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壁賦》《后赤壁賦》異同談

2024-04-10 13:39薛秋
課外語文·上 2024年2期
關鍵詞:主客風月赤壁賦

薛秋

★故地重游,眼前的山水或許依舊熟悉,但心境不同,觀山看水的感受亦無法完全相同,這種感受并非你我獨有。蘇軾亦是如此——同樣是游赤壁,同樣是以“賦”的文體寫游覽赤壁時的情與景,蘇軾在《赤壁賦》與《后赤壁賦》中所流露出的思想卻不同,這也直接影響到兩篇賦文在意境氛圍上的區別。

在對景物的不同選擇上,《赤壁賦》與《后赤壁賦》各取所長,與各自的意境氛圍相得益彰?!冻啾谫x》主要描寫的是秋日夜晚的江上景色。蘇軾欲賦赤壁,先賦風月——“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通過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了涼爽宜人的江風和如鏡的江面,展現了赤壁秋日夜晚的美景,這是賦風;“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短短八字,美不勝收的赤壁夜月江景躍然紙上,這是賦月。在這樣開闊明朗的風月江景中,蘇軾的心情也變得明朗暢快?!昂坪坪跞珩T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表達了蘇軾夜游赤壁快活得幾欲拋卻凡俗、羽化登仙的心情?!冻啾谫x》正是借助如此明朗壯闊的風月景色,展現出蘇軾瀟灑超脫、胸襟開朗、樂觀豁達的態度。

相比之下,《后赤壁賦》更多描繪的是冬日夜晚赤壁幽深的山景。由“霜露既降,木葉盡脫”的秋末冬初之景,進而細致描繪初冬夜晚赤壁的江岸——“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飛流的江水發出喧囂之聲,兩岸高崖如削,因而月亮越發顯得小,隨著水位降低,水下的礁石裸露出來。雖也有壯麗之美,但卻不再明朗開闊,一股蕭瑟之意油然而生。若說《赤壁賦》是通過賦風月來賦赤壁,那么《后赤壁賦》則是通過賦山月來賦赤壁。蘇軾下船上岸攀崖游山,“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這一段探幽登山的描寫,其實帶有一定程度的隱喻,說明了接下來要走的路是艱難、危險、崎嶇而孤獨的,這一切都沒有人能與你共同面對。所以當蘇軾獨自面對讓人心胸開闊的奇異驚險山景,他“劃然長嘯”,一股“高處不勝寒”的悲情反而觸景而生,由樂及悲而怖,“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這種因情制宜選擇不同景物抒發不同情感,情景交融,將情緒隱于景中的方式,能夠使得景物更加觸動人心,引人共鳴。

《赤壁賦》與《后赤壁賦》的主客關系也大不相同?!冻啾谫x》中的主客之間感情意趣更加和諧。主客之間更像是親朋好友的關系,與其說是主客同船泛舟,不如說是攜友共賞赤壁夜色風月江景;同飲共樂,扣舷放聲大歌;趣味相投,同歌共和,奏樂相伴。經過思想上開放深層次的交流之后,主客之間、人與自然之間擁有了更深一層的情意,愁情悲懷消散在清風明月之中,悠然曠然自得其樂于江中舟上,“不知東方之既白”。

《后赤壁賦》中主客雖然同樣是從宴飲游樂開始,卻沒有跟《赤壁賦》中客一樣與主人(即蘇軾)始終同趣,當蘇軾興致勃勃登山探幽之時,“二客不能從”,獨自登頂的蘇軾“劃然長嘯”后在“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中喚起了長久壓抑的悲涼心情,飽嘗孤寒之情。返回舟中之后,夜半一只孤鶴“橫江東來”、擦舟西去,孤舟驚鴻的傳統意境之后緊接著“須臾客去,予亦就睡”,正和《赤壁賦》中“相與枕藉乎舟中”形成鮮明對照。我們可以看到《后赤壁賦》中蘇軾登山、返舟、四顧、做夢,都是沒有客參與的。

在如何展開情緒變化方面,《赤壁賦》主客之間問答的深層性,與《后赤壁賦》寥寥幾句淺表的主客問答,也充分反映了作者在寫前后赤壁賦時不同的思想狀況。

《赤壁賦》主客問答的思想交流更加深入,前后照應對比、承接嚴密。我們先來看客回答為何悲這一段?!霸旅餍窍?,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這里客引出昔日所讀之詩的行為,其實照應了開篇大家醉情于赤壁夜月之景后“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的行為;用所誦明月之詩引出,同時也照應了客從赤壁之景。所抒發的人生感嘆——“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你我不過是普通人,跟江邊的漁夫、岸邊的樵友沒什么兩樣,都是忙著打魚、砍柴等工作養活自己的普通人?!凹尿蒡鲇谔斓?,渺滄海之一粟”,蕓蕓眾生,你我在天地間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存在罷了,妄想著能與仙翁翱翔,與明月長存,這是不可能的事,“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退惆l的人生感嘆,與曹操當年抒發的人生感嘆——“人生幾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蘇軾文字的緊密,由此可見一斑。

那么蘇軾是如何勸說的呢?在蘇軾看來,客所看待人生的角度不對,客有所知,又有所不知,故而才會對比慨嘆,煩惱悵惘。蘇軾一筆道破客知與不知之間的參差,直指人生大智慧——“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客知)而未嘗往也;(客不知)盈虛者如彼,(客知)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客知)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蘇軾的文筆非常凝聚,一直不散,始終圍繞著前文客所抒懷的悲情,言明客所已知的(“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和客不知的(“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現在剩下的問題是,面對生命困惑,怎樣化解客心中的迷茫與悵惘?蘇軾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天地萬物,各有其主,非我一人所有,更是無從掌控。唯有江上清風、山間皎月,近在眼前,這是自然的饋贈,想什么時候拿取就什么時候拿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從這一段就能看出,蘇軾表面是在賦赤壁,實際上一直在賦人生。

蘇軾緊緊扣住客的悲傷心情,耐心相勸,客以“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的悲情之感反問蘇軾,蘇軾勸慰排解之時也緊扣“吾與子”來說——“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以淡然勸慰的“而吾與子”承接客反問質疑的“況吾與子”,展現出人生心境、心胸的變化。

除此之外,蘇軾緊緊抓住開篇寫赤壁之景中“風月”之景來排解客的悲傷。首段以“清風徐來”賦風,“水光接天”賦月,本段解答排解內心悲情的方法時,就通過“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的風月之景解憂抒懷,首尾一番呼應,中間無數文字,無數愁苦悵惘與感嘆,只是傷心,只是人生。那江上的清風、山間的明月,悅耳悅目悅心,萬物如此慷慨,何況這風月之景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是造物主賜給我們的無盡寶藏呀!

再看蘇軾的收尾,“客喜而笑”,又是回到首段賞赤壁之景那種喜悅暢快的心情上來,與前文遙相呼應?!逗蟪啾谫x》中,主客的感情交流只停止在一個淺表的層次,更談不上有什么思想上的碰撞,因而也無法形成賦文常用的“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表現手法,自然也不存在通過主與客之間一難一解表達作者內心矛盾斗爭的兩個方面這一寫作方式?!逗蟪啾谫x》中的主客問答,更像是日常與老友相處之時的情景,引出蘇軾游玩赤壁的感受與體悟?!逗蟪啾谫x》主客問答非常簡要,著墨不多,蘇軾望見明月,興致勃勃,與客行歌相唱,頗有一番樂趣,以至油然生出“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的慨嘆,二客報以有佳肴的好消息“顧安所得酒乎”只是為后文“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作鋪墊??梢?,雖然主客問答是賦的一種寫作形式,但是其在文章中的比重可根據作者不同的需要進行增減安排。無論是作詩作賦還是作文,形式都是服務于內容的,表情達意才是文章的根本。

在《赤壁賦》中,蘇軾寫景抒情中抒發的多是良辰美景帶來的喜悅之情。此時蘇軾雖然被貶官,官場受挫,內心苦悶非常,但是眼前的山水美景還是能夠撫慰他愁悶的心情,給他帶來歡愉。而在《后赤壁賦》中,山水風月之景給他帶來的喜悅感、慰藉感變少了,甚至似乎就沒有了。赤壁還是那個赤壁,但《赤壁賦》中所表達的那種“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的感悟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的悲涼驚懼。

《后赤壁賦》的結尾沒有客,也沒有道士,也沒有酒,也沒有赤壁,蘇軾借孤鶴道士的夢幻之境,與莊周夢蝶遙相呼應,是蘇軾超然于世俗之外的人生觀的具象化表達;喻示蘇軾把窗戶推開之后,眼前一下子就光明通闊了。

總之,《赤壁賦》講的是蘇軾的生命感悟,其中大段的文字,都是借主與客之間一問一答的方式說人生談感悟;而《后赤壁賦》是繼承了《赤壁賦》,當下關于生活的真實感悟,但觀其宗旨,都是抒發了蘇軾自由自在、享受當下的心境。

猜你喜歡
主客風月赤壁賦
節錄蘇東坡《前赤壁賦》
《紅樓夢》中的“打趣”之妙
千江有水千江月——《赤壁賦》任務學習
蘇東坡《前赤壁賦》
經驗與存在
此事無關風月
柳湘蓮:一身風月不染塵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你回
妝成幾闕風月尋
《赤壁賦》用典賞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