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發性炎性肌病合并肺間質病變的生物標志物研究進展

2024-04-10 05:43黃敏慧徐曉曉李懿莎
臨床內科雜志 2024年2期
關鍵詞:鐵蛋白滴度肺泡

黃敏慧 徐曉曉 李懿莎

特發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組可累及多個器官系統的彌漫性結締組織病[1]。成人IIM分為皮肌炎(DM)、多肌炎(PM)、免疫介導壞死性肌病(IMNM)、包涵體肌炎(IBM)、無肌病性皮肌炎(ADM)5個亞型[2]。肺間質病變(ILD)是IIM最常見的肌肉外臟器受累,在PM/DM患者中,ILD的全球患病率為41%[3]。約60%IIM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是ILD引起的呼吸衰竭[4]。因此早期發現ILD,對于及時治療、改善預后至關重要[5]。本文旨在對ILD相關生物標志物進行綜述,闡述其臨床意義。

一、自身抗體

1.抗合成酶抗體(ASA):主要包括抗組氨酰-tRNA合成酶(Jo-1)抗體、抗丙氨酰-tRNA合成酶(PL-12)抗體、抗蘇氨酰-tRNA合成酶(PL-7)抗體等。約30%DM患者ASA陽性[6],抗Jo-1抗體在IIM中的陽性率為20%~30%[7]。約51%~100%的抗合成酶抗體綜合征(ASS)患者合并ILD,部分以ILD為首發表現[7],約8.9%的ASS-ILD患者可發展為快速進展性ILD(RP-ILD)[8]。在ASA-ILD中抗Jo-1抗體陽性率約50%,其中高達90%患者合并ILD,抗Jo-1抗體陽性患者ILD預后較好,1年生存率可達96.5%,RP-ILD的發生率低[8]??笿o-1抗體滴度與ILD嚴重程度之間的關系尚存爭議。也有研究顯示,治療后,抗體滴度隨著疾病好轉而降低,甚至轉陰[9]。有研究顯示,抗體滴度不能預測治療效果及生存率[10]。ILD是抗PL-7/PL-12抗體患者最常見的首發表現,快速進展、預后差[7]??筆L-7抗體陽性患者RP-ILD發生率約為19.4%,其預后較差,一年生存率為86.4%[8]。

2.抗黑色素瘤分化相關基因5(MDA5)抗體:MDA5可誘導I型干擾素(IFN)和其他炎癥因子產生,從而發揮抗病毒作用,因此病毒感染可能誘發IIM患者抗MDA5抗體[11]??筂DA5抗體陽性率約為13%~37%,ILD是抗MDA5抗體陽性IIM患者最常見的臟器受累,高達88%的抗MDA5抗體陽性患者合并ILD[3,6],且約38.5%的抗MDA5抗體陽性IIM患者發展為RP-ILD,該抗體預測RP-ILD的特異度為86%、敏感度為77%[12]??筂DA5抗體陽性的IIM-ILD患者6個月死亡率高達33%~66%[11]。在ADM-ILD患者中,抗體滴度與死亡風險呈正相關[13]??贵w滴度與肺部高分辨CT(HRCT)評分呈正相關,當抗MDA5抗體滴度>500U/ml時,提示治療效果不佳,易出現急性進展,甚至死亡;而抗體滴度水平低時,對于治療的反應較好[14]。治療后抗體滴度水平明顯下降,甚至轉陰[15]。

3.抗Ro-52抗體:約74.7%抗MDA5抗體陽性CADM-ILD患者存在抗Ro-52抗體,且合并該抗體時更易進展為RP-ILD,結合抗MDA5抗體水平和抗Ro-52抗體狀態有助于預測患者的預后[16]。約59%ASS患者可檢測到抗Ro-52抗體,當二者共存時,RP-ILD的風險增高[8]。另有研究顯示,抗Jo-1抗體陽性患者合并抗Ro-52抗體不增加ILD風險;但在治療過程中,抗Ro-52抗體陽性患者更易出現病情惡化,生存率明顯下降[17]。

二、涎液化糖鏈抗原(KL-6)

KL-6主要在Ⅱ型肺泡上皮細胞表面表達,當Ⅱ型肺泡細胞損傷及再生時,細胞表面KL-6釋放至血清及肺泡液[18]。KL-6有助于ILD的早期診斷。當KL-6>461.5U/ml時,診斷ILD的敏感度為70.2%、特異度為73.9%[19]。KL-6與肺功能呈負相關[10],與肺部超聲及HRCT病變程度和范圍呈正相關[18],當KL-6>625 U/ml時,判斷ILD復發的敏感度為88%、特異度為89%[20]。Gono等[21]開發了MCK模型(抗MDA5抗體、C反應蛋白、KL-6),當3種危險因素同時存在時,提示死亡率>50%。

三、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

SP-D主要在肺泡上皮細胞表達,可調節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脂質水平。當肺組織受損、Ⅱ型肺泡細胞再生或空氣-血液屏障完整性被破壞時,SP-D從肺組織中釋放,滲漏到外周血中[22]。IIM-ILD患者SP-D較高,而SP-D高的ILD患者肺功能較差;SP-D>110 ng/ml時,肺部HRCT評分明顯升高[23]。SP-D對于IIM-ILD患者的預后尚存爭議。有研究顯示,在初始治療4周內SP-D水平較基線升高1.75倍,提示IIM-ILD預后不佳[23];另有研究顯示,在抗MDA5抗體陽性未存活的ILD患者中,SP-D無明顯升高,且ASA-ILD患者SP-D的水平較抗MDA5抗體患者高,而抗MDA5抗體及ASA均為陰性的ILD患者,SP-D>127.6 ng/ml的患者死亡率更高[22]。

四、鐵蛋白

鐵蛋白由單核/巨噬細胞、肝細胞、kupffer細胞產生。在炎癥狀態下,過量的鐵蛋白從受損的細胞內滲漏到外周,介導炎癥[24]。鐵蛋白可預測急性/亞急性間質性肺炎(A/SIP),DM-A/SIP患者鐵蛋白升高,且鐵蛋白>500 ng/ml的DM-ILD患者A/SIP的發生率較高,當鐵蛋白>1 500 ng/ml時,患者6個月累計生存率僅28.6%[24]。在抗MDA5抗體陽性IIM患者中,RP-ILD患者鐵蛋白升高,其中死亡患者升高更明顯,當RP-ILD>828 ng/ml時提示RP-ILD患者預后不佳[15]。在抗MDA5抗體陽性患者中,當血清鐵蛋白>636 ng/ml時,患者死亡風險明顯升高[13]??筂DA5抗體陽性合并RP-ILD患者,治療有效者鐵蛋白水平顯著降低[15]。

五、白介素(IL)

IL-18可增強先天性免疫反應,在DM-ILD患者血清中升高明顯,且與鐵蛋白呈正相關[25]。IL-18與抗MDA5抗體水平呈正相關,提示IL-18可能在抗MDA5抗體陽性患者ILD發展中起關鍵作用;IL-18在A/SIP患者中升高明顯,提示高水平IL-18預后不良,在DM/CADM亞型中血清IL-6、IL-10水平與A/SIP相關[26]。

六、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BAFF)

BAFF是主要由單核/巨噬細胞分泌,可與B淋巴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在B淋巴細胞的活化、分化和存活中發揮作用。IIM-ILD患者BAFF明顯升高,且BAFF升高者更易發展為RP-ILD,在抗MDA5抗體陽性患者中BAFF升高尤為明顯,治療后水平下降,與抗MDA5抗體滴度變化一致[27]。有研究表明,在IIM-ILD中BAFF水平與抗Jo-1抗體水平間存在關聯,且與疾病活動度呈正相關[9]。但目前關于BAFF與IIM-ILD預后的研究較少。

七、其他

1.CD4+CXCR4+T淋巴細胞:IIM-ILD患者外周血CD4+CXCR4+T淋巴細胞水平較非ILD患者高,且與肺部HRCT評分及肺功能存在顯著相關性。CD4+CXCR4+T淋巴細胞在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的比例增加,當比例>30%時,IIM-ILD患者6個月死亡率可達47%。在抗MDA5抗體陽性IIM患者中,CD4+CXCR4+T淋巴細胞分泌IL-21,促進肺成纖維細胞增殖,使用IL-21單克隆抗體及JAK抑制劑可抑制CD4+CXCR4+T淋巴細胞的促纖維化作用[28]??筂DA5抗體陽性IIM常合并外周淋巴細胞減少癥,但外周血中CD4+CXCR4+T淋巴細胞比例較高,且與ILD嚴重程度相關[11]。

2.可溶性CD163(sCD163):CD163是表達于活化單核/巨噬細胞表面的受體,在炎癥狀態下,CD163從活化的巨噬細胞表面脫落,釋放到外周血中[29]。在IIM患者中sCD163升高,IIM-ILD患者的肺組織免疫組化分析結果顯示,肺間隙中可見大量CD163陽性巨噬細胞,且在RP-ILD患者肺組織中CD163陽性巨噬細胞數量顯著高于慢性ILD[30],死亡患者浸潤程度更明顯[29]。IIM-ILD患者sCD163水平高,但與抗MDA5抗體、ASA及其他抗體陽性ILD患者相比,sCD163無顯著差異;sCD163水平增高與ILD不良預后相關,當sCD163>800 ng/ml時,死亡率顯著增加[29]。

3.干擾素(IFN):主要分為IFN-α、IFN-β及IFN-γ 3類,三者的信號通路相似。IFN-γ與DM-ILD的肺部HRCT評分呈正相關,高水平IFN-γ常提示RP-ILD可能[31]。MDA5是一種Ⅰ型IFN誘導基因,與ASA陽性IIM-ILD相比,抗MDA5抗體陽性患者IFN-α異常激活,ILD改善后IFN-α下降[32]。在抗MDA5抗體陽性ILD患者中,非免疫細胞(如肺泡上皮細胞)分泌產生IFN-β并促進IFN-α產生,二者協同刺激激活單核/巨噬細胞[33]。

4.CC趨化因子配體18(CCL18):主要由肺泡巨噬細胞和濾泡狀樹突細胞產生,還可促進纖維化。CCL18刺激成纖維細胞分化為肌成纖維細胞,產生膠原蛋白,有助于組織修復[34]。在IIM-ILD患者肺泡灌洗液中CCL18的水平較正常人顯著升高,且與肺部HRCT評分呈正相關;死亡患者肺泡灌洗液中CCL18水平較存活者高[35]。

5.甘露糖受體(MR):主要由巨噬細胞表達,在抗原攝取和呈遞、調節巨噬細胞活化和轉運中起著重要作用。MR的細胞外部分在金屬蛋白酶作用下,蛋白水解脫落到細胞外[36]。IIM患者可溶性MR(sMR)升高,且IIM-ILD患者升高更明顯,與肺功能呈負相關。當sMR>792.75 ng/ml時,預測RP-ILD的敏感度為69%,特異度為83.5%[36]。在抗MDA5抗體陽性IIM-ILD患者中,當sMR>745 ng/ml時,200天的死亡率明顯升高[37]。

6.幾丁質酶3樣蛋白1(YKL-40):可刺激成纖維細胞生長,促進組織纖維化。ILD患者肺泡內巨噬細胞及肺泡上皮細胞YKL-40表達增強,提示纖維化作用增強[38]。IIM-ILD患者YKL-40顯著升高,當YKL-40>55.9 μg/L時,診斷ILD的敏感度為91%、特異度為72%[39]。在抗MDA5抗體陽性IIM患者中,RP-ILD患者YKL-40顯著升高,當YKL-40>80 ng/ml時,診斷RP-ILD的敏感度為51.2%、特異度為82.8%,此時RP-ILD患者6個月生存率僅為67%[40]。

7.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可通過誘導單核/巨噬細胞分化,干擾樹突狀細胞功能,調節T淋巴細胞凋亡等作用[41]。galectin-3在IIM-ILD肺組織中炎癥細胞和纖維化組織中表達。IIM患者galectin-3水平顯著升高,且與疾病活動呈正相關,而IIM-ILD的患者升高更明顯,且A/SIP患者galectin-3水平顯著高于慢性ILD患者,galectin-3與肺部HRCT評分及肺功能顯著相關,且治療后galectin-3水平顯著降低[42]。

8.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是常見的腫瘤標志物,在多種惡性腫瘤中過度表達。CEA水平升高在CADM患者中常見,且在ILD患者中升高更明顯,與血清鐵蛋白水平及肺部HRCT評分均呈正相關,CEA水平>5.0 μg/L是RP-ILD的獨立危險因素,CEA水平>8.75 μg/L時IIM-ILD患者累積生存率明顯降低[43]。另有研究示細胞角蛋白(Cyfra21-1)水平升高與CADM-ILD相關,而A/SIP患者CEA水平明顯升高[44]。

八、總結

ILD是IIM最常見的臟器受累,ILD的嚴重程度是患者生存的主要決定因素。除肺部HRCT及肺功能外,風濕科、呼吸科及相關學科醫務人員應重視IIM-ILD的生物標志物檢測,以更全面評估患者病情、治療效果及預后。

猜你喜歡
鐵蛋白滴度肺泡
鐵蛋白:疫苗設計新平臺
不同富集培養方法對噬菌體PEf771的滴度影響
經支氣管肺泡灌洗術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1例
重組腺相關病毒基因藥物三種滴度的比較與分析
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中抗核抗體與自身免疫性肝病相關抗體檢測的應用價值
肺泡微石癥并發氣胸一例報道并文獻復習
鈣結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細胞中的表達及作用
類肺炎表現的肺泡細胞癌的臨床分析
新型天然納米載體——豆科植物鐵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BeAg和ALT滴度與恩替卡韋療效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