

三、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路徑

實現青少年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形成教育合力,不斷創新教育實踐活動,提高青少年愛黨、愛國的濃厚情感。

(一)完善家庭教育,加強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針對性

“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場所,并在這方面負責情感和認識上的聯系及價值觀和準則的傳授?!保?]家庭教育是實現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種教育。因此,要完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強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針對性。

一是家長要加強自身修養,為孩子樹立學習榜樣。家長不僅要承擔撫養孩子的義務,還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家長可以通過積極參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活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知識講座等活動,實時了解國家發布的各種民族政策,主動學習和了解有關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知識,將學習到的知識傳授給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判斷是非的能力。家長也可以帶領孩子參加愛國主義集體活動,如組織開展一場紅色文化旅游,通過參觀當地的博物館、歷史紀念館、革命基地等紅色文化景點,使孩子能夠更好地銘記國家發展的歷史,厚植家國情懷。

二是家長要樹立良好家風,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給家中后人樹立的價值準則。良好的家風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以2019年度全國最美家庭之一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那煒筠家庭為例。那煒筠的父親是蒙古族、蒙漢雙語教育工作者,母親是支邊的回族教師。受父母的影響,善學上進的那煒筠成為光榮的人民教師。那煒筠的丈夫是漢族,大家在生活中和睦相處、彼此尊重,相互包容蒙古族、回族、漢族三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及宗教信仰,不發表任何有損民族團結的言論,組成了一個和諧融洽、遵紀守法、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那煒筠的女兒深受良好家風熏陶,成長為一名崇尚學習、追求進步的時代好青年。

三是豐富家庭教育形式,為青少年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豐富、新穎的教育形式可以激發青少年的學習興趣,提高青少年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家長可以通過帶領孩子參觀烈士紀念碑、觀看愛國題材電影、觀看黨史紀錄片,讓孩子加強對國家歷史的學習,了解國家發展的不易。家長可以在家庭舉辦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知識競賽,家庭全體成員參加,以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核心要點為主要內容,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采用有獎問答的形式,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二)創新學校教育形式,提高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積極性

學校教育擔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學校是青少年學習的主要場所,肩負著培養青少年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的歷史重任。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學校教育的使命。

一是學校改革教學內容。對于青少年民族觀、國家意識等方面的教育學習內容,不同種類學??梢愿鶕陨淼膶嶋H情況,以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導編著相應的校本教材,加強教材與青少年學習各個階段的適配度。民族學??梢酝怀鱿鄳拿褡逄厣?,開設民族語言、民族經濟、民族文化和民族服飾等相關的選修課[3]。以廣西民族大學為例,該校為學生開設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廣西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等課程,課程學習為剛入學的各族青少年打下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學校的思政課教學,應建立與社會實際相符合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應緊密聯系社會中的重要民族政策,加深青少年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同時,教師要加強多個學科之間的溝通交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滲透在各學科教學之中。例如,學科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將“昭君出塞”“錫伯族萬里戍邊”“三千孤兒入內蒙”“齊心協力建包鋼”“彝海結盟”等民族團結千古佳話融入課堂教學中,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故事引起青少年的共鳴。

二是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將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轉化為文化實踐活動,可以強化青少年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感。學校應順應時代發展,根據青少年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守正創新,開展相應的教育游戲、研學活動、經典誦讀、民族藝術展演、民族文化傳承和創新等活動,為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新的動力。例如,南寧市青秀區各學校開展了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活動,其中南寧市新興民族學校開展“誦讀千古美文,傳承中華文明”主題活動,南寧市玉蘭路小學舉行“激揚青春夢,奮進新征程”202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教育引領廣大少年兒童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爭做新時代好隊員。學校通過文化實踐活動,可以更好地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在青少年的心中。

三是培養師資力量。教師是培養青少年接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主體,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的專業素養決定了教學的水平。首先,學校應有針對性地支持和引導教師在職進修與培訓,提高專業課教師的綜合素養,建立和完善教師評教及教學質量跟蹤體系,使教師熟練掌握思政專業的授課技能。其次,多所學校之間可以聯合舉辦學科教師之間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座談會,交流教學經驗,分享教學心得,相互取長補短,以此更好地發揮好各學科滲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輔助作用。

(三)豐富社會宣傳,提升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的有效性

社會教育具有主體多元、對象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等特點,在傳承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認同、厚植家國情懷、傳播正能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重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也要營造社會的整體文化氛圍,加強社會各類機構的宣傳功能。

一是宣傳形式多樣化。首先,社會相關部門應深入鄉村、城鎮,通過拉宣傳標語、發放宣傳資料、咨詢講解等形式,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全方面普及教育;還可以開展以共同體意識為核心的知識講座,組織有獎競答等活動,提高青少年的參與度。其次,在城市人口流動量大的地方,建立大型LED顯示屏,播放包含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文字內容、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宣傳視頻、具有典型性的民族節日活動等,提高青少年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關注度。

二是宣傳內容全覆蓋。核心價值觀作為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4]。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融入日常生活,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對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文化教育活動,在宣傳內容上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宣揚社會主義發展史、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等方面的內容,加大宣傳教育的覆蓋面。例如,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青少年對民族團結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五個維護核心要點的理解,可以提高青少年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歸屬感。

三是宣傳載體全鏈條。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可以通過電視節目、網絡平臺、社交媒體等多種方式進行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首先,利用多方位的新媒體平臺形成一整條宣傳鏈,為青少年營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良好文化氛圍。例如,利用抖音、微博、B站、小紅書等媒體平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事件,以融入滲透的形式幫助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于青少年存有疑惑的社會性事件,應及時通過這些新媒體平臺解惑釋疑,提升青少年對社會事件的關注度。其次,要創新話語體系,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故事。例如,各個網絡平臺、社交媒體定期發送“學黨史、明方向、踐行動、促團結”主題教育學習活動,用青少年愿意聽、聽得懂,便于參與、樂于傳遞的方式,引導青少年認識中華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引導各族青少年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樹立凝聚正能量的風向標。

青少年是國家發展的支柱,也是實現國家繁榮的主力軍。幫助青少年更好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承擔民族復興的大任,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是一項久久為功的系統性工程。在鑄牢青少年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中,我們會面臨許多困難與挑戰,必須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通過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的努力,以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青少年的心中。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N].人民日報,2021-03-06(1).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96.

[3]韋惠文.高校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路徑選擇:基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探索[J].社會科學家,2021(11):135-139.

[4]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1).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新形勢下加強廣西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路徑研究”(2019ZJY156)和廣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2020年開放性課題“新形勢下加強廣西高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路徑研究”(2020GXMGY0220)的階段研究成果。

(責編 韋榕峰)

猜你喜歡
有效路徑困境青少年
青少年發明家
困境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新時期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路徑研究
財經類高職院?!罢n證融合”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探析
必須正視的理論困境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淺析我國生態旅游管理的現狀及其路徑選擇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