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爾濱的凍梨,朱熹的淚

2024-04-11 01:00信浮沉
閱讀時代 2024年3期
關鍵詞:朱熹蘋果細胞

信浮沉

公元1131年,宋高宗趙構讓金人追得一路南下。來到浙江越州,可算緩上口氣來??吹斤L景大好,又生江山有望的念想,說了一句“紹祚中興”,從此越州改名紹興,宋朝的年號也由“紹興”接續。與此同時,福建尤溪縣有個小孩正過周歲生日,他叫朱熹。

紹興二十六年,朱熹也26歲,這時的他在泉州任同安主簿之職。青年朱子,于佛甚篤,在泉州的五年里游遍古剎,遍訪高僧,還在開元寺寫下“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這副千古名聯,至今懸在寺門。

夏秋之際,朱熹來到了大輪山梵天寺(今屬廈門),和老和尚促膝長談,盤桓數日。其間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兩山相接雨冥冥,四牖東西萬木青。面似凍梨頭似雪,后生誰與屬遺經?!?/p>

凍梨?千年前的福建人朱熹,怎么會提到今天哈爾濱最火的凍梨?

黑皮是最高境界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先說說凍梨本身。

最近“爾濱”火了,和凍梨有很大關系。有些南方朋友到了“爾濱”,看著凍梨不敢下嘴,非得削了皮再吃。正是這條新聞讓“爾濱”一時名噪,游客倍增。

其實這不難理解,黑皮的梨太反直覺,就像突然有一天給你個藍色的草莓,你也不敢下嘴。殊不知在凍梨的家鄉,越是皮黑說明凍梨的品質越好,黃皮的凍梨根本沒人拿正眼看。

好好的梨,皮怎么會黑呢?

這一點也不稀奇,生活里隨處都是。削好的蘋果,切開的藕,放一會不吃就變色了,老人叫“銹了”,年輕人知道,那是氧化了。但一來蘋果是里面變色,二來也不是黑色,這和梨還是不一樣啊。

從原理上說,它們都一樣,就是多酚類物質接觸氧氣后褐變。但細胞里的多酚被細胞膜、細胞壁裹著,是不容易接觸到氧氣的,就算你把蘋果放上一個月,只要不爛,它還是那個顏色。只有破壞掉細胞,讓多酚和外部世界接觸,才會發生反應。一刀下去,不少細胞破裂,蘋果就變色了。同樣,冰凍能讓梨的細胞遭到破壞,氧化變色。

那為什么蘋果是褐色,凍梨卻是黑色呢?

破壞得狠唄!講究的凍梨可不是把梨扔到雪里就完事了,那也是天時地利缺一不可的。做凍梨的氣溫,太熱不行,太冷也不好,晝夜溫差很重要,就像凍豆腐一樣,白天化了晚上凍,來回幾趟才能出漂亮的蜂窩。

凍梨最開始也只是黃褐色,細胞要經過反復的固體—液體鞭撻,才破碎得夠徹底,出現漂亮的亮黑色。不過,反復太多也不行,果肉容易發酵產生酸敗氣味。

當然,只追求皮色本身沒什么意義。

凍梨的過程是梨酸度下降、可溶性固形物以及糖分上升、石細胞減少、口感變軟變糯的過程。只有操作合適的凍梨才能香甜軟爛,如飲甘醪,而這種梨的皮就肯定黑透了。

梨老人稱長壽星

以宋朝的物流水平,26歲在福建當小官的朱熹肯定是沒見過凍梨的,甚至身邊的環境也是肯定沒出現過凍梨的。之所以會在詩中出現這個詞,因為它是一個“成語”。

古人的壽命和今天沒法比,人活七十古來稀,八九十就是老神仙了。古人在形容這些耄耋老人的時候,有一套固定的說法,比如“鮐背”“鯢齒”“黃發”“凍梨”等等,簡單說就是牙也掉了,皮也松了,頭發也干枯了,臉色也和凍梨一樣黃里發黑了。

其實這幾種“壽征”都是衰老的表現。不過古人情商高,把話反過來說,聽習慣了倒成了夸贊之詞。所以,不管是東北人還是廣東人,都可以用“凍梨”來直接代稱很老的老年人(有說九十歲),還有個簡稱,就叫“梨老”。

天時地利成傳奇

比朱熹大75歲的龐元英就比較幸運,趕上了北宋,否則他這個山東人不單難以做官,還會被地域歧視。

有一年快到過年了,老龐出使北遼,到松子嶺一帶公干。負責接待的北遼官員耶律筠拿出了幾個梨,凍得根本沒法吃。耶律說這可不是普通梨,是北京壓沙梨,說著取來了涼水,把梨泡了一會,凍成個硬冰殼。冰殼敲碎,梨也就正好能吃了。老龐學會了,之后從南方帶橘子也這么凍,能保鮮很長時間。

這是龐元英在《文昌雜錄》里記載的,也是關于凍梨制法、吃法的最早記錄,和今天一般無二。

這里的壓沙梨是指當時的北京大名府,也就是今天邯鄲一帶的一種梨。大名府有壓沙寺,梨花最盛,花名更勝寺名。黃庭堅有詩“聞說壓沙梨己動,會須鞭馬蹋泥看”,晁補之曾道“壓沙寺里萬株芳,一道清流照雪霜”,足見壓沙梨的名氣。

可惜后來朱棣水淹大名府,壓沙寺和壓沙梨一起覆滅,我們今天已經不知其所以。但據宋代張邦基《墨莊漫錄》記載,壓沙寺梨是采用嫁接技術,以鵝梨條接于棠梨本上,成活后移到棗木大枝之中。

宋代蘇頌《圖經本草》中說,“鵝梨出近京州郡及北都,皮薄而漿多,味差短于乳梨,而香則過之”。梨棗雜交大概是道聽途說,不過結合現在大名府附近著名的鴨梨、雪花梨來看,壓沙梨很可能是白梨或秋子梨與木梨等野梨嫁接的一個品種。

當然,凍梨一詞不是始于龐元英,至少在漢代就是老人的代稱了。這說明凍梨由來已久,即使不是有意生產,也早就有人這么吃了。

這就奇怪了。老龐一個山東人,在河南、山西做官(曾知晉州),為啥從來沒聽過凍梨呢?

因為并非所有梨都適合凍著吃。歷史上凍梨只出現在東北和西北甘肅一帶,這固然是因為這倆地方夠冷可以冰凍,也因為南方的梨凍著不好吃。

中國的梨分秋子梨、白梨、沙梨、新疆梨和外來的西洋梨這幾大系統,最適合做凍梨的是北方的秋子梨。因為秋子梨酸度高,個頭小,不脆嫩,皮又厚,而且必須后熟才能吃,即使改良到今天也不算梨中佳品,最多是香氣突出而已。但這個特點非常適合凍著吃。經過后熟和冷凍,酸度會明顯降低,而且皮肉正好軟糯多汁,果糖經低溫香甜猛增,彌補了秋子梨的短處。說白了,凍梨是個補救方法,雪中送炭,不算錦上添花。

華北的白梨經過千年改良,根本不用冰凍就好吃了;南方沙梨石細胞太多,凍著吃口感不行;新疆梨更是脆爽多汁,凍著吃就糟踐了。所以非“凍梨區”的小伙伴,不用嘗試用冰箱凍梨,凍了也不好吃,還容易爛掉。

就算是凍梨區的產品,也不是所有梨都適合。比如甘肅這兩年的新貴——彩虹梨。別的不說,人家是早熟品種,國慶期間就賣完了,根本等不到冬天??!

(源自“博物”)

責編:馬京京

猜你喜歡
朱熹蘋果細胞
DANDY CELLS潮細胞
潮細胞
細胞知道你缺氧了
Dandy Cells潮細胞 Finding a home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收獲蘋果
拿蘋果
會說話的蘋果
“朱子深衣”與朱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