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教育歷史與現狀

2024-04-10 05:03李市寧
劇影月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豫劇戲曲專業

李市寧

豫劇文化是中原兒女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豫劇發展需要與素質教育聯系起來。豫劇在歷史的嬗變。因此,想要讓豫劇煥發出新的活力與光彩,就必須了解豫劇的歷史與現狀,同樣也需要我們當下的共同努力與保護,而這一切,都跟豫劇教育密不可分。

一、豫劇教育之嬗變

豫劇的起源眾說紛紜,大致可推算至明末清初時期,發展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作為重要的戲曲文化之一,可以說其歷史的發展過程即豫劇教育的嬗變。依據時間維度可將之劃分為孕育初期、初長成期、日臻成熟期、日漸衰退期四個階段:

(一)孕育初期

明末清初,河南梆子作為豫劇的前身,開始嶄露頭角。隨著社會環境和人們審美情趣的變化,河南梆子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一種獨立的地方戲曲形式。在這個過程中,河南梆子的傳播和發展離不開多元化的班社組織。這些班社組織中,有藝人自發組織的江湖班,也有衙門公務人員組織的戲班等。這些組織形式各異、規模不一的班社,為河南梆子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平臺。此外,以自娛自樂為主要目的的玩會班、龍虎班等也相繼出現,為河南梆子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平臺。這些組織形式各異的班社不僅為河南梆子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平臺,同時也為戲曲演員的培養提供了更多的途徑和方式。

隨著河南梆子的興起,專業的教育機構——“窩班(科班)”也應運而生。其中,最為著名的河南梆子窩班分別是開封朱仙鎮的“蔣家班”和開封東北清河集的“許門班”。這些科班的興起,標志著戲曲教育逐漸走向專業化、規范化。與傳統的隨帶徒弟和師徒相傳的培養方式相比,科班教育更加系統、規范,培養出的演員也更具有專業素養和藝術修養。然而,在科班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由于當時的班主急于收回投資,他們在教育學員時往往只注重藝術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員必要的文化知識和綜合素養的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導致學員在藝術上的成就雖然突出,但在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方面卻存在明顯的不足。

(二)初長成期

民國初年,由馮玉祥擔任河南政務的總指揮工作,戲曲改良得到重視,也由此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發展至民國末年,河南梆子逐漸成了河南第一大劇種??梢哉f,民國時期的豫劇戲班在傳承方式上已經發生了重要變化,主要表現為招生對象以女學員為主,由專門的戲曲師傅進行個性化教學,同時注重舞臺實踐,邊訓練,邊演出,迅速提高學員的舞臺經驗。在教學內容上出現了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現代題材。并開設有文化課,以提高學員的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成為近現代戲曲學校的萌芽。

辛亥革命后,河南梆子逐漸從鄉村走向城市,開始在茶舍進行演出。這個時期,戲曲改良的觀念開始興起,人們開始將戲曲視為對民眾進行通俗教育的工具。豫劇作為河南梆子的代表,也在這個背景下開始進行改革。豫劇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使其在教育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人們認為,戲劇具有強大的教育功能,能夠將社會的善與惡生動地展現給觀眾,使他們在短時間內對現實社會有一個真實而深刻的認識。豫劇改革應該注重其教育意義,使觀眾在觀看過程中得到啟示,產生共鳴,甚至進行自我批判。特別是在國家危難的時刻,戲曲更應該擔負起救國救民的任務,不能與時代脫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豫劇改革應該采取一些具體的措施。首先,應該充分發揮“影射”的作用,即將傳統戲或新編古代戲中的故事情節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相聯系,通過藝術的手法將現實思想鑲嵌其中,從而達到社會教育的目的。通過這種方式,觀眾不僅可以欣賞到精彩的表演,還可以從中得到啟示和感悟。

辛亥革命后,隨著社會的變革和戲曲改良的興起,豫劇作為中國傳統戲曲的重要代表之一,開始注重其教育功能的發揮。在戲曲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隨帶徒弟和師徒相傳的傳統培養方式仍然存在。這種培養方式注重實踐和經驗傳承,學員通過跟隨師傅學習表演技巧和經驗,逐漸成長為熟練的演員。然而,這種培養方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傳承方式單一、教育質量參差不齊等。

(三)日臻成熟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河南梆子正式更名為“豫劇”。雖然發展過程有些波折,但總體上,豫劇的發展呈現出成熟化的趨勢。這一趨勢主要表現在隊伍建設、劇目創作和理論研究三個方面。政府重新建設了民營劇團、民辦公助劇團、國營劇團三種劇團體制,為豫劇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劇目創作方面,豫劇形成了以現代戲為主、傳統戲和新編歷史戲為輔的創作布局,同時結合受眾需求,不斷提升劇目創作的高度和深度。隨著從業人員隊伍的壯大和思想素質的提高,豫劇界出現了多部關于豫劇唱腔、豫劇源流等方面的專著,豐富了豫劇的理論研究

在這期間經歷了“文革”十年,戲曲也不能幸免遭受了重創,在剛結束浩劫不到一年時,正處在撥亂反正、百廢待興的關鍵時刻。常香玉出任河南省戲曲學校校長,一上任即表示決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希望,要為戲曲事業早出人才、多出人才貢獻自己的一切。當時十一屆三中全會尚未召開,全黨的思想仍未從“禁錮”中完全解放,一切都在徘徊中前進,常校長卻大膽地宣布戲校的教學必須結束“以樣板戲”為中心的局面。她不但身體力行,深入課堂教學一線,還把馬蘭香、孫玉菊等著名演員調入學校,充實教師隊伍,提高藝術教育教學質量,為培養新型藝術人才,傳承和發展豫劇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四)日漸衰退

經過近300年的變革與發展,豫劇逐步實現了從鄉間廟會到都市劇場、從傳統習俗到現代文化的轉變,成為我國戲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當前社會環境和文化語境下,豫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各行各業的競爭愈發激烈,豫劇市場逐漸萎縮,觀眾數量減少,劇團經營困難等問題越發突出。同時,豫劇教育也遭受了巨大的沖擊。盡管如此,新時期的豫劇從業者并未放棄,他們積極尋求變革,努力重振市場。為了應對市場的變化,豫劇團開始進行體制改革。他們采取了競聘上崗和雙向選擇等市場化的人才資源配置方式,優化了劇團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這種改革激發了劇團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提高了劇團的整體競爭力。

此外,豫劇也積極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特點,拓展多元化的傳播渠道。他們利用大眾媒介資源,如電視、網絡、社交媒體等,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推廣活動。通過舉辦豫劇文化節、開設戲曲茶座等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豫劇的魅力。盡管面臨著諸多挑戰,但豫劇在新時期仍然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通過不斷地創新和努力,豫劇正在努力重獲市場和觀眾的認可。

二、豫劇教育之現狀

現如今,社會公眾對于豫劇的關注度呈現出衰減的趨勢,前些年興起的“豫劇熱潮”也在漸漸減退。對于戲曲文化的前景發展來說,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傳承”。放眼整個戲曲界,戲曲藝術的發展呈現出一種“斷層”的尷尬局面。戲曲演員嚴重老化,領軍人才和后備人才嚴重不足。學習戲曲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戲曲行業的中堅力量就顯得羸弱了許多。戲曲表演的曝光率較低、關注度小,群眾對于戲曲藝術的熱愛程度遠遠不夠。戲曲藝術的受眾面呈現出“老齡化”的趨勢,這是極其不樂觀的。文化的傳承離不開教育的支撐,只有與教育相結合,豫劇文化才可以更好、更完整地發揚下去。因此,尋求合理的傳承形式,組織有效的學習方法是我們要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專業院校培養

當前,中國的高校中,除了專業的戲曲學院外,大部分本科高校并沒有開設戲曲專業。中專院校則一直承擔著培養年輕戲曲演員的重要任務。然而,中專院校的戲曲專業招生面臨諸多問題,使得專業戲曲演員的培養現狀堪憂。近年來,中專院校戲曲專業的招生數據呈現下滑趨勢,這主要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自2013年開始,國家對中專學校的大部分專業實施了學費全免政策,但藝術類專業并不享受此政策,學生仍需支付不菲的學費。對于許多家庭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導致一些有潛力的學生無法承擔學費而放棄藝術之路。其次,由于學校的規模和生源數量達不到一定的標準,一些中專院校面臨著無法繼續辦學的危機。為了應對這一困境,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開始不支持中專的招生工作,使得招生工作越發困難。

中專學校在戲曲教育事業中扮演著承上啟下的角色,其教育的不順利對豫劇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困擾。生源數量和質量的下滑,將導致中專院校無法為社會輸送優秀的戲曲人才。這對于豫劇事業的發展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因為豫劇的發展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需要年輕演員的加入。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豫劇的發展仍然依賴于老一輩藝術家的付出。然而,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需要得到足夠的關注和支持,尤其是年輕力量的支持。因此,中專院校需要對戲曲專業的發展和規劃進行必要的調整,制定更為合理的改革方案,以應對當前的困境。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豫劇事業的傳承和發展,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年輕戲曲演員,為豫劇的繁榮注入新的活力。

(二)戲曲進校園

在2017年的兩會部長通道上,教育部長強調,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是至關重要的固本、鑄魂、打底色工程。他指出,這一舉措是貫徹總書記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論的具體實踐,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當成為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同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部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戲曲通識教育,并計劃到2018年實現戲曲進校園的全覆蓋。實踐證明,“戲曲進校園”活動應以本土地方戲為主導。在河南各學校的實際操作中,如果選擇京劇、昆曲等劇種進校園,可能會因地區方言獨特性等因素導致實施困難。2018年,教育部認定河南大學為第一批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豫劇傳承基地”,并期望以此為契機,輻射并帶動河南其他高校開展豫劇的普及教育活動。此舉旨在充分發揮河南高校在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的職能。

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首先,豫劇課程的專業教學難度較大。由于學生在校期間聲樂課程是必修課,而豫劇表演是一種集多種藝術元素于一體的表演形式,各行當都有其特定的表演要求。它需要學生運用唱、念、做、打等藝術手段,在舞臺上塑造各種不同的人物形象。戲曲表演具有夸張、象征、寫意的美學特征,這就要求戲曲演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和高難度的技巧動作。這對于只有聲樂演唱基礎、沒有接受過戲曲訓練的高校音樂專業學生來說,難度是相當大的。豫劇課程的舞臺實踐難度也不容忽視。戲曲作為舞臺藝術,其“學”和“演”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層面。如果沒有舞臺實踐的支持,戲曲學習就難以落到實處。再者,豫劇課程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如今,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師團隊中,具備豐富中國傳統戲曲舞臺創作表演經驗的教師數量有限。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教師對于戲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不足,這也成了“戲曲進校園”活動開展的一個短板。

總之,豫劇作為中國戲曲的代表之一,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與愛護。從小學、初中、戲曲培訓中心,到中專院校及專業戲曲院校,都需要為豫劇的傳承提供足夠的支持。我們要努力提升豫劇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讓更多人感受到其獨特的魅力,從而激發對豫劇的熱愛與關注。為此,我們需要運用智慧,結合更多元的傳承形式,讓豫劇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這樣,我們才能將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人領略到豫劇的魅力。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湯潔:《淺談戲曲進校園成效以河南豫劇為例》,《中國戲劇》,2019年第4期。

[2]扈毅娟:《豫劇藝術在省外發展的現狀與思考》,《中國戲劇》,2020年第6期。

[3]張大新:《現當代豫劇變革和國際化的進程》,《戲曲藝術》,2018年第2期。

[4]陳國華:《從觀眾的審美需求看豫劇觀眾的審美教育》,《中州學刊》,2006年第3期。

猜你喜歡
豫劇戲曲專業
豫劇在臺灣地區的生存與現代化追求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品豫劇,聽秦腔:誰有滋味誰響亮
不老的豫劇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